数科星球公众号
数科星球公众号
公众号:数科星球
IP属地:北京
0关注
26粉丝
0主题
0勋章

“如果宠物能在数字世界重生,阿塔星正在把它变成现实”

图片 图片 人人都能拥有自己的“哆啦A梦”?阿塔星实现了这个愿望。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你童年里,是否也有过这样一只小动物? 一只总是乖乖在门口等你回家的小狗,或者一只在夜深人静时,默默趴在书桌旁的小猫。 阿塔星科技创始人郑希则(Andrea)是这样描述她的创业初心:“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家里养了一只萨摩耶犬。它不仅仅是一只宠物,它陪伴了我五年之久。每次我回家时,它都会在门口等候;晚上,它会安静地坐在我的书桌旁。它不能说话,但它给了我最纯粹的陪伴。当它去世的时候,我才14 岁。那次失去让我难以忘怀,我常常想象:如果科技能给我一种方式来让她继续活在我的身边,那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图片 (阿塔星创始人郑希则) 这个想法为“AltairX”项目埋下了种子。郑希则开始梦想着一种数字化的伙伴——温柔、逼真且永远陪伴在人们身边。这种伙伴能够与用户一同成长,分享回忆,而且永远不会消失。 全球宠物市场规模庞大,然而每一只宠物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阿塔星的目标并非取代真正的宠物——这一点无可否认。但这支团队相信,科技能够让人们更接近满足人们对于陪伴、舒适和联系的最深切需求。 以上是郑希则创立阿塔星的原因。他们相信有一天,Lobi会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之物,它能提供一种全新的陪伴方式——一种持久的陪伴。 于是,她和团队打造出了“AI宠物机器人”。 图片 (阿塔星旗下桌面陪伴机器人Lobi) 一个既能回应指令、又能成长变化的“数字生命”,尝试去对抗这个时代最隐形的痛点——孤独。这种执念在她读硕士期间更加坚定。她观察到,许多同龄人、独居者,甚至身边的朋友,都或多或少有过类似的感受:失去宠物后的空虚,亲人不在身边的孤独,或者在城市里面对人潮却依然被孤立的心境。她发现这不只是个人经历,而是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孤独,正在悄然成为这个时代最大的隐形痛点。 在她的设想里,AI宠物机
“如果宠物能在数字世界重生,阿塔星正在把它变成现实”

七八月份用户猛增,这家企业正在通过AI重塑外贸B2B生态

图片 图片 在全球外贸市场的画布上,这家企业正在描绘出一幅“AI重构外贸生态”的全新图景。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2024年,全球贸易总额回升至24.43万亿美元,但在这一庞大数字背后,外贸企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冰火两重天”。 一方面,新兴市场需求崛起、跨境电商渗透率持续提升,为外贸行业带来新的增长机遇;另一方面,传统外贸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成本高企、获客难、效率低下等问题,如同沉重的枷锁,让无数中小企业陷入“增长困境”。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外贸企业平均获客成本较2020年上涨62%,而采购线索转化率却不足3%。 超过70%的中小企业因缺乏专业外贸人才,无法及时响应海外客户询盘,错失大量订单。 时差、语言障碍更是让跨境外贸沟通效率大打折扣,平均询盘响应时间长达28天,远超海外客户可接受的7天周期。 就在外贸行业陷入“增长焦虑”之际,人工智能技术的爆发式发展,为行业带来了破局的曙光。 当AI大模型与外贸B2B场景深度融合,一种全新的智能外贸模式应运而生。此次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对话百雀智能创始人刘霏暄,在她的企业里,订单正在飞速增长。 图片 01 从大模型到全链路智能 百雀智能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成为外贸AI领域的“黑马”,其核心在于构建了一套“基础模型层+行业数据层+工具层+业务层”的四层技术架构。 在基础模型层中,以自主研发的MatchGPT和TradeGPT大模型为核心,其中MatchGPT专注于“精准匹配”。 基于大语言模型底座,外加垂直领域数据训练的MatchGPT,能够很好的分析和识别需求,实现全球客户与企业产品的智能匹配,匹配准确率高达92%;而TradeGPT则聚焦“商务交互”,具备多语种对话、采购需求挖掘、谈判逻辑分析等能力,可模拟人类外贸业务员的沟通思维,完成复杂的商务沟通。 为了让大模型更贴合外贸场景,百雀智能
七八月份用户猛增,这家企业正在通过AI重塑外贸B2B生态

AI重构出海营销:HeadAI如何用“滴滴模式”破解红人营销效率困局?

图片 图片 网红营销行业的“滴滴”。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在跨境营销的赛道上,中国企业曾长期面临一个两难困境:要么在谷歌、Meta等平台为关键词竞价厮杀,承受“一个赛道2000家企业抢关键词”的离谱成本;要么投入大量人力筛选海外红人,经历“找100个达人发邮件仅3人回复”的低效循环。 而HeadAI的出现,正以AI驱动的“广告平台思维”打破这一僵局——它不是传统的“红人中介”,而是将过去需要3个月完成的红人营销全流程,压缩至7-21天的数字化引擎。 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团队找到了该公司联合创始人Wels小王,并与其就网红营销话题展开了深聊。和大部分该领域项目不同,此项目正在以全新的模式重构中国企业出海格局。目前,该平台正在飞速增长,他们是如何做到的? 图片 (网址是:headai.io) 01 从“人力堆料”到“AI提效”:营销的效率革命  在HeadAI诞生之前,全球红人营销都是典型的“人力密集型”工作。 比如,一家做小升初教育产品的企业,若想找到匹配达人,需要经历一套繁琐到令人却步的流程:先从全网筛选出“教育博主”数据库,手动剔除成人教育、素质教育等不相关领域达人,再逐一核查其内容流量真实性(往往要看完几十条文章或者视频才能判断匹配度),随后批量发送邮件等待回复,还要应对讨价还价、合同签订、内容对接等环节。  “大的赛道要对接上万名达人,小赛道也有几百个,发100封邮件能收到10封回复就不错了。”Wels直言,传统模式下,媒介团队70%的时间都消耗在筛选、沟通、讨价还价等重复性工作上,而真正创造价值的“策略优化”却被挤压。   HeadAI的解法,是用AI重构全流程的“效率链条”。用户进入官网后,首先会进行智能画像匹配。AI会自动解析产品核心卖点(如“北美市场的AI眼镜”“面向工程师的软件工具”),并
AI重构出海营销:HeadAI如何用“滴滴模式”破解红人营销效率困局?

复印机前的实习生,正被 500 单跑腿人取代

@消费星球原创 作者 | 大宝 编辑 | 二牛 凌晨两点,李薇(化名)的电脑屏幕,是深夜里唯一的光源。光标在“实习经历”那一栏反复闪烁,最终,她颓然地合上电脑,疲惫地倒在宿舍硬板床上。 同寝的室友,床头贴着一张光鲜的“XX互联网大厂实习证明”,那是家里托了七拐八弯的关系盖的章。而李薇,一个普通二本院校、冷门专业的应届生,简历上的那片空白,像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横亘在她与毕业证之间。 隔壁床,传来压抑的啜泣。是张晓(化名),她刚刚被第N次询问“有没有知名企业实习经历”的电话面试击垮。她的抽屉深处,躺着一份在电商平台上花600元买来的“实习证明”,盖着某个查无此人的皮包公司印章。她不敢用,却又不知路在何方。 “没有实习证明,不能毕业”—— 这早已不是新闻,而是悬在无数像李薇、张晓这样普通大学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为了那枚神圣的印章,一幕幕魔幻现实正在校园上演: 家境好的,用父辈的“人脉存折”,轻松兑换“名企敲门砖”; 没资源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拉亲戚注册“空壳公司”、花钱买章、刻“萝卜章”、甚至衍生出专门搞定“实习证明”的灰色产业链。 而学校审核的升级,不过是筑起更高的“精英壁垒”——“知名企业经历”成了硬通货,将李薇、张晓们困在“证明悖论”的漩涡中心:我需要证明能力才能获得好机会,但要获得证明能力的“资格”,本身就需能力或资源! 这是一场以“证明”为名的围剿。盖章,盖住了什么?盖住了无数普通青年在格子间里三个月的“隐形”和“无价值劳动”——复印文件、传送单据、端茶倒水…… 盖章,又盖出了什么?盖出了一份份内容空洞却光鲜的简历,盖出了一条将寒门子弟挤压到边缘的“潜规则赛道”。 当“盖章文化”几近窒息年轻人的可能性时,UU跑腿一项看似“另类”的举措,像一颗投入深潭的巨石,激起了前所未有的讨论: “完成500单跑腿任务,UU跑腿为您开启具法律效力的实习证明。” 消息一出,嘲
复印机前的实习生,正被 500 单跑腿人取代

李未可AI眼镜,何以独占百度云智大会C位

2025年8月28日,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百度云智大会主论坛现场,李未可作为唯一受邀的AI眼镜品牌,凭借“原生AI载体”的清晰定位与硬核技术实力引发全场关注。   不同于行业内多数品牌聚焦硬件参数的竞争思路,李未可从技术底层构建差异化优势——以自研WAKE-AI多模态大模型为核心,不仅实现了“随时译、随身记、随地游”等几大大高频场景的深度落地,更依托这一技术体系,成为中国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跨语言桥梁”。 01自研大模型,彰显AI眼镜独特研发力   一直以来,基于通用大模型的软硬件产品鳞次栉比。而在2025年,通用能力早已无法满足用户的日常所需。当下,在“用户意图识别”这个核心体验上,通用大模型欠缺支持AI眼镜特有的交互模式、特定领域知识以及设备状态感知的理解能力。以至于,在品类繁多的眼镜产品被买回家后,屡屡“落灰”。   为此,李未可WAKE-AI大模型针对用户的使用方式、场景等进行了优化。   第一,AI眼镜的核心场景之一便是与语言不同的国际友人交流。为了使得产品翻译速度更快,延迟更低,在李未可产品中搭载了AI随时译功能。   据了解,该功能具有极快的响应能力,支持128 余种语言及方言的实时互译。   即便在展会这类人声嘈杂的环境,甚至90分贝的噪音里,其仍能保持90% 以上的识别准确率。   第二,AI 随身记也是AI眼镜的高频需求之一。在骑行、徒步等户外活动中,或者在双手忙碌的工作场景中,用户需要便捷、高效的信息记录与管理体验。   WAKE-AI大模型专门对此进行了再次开发和调优。这样一来,用户在户外和日常佩戴场景中便可体验语音内容整理、信息文字处理等功能。依据多模态内容捕捉能力,文本生成、语言理解、图像识别及视频生成可以在AI眼镜中轻松完成。   第三,在用户的户外场景中,该眼镜还具备AI 随地游功能。依托自研模型的千亿级参数规模与高精度场景感知能力,用户
李未可AI眼镜,何以独占百度云智大会C位

Psyfy:斯坦福博士后创立,四月开始爆发,这家AI+心理平台正在飞速增长

图片 图片 是心理学软件,又是大众高粘度应用,这款产品的灵魂是什么?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学生课本中一则“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深入人心。 一直以来,人们都有“讳疾忌医”的心理。在当下,越来越多的人面对心理问题时同样有着这样的情况。虽然市面上已有颇多心理咨询服务人士,但绝大多数人表现地,往往是望而却步、避而不谈。 不过,好消息是,AI+心理应用的兴起弥补了这样的缺憾。在北美,一位名为“Lucia"的斯坦福博士后创立了一款AI+心理应用正在迅速增长。 它可以为用户提供便捷、专业且个性化的心理支持服务,且价格低廉。 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查阅了创始人1400余条帖子,并与其进行了深谈。这款应用似乎预示着:提供价值的AI应用同样具有广阔的商业价值。 她是怎么做的?其中奥秘究竟如何? 图片 01 “了解更多的自我” Lucia是一名优秀的华人女性。 她与一位心理学教授联合创立了AI心灵疗愈应用Psyfy。目前该产品主要面向 20-30 岁的女性,已在海外 App Store 上架。 为什么现代人会有心理需求? 其实,这与快节奏、高竞争以及焦虑的普遍密切相关。在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所接触的人群中,很多人为职场中的 KPI 考核、晋升焦虑、失业风险,生活中的房贷车贷、育儿成本、养老等感到压力。 一直以来,心理问题并没得到重视,致使长期积累形成了慢性心理负担,所以人们在这种环境下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另外,心理问题的产生还有深刻的社会学背景。在城镇化日益提升过程中,传统依靠乡土和血缘关系的社交关系逐渐弱化,职场、亲密和亲子关系成为人们主要的社会关系。 “熟人社会”以往化解心理状况的功能减弱,人们更多地生活在“有价值才有存在价值”的商业关系中。加之社交媒体中“比较文化”的盛行,让人的自我认知混乱,很容易出现自我怀疑、孤独感和意义感
Psyfy:斯坦福博士后创立,四月开始爆发,这家AI+心理平台正在飞速增长

百川智能正式发布开源医疗增强大模型Baichuan-M2

反超OpenAI,百川开源大模型医疗能力登顶世界第一 OpenAI于8月6日开源两款大模型,主打部署成本超低和医疗能力最强;仅仅5天后,我们便以更小尺寸模型实现医疗能力反超,在所有开源模型中,登顶世界第一。 今年1月,我们在行业内首发“AI患者模拟器”,用真实数据构造上万个不同年龄性别症状的AI患者,模拟了数百万次诊疗过程。基于该范式开源的Baichuan-M1,为行业首个医疗增强模型。 7个月后,我们升级患者模拟器并引入模型端到端强化学习,训练的Baichuan-M2在HealthBench等评测上取得更大突破。碾压全球开源通用大模型更低成本爆发更大性能 OpenAI自2024年下半年起将医疗作为模型能力提升的首要方向,投入大量人力算力精力。 今年5月,OpenAI发布权威且贴近真实临床场景的HealthBench医疗健康评测集,研究团队招募了262位医生,来自60个国家、涉及26个医学专科、精通49种语言,他们生产了48562条评价标准,其中86%是实例特定标准(针对单个对话由医生撰写),14%是共识标准。 这个包含了5000个逼真多轮医疗对话的评测集,代表了OpenAI在医疗领域重点突破的决心。开源gpt-oss系列模型过程中,OpenAI首次将医疗作为第一重要的评测标准;发布GPT-5时,请到现场的唯一使用者是抗癌患者,医疗是大模型最有前景最具价值的方向,正成为头部企业的共识。 Baichuan-M2在HealthBench上得到60.1的高分,以32B的较小尺寸不仅反超OpenAI 最新开源模型gpt-oss120b(得分57.6),更是力压Qwen3-235B、Deepseek R1、Kimi K2等当前世界所有开源大模型。 针对医疗领域用户隐私考虑下的模型私有化部署需求,我们对Baichuan-M2进行了极致轻量化,量化后的模型精度接近无损,可以在RTX409
百川智能正式发布开源医疗增强大模型Baichuan-M2

第一批玩AI的猫主子来了,摸头都有新花样,和猫聊天还不重样

图片 图片 是什么原因让这个项目融汇这么多用户?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大眼睛、立耳朵、奶萌奶萌还喵喵叫,不养猫的人永远无法体会这种乐趣。而如今,有毛孩子的“家长”又增加了一种体验:用AI和猫聊天。 Meowster创始人小安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分享了她和团队的项目:在APP中领养一只AI小猫,体验与猫猫对话。 项目创立伊始至现在,用户好评如潮。在极其活跃的用户社群中,少男少女们找到了一片新世界。在该平台中,小猫拥有温暖的人类情感,它甚至比现实中的猫主子还主动,不论是用户的日常分享、吐槽和心事它都能唠唠。 这个长期于日本居住的创始人找到了AI社交的新增长点。据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获悉,该项目不仅拿到了可观的投资,还笼络了一大批养猫党加入其中。 “现在,我拥有了线上、线下的两种养猫体验。”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用户说。在她看来,一边撸猫、一边和猫聊天是一件令人幸福的事,她愿意和Meowster的宠物猫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每天乐在其中。 为什么海外的AI社交项目“打开方式”如此不同,在和小安的长谈中,我们找到了该项目受到追捧的终极奥秘。 01 是什么人在乐在其中 日本是国际知名的动漫之乡。关于猫形象的卡通作品多的数不胜数,其中有哆啦A梦、HelloKitty等家喻户晓的产品。现实生活中,养猫的人同样很多。 小安此前脑中一直有一种设想:与其说狗热情、像一个跟屁虫,那么高冷的猫参与社交会是怎么样的呢?在生成式AI浪潮来临后,这种打造非人形社交产品的构想逐渐清晰了起来。 在立项之初,他们抛弃了小白兔、乌鸦等形象,同时汲取了恋爱养成游戏方面的经验。 与上一代“电子宠物”类产品不同,Meowster强调与宠物互动与陪伴,它不需要用户打卡上班式的完成规定的养成动作,更注重在对话中培育与这只宠物的关系。 在小安看来,猫反倒更容易和人类培育出
第一批玩AI的猫主子来了,摸头都有新花样,和猫聊天还不重样

一句话搞定用人问题,AI招聘已经发展成这样了?

图片 AI+招聘:人岗匹配率从40%提升至90%,招聘时间缩短80%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现在企业不但难招人,还招不到负责招人的HR了”。 2025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222万人,同比增加43万人,各式招聘会可谓红旗招展、锣鼓喧天,动辄万人招聘会比比皆是,漫漫人群中,应聘者表现得局促又显急切。 另一方面,在招聘会被踏破门槛的同时,有不少科星球DigitalPlanet的企业读者也在抱怨招不到人。详聊之下才发现,职场的“天选之人”总是难以寻觅。 一家深圳的高科技公司,想拓展海外业务,需要一位懂海外市场又熟悉行业的人才,苦苦筛选简历2个月,发现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华东地区一软件企业,想找一位具备垂直领域研发经验的产品负责人,面了几十个专家,才最终把JD要求确定下来。 还有一家刚拿到A轮投资的初创公司,多轮招聘下来发现最终入职的员工是因重大问题,先前被其他部门淘汰的求职者。 …… 纵观企业招聘遇到的问题,用人单位找不到能hold住业务的资深高手只是常规操作,更甚者是连招聘要求都没梳理清楚的。 信息与流程没有进行标准化的信息管理,以致出现种种纰漏。 时代变了,对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综合,不只是招聘的人水土不服,企业对负责招聘的HR也颇有微词,现象背后往往反映一个更深层次的变化。 01 AI会是解决企业招聘难题的灵丹妙药吗? 很难想象,在数字化发达的今天,绝大多数企业仍然依靠传统模式进行招聘。 全国26000家招聘网站里,绝大部分的页面形态较为传统。求职者需要在企业发布的岗位描述中对号入座,有时这些信息模棱两可,更多情况下由于信息爆炸,求职者的注意力淹没在了茫茫文字中。 普遍企业招聘者认定,筛选100份简历里,只有20份会是符合要求的,20份简历里面,能约面试的只有4份,最终可能不到1人的录取机会,意味着,他们要至少筛选200份
一句话搞定用人问题,AI招聘已经发展成这样了?

“反向YC”模式,这家机构要把中国消费品和AI在北美卖爆

图片 图片 在以前,一家中国企业想出海难如登天。而现在,好消息来了。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反向”YC,这个模式终于有一家投资机构做了。 它依靠跨境消费品数十年耕耘,打通了中国优势商品在北美等地落地的通路。在此前,一位头部消费品企业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说,其在美国砸钱1500万希冀培育美国市场,但不幸铩羽而归。 而如今,这家名为Metaoriental Venture Studio | 美达东方创投 的投资机构可以解决以上痛点。对比其他投资机构,它更有深刻的文化理解和本地化运营能力。 其服务从项目的早期验证开始,涵盖全渠道零售、资本扩张,助力优秀的中国公司从品牌“产品”进化为“平台”。 该机构看重AI+消费方向,并认为在未来,消费者可感知的智能体验,将成为下一波消费品增量核心。 “我认为,中国的头部制造企业不但要出海,而且是必须出海、寻找海外增长空间。”MetaOriental Venture Studio创始人兼CEO罗戡罗戡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说。 但在当下,由于国内企业普遍缺乏对诸如美国等市场的认知、欠缺对海外市场理解和本地运营能力,所以阶段性来看,需要本地共创者与操盘团队。 这家机构将消费品与AI相结合,既“建”又投。对比硅谷十分火爆的Y Combinator(即YC),除前者已有的集中孵化、资源整合、生态网络构建等,还有团队亲自操盘。 这个项目不需要面向全球征集以博取不足2%的录取率,而是面向行业头部玩家出海场景。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认为,从最终结果而言,MetaOriental Venture Studio(中文名为美达东方创投,以下简称美达东方)的成长性和成功率或许更高。“我们的退出渠道也更加多元,比如国内巨头可以‘buy back’将项目
“反向YC”模式,这家机构要把中国消费品和AI在北美卖爆

0人工沟通,它如何用AI撬动海外B端9400亿采购市场?

图片 图片 在以前,一家中国企业想出海对接海外科技公司,难如登天。而现在,好消息来了。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终于有人对供应链“下手”了。 这是国内首个针对海外B端的AI采购平台。它实现了不用和任何人沟通,仅通过选择品类、上传图片,简单几步即可完成产品的全流程定制,坐等几周,商品就能从中国工厂送到美国企业手中。 在大洋彼岸,科技公司的投融资依旧火爆,公司周边文化氛围浓郁,致使企业内部对定制化商品的需求持续火热。WAYO创始人Julia Xu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说:“比如他们公司品牌部要定制一款有LOGO的棒球帽,要不就找本地供应商翻倍价格赶工,要不就要忍受巨头电商平台长达一个月的拉锯扯锯。” 但WAYO正在改写这个游戏规则。 这家从中国供应链土壤里生长出来的科技公司,用AI将定制产品的前期需求沟通成本砍掉80%,让北美科技公司能像网购一样轻松对接中国工厂,坐享涵盖设计、生产、清关、运输在内的全链路服务,最快两周内收到专属定制商品。 这家公司解决的核心痛点是,击穿了美国公司想找中国工厂定制产品时遇到的语言壁垒、报价黑箱、货期陷阱三重难关。 目前,这家公司正在飞速成长,逐渐变成硅谷乃至全球科技企业的座上宾。 01 定制化需求的AI化 时至今日,定制化市场增长明显。在3D打印、AI和数字化的发展加快背景下,客户企业对定制家居、定制服装、个性化小商品的需求已十分常见。 而在2025年,尤其是随着创作者经济的爆发,带有品牌 IP 标签的礼品、特定风格或材质的办公用品等的制作不再困难,所以以往不被满足的潜在需求,正在借助新的技术手段得到弥补。 WAYO的优势是,其借助最新的AI 技术,开发出了智能体(AI agent)采购系统、在线编辑器,自动报价,真实定制效果预览等工具。这可以节省企业在筛选、沟通、设计制造和物流等环节的时间,而另一方
0人工沟通,它如何用AI撬动海外B端9400亿采购市场?

已撮合60万次沟通,华人做的AI社交在北美兴起,能推“比杨洋还帅”的真人

图片 图片 线下场景的陌生人社交:你可以和想通过报名线下活动的方式,联系到你想认识的人。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当国内的职场打工人还在为微信联系人“打标签“时,大洋彼岸的人已开始接收AI推荐的“必见对象清单”。 在投资界,社交软件已很长时间未出现在投资者的视野之中,不过,在最近的硅谷风向中,AI社交正在重新成为炙手可热的香饽饽。 在海外,跑出了一些专注于“封闭式社交”的项目,其实现了陌生人之间在线下场景的精准对接。其中AI的介入,改变了人际连接的发展范式。 在国内社交产品迭代停滞的当下,海外的成功经验或许可以给出新的启发。 图片 01 N2my的特点 这款社交软件名为“N2my",它是一款AI社交工具,创始人Joanna对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说,“你可以和想通过报名线下活动的方式,联系到你想认识的人。” 你可以理解为,它专为线下活动而生。通过AI算法提供「精准匹配+对话策略」服务,本质上,它将传统社交中「靠运气遇见关键人」的模式,转化为数据驱动的效率游戏。 Joanna说,线下活动本质是“一对多”的信息过载场景,很多参与线下活动的要不就是傻呆呆的参会,要不就是和已经认识的朋友叙旧,鲜有能够破圈、主动认识新人的机会。 而AI则通过线下活动这种”封闭式社交“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样参加活动的人可以获得信任背书,另外,线下活动能够极大弥补线上场景的单薄,即便匹配失败也不影响现实社交。“即让用户有了低试错成本”,她说。 图片 实际上,这款产品对线下活动本身也有巨大作用。 一般,没有人引导,线下的陌生人只能进行表面的闲聊。场面越混乱,信任度越低。主办方花费数小时筛选嘉宾,但如果嘉宾之间的连接显得随机或勉强,效果就会很差。 更多有潜力的嘉宾会在没有进行有意义交流的情况下离开。 这种情况下,“N2my"这种交流工具就变得十分亟需了。 更为重要的是,在手
已撮合60万次沟通,华人做的AI社交在北美兴起,能推“比杨洋还帅”的真人

对话聘才猫AI人力创始人米建军:用AI做HR行业的操作系统,首家HR全栈AI产品是如何炼成的?

图片 (图片来源:Pixels) 图片 这不是技术噱头,而是一场关乎全球职场人效率跃迁的真实变革。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当传统HR软件还在纠结于流程自动化时,一个深耕行业十年的团队已将AI基因注入人力资源全链条,用开放生态重构行业规则。 这不是技术噱头,而是一场关乎全球职场人效率跃迁的真实变革。 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认为,在当下,每个企业、每个个人都应该重视AI之于人才招聘求职方面的变化。 对于HR软件行业,聘才猫AI人力的变革意义在于,这款产品融合了“开放式、模块化、可扩展、可生态兼容”的思想,它可以简单地像一个组件一样嵌入到其他软件或者平台中,也可以承担大而复杂的部署系统。 聘才猫AI人力的出现犹如一束光,照进正处寒冬的SaaS行业。它的创立对AI+具体行业有着建设性意义,无论是米建军的个人思想,还是在聘才猫Ai的具体运营手法上看,这款产品已和传统软件大有不同。 在与米建军的深聊过程里,他坚信RaaS(Result as a Service,结果即服务)的重要性,认为它将是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变革,甚至做出了“RaaS必将颠覆SaaS”这样的判断。本文中,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希冀通过抽丝剥茧式的解构,还原这款产品的与众不同之处。 图片 01 AI之于SaaS:一场完全的东升西降 SaaS,即软件即服务模式,此前作为一种新兴的软件模式,受到无数投资人和从业者追捧。而好景不长,最近的SaaS虽说还没到令人“弃之敝屣”的程度,也算是无人问津了。 AI之于SaaS,无疑前者这边风景独好。 此前,在Zoom、Canva、Figma等悄然涨价的大背景下,OpenAI仅需20美元便可“包办”办公室的文案工作。后来,DeepSeek把大模型推理成本打下一百倍、Cursor用AI把代码生成效率提升10倍,但传统SaaS软件每个坐席的收费
对话聘才猫AI人力创始人米建军:用AI做HR行业的操作系统,首家HR全栈AI产品是如何炼成的?

全球1600家品牌入驻、百万美金ARR收入,月增长100%,它是谁?

图片 (图片来源:Pixels) 图片 一则北美华人的成功案例:国内的AI Agent确实离优秀差了好几个身位。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2025年下半年,大洋彼岸的AI Agent十分火爆,在投融资不甚活跃的当下,一些公司走出了自己的路。他们靠着自营输血,有些甚至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李颐韬和他的CrowdCore便属此类。少年程序员出身,他经历过和大厂厮杀,也在硅谷知名企业任职。如今,CrowdCore作为全球网红营销的AI Agent取得了年入超百万美元的业绩。 现在,这款AI Agent能够通过大模型识别不同国家、不同平台的网红情况,确保了商品生产者能投出正的甚至高额产出比的广告。 最为重要的,他一路走来,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平台型创业之路。 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有幸和李颐韬深聊,并原子化解构了他从默默无闻到一炮而红的底层逻辑。如今,这家公司赢得了包括欧莱雅、丝芙兰等一众大牌企业的深度合作,几乎在一瞬间火爆北美大陆。 为之投资的机构络绎不绝,此前在小红书举办的大赛中,该项目披荆斩棘最终赢得桂冠。 成功从来都是来之不易,CrowdCore是做什么的?李颐韬怎么做到的,他经历了什么?他有哪些经验可以学习? 我们希望本文中,广告主可以找到CrowdCore的价值,跻身于AI的从业者也可以汲取这家公司一飞冲天的经验。 图片 01 CrowdCore是干什么的? 它是一款AI驱动的多功能平台,帮助品牌和营销机构在全球主流社交平台(如YouTube、Instagram、TikTok等)高效发现、筛选并与网红建立合作关系。 优势点在于,这款产品可以依据品牌或产品特点生成理想客户画像,精准匹配契合的网红,提高搜索准确率至90%以上,可在2亿多网红数据库中找到细分匹配网红。 在功能上,它可以自动撰写并发送个性化合作邀请,还能分析数据、追踪效果,通过A
全球1600家品牌入驻、百万美金ARR收入,月增长100%,它是谁?

OpenCreator:中戏学霸导演创立,2分钟上手,仅成立半年,这个AI视频平台为什么崛起?

图片 (图片来源:Pixels) 图片 回头看今天,OpenCreator开启了AI创作从“众人搭台”到“一键成片”的时代。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AI视频制作,犹如历史巨轮势不可挡。 如今,AI视频正在席卷全球的社交媒体平台。比如,“小明剑魔”的“look in my eyes"、黑泽露比的“比起XX我更喜欢你”以及“巨物宝可梦”的热梗一度风靡全国。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到视频生成中,相关视频也在网络中获得了颇高的流量和关注度。 在ToC领域玩得不可开交之际,开始有企业向着更专业、更高阶的视频生成进击。环顾AI视频生成赛道,一位专业科班出身的企业映入眼帘。 与大多数企业不一样,OpenCreator的创始人刘小艺出身导演系。时值5000余位学子报考中戏,她以全国第7名的成绩录取该系。而后,其创立的Open Creator一经推出,颇受用户称赞。 在这家企业的客户群里,不乏国际顶级视频制作公司的身影。 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观察到,刘小艺的突破之处在于,她找到了一种特别方法:将用户场景的多样性和AI产品的简洁性平衡到了一个平台之中。在该平台里,用户不需在ChatGPT、Runway、剪映等不同类型的平台跳转,也无需开通各类平台的SaaS会员,其极简的风格能让人们短时间内学会搭建工作流进行AI视频制作。 目前,OpenCreator正在将传统视频的小样、分镜、特效等一系列流程逐步AI化。在“原子级解构”每种视频制作元素后,这家公司的产品与众不同。 刘小艺和团队是如何做到的? 01 OpenCreator的成立之初 OpenCreator对视频的理解较其他公司更深入。 高分进中戏,北大研究生辍学毅然决定投身AI行业,刘小艺深刻地记得导演课上老师的“关灯冥想”训练。老师要求学生在黑暗中凭空构建剧情,在原理上,这种做法十分考验学生的积淀。
OpenCreator:中戏学霸导演创立,2分钟上手,仅成立半年,这个AI视频平台为什么崛起?

对话弋途科技:当AI重构汽车大脑,一场车载操作系统的"觉醒年代"开始了

图片 (图片来源:Pixels) 图片 站在未来看历史,AI汽车刚刚开始。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当特斯拉的自动驾驶仍在全球引发争议时,中国智能汽车战场已悄然开启第二幕。从"四个轮子的大手机"到"移动智能空间",车载操作系统正在经历从"功能机"向"AI原生"的跨越。 在4月21日该公司召开了发布会,进行了全新一代心界限AI全栈系统的发布。此次,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找到了该公司联合创始人&CMO李盼,作为深耕AI与车载OS领域的行业老兵,他将揭开这场静默革命的底层逻辑。 01 传统汽车、智能网联车与AI驾驶舱 站在未来看历史,汽车经历(或正在经历)三个阶段。 其是以机械工程主导的传统时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引领的汽车网联时代和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带领的AI驾驶舱时代。 在第一个时代中,汽车的发展主要围绕机械工程技术展开,致力于提升发动机性能、底盘调校、车身结构设计等方面,以实现更好的动力输出、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 而随着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汽车开始具备更多的智能化功能。例如,防抱死刹车系统(ABS)、电子稳定程序(ESP)等安全辅助系统逐渐成为标配。 第二个时代中,通过物联网技术,车辆可以实现与互联网的连接,获取实时交通信息、天气预报等服务。此外,车辆之间也可以通过车联网技术进行通信,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驾驶。 不过,在前两个时代里,对国内的汽车人而言都在“苦苦追赶”,李盼坦言:“传统车载电子控制单元(ECU)时代,我们追着德国技术跑,总差着5年时差。" 2015年左右,车载OS火热,此年阿里与上汽联姻诞生的斑马系统,曾以"车联网"概念震动业界。那个装进中控屏的安卓系统,让汽车首次实现了在线导航、语音交互等基础智能。但在2023年大模型大行其道后,AI与算力芯片成熟形成共振,车载OS开始从"功能集成平台"向"认知决策中枢"进
对话弋途科技:当AI重构汽车大脑,一场车载操作系统的"觉醒年代"开始了

AI眼镜,大概率要“百花齐放”了

图片 (图片来源:Pixels) 图片 2025年的余下时光,AI眼镜谁家能卖爆。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若问AI眼镜近况如何,众多项目给出的答案是:还未放量。市场中有做骑行的、会议的、主打视频的以及植入AI的,一时间好不热闹。 不过言而总总,在一些内行人看来,似乎只有视频和会议场景“靠谱”。 对于会议场景而言,灵伴的产品流行于各大网络。依靠会议稿直接在镜片的显示一招,在社交媒体中获得了诸多拥趸。 不过在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与一些用户沟通后,发现他们对眼镜的评价多为“华而不实、不堪大用”。更有甚者,对AI眼镜这条赛道本身产生了质疑。 为了揭示AI眼镜最近的遭遇,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将话筒递给了行业从业者。在多番沟通后,我们找到了AI眼镜发展的一条可行性路径。 01 **的探路意义 “感谢**的贡献,它的探路让我们明白了很多”,一位正在注册公司的创始人回答。 **确实无愧于AI眼镜的探路者。 2021年年底,该公司在冬季旗舰新品发布会推出了首款搭载HarmonyOS 的智能眼镜。虽然业界对AI眼镜的元年定义为2025,但这几年间,**的探索为行业带来了启迪。 “**的第一个贡献,是它告诉我们,普通眼镜的受众或购买者才是AI眼镜的主流消费群体,”这位创始人补充。 他看到,如今市场中还充斥着“想当然”的企业,认为AI眼镜可以卖给对3C和AI发烧的技术宅。而现实是,这种判断被啪啪打脸。展开而言,需求的产生路径不是因搭载了AI去买眼镜,而是有买眼镜的需求因搭载了AI觉得更加方便。 两种需求看似只是颠倒了顺序,但对AI功能的期望截然不同。只不过,搞清用户画像这件事,**用了三代产品的精力。 如今,在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的调研中发现,诸如小米等公司的AI眼镜产品均不同程度汲取了**的经验。 “**还证明了,3C和数码渠道不
AI眼镜,大概率要“百花齐放”了

进军场景智能体,云迹机器人又快了一步

图片 (图片来源:Pixels) 图片 2025年,AI和机器人行业都发生了巨大改变。 图片 @数科星球原创 作者丨苑晶 编辑丨大兔 2025年,酒店行业正掀起一股批量采购具备AI功能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的热潮。 在DeepSeek、Manus等国产AI软件的推动下,Agent技术如今在酒店场景中得以全面应用。数科星球DigitalPlanet认为,随着算力成本的急剧下降、开源平台的更广泛普及,再加上具身智能的不断进步,酒店正变得愈发“聪明”。 甚至可以大胆预测,酒店极有可能成为首个全面拥有智能交互能力、具备类人思考决策机制的应用场景。 01 酒店的场景智能长什么样? 和让大模型做PPT、读论文等功能不同,酒店智能化更注重用户在场景中的实际体验。 这种体验所涵盖的需求十分多样,包括生活习惯(如起床与入睡时间、是否需要夜灯)、兴趣爱好(如偏好的音乐类型、喜爱的电视节目)以及特殊需求(如对某种花香过敏、需要额外的枕头或毛毯)等。 过去,客人的这些需求主要靠在预订环节或入住时口头告知前台,酒店员工再手工记录到入住信息表中。例如,客人打电话预订房间时提及自己睡眠浅,需要安静的房间,前台员工便会在纸质表格或简单的电子表格里做好备注。 客人住店期间,服务体验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服务员个人是否勤勉。有的服务员留意到客人有健身习惯,就会多补充几瓶饮用水,还会主动询问客人是否需要额外的毛巾、枕头等物品。然而,这种服务方式主观性较强,不同员工的观察和询问程度存在差异,很难形成系统、全面的服务体系。 不过,在AI和具身智能时代,为每位客人提供个性化服务成为了可能。 如今,AI摇身一变成为处理客户需求的“大脑”,机器人则化身为执行任务的“手脚”。以云迹机器人为例,其“脑”名为HDOS(HospitalityDigitalOperationSystem)。 HDOS是一套基于AI自主应答搭建起来的完
进军场景智能体,云迹机器人又快了一步

诺视Micro-LED微显示芯片量产线投产 ——开启微显示技术新时代

2025年3月19日,诺视科技Micro-LED微显示芯片一期量产线正式投入生产。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标志着诺视科技在Micro-LED微显示领域实现了产业化的重大突破,不仅为自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全球微显示行业带来新的活力。 (五位嘉宾共同点亮量产线) 历程回顾:从技术突破到量产落地  2021年成立以来,诺视科技致力于Micro-LED微显示芯片研发和商业化进程,自主研发VSP(垂直堆叠像素)技术,成功打破传统微显示像素尺寸难以小型化的技术瓶颈,实现性能和良率显著提升。 作为新一代显示技术的代表,Micro-LED以其高亮度、低功耗、长寿命等优势备受瞩目,但其复杂的生产工艺和高昂的成本一直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诺视科技所研发的VSP技术,依托于其在大尺寸外延技术、同质集成工艺以及精确无损衬底去除方法上的创新,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在提高像素密度和改善性能方面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2023年9月,诺视科技成功打通VSP工艺流程,实现AlGaInP和GaN材料体系晶圆级集成,并点亮三色堆叠工程片。2024年4月,诺视科技成功点亮全球首款XGA垂直堆叠全彩Micro-LED微显示芯片,该芯片基于WLVSP技术平台,集成了RGB三色和CMOS驱动背板,标志着诺视科技在Micro-LED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同年8月,诺视科技成功推出量产级单片全彩XGA Micro-LED芯片,其峰值亮度突破50万尼特,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Micro-LED微显示领域的领先地位。 (嘉宾团参观量产线) 量产线投产是Micro-LED微显示技术商业转化进程中的关键一步。2024年3月,诺视科技开始建设Micro-LED微显示芯片的量产线,凭借在芯片技术与量产领域的深厚积累,以及团队夜以继日的拼搏,于2025年3月成功投产,用时不到一年。随着量产线产能进一步释放,诺视科技将
诺视Micro-LED微显示芯片量产线投产 ——开启微显示技术新时代

格力金控、中信建投等多家机构加注,诺视科技的「芯屏一体」为何能重构光显行业

图片 在半导体行业,技术封锁的阴影始终挥之不去。 “我们心里很不服气。”诺视科技CTO朱酉良直言。这支由半导体老兵组成的团队,亲历过国际技术垄断的掣肘,也见证过国内产业链的挣扎。 2021年,他们决定“赌一把”——将第一代半导体(硅基CMOS)、第二代半导体(磷化铟)与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技术融合,打造全球首款“芯屏一体”的MicroLED显示芯片。 “这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将三代半导体的优势‘垂直堆叠’,从二维平面转向三维集成。”朱酉良解释。这种技术路径的颠覆性在于:传统显示芯片的像素密度极限被打破,单颗芯片可做到米粒大小,亮度却能达到百万尼特级别(相当于直视正午阳光的20倍),而功耗和体积却远小于传统微显示芯片。 这一选择曾被质疑“过于激进”。但短短两年,诺视用数据回应:单色芯片良率大幅提升,单片全彩技术实现“断代性突破”,甚至让海外客户惊叹“从未见过如此清晰的Micro-LED微显示效果”。 在未来,仅通过汽车大灯或者AR眼镜便可获得高清电视般的清晰图像。这家公司的技术成功绕开了德州仪器在DLP(Digital Light Processing,数字光处理技术是一项基于微机电系统(MEMS)的光控制核心技术,通过高速调制的微镜阵列实现对光的精确控制)。 自1987年首次开发以来,德州仪器的DLP技术已从影院投影扩展到汽车、工业、消费电子、医疗等多个领域,成为高分辨率、高亮度和快速响应的代名词。而诺视科技的技术,有望打破其在此领域的垄断,并塑造新的行业标准。 2025年3月19日,诺视科技宣布Pre-A3轮融资。格力金控、中信建投等多家机构注资该公司,其VSP(垂直堆叠)技术突破实现量产级三色堆叠芯片,自主产线年产千万颗Micro-LED,为AR/MR及车载显示提供核心动力,资本市场持续加码印证技术商业化前景。 图片 (0.61英寸光机模组) 01 光显场景的无限
格力金控、中信建投等多家机构加注,诺视科技的「芯屏一体」为何能重构光显行业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