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报
时代周报
致力影响有影响力的人!
IP属地:未知
0关注
68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6-08

“减肥神药”卖爆,全球缺货!跨国药企去年吸金超百亿美元,中国专利存争议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杜苏敏、邓宇晨 6月3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CDE)官网显示,全球胰岛素巨头诺和诺德(NVO.NYSE)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中文商品名为诺和泰)的新适应证上市申请已获得受理。 外界普遍推测此次申报的是“减肥适应症”,即作为低卡路里饮食和增加体力活动的辅助治疗用于初始体重指数BMI≥30kg/㎡(肥胖),或27kg/㎡≤BMI<30kg/㎡(超重)并且伴有至少一种与超重相关合并症的成人患者。 图片来源:诺和诺德 时代周报记者从业内人士处了解到,一款新药的上市申请从获受理到正式获批要近2年的时间,而对于新增适应症的产品,审批时间有望缩短一半。也就是说,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可用来减重的司美格鲁肽注射液最快一年内就能在国内获批上市。 不过,该适应症对适用人群仍然有着严格的要求,首先为成人患者,且患者的初始体重指数要≥27kg/㎡。这意味着,健康人士单纯出于减肥目的使用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仍属于超适应症范畴。 然而,因减肥效果更好、副作用更小,近年来,司美格鲁肽已风靡富豪圈和明星圈,特斯拉创始人埃隆·马斯克曾自爆使用司美格鲁肽一月瘦了18斤。由此,司美格鲁肽已被冠上“减肥神药”的称号(参见时代周报报道《打一针瘦8斤?降糖药司美格鲁肽成“减肥神药”,断货成常态,假药风险激增》)。超高的热度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也助长了国内外药企的热情,GLP-1靶点药物成为近年糖尿病和医美赛道的研发热点。 “这个靶点实在太火,也有很硬的逻辑存在,会成为爆款。”6月5日,在上市药企从事GLP-1药物研发的李鸣(化名)告诉时代周报。 目前,诺和诺德原研的初代产品利拉鲁肽已过专利保护期,多家国内药企已入局研发。由华东医药(000963.SZ)生产的首款国产利拉鲁肽注射液已于2023年上市。此外,司美格鲁肽化合物的中国专利期限也将于2026年到期(2022年其中国专利被
“减肥神药”卖爆,全球缺货!跨国药企去年吸金超百亿美元,中国专利存争议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9-15

“减肥神药”造欧洲市值之王!中国药企竞赛加速,年内8款仿制药临床获受理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邓宇晨 从降糖药到“减肥神药”,GLP-1药物热度一直居高不下。 9月14日,华东医药(000963.SZ)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中美华东申报的HDM1002片临床试验申请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据公告,该药物为口服小分子GLP-1受体激动剂,适应证为用于超重或肥胖人群的体重管理。华东医药表示,围绕GLP-1靶点,目前公司在研包括生物类似药司美格鲁肽注射液、双靶点激动剂HDM1005及SCO-094、长效三靶点激动剂DR10624、TTP273等多款产品。 近些年,GLP-1类产品因为兼具减肥、降糖和心血管获益的功效,且相对成熟安全等原因,众多药企争相投入研发,如司美格鲁肽(Semaglutide)、替尔泊肽(Tirzepatide)等多款GLP-1药物也因为具备减肥效果而屡屡“出圈”。据摩根士丹利估算,到2030年,肥胖药物的市场规模预计超过540亿美元(合约人民币3848亿元),有望超过PD-1/PD-L1成为全球市场规模最大的品类,登顶新一代“药王”宝座。 据药企巨头诺和诺德(NVO.NYSE)2022年年报,公司目前有三款司美格鲁肽产品,司美格鲁肽注射液(Ozempic,降糖适应症)、司美格鲁肽口服制剂(Rybelsus,降糖适应症)和司美格鲁肽注射液(Wegovy,减肥适应症)2022年全球销售额分别约为593.32亿元、112.2亿元和61.45亿元。 近些年,国内也有多家药企开始布局GLP-1靶点,除华东医药外,本月内还有翰宇药业(300199.SZ)的相关产品临床实验申请获受理。 9月12日,翰宇药业发布公告称,公司产品司美格鲁肽注射液临床试验注册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翰宇药业在公告中表示,国内布局司美格鲁肽的公司有丽珠集团(000513.SZ)、华东医药、诺泰生物(688076.SH)等,未来上市后将受到市场、环境变
“减肥神药”造欧洲市值之王!中国药企竞赛加速,年内8款仿制药临床获受理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8-25

小初高数学全覆盖,教培龙头上线首个MathGPT!学而思学习机年销量或超20万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邓宇晨 近期,AI大模型在教育行业频频落地。 8月24日,在好未来(TAL.NYSE)20周年直播活动中,CTO田密宣布好未来自研的数学领域千亿级大模型MathGPT正式上线并开启公测。即日起,用户可通过官网申请注册账号免费试用体验。 此前,好未来曾在2023年5月宣布自研数学大模型的研发,命名为MathGPT。MathGPT是面向全球数学爱好者和科研机构,以解题和讲题算法为核心的数学垂直领域的大模型,也是国内首个专为数学打造的大模型。 MathGPT官网显示,MathGPT的数学计算能力已覆盖小学、初中、高中的数学题,题目类型涵盖计算题、应用题、代数题等多个类型,还可以针对题目进行追问,暂未开放数学之外的问答互动。 好未来相关人士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随着公测的开展,MathGPT的解题能力将得到持续提升,基于MathGPT的产品级应用也正在加速研发中,将于近期发布。 时代周报记者注意到,好未来在MathGPT官网上挂出了系列招聘,包括大模型NLP算法工程师、大模型训练&推理加速工程师等,工作地点为北京或美国旧金山,但并未公布薪资。 时代周报也就MathGPT相关投入进行了询问,好未来表示暂时无法公开。时代周报注意到,截至2023年5月31日,好未来拥有20.854亿美元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以及9.593亿美元的短期投资,现金充裕。 美东时间8月24日,好未来涨0.44%,报收6.78美元/股,总市值43.29亿美元。 MathGPT官网截图 AI有望重新定义教育行业 据田密介绍,MathGPT汇集了好未来多年教育教研数据积累,专注于数学领域。通过千亿级大模型的训练、推理、部署框架,为模型赋予了强大能力。通过优质教育数据,实现题目计算、讲解、问答等多任务持续训练和有监督微调,呈现出卓越表现。此外,借助人类反馈对齐,还将进一步提升模型综合素养。M
小初高数学全覆盖,教培龙头上线首个MathGPT!学而思学习机年销量或超20万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7-05

游戏出海态势向好 广东游戏厂商如何构筑全球竞争力?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韩梅 日前,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显示,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规模持续扩大,2022年营业收入超过16.5万亿元。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广东作为第一经济大省,其文化产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截至2022年末,广东省文化企业数量超过66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突破6900亿元,数字出版、动漫游戏产值均居全国第一。 ”作为广东数字文化产业的一员,三七互娱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在文化出海方面,企业已在全球200多个国家与地区开展业务,发行超过120款游戏。”三七互娱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未来,我们将把握发展机遇,通过精品内容生产、专业人才培养等,提升企业竞争力,为广东的文化产业发展贡献企业力量。“ 广东游戏产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广东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制定《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化数字赋能、创意驱动,打造数字文化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2022年,广东数字出版产值超2100亿元,动漫产值超600亿元,游戏业收入2115亿元,约占全国4/5。 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游戏产业一直以稳健的步伐实现高速发展。2022年广东省游戏营收规模达2115.7亿元,头部企业及头部产品的带动作用依然帮助地区保持相对优势。为了进一步强化广东游戏产业优势,早在2023年伊始,广东就锚定高质量发展航向,将“提质”作为自身发展的重要方向,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 同时,为了让广东文化产品更好地走出去,广东培育打造了文博会、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州文化产业交易会、南国书香节等一大批品牌展会,成为广东文化产业、文化创新走向世界的“助推器”。
游戏出海态势向好 广东游戏厂商如何构筑全球竞争力?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6-28

植物基热度不减,下一个爆品会是椰子吗?

本文来源:消费者报道 作者:廖玉婷 被资本和品牌哄抢的“植物基”,似乎并没有“退烧”的迹象。 近日,FBIF 2023食品饮料创新论坛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举办。《消费者报道》记者在展会现场看到,各类植物基产品几乎无处不在。 旺旺集团旗下健康零食新品牌“Fix Body”带来了“烤着喝的燕麦奶”,可口可乐旗下“植白说”展示了燕麦乳0蔗糖系列,“燕麦奶第一股”OATLY以其主打燕麦奶为基底调制了各种燕麦奶新式饮品。此外,深耕植物蛋白椰子的传统品牌春光、新锐的椰子食品饮料品牌菲诺、可可满分、你好椰(Hellococo)等纷纷携椰乳、椰子水等产品而来。 植物基赛道不断细分 前两年,不少消费者听到“植物基”便十分反感,这讨伐之声在被称为“人造肉”的植物肉上更是此起彼伏。 站在中国消费者的立场,他们不愿意买单的原因,离不开一是植物肉不是肉,没有太多营养价值,二是我为什么要花更多的钱吃“假肉”?如此看来,这波人造肉的“风潮”,更像一场追逐资本的击鼓传花游戏了。 恰恰相反,资本市场的反馈是,万物皆可植物基。你曾以为拒绝的植物基酸奶、植物肉等植物基元素,正在以一种看不到的方式悄悄“入侵”你的生活。 贝恩公司全球专家合伙人鲁秀琼表示,“植物基是非常火的话题,三年前在杭州看整个大会的时候,整个展台基本上都是以植物基为主一系列的。三年过去,行业发生了变化,更重要的是生态发生了变化”,她称现在已进入“新植物基2.0时代”。 目前,植物基市场中,发展较为显著的有三个品类:植物奶(以及其他植物基乳制品)、植物肉、植物蛋。 其中,植物奶热度不减。实际上,植物奶并不是牛奶,而是以含蛋白质和脂肪的植物种子或果实制成的饮品,是口感、外观接近奶的一种奶类替代品。 因为,植物奶似乎更适合中国消费者的体质。根据《人类遗传学杂志》的统计,92.3%的中国人患有天生的乳糖不耐受,当这类群体需要享用一杯含鲜奶的饮品时
植物基热度不减,下一个爆品会是椰子吗?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5-18

重估阿里,正当其时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唐洛 一份财报,送来三个IPO。 5月18日,阿里巴巴发布了FY23 Q4及全年财报,核心业绩超预期。同期公布的还有1+6+N组织变革的一系列实质性进展。此前被外界看好有望最先上市的菜鸟与盒马将正式启动IPO;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将启动外部融资;而云智能集团则将从阿里巴巴集团当中彻底分拆,走向上市。阿里的改革,这次来真的了。 3月底,阿里巴巴宣布启动新一轮公司治理变革,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成立阿里云智能集团、淘天集团、本地生活集团、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菜鸟集团、大文娱集团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个业务公司,也就是构建所谓“1+6+N”的全新组织结构。在随后发布于内网的视频中,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直言:“多样性的业务,与其放在一个锅里、一个上市载体里端出去,还不如到了市场接受的条件,就果断地让他们单独面对资本市场,成熟一个,上市一个。” 阿里云:轻装上阵 未来可期 最新公布的一系列变化中,阿里云的彻底拆分最引人注意。对阿里云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阿里云此前就传出过的独立上市的消息,市场普遍认为,经过前期的高速增长,阿里云的业务已相对稳定,上市是它最好的选择。而今年4月,张勇亲自挂帅阿里云,被外界解读为云有望独立上市的信号。 过去十余年发展,阿里云无论是市场规模还是盈利能力,都已经跻身云服务赛道的榜首。阿里云已连续第二年实现盈利。根据阿里巴巴集团2023年报,云业务收入人民币1019.5亿元,经调整EBITA人民币14.22亿元,同比增长24%。 Gartner 2022年全球云计算IaaS市场排名,阿里云全球排名第三,亚太市场排名第一。IDC发布的《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2022下半年)跟踪》报告显示,按市场份额计算,在IaaS+PaaS市场中,阿里云位列第一,其次是华为云、中国电信天翼云、腾讯云和AWS。 今年4月,阿里云发布了
重估阿里,正当其时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5-18

华谊兄弟5年血亏超73亿!王忠磊成被执行人,股权质押99%!深交所追问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梁春富 华谊兄弟仍在辗转中求生存。5月17日,华谊兄弟(300027.SZ)收深交所年报问询函,被要求说明是否存在债务违约风险,高额商誉,以及涉及抵质押资产是否存在被处置风险及对公司的影响等10项问题。 2022年,华谊兄弟颓势难挽。全年,该公司实现营收4.02亿元,同比下降71.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82亿元,同比下降298.72%;扣非净利润-10.56亿元,同比增加1.63%。2018年至2022年,华谊兄弟已连亏5年。亏损总额合计已超73亿元。 华谊兄弟跟随影视行业起伏,又屡屡踩中雷点,特别是2018年以来,流动性紧缺、质押股份、连续多年主控出品影片缺失等利空消息不断,“中国影视娱乐第一股”光环逐渐褪去。 控制权不稳? 深交所重点关注了华谊兄弟的流动性。 据年报信息,截至2022年末,华谊兄弟货币资金为3.27亿元、短期借款为5.62亿元、应付账款为5.29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58亿元、长期借款为7.32亿元;公司2022年年末多笔货币资金、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固定资产抵质押用于取得银行借款,合计余额为19.61亿元。 对此,深交所要求华谊兄弟结合上述债务期限结构、经营情况、现金流情况及还款计划等,说明公司是否存在债务违约风险,以及涉及抵质押资产是否存在被处置风险及对公司的影响,并充分提示风险。 华谊兄弟实际控制人王忠军和王忠磊也面临着筹集较大数额资金用于个人偿债的问题。 2023年4月25日,公司披露公告显示,实际控制人王忠军、王忠磊合计持有公司16.51%股份,已质押股份占所持股份比例为99.91%。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王忠军、王忠磊被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列为被执行人,立案时间为2023年3月。5月10日,公司公告称,王忠军拟将其质押的2450万股公司股份转让给稠州银行,以偿还其
华谊兄弟5年血亏超73亿!王忠磊成被执行人,股权质押99%!深交所追问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5-25

我在万米高空上网!机上WiFi难普及,只因动辄500万元改装成本?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徐美娟 “这是我在10000米高空发出的(社交动态)”“网速可以刷视频”……越来越多旅客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机上Wi-Fi的体验感受。 在飞行期间,乘客会被空乘一再要求关闭手机或开启飞行模式,飞机因此成为最后的“信息孤岛”。直至2014年,中国民航史上首架互联网航班成功测试飞行,飞行途中上网已具备现实可能。网速提升,如今已能实现在空中刷视频、看直播。 2022年2月,载誉而归的中国女足乘坐东航班机归国,央视2小时直播连线万米高空上的女足“冠军航班”。同年12月,吉祥航空空乘在万米高空直播,和粉丝互动。 吉祥航空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如今,机上Wi-Fi网速已相当于地面4G流量信号的速率。 目前,飞机Wi-Fi仍未大规模普及。“这主要与机上Wi-Fi的投入成本高有关,包括300万-500万元的改装成本、高额流量费用。”民航专家林智杰向时代周报记者分析指出,目前机上Wi-Fi的技术路线也不明确,未来哪一种技术路线将成为主流仍不明朗。 短期全面推广之难 时间回溯至2014年7月。当月23日,中国民航史上首架互联网航班成功测试飞行,开启空中上网时代。2018年,民航局印发《机上便携电子设备(PED)使用评估指南》,为各航空公司解禁机上手机的使用给予了“政策松绑”。 已有多家航空公司在飞机上加装Wi-Fi设备。民航局发布《2020年民航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家航空公司的654架飞机能为旅客提供客舱网络服务。其中,11家航空公司的213架飞机同时具备了空中接入互联网能力。 如今,还有不少人对飞机Wi-Fi的印象,仍停留在只能上局域网、在机上影音平台点播电影的印象里。事实上,如今的机上Wi-Fi已实现让乘客在空中刷抖音、视频通话、追剧、看直播等功能。 机上Wi-Fi网速提升,旅客上网意愿也相应提升。吉祥航空提供的数据显示,航班有近20%旅客会连接付费网络。“相
我在万米高空上网!机上WiFi难普及,只因动辄500万元改装成本?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9-28

谁在爆炒减肥药概念股?公募基金、知名游资身影浮现,新型减肥药将迎上市潮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邓宇晨 在即将过去的9月,减肥药概念股成了A股市场最火的板块之一。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截至9月28日,常山药业(300255.SZ)月内涨幅高达194.06%,博瑞医药(688166.SH)、翰宇药业(300199.SZ)的本月涨幅也均超过了40%。A股20只减肥药概念股中,仅有爱美客(300896.SZ)月内跌幅达10%,其余概念股均呈上涨态势。 此外,Wind数据显示,20只减肥药概念股的合计总市值从8月31日收盘的3799.95亿元增长至9月28日收盘的4149.83亿元,板块市值上涨近350亿元。 不过,在9月28日A股月内的一个交易日中,多只减肥药概念股出现分化行情。常山药业盘中一度涨超18%,随后回落,跌2.9%,报收13.38元/股。翰宇药业、德展健康(000813.SZ)领跌,众生药业(002317.SZ)、双鹭药业(002038.SZ)则涨超5%。 整个9月,常山药业可谓最妖的减肥药概念股,股价便如同坐上火箭般一路飙升。 从9月11日开盘价4.47元/股,常山药业一度涨至16.37元/股的历史最高位,随后股价略有回落。尽管上市公司多次发布公告称,公司研发的艾本那肽注射液临床试验仅针对2型糖尿病,目前尚未开展针对肥胖或减重的临床试验,也没有压抑住资金的热捧。 艾本那肽是一种长效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系上市公司子公司常山凯捷健进行研发注册的1类创新药,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每周注射一次。此前,常山药业于9月18日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艾本那肽三期临床研究总结报告。 事实上,近期医药股整体有走强趋势,那么为何医药板块中此前相对冷门的减肥药板块最先异动?到底是谁在爆炒减肥药概念股? 9月27日,医药行业资深投资人刘峰(化名)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本轮减肥药概念股的活跃存在多方面因素,“国际市场上,胰高糖素样肽-1(GL
谁在爆炒减肥药概念股?公募基金、知名游资身影浮现,新型减肥药将迎上市潮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7-07

电视价格止跌回升背后:年末备货旺季到来,部分面板产品涨价近四成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郑栩彤 面板行业传来捷报,显示多类消费电子需求开始转暖。 集邦咨询近日发布的7月上旬液晶面板报价显示,电视面板6月站上现金成本后,各尺寸继续涨价,其中55英寸电视面板价格相比去年12月上旬上涨近四成。均价长期不波动的桌上显示器与笔记本面板产品,7月上旬也有部分产品小幅涨价。 “显示业务二季度大尺寸产品价格上涨将推动毛利率改善,这是比较确定的。” TCL科技相关负责人在此前投资者活动中表示。 京东方A(000725.SZ)近日也在投资者活动中表示,随着下半年促销季到来,终端销售回暖,LCD(液晶)产品有机会迎来量价齐升,预计2023年半导体显示行业呈现先低后扬趋势。 面板行业从谷底开始回暖,市场机会在哪里? 7月6日,TCL华星CEO赵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显示市场主要还是结构化、局部性的回暖。因此厂商不会一味调高稼动率,但会关注细分领域的机会。 除大尺寸化趋势下LCD电视迎来结构性机会外,国内多家LCD厂商也在增加车载显示屏等IT产品的比例,此外,随着折叠屏手机需求增长,也带来更多柔性OLED屏需求。 部分价格回涨 在面板厂商前期控产的作用下,行业供需改善,TV面板价格回暖迹象尤其明显。 集邦咨询数据显示,7月上旬,65英寸、55英寸、43英寸、32英寸液晶电视面板均价比前期上涨1~3美元。 电视面板价格持续上涨反映于部分电视终端价格。慢慢买平台显示,不少在京东热销的电视近期已停止降价,部分甚至小幅涨价,例如,某款热销65英寸TCL电视6月初售2600元左右,近日售2999元;某款热销42英寸海信电视年初最低价733元,7月以来价格均在870元以上;某款热销Vidda32英寸电视年初价格不及500元,7月以来稳定在540元以上。 近期投资者活动上,TCL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三季度主要面板厂盈利恢复的情况下,随着圣诞、黑五等年底备货旺季来临,判断电视
电视价格止跌回升背后:年末备货旺季到来,部分面板产品涨价近四成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7-05

时代IPO快讯:欧莱新材申请获受理,成都高速回复审核问询函,晶奇网络恢复注册程序

本文来源:时代商学院 作者:时代商学院 来源 | 时代商学院 作者 | 雷小艳 孙佳雯 黄锐 彭元重 陈丽娜 毕肖磊 编辑 | 陈佳鑫 一、受理:欧莱新材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 欧莱新材科创板IPO申请获受理,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 7月4日,广东欧莱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欧莱新材”)IPO获受理,拟登陆科创板。本次IPO,该公司拟募资5.77亿元,保荐机构为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保荐代表人为张钰堃、黄志伟。 招股书显示,欧莱新材主营业务为高性能溅射靶材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多种尺寸和各类形态的铜靶、铝靶、钼及钼合金靶和ITO靶等,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显示、触控屏、建筑玻璃、装饰镀膜、集成电路封装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是各类薄膜工业化制备的关键材料。 欧莱新材主要代表性客户包括京东方、华星光电、惠科、超视界、彩虹光电、深超光电和中电熊猫等半导体显示面板行业主流厂商,超声电子、莱宝高科、南玻集团、长信科技和TPK(宸鸿科技)等知名触控屏厂商,AGC(旭硝子)、南玻集团、Pilkington(皮尔金顿)和旗滨集团等建筑玻璃龙头厂商。此外,欧莱新材持续推动产品研发与技术开级,不断拓展产品应用范围,目前已进入越亚半导体、SK Hynix(海力士)等知名半导体厂商的集成电路封装材料供应体系,并应用于中建材等大型新材料开发商的太阳能溥膜电池中。 二、问询:文昌科技、金泰美林收问询函,成都高速、耀坤液压回复问询 1. 成都高速回复审核问询函,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2.92亿元 7月4日,上交所官网显示,成都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高速”)已回复审核问询函,拟登陆主板。该公司拟募资12.00亿元,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 招股书显示,成都高速主要从事四川省成都市及周边地区高速公路(含附属服务区)的运营、管理及发展,成品油零售业务,并同时拓展天然气经营业
时代IPO快讯:欧莱新材申请获受理,成都高速回复审核问询函,晶奇网络恢复注册程序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5-17

工资停发、销售离职?阿尔茨海默病国产明星药企危机四起,千亿赛道难啃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杜苏敏 停薪、没钱报销、员工频离职,国内原创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以下简称AD)药物“九期一”(GV-971,以下简称“971”)背后销售团队疑似动荡的消息再度引发业内关注。 5月16日,据深蓝观报道,971华东某团队部分销售人员工资停发、人员动荡,纷纷离职。报道称,2022年10月,华东某城市的一位971医药代表称其工资突然停发了,奖金也没了。 971由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谷制药”)研发。2019年11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有条件批准971上市,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 上市以后,关于971的争议始终未能停息。一方面是来自业内对其有效性和作用机制的质疑,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就曾多次炮轰971及其主要发明人耿美玉。另一方面,971背后团队也多次传出裁员、欠薪等负面消息。 曾遭专家喊话应停止国内销售 据深蓝观报道,有971销售团队的员工透露,目前其所在的团队虽然每天依旧开晨会汇报工作,月底该压货压货,但“报销还是不给报,客户的一些相关费用不给走流程。”报道提到,留在公司的医药代表并不是不想走,但因为此前垫款较多,平均每个在职的医药代表都垫了几万元。 此外,一位已经离职的971医药代表称,很多销售人员都在去年工资停发前后选择了离职,到了2023年年后,这个城市的医药代表“一个组只剩下3个人”。 事实上,早在2021年6月,971销售团队就曾被曝出员工大批离职的消息,离职起因被指由于绿谷制药971团队区域总经理为了让业绩亮眼,隐瞒了奖金政策变化,胁迫医药代表进货所致。爆料还提到,在这些优秀销售人员离职后,领导为了达成招聘人数第一,不惜聘用了毫无相关背景的员工。同时,管理人员为了销量对产品进行随意定位,缺乏学术素养。 对于这些爆料,绿谷制药曾回应媒体
工资停发、销售离职?阿尔茨海默病国产明星药企危机四起,千亿赛道难啃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4-18

1.4亿人患糖尿病,降糖药“内卷”?超百个同类药在研,仍有临床需求未被满足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杜苏敏 我国已是全球糖尿病患者第一大国,2021年患者数量达1.41亿人,人群仍在持续快速增长,国内糖尿病市场仍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有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我国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将达到千亿元。 千亿级市场也吸引了众多企业布局糖尿病药物的研发。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中国糖尿病和代谢性疾病药物器械研发创新大会上,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高级审评员张杰介绍,目前,国内糖尿病药物的研发热点主要集中在长效GLP-1RA(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上,包括度拉糖肽、司美格鲁肽、聚乙二醇洛塞那肽都已经在研发。此外,还有胰岛素+GLP-1RA、生物类似药、口服复方制剂等。 其中,GLP-1RA作为新型降糖类药物,近年来市场规模不断扩张。据Insight数据库,目前,仅国内就有149个GLP-1RA处于临床前至批准上市阶段,全球总计有289个;该类药物的研发适应症主要分布于II型糖尿病(188个)、肥胖症(93个)和糖尿病(48个)。 “目前,糖尿病领域中正在申报创新药的品种比较多,包括GLP-1靶点以及多靶点的药物,进度慢的刚刚批准临床或者已经批准临床,快的已经在进行3期临床试验。”张杰表示,“生物制品周期很长,投入很大,当那些跑得慢的产品上市时,可能市场上已经有很多同类药物了。如果企业现在还研发同类药物,那产品未来的前景就需要考虑更多因素。希望大家不要在一个赛道上做单纯重复的产品去竞争。” 图源:图虫网 糖尿病早诊断问题待解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及(或)作用缺陷引起的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大致可分为I型糖尿病、II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以及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其中,II型糖尿病占绝大多数。 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1921年,胰岛素被首次发现,并于1922年开始被用于临床。自此,糖尿病从一种致命的疾病变为可控制的慢性疾病。
1.4亿人患糖尿病,降糖药“内卷”?超百个同类药在研,仍有临床需求未被满足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4-26

中国平安一季度净利增长48%,寿险核心指标回暖!高管再变阵,姚波辞任联席CEO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嘉祥 4月26日,中国平安(601318.SH;2318.HK)发布2023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413.85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83.52亿元,同比增长48.9%;年化营运ROE达18.8%。中国平安表示,这得益于寿险改革深化、综合金融协同及医疗健康养老生态赋能金融主业的成效显现。 今年一季度,平安寿险改革成效逐步显现,业务经营发展稳健,新业务价值恢复正增长。一季度,中国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8.8%至137.02亿元,其中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社区网格渠道均同比正增长;寿险与健康险业务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49.71亿元,同比增长104.5%;平安寿险保费收入1717.67亿元,同比增长5.6%,领先国内保险行业。 渠道方面,平安寿险代理人渠道经营质量优化,创新渠道队伍建设逐步成型,渠道综合实力有效提升。代理人渠道、银保渠道等主要渠道新业务价值均实现正增长,第一季度银保、社区网格及其他等渠道在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中占比16.9%,同比上升5.4个百分点。其中,银保渠道表现颇为亮眼,今年一季度平安银行代理保险收入达13.18亿元,同比增长84%。 在4月26日举办的平安寿险第27届高峰会上,马明哲表示,近三年来,平安寿险克服重重挑战和困难,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成效逐步显现,稳步迈向高质量发展,未来大有可期,成绩来之不易。 交出今年一季度成绩单的同时,中国平安高管迎来调整。 同一天,中国平安公告称,董事会收到姚波的辞职报告,姚波因为个人及家庭原因,申请于2023年4月26日辞去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常务副总经理等公司相关行政职务。 中国平安表示,姚波已确认与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并无意见分歧,亦无任何与其辞任有关而需要知会本公司股东的事项。平安董事会接受姚波辞任相关行政职务的请求,并对姚
中国平安一季度净利增长48%,寿险核心指标回暖!高管再变阵,姚波辞任联席CEO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4-24

远洋集团已完成50亿元PPN债券兑付 供应链ABS、商票已清零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梁春富 今年2月和4月,远洋集团先后全额兑付2笔PPN产品,总金额超50亿元。截至目前,远洋集团一直全额完成到期债务兑付。 2022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延续下行压力,行业信心处在低位,企业销售相较往年均表现低迷。中指院数据显示, TOP10房企销售额均值为3107.7亿元,较上年下降33.1%。 销售规模方面,行业全口径销售达千亿的房企仅有20家,较2021年同期减少了21家。其中,远洋集团实现协议销售额1003亿元,虽然同比下滑超20%,但整体表现仍优于多数房企,其销售排名第20名,同比提升约10个名次。 可以看到,2022年市场下行期尤为明显,企业分化现象逐渐加剧,房地产行业进入优胜劣汰阶段。如果说行业下行时,信心堪比黄金,那么曙光初现的2023年,等待市场复苏的“耐心”也是必不可少的。 去年末以来,行业利好政策频出,全国楼市有所复苏,尤其是一二线城市回暖明显。多家研报均指出,看好在此过程中穿越周期且具备高成长性的央国资背景房企。 1、抓住融资窗口期 2022年末以来,中央层面多部门发文定调房地产市场、提振市场信心。央行、银保监会及证监会等,从信贷、债券、股权“三箭齐发”,房企融资政策正在迎来重要转向。但需要看到,尽管目前融资势头整体向好,房企融资仍存在明显的分化。 以远洋集团为例,去年公司抓住融资窗口期,成功在公开市场融资74亿元,包括4亿美金美元债,20亿元PPN,13.2亿元公司债回转售和13.03亿元REITs发行。同时,公司银行借款渠道保持畅通,自2022年四季度以来,远洋集团还成功与多家银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获得授信额度逾1300亿元,银企战略性合作持续深化。 债务方面,远洋集团目前已全额完成到期债务兑付,并逐步以抵押借款替换信用类融资,持续优化负债结构。据了解,远洋集团非有息负债科目如供应链ABS、商票等债务已清零,2023年无偿付
远洋集团已完成50亿元PPN债券兑付 供应链ABS、商票已清零
avatar时代周报
2023-09-22

乐视网一审被判赔20.4亿,贾跃亭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中介机构精准追责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黄嘉祥 备受资本市场关注的乐视网案件迎来一审判决。 9月21日,北京金融法院对乐视网证券虚假陈述案作出一审判决。判决书显示,乐视网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投资者支付投资差额损失、佣金、印花税等赔偿款共计近20.40亿元。贾跃亭要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多个乐视网相关责任人承担0.05%-2%范围内不等的连带赔偿责任。 中介机构的责任认定和赔偿范围,也是乐视网案件中的焦点问题。 乐视网于2010年登陆创业板,其从上市到退市,经历过两次债券发行、两次重组以及一次非公开发行股票项目,先后有7家券商、3家会计事务所、2家律师事务所以及其他中介机构为其提供过服务。 判决书显示,平安证券承担10%范围内的连带赔偿责任;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等多个会计师事务所,承担0.5%-1.5%范围内不等的连带赔偿责任。此外,中德证券、中泰证券(600918.SH)、金杜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未被判承担赔偿责任。 北京金融法院在判决书中表示,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行为,可谓是资本市场的“毒瘤”。民事责任是清除这一“毒瘤”的重要手段,但也要看到,民事责任的承担不应搞粗放式的笼统式追责,亦不应搞“一刀切”的无差别追责,更不能搞“根据执行能力定责”的功利性追责。这三种追责逻辑中,前两种会导致责任不清,起不到正向引导作用,第三种则将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中的追“首恶”演变为追“首富”,将民事责任是化为保险机制,直接损害社会公平正义。 追“首恶”,贾跃亭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时隔两年多,乐视网诉讼案件迎来一审判决。 因乐视网虚假陈述行为被曝光后,乐视网股价下跌,致使投资者权益受到惨重损失,引起投资者集体起诉。2021年5月,北京法院立案受理,经审核共有2496名投资者符合权利人范围,成为本案原告。 这些投资者的诉讼请求包括,乐视网支付因虚假陈述引起的投资损失之侵权赔偿款;贾跃亭等23名被告承担
乐视网一审被判赔20.4亿,贾跃亭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对中介机构精准追责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