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錢孫李
趙錢孫李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未知
0关注
10粉丝
0主题
0勋章

极智嘉赴港IPO:AMR全球老大,高增长高毛利,盈利在望

咱们今天来唠唠这只即将在港股亮相的硬核玩家——极智嘉。这可不是一般的机器人公司,而是实打实站在全球AMR(自主移动机器人)浪潮尖儿上的绝对龙头。看完它的招股书和财报,我直呼"好家伙",这"含科量"和"基本面"在当下的港股科技股里,真算得上是一股清流了。更值得注意的是,暗盘交易中换手率异常低迷,筹码像被焊死了一样——这明显是机构在压盘吸筹,聪明的资金正在悄悄完成筹码轮换,就等上市后憋个大招。废话不多说,直接上硬菜! 核心逻辑:供给+需求双爆,AMR万亿风口已至,龙头坐享红利 先看大环境。全球供应链智能化升级这趟高速列车,那是油门踩到底了!为啥?供给端,AI、机器视觉、导航算法这些底层技术咔咔突破,让机器人越来越聪明能干;需求端,电商爆炸、人力短缺、仓库租金上天,逼着企业必须用机器人降本增效。两股劲儿一合,AMR这个赛道直接“杀疯了”!灼识咨询的数据很直白:全球AMR市场从今年(2024)的387亿,预计干到2029年的1621亿,年复合增速33%+!妥妥的万亿级蓝海正在眼前展开。 在这片蓝海里,谁才是那个能打又能赚钱的真龙头?答案:极智嘉! 看点一:全球霸榜六年,市场份额NO.1,实力硬核! 老铁们,市场份额连续六年全球第一是啥概念?在AMR仓储履约这个细分领域,极智嘉就是那个“扛把子”!自打2019年登顶,这王座就再没让给别人。这可不是自封的,是实打实打出来的江湖地位。 技术够硬: 人家搞的是“通用机器人平台”,软硬件+算法全栈自研打通。最牛的是能同时调度超过5000台AMR一起干活儿,这规模、这稳定性,没点真功夫根本玩不转。国际上也倍儿有面儿,四次入选RBR50全球机器人Top50(相当于机器人界的奥斯卡提名),技术实力和商业化能力双双被盖章认证。这技术壁垒,够后来者追一阵子的。 落地够广: 技术牛不算牛,能落地赚钱才是真牛!极智嘉的机器人方案已经铺到了全球40多个国家,
极智嘉赴港IPO:AMR全球老大,高增长高毛利,盈利在望

云知声在港招股 AGI独角兽进入IPO冲刺阶段

今起,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知声"或"公司",9678.HK)正式进行港股招股,招股时间为6月20日至6月25日。 是次IPO,公司拟全球发行1,560,980股H股,发售价介乎每股165港元至205港元,预计最多募资3.2亿港元。 公司预期于6月30日登陆港交所主板,中金、海通国际为联席保荐人。 自2012年成立以来,云知声专注于在中国销售用于日常生活及医疗相关应用场景的对话式AI产品及解决方案,是稀缺的AGI独角兽。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于2024年,按收入计,公司为中国第四大AI解决方案提供商,其中,在中国日常生活AI解决方案排名第三,及在医疗AI服务及解决方案排名第四。 AGI早期「吃螃蟹者」,山海大模型横空出世 通用AI(AGI)为机器仿如人类一样思考、理解、学习及应用其智能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实现AGI的潜在方法为使用大规模预训练多模态基础模型。云知声一直积极探索AI技术创新,紧跟深度学习算法将前沿技术融入至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中,构建AI基础设施及通向AGI的路径,并引领商业化进程。 2016年至今,云知声在行业率先构建了面向大规模商业应用的AI技术体系,包括支持规模不断扩大的AI模型训练和优化的Atlas AI基础设施平台,以及专注于AI模型行业增强的知识图谱平台,并为其提供专业领域的知识。 从角色分工来看,Atlas AI基础设施、云知大脑及AI应用解决方案,分别为基础层、中央技术平台层及应用层,由此共同构成了公司AI解决方案的技术栈。 云知声于2023年5月发布自研的山海大模型,并持续将其应用于核心业务场景,推动AI大语言模型从能力展示走向场景适配。 得益于该模型在多模态理解与行业语义处理方面的优势,山海大模型在2024年6月MedBench评测中以综合得分82.2位列榜首;在2024年SuperCLUE半年度报告中亦表现亮眼,以总
云知声在港招股 AGI独角兽进入IPO冲刺阶段

云知声启动招股,6月30日香港上市,商汤、臻一、润建股份参与基石投资

AI解决方案提供商云知声(09678.HK),于今日(6月20日)起至下周三(6月25日)招股,预计2025年6月30日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中金公司、海通国际联席保荐。 云知声,计划全球发售156.098万股H股(占全球发售完成后2.20%),其中90%为国际发售、10%为公开发售,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售价介乎165港元~205港元,每手20股,最多募资约3.20亿港元。 假设每股发售价185港元(发售价范围中位数)、超额配股权未获行使,云知声预计上市总开支约1.12亿港元,包括3%的包销佣金、最多2%的酌情奖金,其他连同联交所上市费、证监会交易征费、联交所交易费、财汇局交易征费、法律及其他专业费用、印刷及其他开支等。 云知声是次IPO招股引入3名基石投资者,合共认购约9550万港元的发售股份,基石投资者包括商汤(00020.HK)旗下SensePower认购约4369.82万港元,臻一认购3000万港元,润建股份(002929.SZ)旗下润建国际认购人民币2000万元。 云知声是次IPO,募资净额约1.77亿港元(按发售价范围中位数计):约45.6%将于未来五年被用于提高研发能力;约47.0%将于未来五年被分配用于投资新兴的商业机会,并提高产品在行业垂直和场景中的采用和渗透;约7.4%将被分配于营运资金和一般企业用途。 云知声是次IPO,中金公司、海通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整体协调人、联席全球协调人,农银国际为其整体协调人、联席全球协调人,其他包销商包括东方证券国际、民银证券、老虎证券。 招股书显示,云知声在上市后的股东架构中,黄伟博士,通过云思尚义持股23.55%、云创互动(员工持股平台)持股3.72%;连同一致行动人梁家恩博士(3.70%)、康恒博士(2.22%),合计持股33.18%,为控股股东。 其他投资者包括挚信资本、启明创投、盘谷创投、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
云知声启动招股,6月30日香港上市,商汤、臻一、润建股份参与基石投资

地平线CEO余凯出席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畅谈智驾平权和行业发展

2025年6月13日-15日,2025第十七届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在广州盛大举行。6月14日,以“决断”为主题的探讨对话环节吸引了众多业内人士的目光。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与轩辕同学校长、世界新汽车技术合作生态协会理事长贾可,以及卓驭科技CEO沈劭劼一起,围绕“智驾平权落地、技术迭代、行业发展”等热门话题展开了深入对话,为行业发展带来了诸多深刻见解。 余凯是国际著名机器学习专家,在人工智能领域建树颇丰。他曾任ICML和NIPS等国际顶级会议的领域主席及程序委员会成员,带领团队在语音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核心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2015年,余凯创立地平线机器人科技,并于2017年成功流片量产中国首款边缘人工智能芯片。地平线成立初期探索AioT和汽车双轨发展,2019年起全面聚焦智能驾驶领域,成为中国领先的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提供商。截至2024年,地平线已和全球超40家车企及品牌合作,产品搭载于超290款车型,并成为中国前十大车企智驾量产的一致选择。 在这次论坛上,“智驾平权”成为了热议话题。进入2025年,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产业模式的转型,“智驾平权”这个概念正悄然改变着汽车行业的格局。余凯认为,智驾平权的实现离不开技术的创新和成本的控制。地平线通过不断提升芯片的算力和性能,同时优化算法,降低了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成本。以征程5芯片为例,其算力达到128TOPS,能够满足高阶智能驾驶的需求,并且已跟比亚迪、理想等车企达成量产合作。 此外,地平线拥有高度灵活、可拓展的量产合作模式,从IP开放授权到智驾解决方案交付,其完整成熟的软硬件产品矩阵和智驾全栈技术,能够为客户提供全链路的量产开发支持和平台化服务,进一步推动了智驾平权的落地。 在技术迭代方面,余凯强调了持续创新的重要性。目前智能驾驶技术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从最初基于规则的简单系统,到
地平线CEO余凯出席轩辕汽车蓝皮书论坛畅谈智驾平权和行业发展

亚朵Q1财报炸场!19亿营收背后藏着这些爆点,零售杀疯了还要回购4亿

亚朵Q1的这份成绩单,让我想起了一句老话:"春江水暖鸭先知"。当多数人还在为酒店业的复苏节奏争论不休时,亚朵已经用数据证明了自己的洞察力19.06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9.8%,调整后净利润3.45亿元同比增长32.3%,这样的增速放在整个消费行业都堪称亮眼。更值得玩味的是,这份财报里藏着三个关键信号,正在重新定义中高端酒店的竞争逻辑。 零售业务的"第二增长曲线"正在重塑行业格局 当我看到亚朵Q1零售业务GMV同比增长70.9%、收入6.94亿元同比增长66.5%时,第一个反应是:这哪里是酒店公司,分明是披着住宿外衣的生活方式品牌。这种认知颠覆的背后,是亚朵对用户需求的深度解构他们发现,酒店客人在客房里对枕头、被子的体验,本质上是对"好睡眠"的追求。这种需求不仅存在于旅途中,更延伸到日常生活场景。 亚朵的打法很聪明:先通过酒店场景让用户深度体验产品,再通过电商渠道实现复购。深睡枕PRO系列累计销量突破600万只,深睡控温被夏季Pro2.0上市48天GMV破亿,这些数据背后是精准的产品定位。更关键的是,亚朵零售业务90%的销售来自独立渠道,这意味着它已经摆脱了对酒店场景的依赖,形成了独立的品牌势能。这种"场景即体验,体验即消费"的模式,正在改写酒店行业的收入结构。 酒店业务的"质"与"量"平衡术 尽管Q1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同比下滑7.2%,但亚朵的酒店业务依然展现出韧性。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多品牌矩阵的协同效应,二是会员体系的深度运营。 亚朵在Q1新开业121家酒店,截至3月底在营酒店达1727家,同时推出「亚朵3.6」和「轻居3.3」等新产品,这种产品迭代速度在行业内罕见。更重要的是,亚朵的会员体系已经成为核心竞争力注册会员突破9600万,同比增长35.4%,CRS渠道销售间夜占比65.1%。这意味着亚朵不再依赖OTA平台导流,而是通过自有渠道实现客源的自主可
亚朵Q1财报炸场!19亿营收背后藏着这些爆点,零售杀疯了还要回购4亿

恒瑞医药港股招股开启:国际资本豪掷5.33亿美元押注创新药航母

恒瑞医药作为A股医药板块的定海神针,5月15日,这家市值超3000亿的医药巨头正式启动港股招股,拟发行2.25亿股H股,发行价区间41.45-44.05港元,预计募资超94亿港元(约12.67亿美元),并计划于5月23日登陆港交所主板,实现“A+H”双平台布局。 基石阵容“豪华天团”:国际资本为何集体下注? 恒瑞医药此次港股IPO的基石投资者名单堪称“全明星阵容”。GIC以2.68亿美元领投,景顺、瑞银分别认购7500万和6000万美元,博裕与高瓴各投4000万美元,Millennium和Oaktree则分别认购3000万和2000万美元。这些机构的选择绝非偶然——GIC以长期价值投资著称,高瓴深耕医疗赛道多年,瑞银和景顺则是全球资管巨头。它们的集体入场,既是对恒瑞基本面的认可,也映射出国际资本对中国创新药产业的高度期待。 这场资本盛宴背后,不仅是国际资本对中国创新药未来的重仓押注,更是恒瑞医药从“仿制药龙头”向“全球创新药巨头”转型的关键一跃。 从财务数据看,恒瑞的“硬实力”确实亮眼:2024年营收279.85亿元,同比增长22.63%;归母净利润63.37亿元,同比大增47.28%,创历史新高。更难得的是,其毛利率攀升至86.25%,净利率达22.64%,盈利能力在行业调整期中逆势提升。2025年一季度,公司延续高增长态势,营收72.06亿元、净利润18.74亿元,同比增幅均超20%。若单看账上现金,截至2024年底,恒瑞手握242.4亿元,负债率仅7.3%,堪称“不差钱”。但国际资本显然更看重其长期价值——创新药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0.48%跃升至2024年的49.64%,转型成效显著。 研发“军备竞赛”:460亿投入如何筑起护城河? 恒瑞医药的崛起,本质上是一部中国药企从仿制到创新的突围史。1990年,孙飘扬接手濒临破产的连云港制药厂,抵押厂房斥巨资购入抗癌药专
恒瑞医药港股招股开启:国际资本豪掷5.33亿美元押注创新药航母

被资本青睐有加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找钢网持续重塑万亿市场

“只要这个星球还在使用钢铁,就需要’找钢网’”,这句话应该是找钢网最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也是“找钢网”创始人王东和每个找钢人的目标和心愿。 当产业互联网概念持续升温之际,中国钢铁交易数字化第一股正式诞生。 这家曾引领"找X网"创业风潮的上海企业,在红杉、经纬等顶级资本加持下,用十二年时间重构万亿级传统产业链,成功入选2022年GEI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和2023年胡润全球独角兽榜。  6轮融资超20亿,真格、险峰率先投了 在2011年的资本市场上,B2B赛道尚处于"无人区"。彼时投资人的目光聚焦在消费互联网,美团、滴滴等C端平台正享受资本盛宴。 然而真格基金徐小平与险峰陈科屹却做出了颠覆性决策——在同一天向找钢网抛出千万级投资橄榄枝,创下中国B2B领域早期融资纪录。 这场看似冒险的押注,实则暗含产业变革的先见。 当钢贸危机重创传统交易体系,找钢网首创的"线上比价+线下提货"模式,直击行业三大痛点:价格不透明、交易链条冗长、信用体系崩塌。 真格基金合伙人方爱之回忆:"王东团队展现出的产业理解深度,让我们看到重构万亿级市场的可能。" 从找钢网的融资历程看,2013年经纬领投B轮,找钢网完成643万美元融资,投后估值达到6000万美元,一年交易额接近2000亿元。同年12月,又完成了3480万美元融资; 2015年红杉IDG入局D轮,7.1亿美元估值印证产业数字化生态价值;2018年产投基金进场,中俄基金、首程资本等战略资本加持,产融结合进入深水区。 6轮超20亿融资背后,顶级机构的组合策略值得深究:红杉、经纬等财务投资者持续5轮跟投,首程控股旗下资本深度介入仓储物流基建,托克集团等全球大宗巨头带来跨境资源。 这种"财务资本+产业资本+战略资源"的三维资本架构,为平台构筑起抗周期护城河。 找钢自2012年创立至今,始终是资本市场的宠儿。在13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司先后完成多轮
被资本青睐有加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找钢网持续重塑万亿市场

觅瑞通过港交所聆讯:技术神话与现金流的生死博弈

2025年5月12日,新加坡生物科技公司觅瑞(Mirxes)正式通过港交所聆讯,距离登陆资本市场仅一步之遥。这家以“滴血验癌”技术闻名的企业,自2014年成立以来,凭借胃癌早筛产品GASTROClear的突破性概念,吸引了包括原淘宝总裁孙彤宇、复朴资本、高榕创投等一众明星资本加持。 然而,光环之下,觅瑞的商业化进程却步履蹒跚,三年半累计亏损超12亿元人民币,现金流几近枯竭。此次IPO能否成为其扭转局面的关键?市场正屏息以待。 技术光环:全球首款胃癌早筛IVD产品的商业化困局 觅瑞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基于微小核糖核酸(miRNA)的液体活检技术。公司明星产品GASTROClear通过检测血液中12种miRNA标志物,号称能在数小时内完成胃癌筛查,且对一期胃癌的灵敏度达87.5%,远超传统胃镜的66%。 2019年,该产品在新加坡获批上市,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获监管批准的分子胃癌筛查IVD(体外诊断)产品,奠定了觅瑞在行业内的技术标杆地位。 然而,技术领先并未直接转化为商业成功。尽管GASTROClear™在新加坡市场已实现商业化,但其在中国、印尼等关键市场的审批一再推迟。原定2024年第四季度在中国获批的计划,最新招股书中已被推迟至2025年上半年。这一延迟不仅影响了收入增长,更暴露出觅瑞对单一产品的过度依赖——2024年上半年,GASTROClear™收入占比仅28%,而检测量占比更低至6%。相比之下,检测产品Fortitude™虽需求下滑,却仍贡献了超90%的检测量,凸显出早筛业务的实际渗透率远低于预期。 财务窘境:烧钱模式难以为继,现金流警报拉响 觅瑞的财务数据,几乎是一张典型的生物科技公司“亏损图谱”。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从6065万美元骤降至956万美元,同期净亏损却从308万美元飙升至4433万美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达1.73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
觅瑞通过港交所聆讯:技术神话与现金流的生死博弈

宁德时代今起招股:动力电池巨头的二次腾飞

宁德时代招股启动,资本市场再迎“电池茅” 5月12日,宁德时代预计于5月20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并开始上市交易。按发行价格上限每股263.00港元计算,成为今年港股市场最受瞩目的IPO之一。作为全球动力电池行业的绝对龙头,宁德时代的每一次资本动作都牵动着市场的神经。此次招股,不仅是对公司未来战略的又一次加码,更是全球新能源产业格局演变的重要信号。 对于投资者来说,宁德时代的投资价值早已被市场反复验证——自2018年上市以来,其股价涨幅超过1836%,市值一度突破万亿,成为创业板乃至整个A股的“定海神针”。那么,此次招股是否值得参与?宁德时代未来的增长逻辑是否依然稳固?今天就来深入探讨。 为何它仍是全球电池行业No.1? 宁德时代之所以能长期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关键在于其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据招股书披露,从2015年至2024年末,宁德时代累计投入了718亿元的研发费用,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的研发人员规模超过2万名。目前,宁德时代拥有超过5000项专利,构建起坚实的技术壁垒。 宁德时代国内高端新能源乘用车电池市场占有率达 72%。据韩国电池和能源研究公司 SNE Research 发布的数据,2024 年全球动力电池总使用量 894.4GWh,宁德时代全球装车量达 339.3GWh,市占率为 37.9%,连续 8 年登顶全球第一,超过第二名近21%。在固态电池领域,在去年2024年4月的CIBF上,宁德时代宣布2027年可实现全固态电池小批量生产。 "宁德时代的技术路线图非常清晰,从液态到半固态再到全固态,每一步都走得非常稳健。"某券商新能源行业分析师表示,"这确保了他们至少在未来3-5年内都能保持技术领先优势。" 近年来,宁德时代加速海外扩张,德国工厂已投产,匈牙利基地建设顺利,并计划在北美建厂。这一全球化布局不仅降低了地缘政治风险,还能更好地服务海外客户,进一
宁德时代今起招股:动力电池巨头的二次腾飞

港股打新“捡漏王”来了?绿茶集团IPO:被低估的中式餐饮龙头能否上演翻盘好戏?

朋友们,今天咱们聊一只让机构和投资者都坐不住的票——绿茶集团。这家被贴上“初代网红餐厅”标签的中式餐饮企业,时隔两年再度冲击港股IPO,每股发售价定为7.19港元,预计将在5月16日上市交易。我认为这可能是近期港股打新市场上最被低估的“潜力股”。 被误解的“过气网红”?数据告诉你绿茶的底色 市场对绿茶最大的质疑在于“品牌老化”,认为其客群停留在十年前的学生党。但招股书数据直接打脸:2022年—2024年,绿茶集团收入分别为23.75亿元、35.89亿元、38.3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657.9万元、2.96亿元、3.5亿元。更关键的是,其公司的餐厅网络实现大幅增长。餐厅总数由2022年末的276家增至2024年末的465家,复合年增长率为29.8%——这个数据在餐饮行业绝对算得上优等生。 深入分析会发现,绿茶早已不是那个“人均50元”的平价餐厅。通过“餐厅+烘焙+外卖”的三轮驱动模式,2023年,由于接待总人数及翻台率较2022年有所增加,来自餐厅经营及外卖业务的收入由2022年的23.736亿元增长50.7%至2023年的35.771亿元。根据灼识咨询报告,2024年,在中国内地休闲中式餐厅品牌中,按餐厅数目计排名第三,按收入计排名第四。 餐饮IPO寒冬里的特殊定价逻辑 当前港股餐饮板块平均市盈率约18倍,而绿茶按2023年净利润计算发行市盈率仅12-15倍。这一定价看似保守,实则暗藏玄机:对比同样从低谷反弹的海伦司(PE 25倍)、九毛九(PE 20倍),绿茶明显被压价。管理层在路演中透露,此次发行预留了约15%的股价安全边际,目的就是吸引长期资金。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绿茶此次IPO引入的基石投资者包括正大食品、沈国军旗下Action Chain等,合计认购6.7亿港元。募集资金中63.3%将用于餐厅网络扩张,26.3%投向中央食材加工设施建设。 被忽视的两大预期差 第
港股打新“捡漏王”来了?绿茶集团IPO:被低估的中式餐饮龙头能否上演翻盘好戏?

沪上阿姨登陆港交所:新茶饮赛道再添猛将,能否讲好资本新故事?

5月8日,沪上阿姨(02589.HK)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首日股价就开启了大涨模式。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茶饮赛道,沪上阿姨的上市无疑为行业注入一针强心剂。但与此同时,市场也在观望:这个以“鲜果茶”出圈的区域品牌,能否在资本加持下突破地域限制,与喜茶、蜜雪冰城等头部玩家一较高下?   从“五谷茶”到“鲜果茶”,爆品策略打开市场 2013年,沪上阿姨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主打“现煮五谷茶”,以“健康养生”为卖点,迅速吸引了一批忠实用户。当时的奶茶市场仍以粉末冲调为主,沪上阿姨的“真材实料”策略让它脱颖而出。 2017年,随着新茶饮风潮兴起,沪上阿姨调整战略,转向“鲜果茶”,并推出血糯米奶茶等爆款,成功在消费者心中建立“鲜果+五谷”的品牌认知。这一差异化定位,让它避开了与喜茶、奈雪的正面竞争,在下沉市场找到生存空间。 加盟模式+供应链,快速抢占三四线城市 与喜茶、奈雪直营模式不同,沪上阿姨选择加盟驱动的扩张策略,加盟店占比超过90%。这种轻资产模式让它能够快速下沉,在二三四线城市密集布点。 同时,沪上阿姨在供应链上持续投入,建立了一套高效的鲜果直采和仓储物流体系,确保产品品质和成本可控。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沪上阿姨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6.66%、30.39%和31.28%,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招股书显示,沪上阿姨的门店网络在短短三年间实现大幅跃升: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5,307家门店;至2023年底,门店数增至7,789家,同比增长46.8%;至2024年底进一步突破9,176家,同比增长17.8%。截至2025年4月18日,沪上阿姨门店网络进一步增至9367家门店,增速还在提升,其中,99.7%的门店为加盟店,轻资产扩张模式支撑快速复制。 资本市场的“鲜果茶”能甜多久? 在新茶饮行业,沪上阿姨的定位颇为巧妙——它既不做高端,也不走极致低价,而是以
沪上阿姨登陆港交所:新茶饮赛道再添猛将,能否讲好资本新故事?

找钢集团王东:未来属于产业互联网平台

导言 近期,找钢集团(6676.HK)发布2024年度报告。这是公司上市后,首次发布年度报告,找钢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王东先生在报告的致股东函件中,系统的阐释了找钢集团是如何以企业间交易订单为基础,搭建起行业级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中心,以此打造产业互联网平台的历程。创立13年,集团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原材料交易平台,伴随着找钢的上市,给与了公司更多的机会,未来将进入各个工业商品领域,并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眼下,在资本市场上,产业互联网平台是一个新鲜事物,但是,未来属于找钢集团。 以下为找钢集团2024年度报告主席致股东函件全文: 钢铁是广大制造业和基础建设领域企业们的重要经营物资,钢铁采购的成本、效率、安全性、保供性等等很大程度决定了相关企业生产经营的预算管理、经营利润和发展稳定性。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和钢铁需求市场,同时拥有全球大的钢铁贸易市场。钢铁是工业的“粮食”,最大的钢铁市场养育了最大的制造业和基础建筑业市场,进一步影响全世界。 在过去,中国钢铁贸易市场虽然巨大(数万亿的规模),但非常分散,贸易商众多,与钢铁有关的供应链环节(物流等)也非常分散。由于分散性特征,导致经营数据分散、“数据确真”困难,所以大多数情况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直接支持广大的用钢企业,继而导致行业的金融成本居高不下。 找钢集团自创立之初,就一直有一个梦想,打造一个围绕钢铁贸易行业的、为企业用户提供综合服务(线上钢材交易、物流、仓储加工、金融、云软件、数据等)的平台。这个平台有别于面对个人消费者的消费互联网平台,她面对企业用户,属于产业互联网平台的范畴。 而要实现这样一个平台,就必须建立起行业级的围绕企业间交易订单为基础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中心。 与b2c交易商品的简单“一口价”不同,企业间交易的商品,其售前部分有一个较繁杂的询报价环节(俗称‘讨价还价’),平台要想快速给企业用户报价,
找钢集团王东:未来属于产业互联网平台

上海滩惊现10万台神秘车主!蔚来4月新政引购车狂欢:5年白嫖换电竟比打车便宜太多!

魔都车主彻底杀疯了!4月13日蔚来上海第10万台交付仪式,上海车主直接狂欢,10万台是什么概念?整个上海的高端纯电蔚来呈现统治级地位,30万元以上纯电市场每卖2台就有1台是蔚来。提问:第一个10万来了,第二个10万还会远吗? 这不,最近蔚来再次发力,4月强力购车新政直接让门店变大卖场——5年0息贷款+5年免费换电的双重王炸,叠加换电补贴、政府补贴、置换补贴等等,销售算账器按到冒烟:一波直接省大几万。划重点:销售最新消息全国现车告急,现在蔚来最大的烦恼是生产线怎么安排! 这也侧面印证了,这波冲蔚来的绝对是人精!一浦东张江码农晒单:“政策第三天就怒提现车,光免息+换电权益就值5万,这不比买基金稳?”更绝的是上海换电站已实现「3公里必达」,有车主实测换电真的比加油还快。销售经理偷偷透露:“单日订单破千,展车头三天就基本无了!”不说了,这波错过可能真得再等下一代了! $蔚来-SW(09866)$
上海滩惊现10万台神秘车主!蔚来4月新政引购车狂欢:5年白嫖换电竟比打车便宜太多!

找钢网 2024 财报大揭秘:亏损锐减,多项业务爆发式增长!

一、公司基本情况 找钢产业互联集团(找钢网)在开曼群岛注册成立,采用不同投票权架构,股本包含 A 类普通股和 B 类普通股。其中,A 类普通股每股 1 票,B 类普通股每股 10 票 ,这种架构使得公司的控制权相对集中,有利于决策的高效执行,但也可能会对小股东的权益产生一定影响。 公司在 2025 年 3 月 10 日通过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并购交易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此次上市是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其后续的业务拓展和资本运作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二、员工福利 2024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有 1120 名全职员工。在人才竞争激烈的当下,员工是公司发展的核心动力。为吸引和留住人才,公司提供了有竞争力的薪酬、绩效奖金和其他奖励,让员工的收入与付出和业绩挂钩,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公司还重视员工培训,为新员工制定专门培训计划,针对不同部门员工的需求,提供线上线下的常规和专业培训。这些培训根据员工角色和技能水平设计,有助于员工提升个人能力,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同时也能提升整个公司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公司参与政府法定雇员福利计划,像社会保险计划(退休、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福利)以及住房公积金。公司按规定比例为员工缴纳这些福利费用,保障了员工的基本权益,解决了员工的后顾之忧,有助于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 三、产品结构 (一)钢铁交易业务 钢铁交易是公司的核心业务。其钢铁交易平台规模庞大,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累计注册供应商超 15,000 家,累计注册客户超 183,000 家,涵盖库存单位(SKU)超 630,000 种。丰富的供应商和客户资源,以及多样化的产品种类,使得平台的交易活跃度高,能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2024 年,钢铁行业交易实现商品交易总额(GMV)达 1876 亿元,交易吨量达 5140 万吨。在交易服务方面,收
找钢网 2024 财报大揭秘:亏损锐减,多项业务爆发式增长!

上海10万台!换电站狂魔杀疯了!蔚来密谋:血洗这个价位的纯电市场

惊天数据曝光!蔚来在上海豪取10万台交付,这是什么概念?整个上海2024年的新能源车(包含混动)的保有量不到150万台,蔚来砍下10万台。而在30万元以上的纯电市场,蔚来的表现堪称统治级:每卖出2台就有1台是蔚来。 这当然得益于上海有着全国最密集的换电站,接近190座换电站,密度虽然比不上罗森,但也比肩中石化了。现在明白为啥江浙沪包邮区卖爆了吧?人家换电真比加油方便!4月份蔚来出台了新的销售政策,一手5年0息一手免费换电直接让观望人群吃了定心丸:现在不买更待何时?从新政开始到现在,蔚来一周时间砍下9000个大定,注意是大定,约等于交付量。全国各地特别是大城市的蔚来展厅进店量提升300%,人满为患毫不稀奇。 新政一出,甭管80后90后,直接集体冲单:“5年免费用换电站,买啥都没这个香!”要我说蔚来这是在下一盘大棋,等蔚来真的做到全国“换电县县通”了,这销量还真可能更上一层楼。 $蔚来-SW(09866)$
上海10万台!换电站狂魔杀疯了!蔚来密谋:血洗这个价位的纯电市场

全面覆盖所有群体,蔚来4月购车新政3天砍下3500单

刚进入4月,蔚来祭出史无前例的购车福利矩阵。 核心政策包含: ①金融端5年超长0息贷款,首付4.44万即可提走ET5;如果放弃可抵扣车价2万 ②能源端240张免费换电券约等于5年免费换电,按日均30公里测算相当于免去2.4万元充电费;如果放弃同样可抵扣车价2万 ③叠加政府置换补贴1.5万、地方消费补贴6000、换电车型补贴6000至10000元; ④BaaS电池租用立减7万。更有展车特惠、现车礼遇等隐藏彩蛋。 有车主晒出购车单:原价33.8万的ES6通过权益组合+区域补贴,最终落地价仅21.3万,当然,如果你更在意用车的花销,那么20%首付选择5年0息政策,再加上240张换电券就是最佳选择,一方面即使你能全款也能选择一款理财产品获得超额收益,毕竟虽然是分期但完全0利息0手续费,此外,240张换电券也可以更灵活更具需要使用,特别是在电单价和服务费更高的时候使用(譬如峰值电价或者高速服务区),240张能省下3万元的换电费。 总体来看,蔚来这波政策基本覆盖所有群体,不仅门槛低,而且实打实的力度巨大。5月6月蔚来现款的5566车型就要面临换代了,可以说4月的这波政策基本就是蔚来的王炸组合。 $蔚来-SW(09866)$
全面覆盖所有群体,蔚来4月购车新政3天砍下3500单

超40亿港元闪电配售落地,蔚来优化资本结构背后的逻辑

蔚来(HKEX: 9866)于 3 月 27 日完成了 40.3亿港币闪电配售,在资本市场引发关注。这不仅是一次企业融资行为,更透露出融资的新趋势:效率至上、小步快跑、战略需求驱动。 随着这一轮闪电配售(融资)的完成,蔚来的负债表将有效加强,从而增强其抗风险能力。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一个稳健的资本结构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蔚来此次融资将有效稳定财务情况,为公司未来的扩张和业务运营提供有效的流动资金。 值得一提的是,有分析人士认为,蔚来此次融资的目的很明确,并非简单“补血”,而是长线布局,将资金用于研发与全球化,更易获得资本认可。 $蔚来-SW(09866)$
超40亿港元闪电配售落地,蔚来优化资本结构背后的逻辑

李斌谈降本增效目标:2025年底蔚来毛利率20%,乐道毛利率15%

3月21日,蔚来发布2024年财报,交出一份稳健的成绩单。全年新车交付量达221,970台,同比增长38.7%,创下历史新高;营业收入657.3亿元,同比增长18.2%,同样刷新纪录。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蔚来在降本增效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四季度整车毛利率提升至13%,综合毛利率达12%,全年毛利率水平保持行业领先。 "这些成绩只是起点。"蔚来创始人李斌在财报电话会上表示,2024年通过供应链优化、研发效率提升等措施,实现了整车物料成本下降10%。面向2025年,公司将继续推进平台化战略,例如蔚来与乐道品牌共享座椅骨架平台,预计带来15%的成本优化。李斌特别提到:"我们的目标是2025年底,蔚来品牌毛利率达到20%,乐道品牌实现15%。" 此外,充足的现金储备为未来发展提供支撑。截至2024年底,蔚来持有现金420亿元,为"四个大年"战略实施奠定基础。根据规划,2025年将迎来产品、技术、换电和国际化四大领域的集中突破:蔚来品牌ET9行政旗舰已开启交付,乐道第二款车型L90将于二季度亮相,萤火虫品牌全球化车型4月发布,形成覆盖30万至80万元市场的立体产品矩阵。 在换电网络建设方面,蔚来持续探索创新的建设模式。李斌强调:"我们不追求盲目扩张,而是注重网络效率与用户体验的平衡。"通过与合作伙伴共建换电站,蔚来预计2025年实现27个省份"换电县县通"。目前,已有超过1500座换电站兼容乐道品牌车型。 $蔚来-SW(09866)$
李斌谈降本增效目标:2025年底蔚来毛利率20%,乐道毛利率15%

2024财报“三高”成绩亮眼,地平线成智驾平权密码

3月21日,地平线上市后首份财报发布,不出所料成绩十分亮眼。 $地平线机器人-W(09660)$ 公告显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地平线全年营收23.84亿元,同比增长53.6%;毛利润18.41亿元,同比增长68.3%。 截至2024年年底,地平线在中国OEM高级辅助驾驶市场占据的市场份额超过40%,在独立第三方高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中排名第二,领先位置进一步巩固。 2024年中国乘用车的智能驾驶装配率达到了65%以上,而2024年度新能源汽车渗透率为47.6%,意味着在中国无论是油车还是电车,都在加速向智能化转型。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汽车智能化发展报告(2024)智驾篇》报告指出,高阶智驾已经迈过“尝鲜期”,高速NOA、城市NOA等功能,正向10万-20万元的主流价格区间普及。《报告》预计,到2025年年底乘用车NOA渗透率将达到20%,与2024年上半年相比提升近一倍。 2025年被视为智能驾驶技术商业化落地的关键转折点,智驾平权趋势愈发凸显。 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 可以说,凭借这份财报,地平线已经向行业宣告,要实现智驾平权,地平线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推动力。 用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的话说,地平线已经成为智驾平权的“最大公约数”。 此外,余凯还表示,地平线的ADAS和AD解决方案,配合征程6系列处理硬件,今年将实现高速NOA级智能驾驶在10万元价格带的普及,同时随着智驾平权的不断演进,未来能看到更高阶的城区NOA级别的智能驾驶在20万元售价的车型的价格带落地。 01 高增长、高毛利、高交付,成绩亮眼 除了营收增长稳定,地平线的毛利和毛利率增长也很稳定。 地平线财报成绩亮眼 地平线的毛利由2021年的人民币3.31亿元增至2022年的6.28亿元,并进一步增至2023年
2024财报“三高”成绩亮眼,地平线成智驾平权密码

四季度整车毛利率持续提升到13%,蔚来依然保持行业领先

蔚来最新发布的2024年财报,呈现不少亮点。其中,蔚来公司2024年四季度交付72,689台,创历史新高。2024年全年,蔚来公司共交付新车221,970台,同比增长38.7%。四季度营收197亿元,环比增长6%。四季度整车毛利率持续提升至13%,综合毛利率持续提升至12%,远超市场预期。同时,由于售后服务规模和盈利能力持续提升,其他销售实现季度毛利转正。全年营收657.3亿元,同比增长18.2%,再创新高。全年整车毛利率持续提升至12%,综合毛利率持续提升至近10%,保持行业领先。现金储备稳定维持420亿元。 首先,蔚来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品质的提升,成功应对了2024年激烈的市场竞争。尤其是在30万以上的高端纯电市场,蔚来品牌的市场占有率高达40%,稳居行业第一。乐道品牌的首款车型L60也在20-30万纯电SUV市场中杀入前三,进一步巩固了蔚来在中高端市场的地位。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蔚来在研发上的持续投入。2024年第四季度,蔚来研发投入为36.4亿元,全年研发总投入为130.37亿元。接下来,随着蔚来自研芯片、智能驾驶系统等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自身产品竞争力,还将优化成本结构,继续推动毛利率的提升。 其次,蔚来在组织变革上的举措也为毛利率的提升提供了一定的支撑。目前,蔚来全面落地CBU(基本经营单元)经营机制,将公司业务模块划分为12个核心经营单元,涵盖研发、市场、生产等关键领域。每个经营单元都有明确的经营目标,并通过可量化的投入回报和经营结果进行评估。这种机制打破了原有的组织惯性,提升了全员的经营意识,确保了资源的高效配置和成本的有效控制。实际上,这一制度去年已经在售后等部门试行过,有了一定效果,售后部门全年盈利了,这也一定程度上对蔚来财务状况带来改善。 $蔚来-SW(09866)$
四季度整车毛利率持续提升到13%,蔚来依然保持行业领先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