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
京东外卖日单量已经超过1000万单,已占据约5% 的市场份额。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沉寂了多年的中国互联网,骤然掀起波澜。
刘强东亲自下场,送外卖,请骑手兄弟喝酒、吃火锅。京东狂飙突进,短短2个月,凭借大额补贴+舆论的猛烈攻势,京东外卖日订单量超过1000万单,覆盖了全国166座城市。
截至目前,美团外卖日单量约7000万-8000万单,日单量峰值超过1亿,饿了么日单量约2000万-3000万单,日单量峰值超过5000万。
过去几年,外卖进入存量周期。尽管滴滴、抖音曾轮番进攻,但美团、饿了么依然维持着73开的行业格局。
如今,京东强势打破“稳态”,外卖日单量已经做到饿了么的30%以上。摩根大通估算,京东外卖已占据约5%的市场份额。
并且,刘强东的态度是“投入不设上限”,甚至不看短期业绩,而是放眼长期,以扩大市场份额和提高口碑为更高优先级。
京东月活5.5亿,2024年净利润446亿,它正成为最大的变量。
1 | 美团打到了京东「家门口」
刘强东,曾是王兴的学习对象。
在《九败一胜:美团创始人王兴创业十年》一书中,作者李志刚问王兴:你现在最关心什么?王兴回答:如何更好地掌控公司。“我觉得刘强东很强悍,对公司的控制力特别强。”
刘强东和王兴,也曾是“饭友”。2017年,乌镇“东兴局”上,两人坐在马化腾左右,把酒言欢。
彼时,没人预料到,八年后,京东会大举进攻美团的“腹地”。
但外卖并不性感,美团的净利率不到3%,饿了么占据30%的市场份额都未能盈利。为何京东还要疯狂“烧钱”打仗?
原因之一,抢地盘。尽管外卖业务已见天花板,但包含外卖在内的即时零售市场正如火如荼。据商务部统计,2023年,即时零售市场规模6500亿,到2030年,将突破2万亿,7年增长2倍多。
截至目前,即时零售市场中,美团和京东的份额都超过40%,合计占比超过85%,呈现“双雄”格局。
但美团更为强势,美团闪购的日均订单量已经达到1300万-1400万单,日单量峰值1800万,并且,美团正蚕食京东的“基本盘”——3C品类,美团APP显示,小米、oppo、苹果等手机品牌,美的、苏泊尔等家电品牌均已入驻。
2024年,美团闪购3C家电订单量接近京东全站4成,其中电脑办公类商品订单量已经超过京东全站,手机通讯类商品订单量超过京东全站4成。
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美团已经打到了京东“家门口”,对刘强东来说,猛攻美团的“大本营”,算是礼尚往来。
原因之二,是解决流量焦虑,用高频带低频。
淘宝有阿里系支持,MAU 9.45亿,抖音背靠字节“流量工厂”,MAU 8.52亿,拼多多的“性价比”标签深入人心,MAU 7.16亿。京东虽然抱着腾讯“大腿”,但流量并不充裕,MAU 5.5亿,明显逊于同业。
GMV方面,京东已经下滑至行业第四位。淘宝8万亿,拼多多5.2万亿,抖音电商3.5万亿。
即时零售,尤其是外卖,高频刚需,美团外卖2023年的用户日均打开频次高达3.2次。这是电商极其渴望的,淘宝用户的使用频次仅2天1次。
正因此,京东把外卖入口嵌入到京东APP里,意图很明显:高频带低频,引流拉新,提升用户消费频次,促进电商成交。
原因之三,京东有基础设施。相比于滴滴外卖、抖音外卖的轻资产模式,京东做惯了重资产的苦活、累活,旗下的达达拥有超过130万自营+众包骑手,运力可直接迁移到外卖业务。
另外,达达全年几十亿订单量训练出来的系统、模型,也能作为外卖业务启动的基础。
总的来说,商业边界的扩张、碰撞,必然会爆发战争。尤其是低增长时代下,蛋糕红利就那么多,而C端又是一个零和博弈市场。京东不得不打,不进则退。
2 | 外卖平台有哪些壁垒?
外卖是一个极其烧钱,横跨用户、餐饮、骑手三方的复杂系统。
为了构建强规模效应,成立以来,美团亏损超过1800亿元,如今拥有7.7亿年交易用户,超过800万骑手,超过活跃商家1000万。
行业“老二”饿了么也烧了几百亿,且并入阿里后持续亏损,目前积累了300多万月活,400万骑手,600万商家。
京东是挑战者,在刘强东亲自操盘下,正以更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三方资源。
在用户端,京东的策略简单粗暴,希望通过大额补贴来改变用户心智。以库迪咖啡的“金奖深烘美式”为例,同一家店,美团平台上,中杯+打包费+配送费,价格为17.99元。饿了么平台上,价格为18.68元。而京东平台上,到手价仅7.8元。
据悉,在部分外卖订单中,京东的补贴力度甚至达到了20元/单。
在商家端,公开资料显示,京东外卖目前只支持实体店,并要求上传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门店照片等资料,审核较严格。但首年免佣金,承诺常态化佣金率不超过5%。
与之相比,曾有媒体报道,美团的综合抽佣率高达20-26%,饿了么是22%-26%。随后,美团紧急澄清,称自己的实际佣金率只有6%-8%,外卖业务净利率不到3%。
运力资源,骑手的争夺战最有意思。
京东提供更高的佣金收入。一位上海的众包骑手透露,一单2.5公里,京东外卖的佣金是7块多,但在美团上,只能赚3块多。
还有骑手表示,京东外卖上,平均佣金5-6块/单,高峰时期甚至10元/单。但在美团上,只有午餐和晚餐的高峰时段,单价才能到5、6元。
除此之外,得益于刘强东此前给快递小哥交“五险一金”,京东站上了“道德高地”,先是抨击社保问题,又怒斥对手“二选一”,实际把美团、饿了么架在“火”上烤。
近日,京东表示:未来将招聘10万全职骑手,全部缴纳五险一金且所有费用都由公司承担,平均缴纳2000元左右五险一金,骑手还可享受法定福利假期、年假、家礼、体检、带薪病假、爱心基金等多项福利。
京东还称,在基本的出勤量前提下,全职骑手入职前3个月,会提供至少5000元的保底工资。
客观来说,这确实解决了很多骑手的担忧——缴纳社保后收入减少,也为他们提供了未来的生活保障。
不过,“烧钱”是肯定的。存量周期中,京东要“虎口夺食”,只能投入更大规模的资源,甚至数倍于展业红利期的资金。
但这是刘强东的意志。据报道,4月,他把很多精力投入到了外卖业务,密集与业务核心管理层开会,并通过个人影响力推动集团内围绕外卖业务的“资源整合与协同”。
刘强东可能有两点意图:其一,能做起外卖业务,撬动美团、饿了么的市场份额,进而推动即时零售业务的发展,是最好结果。
其二,用猛烈的攻势和骑手社保问题拖住美团。
据券商测算,美团平台上,接单天数在260天以上的稳定骑手有82万人,为他们缴纳社保,美团要支付20多亿元。
如果为所有骑手缴纳社保,美团将增加120多亿元的成本,相当于2024年净利润的三分之一,将拖慢美团的扩张速度。
3 | 饿了么最受伤?
京东能否撼动美团的霸主地位?
目前,中信证券、花旗等券商的共识是:短期内,不太可能。
美团外卖已经牢牢占据用户心智,并已经和酒旅、出行等服务形成了协同效应。在商户端,美团不仅拥有极强的地推能力,其SaaS产品也已经和餐饮商家的经营深度耦合。据测算,如果要迁移、重置系统,商家至少要支付5万元的成本。
除此之外,十余年来,美团庞大的订单量、用户数据、商家运营数据锻造出数据算法、底层系统,也不是短期内就能超越的。
事实上,美团也没有太焦虑。近期,创始人王兴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关注AI、无人机、具身智能等领域,外卖、到店等核心业务均由王莆中统筹。
这样来看,京东、美团各有所需,用户也享受到了补贴,商家、骑手也都获利了,受伤的可能只有饿了么。
新战事爆发以来,饿了么几乎没有声音,或许是想坐山观虎斗。但历史经验证明,“补贴战”中,没人能置身事外。2014年,美团、饿了么对战,百度外卖等其他玩家最终消逝。2015年,滴滴、快的“打仗”,Uber最终退出中国市场。
据悉,饿了么已经受到影响。有商家称,一上午,京东22单,美团69单,饿了么只有6单。
有饿了么骑手反馈,京东外卖上线前,饿了么的日均单量至少50-60单。但现在,努力跑也只有40单左右,下滑了至少20%。
或许,京东外卖攫取的那5%市场份额,饿了么受伤最重。以至于有市场传言,5.1起,阿里将投入100亿支持饿了么参与补贴。但目前,消息尚未证实。
若饿了么再次下场,美团大概率也会跟进,外卖将重回补贴大战时代。
如果不补贴,饿了么将面临窘境。尤其是运力端,京东单价高、有社保,美团单量多,骑手自然会涌向赚钱更多、福利更好的平台。
此外,在阿里内部,饿了么是亏损业务,已经边缘化,管理者是职业经理人。而在京东,创始人、大股东刘强东亲自主导外卖业务,是“一号工程”。
地位、资源的悬殊差异下,京东外卖的日单量超越饿了么,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行业格局,即将生变。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京东(JD)$ $京东集团-SW(09618)$ $美团-W(03690)$
—END—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