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光伏、钢铁等行业因“反内卷”政策预期提振而上涨,一边是互联网三巨头仍在“内卷”中鏖战。
6 月 29 日人民日报发文提出「反内卷」,之后,光伏指数上涨近10%,同样还有钢铁板块也大幅反弹。
而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阿里巴巴(BABA)$ 闪购宣布投入500亿补贴,加码外卖大战。
消费者当然很开心,因为补贴的越多,消费者越实惠。
在国补退坡之际,有企业主动撒钱刺激消费,对拉动内需当然也是好事。
于是,很多投资者有一种魔幻的感觉:几种前所未有的现象集中出现:
-
6月公布的5月份国内经济数据显示,我们还处在通缩之中——经济尚未明显好转。
-
都说现在消费能力弱,但作为非必选消费品的泡泡玛特、老铺黄金却门庭若市、排队购买。
-
4月初开打的全球关税战令多国股市大跌,A股和港股却相对坚挺,港股甚至还逆势上涨。
-
有观点认为我们正在步日本后尘,理由包括:房价下跌、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高股息资产受追捧。
-
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情况不同,尽管面临科技封锁,但像DeepSeek这样的突破表明,我们在关键技术领域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
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交织在一起,让不少投资者感到困惑:市场究竟在反映什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当前的股市?
那么,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到底该如何布局下半年?
首先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上半年的市场。
2025年上半年市场回顾
上半年全球主要资产表现分化显著:
-
A股: 上证指数(+2.76%)、沪深300(+0.02%)、中证500(+3.31%)、中证1000(+6.68%)显示小盘风格占优。
-
港股: 表现亮眼,恒生指数(+20%)、恒生科技指数(+18.68%)。
-
美股: 韧性十足,标普500(+5.49%)、纳斯达克(+7.93%)走出“深V”并创出新高。
-
债市与汇率: 中债新综合指数(+1.05%)表现平稳,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贬值2.45%。
影响上半年的两件大事:
-
DeepSeek重塑AI格局: 年初DeepSeek的崛起显著缩小了中美AI差距,其大模型集成已成为行业标配。
在政策强力支持及外资前期普遍低配中国资产的背景下,推动机构增配需求上升,带动中国资产预期重估。
机构在年初预计中国资产将经历三阶段:估值修复(Q1-Q2)→ 业绩驱动(Q3-Q4)→ 全面重估(2026年)。正如预期,上半年港股的大幅上涨,很大程度上正是估值修复阶段的体现。
-
特朗普关税扰动: 4月初特朗普发起的全球关税战引发市场巨震。
经历短期博弈后,美股展现出韧性(走出先跌后涨的“深V”),A股则在明显的政策托底下不跌反涨,港股则在创新药、新消费等板块带动下表现活跃。
不得不说美股的韧性真的很强,任你怎么折腾,龙头科技公司的增速依旧可观。
而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A股在冲击下“该跌不跌”显强势。
虽然我们没有名义上的平准基金,但央行通过灵活的货币政策工具,有效地维护了市场流动性和预期稳定,起到了关键的支撑作用。
很多投资者感叹:今年只要不是瞎折腾(来回追涨杀跌),亏钱确实不那么容易。
展望下半年市场
国内虽然还没有完全走出通缩,但大部分行业数据已止跌企稳,顺周期板块(指经济好转时通常表现更好的行业,如金融、地产、资源等)已率先启动。
周期底部行业通过“反内卷”整合加速去产能。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 $宁德时代(03750)$ 在今年5月20号登陆港股,目前其港股股价对比A股,逆天地溢价24.66%。
图片
在港股大面积折价的背景下,宁德时代的溢价显得倒反天罡。
这可以看作是一个积极信号:一方面可能反映电池行业基本面可能已经企稳;
另一方面,更凸显了中国核心供应链环节在全球市场的稀缺性。
不光是宁德时代,从新能源车品牌到新消费品牌,中国公司仿佛在这几年忽然打开了任督二脉,开始“卷”向海外市场。
以前,如果美国看你不顺眼,可能会联合其他国家封杀你、限制你,比如**、TikTok、光伏组件、新能源车等。
但总有一些领域,比如电池、稀土,它们绕不开中国供应链。
所以在经历通缩洗礼的这几年,中国企业的生命力反而更强了。
这也是年初摩根士丹利在其报告中提到的,2025年全面重估中国资产的原因之一:中国企业家的“动物精神”正在崛起。
如果说下半年主要的不确定性,主要来自海外,需要重点关注8月12日中美关税谈判重启。
但考虑到市场之前最坏情形都碰到过了,因此无论谈判结果如何,短期冲击可能不大。
总的来说:
-
A股波动性在2025年明显降低,政策托底力量增强,市场底部稳步抬升。
-
港股经历强劲反弹后, $恒生指数(HSI)$ 当前市盈率(约10.64倍)处于历史中位数附近,估值相对合理。
因此,如果下半年市场出现调整,珍惜调整带来的布局机会,积极加仓。
在自己的投资组合中,可以考虑适当提升股票及股票基金类资产的配置比例。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