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可以加星标,避免错过推送。
添加作者微信Charlotte-YN21,可以加入聊天群一起观察市场。
$摩根大通(JPM)$ $贝莱德(BLK)$ $花旗(C)$ $富国银行(WFC)$
作为财报季的排头兵,昨晚美国六大银行中已有三家(摩根大通、富国和花旗)率先公布的Q2业绩报告,剩下的三家(美银、摩根士丹利和高盛)也会在今日盘前发布财报。
今早收盘时标普金融板块上涨0.67%,个股表现分化明显。花旗银行涨3.68%,摩根大通小幅跌0.74%,富国银行跌5.48%。鉴于银行股在4月关税政策调整后的强劲反弹中已提前消化了下半年的部分利好,从昨夜市场反应来看,市场对业绩表现反映呈现中性。
笔者在阅读摩根大通的财报后发现,作为全美资产规模最大的银行和风险管理的标杆,它的经营状况能够为我们理解关税政策在二季度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提供独特视角。透过银行具体业务,我们得以窥见美国金融市场乃至经济的另一面,可以主要归纳为以下几点:
1. 二季度业绩再次展现实力,成功抵御关税冲击考验
尽管市场预期摩根大通二季度营收因为基数效应和宏观因素而出现下滑,但实际降幅远低于预期,延续了连续六个季度收入超预期的佳绩。
一家银行的收入结构可以主要分为净利息收入(利息收入减去利息支出)和非利息收入(涵盖投行、交易、资管、信用卡及抵押贷款等各类费用收入)两大板块。
净利息收入未来可期: 尽管美国境内资金成本的上升导致二季度净利息收入略降,但管理层将全年净利息收入预期上调10亿美元至955亿美元,核心净利息收入预期上调20亿美元至920亿美元(超出市场预期的900亿美元)。
这种"短期调整、长期向好"的前景判断,反映出摩根大通对美国经济基本面韧性和自身经营能力的自信,主要由两方面因素推动:
下半年政策利率路径预期逐渐清晰,长端利率相对稳定为贷款定价提供了良好锚定。批发业务贷款活动显著增加,企业融资需求增加,为下半年增长奠定基础。
监管放松释放积极信号:美国当前正在推动银行监管的放松,调整补充杠杆率最低要求的提案已于6月25日通过,目前处于60天公开评论期。该提案若最终实施,可以释放资本增强银行贷款能力、优化资本分配,并且提升银行在国债市场的参与度。
非利息收入超预期改善: 一级市场出现了复苏的苗头,二级市场在波动中获利颇丰。
投行业务迎来复苏曙光:自2022年以来,利率上升推高了企业融资成本,严重冲击IPO和并购业务。尽管市场原本预期关税冲击下客户更倾向观望,但CoreWeave和Circle的火爆认购产生了示范效应,债券承销和并购顾问需求双双回升。二季度投行费用增长7%,远超分析师预期的-14%。
市场动荡带来了丰厚的交易收益:市场交易收入通常在二季度季节性走弱,但特朗普的反复无常反而弄巧成拙成了银行收入新的增长点。4-6月市场受关税冲击走出深V,交易收入爆发式增长。动荡的市场变成了交易部门的印钞机。本季度固定收益和股票交易员分别创造了57亿和32.5亿美元收入,股票交易更是创下了二季度历史最佳纪录,衍生品交易收入明显增强。而类似的情况在各家银行的交易部门普遍发生。
图片
2. 消费者信心增强、财务稳健,银行服务需求保持强劲
再来看与消费者支出密切相关的信用卡业务,本季度信用卡消费同比增长+7%,与Q1增速相同,净收入同比增长15%,主要由循环余额的增加驱动。即使是在关税冲击中,消费需求仍在稳健增长。坏账率为3.4%,较2024年Q2(2.23%)小幅上升。
此外,财报中的信用卡业务折射出美国经济呈现"韧性中有分化"的特征。高收入群体消费能力依然强劲,全新的Sapphire Reserve系列高端信用卡产品热销,市场反响强烈。
3. 准备金计提的净增长有限,对资产质量和经济前景仍然乐观
尽管摩根大通的CEO再次给出一贯理性的风险提示,强调美国经济正面临贸易政策风险、地缘冲突和财政赤字攀升等多重挑战,但二季度仅计提4.39亿美元准备金,远低于分析师预期(7.61亿)和去年二季度(8.21亿)。而且,风险准备金的增加主要由批发业务贷款扩张驱动,同时下调了对不利情景的发生概率(权重),因此抵消了部分准备金的增长。
总的来说,银行业在关税冲击下展现出了超预期的韧性,不仅成功抵御了外部冲击,更在市场波动中发现了新的增长机遇,在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1)业务结构的均衡发展,净利息收入前景向好叠加一二级市场的超预期表现,为银行业绩提供了双重支撑。
2)消费者财务状况仍然稳健,信用卡业务继续增长且资产质量保持健康水平,反映出美国家庭部门的基本面依然稳固。
3)前瞻性风险控制,损失计提速度放缓,银行对经济前景保持乐观判断。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