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9日,香港交易所的铜锣被敲响时,郑勇与夏志进并肩而立。这一刻,极智嘉(Geek+)以210亿港元市值正式成为“全球AMR仓储机器人第一股”。十年创业路,终于迎来高光时刻。祥峰投资管理合伙人夏志进感慨万千:“八年前国内风投普遍不看好机器人,但我们看到极智嘉在仓库里的表现碾压竞品,就认准了这支团队。”
十年磨一剑:从仓库突围到全球登顶
成立于2015年的极智嘉,用十年时间书写了中国机器人出海的教科书案例:
硬核数据撑起第一股
2023年营收突破24亿元,毛利率近40%,连续六年蝉联全球AMR市场占有率第一
全球化基因早种下
创业初期即进军日本市场,如今超60%客户为世界500强企业
技术壁垒成就护城河
当早期竞品还在相邻仓库测试时,极智嘉的搬运速度与稳定性已获客户公认第一
“当时国内电商规模远超美国,物流时效要求更高,中国必须有自己的仓储机器人系统。”夏志进回忆2017年首次投资时的场景。而郑勇团队展现的“超强学习能力”,让祥峰在随后八年多轮加注,从未退出。
穿越周期的投资哲学:提前五年埋下种子
当同行追逐风口时,祥峰团队正在机器人赛道上孤独前行:
2016年布局极智嘉
时,物流机器人还是冷门赛道
2020年投资宇树科技
如今已成全球炙手可热的四足机器人明星
捕获“自动驾驶第一股”地平线
市值超800亿港元
“追风口本质是降低决策失败成本。”夏志进直言不讳,“当所有人都投半导体时,估值炒到天上最终一地鸡毛。”祥峰坚持“以我为主”的投资理念——提前3-5年预判趋势,在行业低谷期以合理估值布局。
机器人赛道冷思考:短期泡沫与长期星辰
面对当下机器人行业过热现象,夏志进给出清醒判断:
具身智能面临落地挑战
“很多公司融资数亿,但实际订单寥寥无几”
行业或将复制自动驾驶发展路径
“需要经历大浪淘沙,不可能存活100家公司”
两类企业值得关注
实现盈利的场景化机器人公司(如割草机器人)与着眼未来的具身智能团队
他特别强调行业存在“高估短期价值,低估长期价值”的普遍现象:“让机器人进入家庭和工厂替代重复劳动,可能需要5-10年甚至更长时间。但当人类生产效率因此提升10倍时,我们将迎来真正的革命。”
新一代创业者崛起:实验室走出的商业力量
机器人热潮催生全新创业者画像:
年轻化趋势显著
二十多岁的博士甚至未毕业生成为创业主力
高校系创业者激增
2023年具身智能领域教授创业占比达35%(行业数据显示)
全球化视野成为标配
“他们比上一代更懂如何做世界生意”夏志进评价
面对教授创业者“脚踏两条船”的争议,投资圈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包容:“我们看中实验室的前沿研究能力,学生资源也是宝贵人才库。”但夏志进仍建议:“最终需要核心团队中有商业操盘手。”
出海与并购:中国机器人的双生命题
当国内价格战硝烟四起,两条突围路径日渐清晰:
出海成为生命线
极智嘉的成长印证了“借助中国企业出海+被跨国客户反向引进”的双轮驱动
并购浪潮初现端倪
参照半导体行业发展规律,行业整合势在必行
“国内竞争的目标不是共同苟活,而是淘汰低效企业。”夏志进指出残酷法则,“科技公司不可能永远亏损,上市后2-3年必须盈利。”随着一二级市场估值差缩小,机器人领域的并购可能在未来3-5年迎来爆发。
当被问及机器人发展的终极目标,夏志进望向远方:“当机器人承担仓库搬运、家庭清洁等重复劳动后,人类才能投身更具创造力的事业——也许是探索星辰大海,也许是解决地球难题。”
站在港交所的镁光灯下,郑勇团队用十年时间回答了夏志进八年前的期待。而那些正在实验室调试机器人的年轻团队,或许正孕育着下一个改变世界的答案。机器人革命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替代人类,而在于解放人类——当自动化接管重复劳动时,我们将获得重新定义创造力的机会。这场始于仓储物流的效率革命,终将引领人类走向更辽阔的文明边疆。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