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木研究港美股
07-25

OpenAI选8月上线,时间点掐得极准:财报季刚过、算力预算刚批、高校与企业的年度采购窗口刚打开。这不是产品发布,这是“算力+场景”双轨收割。GPT-5把o3推理引擎和原生多模态缝合在一起,相当于把“会写代码的脑子”装进了“能看会听的眼睛和耳朵”,一次调用就能把文本、图像、语音、视频打通。以前AI是工具箱,现在成了万能插座——插哪哪通电。

对国内玩家,这不是“追赶”,是“

换挡”。百度、阿里手里的大模型参数早已对标GPT-4,但缺的是“多模态原生”。GPT-5一出,C端用户会用脚投票:谁的App能一句话生成可编辑的PPT+配音+配图,谁就占住入口。于是,迭代速度将从“季度”压缩到“周”。科大讯飞、三六零这些深耕垂直场景的公司反而占优:它们有数据、有客户、有落地场景,缺的只是“多模态底座”。底座一换,利润表立刻重估——从卖软件License转向按调用量抽佣,估值模型从PS切到PEG,弹性巨大。

再看上游,英伟达H100只是门票,真正稀缺的是“多模态数据清洗”和“跨模态对齐”工程团队。二级市场别只盯算力,得盯“数据炼金术”:谁能在中文场景下把视频、语音、文本的标注误差压到1%以内,谁就握住了下一个金山。

一句话总结:GPT-5不是技术升级,是商业规则重写。8月之后,AI产业链将正式进入“场景密度*调用频次”的估值时代。你手里的标的,到底是卖铲子的,还是挖金子的?留言区开麦,咱们一个个拆。

$百度(BIDU)$  $苹果(AAPL)$  
港A牛市狂欢!你最近常听到哪些话?
本周 $上证指数(000001.SH)$ 指数突破3600点,来到了去年10月初的反弹高点3674点附近,同样港股创新高,恒指站上25000点,创3年来的新高,年内涨幅超24%,多个概念层出不穷,反内卷、创新药、雅江水电…… 又到了到处都在聊股票的时候,大家最近常听到哪些话?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