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一条新闻:00后的新股民跑步进场了。大意是最近牛市热潮,券商新开户中00后的占比不低,并且一些人认为股市到处都是机会,这种热情像极了十年前我们这些90后刚开户时候的情景,对股市的造富神话充满了想象,但对市场的风险又轻易忽视。 这也难怪,最近A股的热度简直挡不住,上证指数冲上近十年新高,两市成交额连续破2万亿,朋友圈里 “牛回来了” 的欢呼此起彼伏。看着券商APP里飘红的数字,谁都难免心潮澎湃。 但越是这种时候,越得给热情降降温 ,尤其是作为一名“老”股民,更想给新进场的后辈们唠唠经验教训。 01 别被 “旗手” 带偏,热闹背后要算清估值账 金融板块被称为 “牛市旗手”,最近的表现确实亮眼:指南针股价半年暴涨4倍,同花顺、财富趋势创历史新高,连东方财富都快追上中信证券的市值了。但在我看来,这些 “旗手” 的狂欢更像市场情绪的放大器,而非投资价值的指南针。 想想看,8月20日全市场超3600只个股上涨,86只股票涨停,这种普涨行情里,最容易让人忽略 “估值泡沫” 的风险。 就像段永平说的,“买股票就是买公司”,那些靠着概念炒作连续涨停的股票,要是脱离了真实盈利支撑,涨得越猛,跌起来可能越狠。当年2015年牛市里,多少热门股从云端跌回地面,就是因为没人愿意在狂欢时算清 “值多少钱” 的账。 远的不说,就说去年的四川长虹和常山北明,有多少人高叫着“看到XX元”,前面进场的人是赚到钱了,但后进场的人还不是结结实实挨了市场的一顿毒打,你又怎么能保证自己不是“最后接盘”的那个人呢。 所以越是在市场情绪比较热的情况下,反而更要越发冷静。 02 杠杆是把 “快刀”,牛市里更要远离 看到两融余额时隔十年重回2万亿,我第一反应不是兴奋,而是警惕。 没错,融资资金能放大收益,但别忘了2015年的教训:杠杆资金在短短20个交易日里撤离近40%,多少人因为加杠杆一夜爆仓。 现在监管层严控场外配
港A牛市狂欢!你最近常听到哪些话?
本周 $上证指数(000001.SH)$ 指数突破3600点,来到了去年10月初的反弹高点3674点附近,同样港股创新高,恒指站上25000点,创3年来的新高,年内涨幅超24%,多个概念层出不穷,反内卷、创新药、雅江水电…… 又到了到处都在聊股票的时候,大家最近常听到哪些话?
+ 关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