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也有朋友微信问我,牛市来了,怎么样的话题。
一、以前的我,会想说点什么做点什么
回想起2014年下半年的时候,那时候我还在互联网公司上班,都忘了当时总资金量是多少来着,总之当时看着每天赚的钱,都有点不想上班了。
现在是2025年,大盘点数回到了2015年8月的最高点。我倒是有点平静。
以前2018年和2022年遇到极佳的买入点,也就是价值投资所说的价格远远低于价值的时候,我当时还会非常努力的去想扩大资金量。
而前些年高点的时候,我也会站出来提醒一下可能估值比较高了,要小心谨慎之类的话。
现在回想起来看,虽然在当时那个时间点上这么做,我非常理解自己是出于善意。但是,现在看起来也挺有趣的。
二、现在的我,更多按照自己平时的节奏
我现在的感受是,在低点也不用刻意去扩大资金量,毕竟,如果不是自己的钱,在低点不卖出也只是因为亏损了想解套,而不是真的认为值得买入。
如果这个市场上80%以上的人都认为低点是值得买入的,那就不会是低点了。
反之,如果这个市场上80%以上的人都认为牛市的高点还没有到来,才仅仅是开始,那肯定不会有人认为应该卖出了。
所以,我第一个最大的变化,就是在所谓牛市来了的时候,或者是熊市来了的时候,我不会再想去提示风险或者是增加资金之类的。有句话叫做,唤醒就是要睡着的人非常难。我觉得,在投资中也是这样,如果睡着是在做美梦呢?你非要叫醒,不是破坏了别人的好梦么?我以前觉得,叫醒就是对的,现在我觉得叫醒可能对一些人来说有点残忍。或许很多人投资用的就是很少的钱,这很少的钱就给他带来的暴富的梦。
三、按照长期可复制的策略去迭代,不以短期涨跌做评判标准
我个人来说,就是我觉得长期价值比较确定的公司,我就拿着,我觉得长期价值有一定风险,或者看不清的,高了我就卖一卖。我觉得公司有一定的安全边际,我就买入或者持仓。
就像是4月份关税变化的时候,有些公司受外贸和出口影响大,就给了一个不错的买入机会,我就在这个时间点买入。
所以,我第二个最大的变化就是,按照我能看懂的公司的情况,也就是按照能力圈的情况,该长期持有的长期持有,该安全边际买入的买入,价格高了该卖出的卖出。
至于我的操作别人是否认同,或者我买入以后是否继续跌,我卖出以后是否继续涨,不是我做的正确与否的评价标准。
但是,如果我买入后继续跌,或者我卖出后继续涨,我需要持续检视我的买入价是不是和估值之间安全边际不够,或者我卖出价是不是相对客观的估值太保守,我是不是对公司的理解深度导致了估值的错误。
注意,这一点最重要的,并不是买入后跌了或卖出后涨了就是错误的。因为你做不到所有的钱都赚了。有些钱就是自己能力圈以外的。
我要做的是,我这种方法和策略是不是成功概率较高、且能持续复制的。在更长时间内和更大的资金体量下,我这种策略能不能更高成功率的获得相对风险较小且收益更高的收益率。所以,可复制性,更贴近客观事实的投资行为比短期更高的收益或者更少的亏损对我来说更重要。
四、追寻的不是短期最高收益,更看重是否符合真实的自然规律
当然,牛市的时候也有适合做的事。牛市来之前也有一些迹象,比如一些小市值的概念行业上涨幅度比较大。同时,牛熊市其实也和经济周期、货币周期等很多因素有关。总之,股票市场不完全是一个自然科学,他是涉及到整个社会尤其是大量的人作为参与者的社会科学,既然是社会科学,就少不了人和群体对这个领域的参与和影响,这个变量是最复杂的。
但是,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对投资者来说,想长期从股市中获得收益,需要有“任尔东南西北风,我自岿然不动”的心境和毅力。用价值投资思想来说,就是市场先生脾气怎么变化,我只需要看他给我什么价格,远低于价值我就买,远高于价值我就卖。如果没有高于我看到的长期价值我就拿着。
其实,在我长期观察中,我发现人们最难做到的是尽可能的客观地去看待一家企业的价值。包括我自己来说,我觉得我也可能有情绪或主观的因素去判断。
我能努力的方向只是尽量让自己客观。但是有时候,尽量让自己客观不一定是收益最高的,所以,我在股市中追求的就不是绝对收益是市场中最高的,我在股市中追求的是,我是否更贴近真实的经济和自然运转的逻辑。
五、进入股市、学习价值投资是觉醒自己的过程
我进入股市最开始的源动力,是我想通过学习价值投资,了解什么样的企业是好企业。我也觉得,通过股市这种方式,能更好的将自己对经济和企业的认知,对未来的一些感觉和判断,直观的通过投资一家企业的股权去验证,然后不断去修正,达到提升自己认知的效果。
股市并不是我我最初的梦想与追求,但通过价值投资体系,我倒是机缘巧合的领悟了很多超越价值投资的比如儒释道的核心的思想。也许,大道本来就是相通的,股市中的周期也许就是自然中的阴阳。股市包括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内容。甚至,我喜欢玩的文明、大航海、铁路大亨的游戏都能在股市里找到实践的桥梁。
年初的时候,我写过文章写耕读、古建、中国传统文化、追根溯源、敬天法祖、易经、打坐等等很多内容。都写在另外一个号里。
虽然后面没有把某一个内容做成一个具体业务,但是我在不断研究这些方面,我发现这些内容有个共性,就是他们最终都会是承载最重要的真相、文明或者是真理的一个载体。
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说文以载道。其实,建筑也是载道的,耕读也是载道的。中华文明中很多追根溯源、敬天法祖也是在载道的,关键是去觉悟那个道是什么。
觉悟这个道是什么的过程,其实就是找自己的过程,去思考自己为什么活着的过程。每个人或者可能都是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找到那个真正的自己。虽然表面上每个人很不同,但是,大家可能都在找一个自己的状态和样子。而找寻自己的过程就是道的一种觉悟和体现。
六、股市中的修行,觉悟如扫塔
我在股市中经历的, 在投资过程中经历的,在这个过程中学习的内容,包括学习的巴菲特、芒格、格雷厄姆的内容,去了解芒格读什么书,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惯,去思考和实践是否适合自己,对价值投资有什么好处,比如写作和投资的关系。比如像霍华德马科斯那样写备忘录对投资防止后视镜的好处。
当有一天,突然之前学习王阳明心学,然后近几年探讨禅宗的朋友,突然跟我说以价值投资入道,我当时有点懵,但是瞬间又觉得说的有点道理。但是,我既不觉得自己一下就能得道,但我也不认为自己一下不能得道。这个问题总是阴阳辩证的,得道与不得道,绝对了往往就不那么合适和恰当了。反而得失之间、舍得之间有时候是一种更自如的状态。
金刚经中有一段话,就是如果你执着自己是什么样的果位,就是达到了什么修行状态,很多时候就不是了。
我深刻的觉得,至少我自己每每觉得自己有所进境的时候,却总会遇到一些事情又把自己拉回了现实,甚至会想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已经想明白的事情,却恰恰能引起我情绪这么大的波动呢,我这修行自己还是不到位啊。
但是修行也好,觉悟也罢,无非就是对自己的接纳、理解和调节嘛。有很多时候,如果执着于自己已经达到某种所谓境界,最终却没有达到,过于苛责,反而不是更影响精进么?
七、境由心转,找到自己的快乐最重要
很多时候,我们看似对别人的不满,恰恰也是对自己的苛责。很多时候我们所经历的事,看似好像是别人影响和伤害了我们,其实恰恰是因为我们没有以更积极的心态去认知和对待。
我们每天所感受和经历的事,就像是一面镜子,如果你每一天都觉得世间大多是美好,也许是因为这是镜子照了你的心境;如果你觉得有些事不进入人意,或者只是需要转换一个角度来看问题,境由心转,每个问题都有很多角度可以看。
所以,修行就是持续的,觉悟也是持续的,有时候你可能在修行和觉悟的路上,感觉自己越来越**,遇到的新问题也越来越多,也做不到完全的完美。但是,当你回看自己的时候,就觉得为什么一年前的自己会那么想,好有趣啊,甚至觉得当时笨的很合理、却有有点可爱。
其实,我看牛市也是这样的,虽然我当前依然做不到完美,比如在股市中获得别人心中或眼中最好的收益。但是,我却觉得自己正在一条可以长期可复制的持续迭代的路上。
我看到不同类型的投资者,我也不再想非要通过价值投资或者课程甚至是书籍推荐去改变他们,当然,我是很欢迎愿意主动去学习这些的朋友,但是遇到目前还对这个不感兴趣的朋友,我现在也觉得挺有趣的,这个世界本来就是多样的,难道让所有人都价值投资么?难道让所有人都学会儒释道经典,都知道易经到底讲什么么?
不过也不是不可能,我发现,现在世界的美好之处就在于,当你对一件事情特别感兴趣的时候,你想快速学习,公开的优质资料太多了。互联网、书籍几乎太多了。我一直觉得是我小的时候没有足够的书籍、互联网的研究条件,我脑中刚才突然闪出一个灵感,和外界条件没什么关系,其实即使是我小的时候,只要我真的去追寻,我依然会更快的靠近我想要的答案。
所以,我觉得每个人的答案和追寻自己的过程,大可不必一致。难道大张伟不学习价值投资,就不能感悟到媳妇应该在孩子之前排在第一位么?难道伏羲不进行价值投资就不能画八卦么?难道邵康节就非要当官才算是有成就的一生么?
你不必非要懂投资,你只要在牛市里觉得你有所收获,距离成为找到真正的你更进一步,我觉得就挺好的。
我觉得自己总是用价值投资是审视别人、或者是说教、总希望别人跟我一样践行价值投资真的有点傻,如果你曾经有过不适感,请你原谅哈。
八、交流,做喜欢的事和喜欢的人
欢迎大家把牛市中或者股市中或者基金投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来交流沟通,可以通过留言的方式哈,也可以在雪球中写长一点@博实。微信有时候比较忙,如果是复杂的问题可以邮件wgb929@163.com。我支持长信模式。写长文章本就是对自己思路的梳理,也许你在写的过程中,你就得到了问题的答案。又说教了,总之,你选择一个你舒服的方式就好啦。
另外,我在没有想写的财经类文章的时候,我会去写生活类文章,近期写了一些音乐的、美食的。其中音乐的系列最终其实会和腾讯音乐的研究有关。腾讯音乐的结论会在这个号发,发布时间看灵感和心情哈。总之,现在是两个号分开了。股票和基金会专门放在这个号。生活类的放在另外一个号。
挚珍生活,主打以后价值投资以外的各种有趣的事吧。巴菲特和芒格说的,做喜欢的事和喜欢的人。写东西本来就是我喜欢的,我觉得这个过程自己是很开心,而且也是在成长的,总之好处多多。
最后,还是那句话,做喜欢的事,和喜欢的人,我觉得觉醒或者觉悟或者人生的意义,或者说人生所有经历可能都在指向一件事,就是让我们找到那个最恰当的自己,找到以后应该是很快乐的。
当然,我觉得这个过程没有绝对的究竟,比如到了一个位置就不动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就像唐僧扫塔,你就一直扫一直扫,会越来越快乐,可能你每到下一层,体会到的快乐是不同的。
我之前也会找借口,觉得是我小时候没有足够的书籍和互联网资源,我现在突然意识到,这些外部条件其实也是真正的阻碍,真正的阻碍只在自己的内心。
就像,如果我真正想去北大上哲学课,其实人家一直是很开放包容的,只是我一直没有迈出这一步而已。
从学习这个层面讲,其实真正爱学习的人没有那么多界线,只要你想学,害怕没有人不愿意给你提供条件吗?只要你要觉醒,你要找到自己,没什么能拦住你啊。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