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盛夏,中国互联网行业毫无征兆地爆发了一场的外卖补贴大战。美团、京东、阿里三大巨头同步入局,单家投入均超百亿,直接推动行业单日总订单量突破2亿单。这场表面上 “消费者薅羊毛、平台抢流量、商家增订单、骑手涨工资” 的多赢局面,随着三家平台季度财报的陆续披露,逐渐显露出盈利承压的残酷底色。
01
财报出炉,外卖大战代价惨重
最近京东、美团先后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核心盈利数据均出现显著下滑;阿里巴巴虽披露的是2026财年第一财季(统计周期为2025年4月1日-6月30日)财报,但受外卖业务相关投入影响,部分板块利润同样承压。
三者共同呈现出 “营收微增、利润缩水” 的特征,外卖大战的成本代价已清晰体现在财务数据中。
从京东来看,其二季度营收达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但净利润仅62亿元,较去年同期近乎腰斩。值得注意的是,京东零售业务经营利润率本季创下历史新高,而外卖等新业务的高额投入,直接成为拉低整体盈利的关键因素。财报数据进一步显示,二季度京东包含外卖业务的新业务板块,营业成本达144.1亿元、经营费用达144.5亿元,对比一季度的45.86亿元、24.94亿元,两项支出均实现数倍增长,现金流消耗规模显著扩大。
美团的盈利压力更为突出。其二季度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但经营利润同比暴跌98%,经调整净利润也下滑89%。美团CEO王兴在财报电话会议中直言 “坚决反对内卷”,但同时承认,为捍卫外卖市场核心地位,平台不得不持续加大投入,甚至预计三季度核心本地商业板块将出现重大亏损。从成本端看,美团二季度销售成本同比增长27.0%,销售及营销开支更是同比激增51.8% 至225.19亿元;与之对应,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仅47.73亿元,较去年同期的190亿元减少74.95%,实际现金收益能力大幅缩水。
阿里巴巴的财报虽未包含淘宝闪购重点参与外卖大战的7月,利润承压程度看似弱于京东、美团,但相关投入影响已有所体现。数据显示,阿里本财季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经营利润349.88亿元,同比下降3%;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14%,核心原因之一便是对淘宝闪购及饿了么即时零售业务的投入增加。进一步拆分来看,新增饿了么、淘宝闪购、飞猪等业务的 “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21%,同比减少额达103.64亿元,外卖相关业务对板块利润的拖累已明确可见。此外,阿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6.72亿元,同比下降39%;自由现金流更是从2024年同期的净流入173.72亿元,转为净流出188.15亿元,除云基础设施支出外,淘宝闪购的外卖业务投入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值得关注的是,外卖大战的成本压力不仅局限于平台,还同步传导至下游商家。新茶饮品牌古茗CEO王云安近期在业绩会上明确指出,外卖补贴大战对加盟门店经营 “并非好事”,且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此前西贝、南城香、嘉和一品等头部餐饮企业创始人也纷纷发声,呼吁 “让外卖回归理性竞争”。
02
平台烧掉几百亿补贴,最后获得了什么?
尽管利润大幅下滑,但三大平台在补贴大战中并非毫无收获。从战略层面看,短期高额投入确实带来了市场格局、用户活跃度及履约端保障的结构性变化,这些成果也成为平台持续推进外卖业务的重要支撑。
首先是外卖市场份额的重新洗牌,市场总量同步扩大。虽然没有权威的数据表明目前三家的市场份额格局,但从各自公布的单量来说已经产生了重大变化。以峰值订单2.5亿单的一天为例,其中美团贡献1.5亿、淘宝闪购8000万,京东2500万,三者的市占分别是60%、32%和8%。京东外卖成功实现从0到1的突破,淘宝闪购&饿了么对淘天的协同效应明显,美团市占则出现下滑。
其次是用户活跃度与平台流量的显著提升。据QuestMobile数据,截至2025年6月,淘宝、京东、美团三大APP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分别较此前提升7.3%、33.2%、18.2%;三者月度重合用户规模达3.88亿,同比增长22.8%。具体到单一平台,自4月阿里以淘宝闪购切入外卖领域后,淘宝APP日活用户数从3.74亿激增17%,创下近期增长纪录;京东也在财报中提及,二季度平台用户流量、季度活跃用户数、用户购买频次均实现显著增长,CEO许冉明确将其归因于 “核心零售业务与外卖新业务的协同拉动”。即便此前市场份额最高的美团,在外卖补贴推动下,4月后APP日均活跃用户也保持平稳增长,用户粘性未因竞争加剧而下滑。
最后是骑手履约端保障的全面升级,待遇水平达到历史高点。为应对订单激增需求、提升配送体验,三大平台均在骑手招募与保障上加大投入:京东透露,二季度末全职骑手规模已突破15万人,且承诺为所有全职骑手缴纳社保,强调 “让骑手更有尊严、有保障”;美团自二季度起,为全国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全额缴纳社保,近期更宣布年底将全面取消超时罚款,进一步优化骑手工作环境;阿里则整合饿了么骑手资源,将全体骑手升级为 “城市骑士”,同步升级保障、激励、关怀与发展体系,甚至计划为骑手更换新制服,履约端的人力投入力度可见一斑。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上述 “收益” 多集中于流量获取、份额争夺与履约保障层面,尚未形成可持续的盈利模式或健康的商业循环。目前三大平台已普遍意识到这一问题:美团、京东管理层在公开表态中均强调,行业竞争最终需回归 “体验、效率、成本” 的基本面,单纯依赖补贴无法实现长期胜利。
客观而言,三大平台在美团领域各有核心优势:美团拥有成熟的即时配送网络,京东具备供应链深度整合能力,阿里则可依托生态实现流量协同,这些优势正是后续竞争的核心壁垒。如今补贴大战的热度虽未完全消退,但行业已逐渐进入 “理性回调期”—— 无论后续竞争策略如何调整,只有回归 “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商家提升效率、为履约端保障权益” 的商业本质,才能实现外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