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周,美股投资者最关注的,莫过于这次FOMC会议。戏剧性的背景大家都知道:特朗普在会前又骂又打,甚至亲自下场把“自己人”Stephen Miran塞进了美联储理事会。但结果呢?美联储还是按部就班走了该走的路径:降息25个基点,并在点阵图上暗示今年余下还有两次降息。资本市场最想看到的,不是某个总统的胜利,而是制度在压力下依旧能保持独立性。
正如我在《投资为乐》中一再提到的:美国制度的韧性,总能找到“最不坏”的出路。
📊 决议文本里的核心变化
-
GDP:2025年预测从6月的1.4%小幅上调至1.6%,未来几年维持在1.8%左右。这说明增长虽然偏低,但并没有硬着陆迹象。
-
失业率:2025年维持在4.5%,逐步回落到2028年的4.2%。这接近长期自然失业率,显示就业市场依旧韧性十足。
-
PCE通胀:2025年3.0%,但2026年就滑落到2.6%,2027年和2028年更是直接回到目标区间的2.0–2.1%。这是最关键的信号:通胀预期正在被压稳。
-
联邦基金利率:2025年底中值是3.6%,比6月的3.9%更低,显示今年还有降息空间;2026年3.4%,2027年3.1%,最终长期利率在3%左右。这等于告诉市场,高利率周期真的在往下走了。
一句话总结:增长温和、就业稳定、通胀回落,利率走低——这是市场最想看到的“软着陆+温和宽松”的组合。
image
📰 主流英文媒体怎么解读?
-
《华尔街日报》强调的是“美联储不为政治所动”,特别是在特朗普高压下,依然按照数据行事,释放了独立性信号。
-
《金融时报》则把重点放在“点阵图的宽松路径”——绝大多数官员支持年内再降两次,Miran是唯一激进支持快速降息的人。
-
彭博社则用“市场的信心锚定”来形容这次会议:美联储选择了循序渐进,而不是被迫大幅降息,从而让长端利率保持平稳。10年期国债收益率会前略升,会后反而回落,就是这个逻辑的体现。
🧠 我的拆解
-
制度独立性被验证 就算总统换人、政客吵翻天,美联储依旧是用数据说话。特朗普送Miran进理事会,更多是政治表态,而不是政策转向。市场最怕的是制度被绑架,这次结果证明:可以放心。
-
“两步走”宽松节奏 点阵图暗示年内还有两次降息,这个节奏非常契合市场的共识。快一步可能会让财政部吃不消(长期利率暴动),慢一步又会拖累经济。现在的做法刚好踩在“最不坏”的区间。
-
美股的支撑逻辑更清晰 当利率大方向已定,市场焦点会转向企业盈利。AI、科技龙头、以及部分确定性强的成长股,才是投资的主线。换句话说,美联储的边际影响在减弱,它提供的是一个稳定框架,真正决定涨跌的,是行业基本面。
💡 对散户意味着什么?
会员群里有些朋友会问:“美联储已经降息了,这是不是意味着行情的利好兑现,要小心见光死?”
我的看法是:没必要过度紧张。
原因很简单:这次降息和点阵图里的路径,几乎和市场预期完全一致,甚至可以说是“按剧本演出”。换句话说,利率这条线已经越来越透明,对市场的边际影响在下降。真正能左右股价波动的,还是企业盈利和行业趋势。
我自己的做法很明确:
-
不会因为降息就去减仓,相反会继续持有;
-
聚焦确定性最强的赛道——AI。无论是特斯拉的FSD,还是Palantir的军政订单,这些增长逻辑才是穿越利率噪音的核心力量。
⚖️ 对投资人而言,这就是最大的利好
这次FOMC会议,表面看是一次普通的降息,实质上是对制度韧性的又一次检验。特朗普想要用政治干预市场,但最终,美联储依旧走的是“按数据办事”的路径。对投资人而言,这就是最大的利好:制度不会因为某个领导人的喜恶而跑偏。
未来几个月,美股走势的核心变量,不在利率,而在企业盈利和行业趋势。我的眼光,依旧会盯在AI和科技龙头上。
【下周展望】
【我的站点】
订阅我的实盘分享:谋定后动的个人主页以及我的公司Mou Investment的主页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