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9/ 28周日:
白银为什么45年前还比今年1月的价格高呢?(它在1980/1/21有个历史高位$42.80 ),因为全拜亨特兄弟在炒作。
著名的 “亨特兄弟白银风暴”(Hunt Brothers Silver Corner),被认为是现代金融史上最典型的大宗商品操纵案例之一。
↑ 白银季线图关键历史点位:
1965/6/8:$1.25
白银长期低位。
1980/1/21: $42.80
这是“亨特兄弟(Hunt Brothers)逼仓白银”导致的历史性高点。
1991/2/22:$3.50
长期熊市低点。
2008/10/8:$8.40
金融危机时的低位。
2011/4/25:$49.82
金融危机后大规模量化宽松与投资热潮,触及历史最高点。
2020/3/18:$11.64
新冠疫情初期的低点。
2022/9/1:$17.40
加息周期中形成阶段性低点。
2025/4/7: 川普关税冲击形成低点。
1. 亨特兄弟。(1973至1980年)
1973至1980年,美国石油大亨,纳尔逊·邦克·亨特和威廉·赫伯特·亨特两兄弟,通过持有大量白银现货和期货合约,控盘全球约20%的白银,将银价从2美元/盎司炒高至42美元/盎司。亨特兄弟控盘失败后,白银价格又从42美元暴跌至10美元左右,数万份白银期货合约因之灰飞烟灭。
第一阶段 — 背景与动机(1970s 初–中期)
1970 年代初,美国经历高通胀并且美元与黄金脱钩(“尼克松休克”后),实物贵金属成为富人们对冲通胀、保值的首选。亨利·H.L. Hunt 的儿子们——以 Nelson Bunker Hunt(“Bunker”) 与 William Herbert Hunt(“Herbert”) 为主——出身石油巨富家族,手上有巨额现金与可动用的家族资产,他们认为美元会继续贬值,于是把目标瞄准了“廉价的黄金”——白银。
他们的思路很简单且危险:既然价格低、供应分散,就用家族资金与借款大量囤积白银,用“实物+期货”双轨操作放大影响力;一旦做到规模效应,价格会被推高,他们即可巨额获利并以资产保值。许多当时的报道与事后整理都记载:亨特一家从 1973 年开始持续买入白银,并接受实物交割,把银条存放在多地仓库,以便用作抵押和影响现货供给。
第二阶段 — 大规模囤积与价格飙升(1978–1979 → 1980 年初)
到 1979 年,亨特兄弟的动作进入快速扩张期:他们不仅买实物(银锭、银条),还用期货合约、大量仓单和杠杆化的保证金融资来放大头寸。随着市场上可供交割的实物被挤压,公众与投机者的跟进资金又推高了价格,形成自我强化的上涨。
数字与高峰: 按 contemporaneous 报道与后世整理,1979 年 1 月 1 日伦敦银价约为 $6.08/盎司,到 1980 年 1 月21日已升到创纪录的 约 $42.80盎司。在 1979 年最后几个月,亨特家族被估计持有超过一亿盎司实物与大量期货仓位,部分估算甚至认为他们控制了“私人持有”白银的很大一部分(有时的估计值介于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之内,取决于统计口径)。这种规模的囤积使得白银从“工业金属”瞬间变成市场焦点与极端投机对象。
第三阶段 — 监管反应与“银色星期四”(1980年1–3月)
当银价飙升、市场杠杆和对手方风险暴露到一定程度时,交易所与监管机构开始反应:
→COMEX(纽约商品交易所)在 1980 年 1 月初通过了被称为“Silver Rule 7” 的规则调整,大幅提高了保证金与限制通过信用买入的杠杆,这直接切断了原本支持多头继续无节制加仓的渠道。
→随着规则收紧、保证金被提高,亨特家族及其关联方开始面临大量追加保证金的压力。
压力集中爆发的日子,就是后来被称为 “Silver Thursday”(银色星期四) 的 1980 年 3 月 27 日。那几个月里银价已从峰顶回落,3 月 27 日当天价格剧烈崩盘(有资料显示当日价格一度从约 $21.62 跌到 $10.80;更广泛的结果是自年初高点到 3 月底,白银累计回撤幅度巨大),亨特家族未能按时满足经纪商和交易所的保证金要求,导致大量合约被强制平仓或取消交割请求,市场流动性瞬间抽干,引发恐慌性抛售。
在崩盘最紧要关头,为了避免经纪商间连锁挤兑引发更广泛的金融动荡,一些大型银行与金融机构向亨特兄弟以及其主要经纪商提供了临时救助(有记录提到 约 11 亿美元 的信用额度帮助了其经纪商以渡过难关),但对于已经高杠杆放大的头寸而言,这样的输血只是缩短了死亡时间。
第四阶段 — 崩盘后果、法律与市场遗产(1980s → 之后)
财务与法律后果:
亨特兄弟因此事损失惨重——账面上数十亿美元损失、被迫以大量资产(包括油田、地产、企业股份等)作为抵押或变现偿债。随后数年里家族财富大幅缩水,亨特家族及相关实体卷入多起诉讼和民事赔偿案件;到 1988 年左右,部分诉讼判决、破产与赔偿使得家族陷入长期的财务纠纷与重整。大型经纪行(如 Bache & Co.)也因对手方风险暴露而险些崩溃,而若干银行出手救助才避免了更大范围的市场系统性风险。
市场与监管遗产:
亨特事件直接推动了对商品期货市场监管的加强与交易所规则的修改:包括更严格的限仓制度(防止单一实体占用过多可交割商品)、更高和更动态的保证金要求、以及对“实物交割与仓单”的管理加强。
这个事件也成为后世讨论“如何防止市场被单一资产阶层操纵”的教材案例。它提醒监管者和市场参与者:在高度杠杆化的结构下,个体或家族即便一度能影响价格,但当外部条件(监管、资金条件、流动性)改变时,杠杆会迅速把“纸上的财富”摧毁。
5. 《伟大的白银泡沫》一书,1982年出版。
是专门研究亨特兄弟事件的经典著作,接近事件本身,细节丰富。
讲述了亨特兄弟如何囤银、交易所如何反制、崩盘的全过程。
6. 巴菲特买白银。
1997–1998 年通过 Berkshire Hathaway 买入约 1.29 亿盎司白银,占当时全球年产量的 20% 左右。这一举动曾把银价从 $4 一度推升到 $7,但后来他逐步退出,没有形成亨特兄弟那样的“控盘”。
7. 新世纪的觉醒:"穷人的黄金"(2001-2011)
2001年后,全球进入大宗商品超级周期。白银也在这股浪潮中迎来复苏。
2001—2007:伴随中国加入WTO、全球化加速,工业对白银的需求增加,价格逐渐攀升至 $15 附近。
2008 金融危机:价格一度暴跌至 $8.40,但由于全球央行采取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零利率、量化宽松),白银成为对冲通胀和货币贬值的工具。
2009—2011 牛市:资金疯狂涌入贵金属市场,白银从 2008年 $8.40 飙升至 2011年4月25日 $49.82,触及历史新高。
这一波行情,白银被称为“穷人的黄金”,价格涨幅超过黄金,成为投资资金的加速器。但这种上涨更多依赖于金融投机与宏观流动性,并非完全由实物供需驱动。
8. 漫长的调整。(2011至2020年)
2011年之后,白银开启了长达近十年的熊市调整。
2020年3月18日:疫情爆发初期,金融市场崩盘,白银跌至 $11.64。
9. 再度崛起。(2020年至2025年)
2020年全球央行大放水,实际利率大幅下行。白银作为贵金属,再次受到资金追捧,从 $11.64 在数月内反弹到 $30。
随着光伏、半导体、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爆发,白银的工业需求得到实质性增长。这一趋势与黄金的“单纯金融属性”不同,使白银的“双重属性”(金融 + 工业)被重新认识。
技术上,突破 $36.5 后,白银的中长期趋势得到确认。
若站稳 $45—$50 区间,则可能开启新一轮超级牛市,目标区间甚至扩展至 $60—$75。
白银不仅是“货币替代”与“通胀对冲工具”,还可能成为新能源产业链的战略金属。
白银日线图↓
本文作者为澳洲认证外汇交易顾问,股价预测及技术分析专家。欢迎关注。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