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元入手的Meta Rayban Display万字详细评测(上)

AIxplorer
10-10

Meta Rayban Display于2025年9月30日开售,然而这个产品开售2天就售罄了(参考Meta Rayban Display销售火爆,开售即售罄,一机难求),真的有点难抢啊,黄牛价格都已经到了1400美金。做媒体的笔者囊中羞涩,只能蹭某些土豪从海外买过来的体验一把。

本评测分为上下两部分,笔者会对Meta Rayban做详细的评测。由于Meta Rayban Display一些功能在国内无法使用,因此Meta AI的功能、地图导航的功能将只能做简单介绍。

开箱

产品盒子和Meta Rayban风格一致,盒子显示“Glasses are made in Vietem; band made in Malaysis; all other articles made in China.”,也就是说眼镜部分是越南产的,腕带是在马来西亚产的,其他的物料是在中国生产的,那就说明Meta Rayban Display是在歌尔越南工厂生产。

拆开盒子包含了眼镜主体、腕带、可折叠的眼镜盒、充电线、眼镜布。

眼镜主体部分

Meta Rayban Display可以理解为支持单目全彩显示的大号版本Meta Rayban,包括黑色和沙棕色两个颜色。笔者手上拿到的是Large版本的,整体重量达到了71.1克(官方给出的69克应该是标准版本的重量,如果是近视用户,配上镜片会达到80多克。

目前市面上几款智能眼镜镜腿比较,可见Meta Rayban Display在靠近镜框部分要明显粗壮很多,这个部分主要是需要塞下Lcos光机。

镜框对比,也可以发现,Meta Rayban Display的镜框也要大一些。

Rayban Meta Display内侧,可以看出“桩”的部分明显显得粗壮。另外电源开关键位置也做了调整,放在了左“桩”的下方,还有个变化是左镜腿末梢增加了一个圆形的“Rayban Meta”的Logo符号。

笔者上脸效果如下,戴上去并没有觉得重,说实话,体验好于不适配低鼻梁的Rayban Meta,但戴久了还是会觉得还是有点压鼻梁。

镜框用的是钢琴烤漆的工艺,容易沾指纹。右边镜片采用的是Lumus供应的阵列光波导,看起来会有一条条的线,也就是转折部分阵列面很明显,耦出阵列面不明显。

Meta Rayban Display的阵列光波导镜片Meta Rayban Display的阵列光波导镜片

为了美观,Meta可能降低了耦出面的反射率以提升镜片透明度,这会导致光效降低。为了弥补,其转折面采用了反射率递增的设计,因而看起来更明显。这是一种“用光效换美观”的策略。

另外,不同于一些一拖二方案的光波导眼镜,Meta Rayban Display(以下称为“Display””)因为是单光机单目,镜片做成一定的弧度难度更低一些,看起来更像是普通的眼镜镜片,更美观。

但值得注意的是,Display的2个镜片的厚度上有差异,从目前的外观来看,Meta似乎没有预留出可以叠加近视镜片的地方(Rokid Glasses是预留了插槽口),目前还不清楚Display这款产品的近视方案要怎么实现。

根据官方披露,Display可以支持近视400度以内,远视400度以内,散光400度,配镜需要额外加200美金,只能在购买的时候在门店配镜。这个近视度数支持的范围就把大量不符合条件的用户排除在外了,这点上Rokid Glasses方案更为友好,可以支持到1600度的近视。

69克的重量,对近视用户的不友好,以及高昂的售价,也注定了Meta Rayban Display在目前阶段只适合小部分发烧友,专业用户及开发者。这像极了Apple Vision Pro的第一代产品,前期先吸引开发者发展生态,探索场景。

EMG肌电腕带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配备的肌电腕带,也是这次Meta新品最大的创新点,肌电腕带我们称下来重约43克,内测有8组16个电级(手环凸起来的部分),肌电腕初戴上去还是会有点硌手的,不过适应了就还好。

根据Meta官方披露,Meta肌电腕带可以支持18小时的续航和IPX 7级防水,采用了应用在火星探测器的防撞垫上Vectran材料,很防撞耐摔,在拉动时很牢固,但又易于弯曲。 

笔者第一次戴担心识别不准,就稍微佩戴的紧了一点(但其实并没有感觉勒手),戴了2-3个小时之后,皮肤上还是会有电极的压痕。

肌电腕带还是有一定的学习成本,如果没有按照新手引导走一遍,压根不知道怎么操作,这也是Meta现阶段只在线下销售,而不在线上销售的原因。

而一旦学会了肌电腕带的操作,会觉得操作很方便,比手指摸镜腿要优雅太多,而且操作的时候,肌电手环会有轻微震动的反馈。交互的灵敏度还是很高的,笔者唯一没有成功的操作交互就是转手调节音量,尝试了多次依然没有成功。另外,目前的版本还不支持很多海外博主介绍的空气输入文本的功能。

EMG肌电腕带是Meta所做的很大的革新,佩戴体验上讲还能接受,笔者属于戴不住手表、手环及任何手势的人,天天时时刻刻佩戴个手环对我来讲还是不太友好。

从交互体验上来讲,Meta实现的EMG肌电腕带的交互准确度,灵敏度还是非常高的。Apple Vision Pro则走的是眼动+裸手手势交互的路线,而代价则是需要配备很多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来保证整体的精度,这一方案当下显然不适合当下的AI智能眼镜。

眼镜盒

这次Meta Rayban Display采用的是可充电的折叠式的眼镜盒,更方便随身携带,这点上非常的友好。盒子立起来就是个三角形的眼镜盒,支持Type C充电,外观看上去质感也不错。眼镜的充电接触部位还是和之前Meta Rayban一样,在鼻梁处。充电盒可为眼镜提供长达30小时的总续航时间。


显示部分

第一次使用需要在Meta AI的App上添加Meta Rayban Display和肌电腕带2个设备。连接过程和Rayban Meta几乎一样,就是增加了肌电腕带的新手引导,建议第一次用的朋友还是别跳过引导,仔细认真的跟着引导走一遍。

Rayban Meta Display和Rayban Meta最大的不同就是增加了单目全彩显示,首先聊一下单目显示。我原本以为单目显示会很不舒服,戴上体验后,刚看到显示的时候,眼睛会有个对焦的过程,略微有点不适,后面就很好。

当然,人类更习惯于双眼看世界,单目显示肯定是比不过雷鸟X3 Pro、Rokid Glasses等的双目显示舒服的。另外,单目显示也存在个体差异,有的用户使用起来还是会存在不舒服的情况。

Display采用的是Lcos+阵列光波导的方案。这一显示方案并不是Meta首家采用,2024年国内qidi Vida智能骑行眼镜(豪威Lcos+歌尔衍射光波导,双目全彩)、Rokid 2019年推出的Rokid Glasses 2(Lcos+理湃光晶阵列光波导,单目全彩)均采用过这一方案。而就在今年光博会期间,光峰科技联合谷东科技推出了Lcos+PVG光波导的方案,这些产品或方案代表的是Lcos的阵营。

 Rokid Glass 2 Rokid Glass 2

而有意思的是Google的AI智能眼镜原型机采用的则是MicroLED+全彩衍射光波导的方案来实现单目全彩显示。在采用单目全彩这一点上,Google和Meta两个大厂不谋而合,但两家采用的技术方案则不一样。

除了Google之外,目前雷鸟X3 Pro以及国内即将发布的微光科技的玄景M6智能眼镜也是采用的Micro LED+全彩衍射光波导方案,单绿色显示的则大多数采用的是MicroLED+光波导的方案,这足见选择MicroLED的阵营也十分强大。

有知情人士称,Display之所以采用Lcos+阵列光波导的方案,是由于这款产品是2年前立项的产品,当时市面上只有Lcos的方案要相对成熟一些,成本也更低一些,如果放到今天Meta或许也会采用Micro LED的方案。

这些年来,全彩Micro LED技术确实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就在2025年9月光博会期间,JBD展示了仅有0.2cc的三色堆叠方案的全彩Micro LED光引擎,重量只有0.5克。据悉,这一光引擎将会在今年进行量产,并在诸多新品上采用。

而Lcos的技术也在不断迭代发展,笔者看来,这2个方案均有自己的市场,国内厂商需要根据自己产品实际情况去选择合适的产品方案,不可盲目跟Meta的风。

我们再回到Display这款产品,其显示最大支持5000尼特的亮度,这个亮度在户外也足够保证清晰显示,要知道iPhone 17的屏幕峰值亮度是3000尼特。

因为Lcos不像MicroLED,其本身是不发光,而是通过液晶分子调制来自外部LED或激光光源的光线来成像,如果是在相对暗的情况下,还是能看出Display显示区域看起来有些发灰,不够深邃。

而Micro LED是自发光的,每个像素独立发光,在暗光环境下,像素可以完全关闭,不发出任何光线,从而实现理论上无穷大的对比度和极其纯净的黑色。

整体而言,Display的显示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没有彩虹纹,但是在亮度较高的情况下还是会有一定的漏光现象。如果亮度在100%,那么漏光会明显不少。

亮度在50%,会弱不少,漏光是在特定角度才能看出来。当然,漏光的程度比目前的衍射光波导是要小很多了。

显示界面的文字大小,还有颜色是可以在Meta AI的App上进行设置的,但因为是单光机的原因,显示画面的远近,上下还无法做到像逸文G1一样可以调整,也没有办法做到像雷鸟X3 Pro一样的3D显示。

系统主界面

Display搭载的是高通AR1的芯片,运行的应该是Meta自己基于安卓开发的操作系统,系统的主界面包括3个页面,分别为应用列表页、通知页和设置页。

  • 应用列表页:会显示目前Display支持的11款应用,包括Instagram、WhatsApp、Messenger、Calls、Camera、Music、Photos、Captions、Maps、Hypertrail、Tutorials。这些应用大部分为Meta第一方的应用,以社交类为主,用户可以在Meta AI手机端App里进行应用的绑定。

  • 通知页:主要是显示系统消息通知,还有Meta AI的入口;

  • 设置页:主要包括Captions、Camera、Music的入口,还有Volume(音量)、Brightness(亮度)、Audio Only(不显示,只有声音模式)、Do not disturb(勿扰模式)及Setting的选项,Setting里包括显示的角度及是否消息通知唤醒屏幕2个选项。

接下来,让我们介绍一下Meta Rayban Display的核心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第一视角拍摄

毫无疑问,Display延续了之前的Meta Rayban的核心应用场景——第一视角拍摄。Meta Rayban作为一个拍摄“相机”,和主流的手机、运动相机、专业相机相比,缺失的是拍摄预览的模块。这样,拍摄起来就有点像是在开盲盒,会经常出现拍出来的照片太歪,或者想拍摄的核心内容不在画面内的尴尬局面,导致好不容易抓拍的画面不尽如人意。而加入显示之后,就得以把这一块短板补齐了,让用户拍摄出来的照片更能符合用户的预期。

打开相机之后,会出现摄像头的拍摄画面,用户可以用肌电腕带操作,选择拍照还是拍摄视频,拍摄好之后会存储在相册中,用户可以选择把照片发布到Ins、Facebook Story或者分享给好友。

从拍摄出来的照片来看,最高可以支持到4K拍摄,比Rayban Meta有所提升,照片格式为HEIF,可以减少照片所占的存储空间。Rayban Meta其实采用的高通AR1+IMX 681最高也可以支持4K拍摄,但是更高的分辨率则意味着更大的功耗,因此Meta做了一些限制。这次Display用上了钢壳电池,因此也相应地提升了分辨率。另外,视频还支持了HDR,但夜景拍摄目前依然不是很好。


应用场景:社交

我们认为,社交类的应用是Meta Rayban Display杀手级的应用。Meta本身就是一家社交起家的公司,拥有强大的社交网络。在VR设备上Meta也曾引入社交,但Meta Quest更多的是游戏场景,能发挥的价值有限。而Display是融入日常生活的全天候佩戴的智能眼镜,Meta强大的社交生态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通过Display,用户可以在眼镜端接收消息,用语音回复消息,还可以进行视频通话。这样用户就可以实现“一边...,一边...”的多线程操作。比如开会的时候,可以简单回复个消息;还可以边聊天边散步,无需做个低头族;甚至一边骑行,一边和朋友聊天,并时刻分享沿途的美景。

Display已支持了Meta旗下的三款强大社交应用,包括Instagram、Facebook Messager及WhatsApp。

也许大家没有太多的体感,我们可以把国内的微信来进行类比,这就像是在一副日常佩戴的眼镜端,可以实时接收微信消息,并可以很快语音回复,实时分享拍摄的图片和视频,甚至视频通话。毫无疑问,这样的用户场景对用户将会十分有吸引力,也会成为高频和最有粘性的用户场景。 $Meta Platforms, Inc.(META)$

来源:XR Vision

科技核心圈
讨论半导体公司和行业动态,寻找投资机会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