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玛特首份减持报告:Labubu光环渐弱,正在成为估值的枷锁

美股解毒师
10-17

当所有人都在追捧Labubu时,就是它的“高光时刻”?已经有偏空头的投资报告出炉。

资本市场,最危险的三个字从不是“暴跌”,而是“见顶”。

伯恩斯坦最近的一份报告给出了一个冷水浴般的结论——**泡泡玛特被高估了18%,评级Underperform(跑输大市),目标价225港币。他们说:“Behind the toothy grin, when will the bubble burst?”——在灿烂笑容的背后,泡沫何时破裂?

Labubu的盛宴,正在接近尾声?

泡泡玛特的崛起几乎是一场奇迹。Labubu从“小众潮玩”一路卷成“全民符号”,二级市场一度成交火爆,热度能和乐高掰手腕。

但盛宴往往结束得悄无声息——从今年6月开始,Labubu的交易价、成交量、搜索热度,齐齐掉头向下。

  • 国内Qiandao平台上,Labubu 1.0和2.0的均价环比下降约 50%,部分稀有款甚至暴跌70%

  • 美国StockX市场上,“Toffee”和“Soymilk”也分别跌了58%和43%

  • 交易量更糟——Qiandao上每日成交笔数较峰值腰斩一半

原本靠“饥饿营销”撑起的稀缺溢价,如今被产能扩张稀释殆尽。市场开始撤退,热度降温比谁都快。

热度见顶:数字世界里最早的警报

要看一家公司未来,最先要看的是流量。而泡泡玛特的数字热度,从夏天就开始熄火。官网访问量、App下载量、活跃用户数,6月见顶后连续四个月下滑;海外官网流量仅为乐高的40%,但估值却几乎持平;Google Trends、微博、B站、小红书的Labubu搜索量,自7月起平均下滑80%以上。

Labub Google Trends

流量的背离通常会领先销售2~3个季度,这意味着Q4可能是泡泡玛特最后一个“漂亮季度”。

中国市场已饱和,海外看落地

国内的城市门店扩张,已经开始“踩到自己的脚”。一线城市过百家店,饱和程度堪比喜茶;渠道增速放缓、私域活跃度仅+8%,连“盲盒复购率”都开始掉。

与此同时,假货、仿款、供给膨胀正在侵蚀品牌溢价。阿里上一个Labubu卖几块钱,二级市场信仰还能撑多久?

海外市场呢?确实有增长,但成本高、文化门槛厚。Labubu在东京涩谷火过一阵,可火爆度比泡泡玛特自己预期的要短。跨文化的潮玩叙事,本就不是简单的移植工程。IP周期是流星型而非常青型。

伯恩斯坦把玩具周期分为三类:

  1. 流星型(Shooting Star):红极一时,迅速凋谢;

  2. 投机波型(Speculative Wave):有泡沫、有周期,起伏剧烈;

  3. 常青型(Evergreen):像乐高、Hello Kitty那样,可代际传承。

泡泡玛特显然是第二种,像当年的Beanie Babies、Funko Pop一样,它靠情绪起飞,也注定被情绪消耗。“流星的轨迹越亮,坠落的时间越快。”

估值:一场用梦想堆起来的泡泡

来看一组核心假设

指标

市场共识

Bernstein预期

差异

2026年营收

RMB 456亿

RMB 418亿

-8%

2027年EPS

RMB 14.8

RMB 12.2

-17%

当前市值

USD 49bn

合理估值 USD 40bn

-18%

如果维持现在的增长曲线,到2027年泡泡玛特的市值将超过乐高。问题是,要支撑这种估值,他们每年得卖出1.5亿个Labubu——相当于全球15至40岁人群里,每三个人买一个。

这是信仰密度的物理极限的讨论。

目前其2025年EV/EBITDA 29.8倍,高于中国同行如名创优品(18.5倍),但低于全球IP巨头如Netflix(44.7倍)或三丽鸥(44.8倍)。PEG 0.7倍对应34% 2025-2027年EPS复合增长,看似便宜,但中国消费股市盈率与增长高度相关,IP分层差异大(游戏IP 3.0-3.5倍PEG,玩具低于1.0倍)。

如果给1倍PEG(18倍NTM+1),泡泡玛特盲盒优势优于传统玩具,但保守于数字平台。为何?常青IP创建未验证、单一IP集中风险。目前估值像耐久品牌,却无相应历史——孩之宝(15.0倍)或美泰(11.1倍)ROE更好(2025年预计76%和1% vs. 泡泡玛特的255%,但后者靠Labubu)。

目前来看,泡泡玛特的风险不对称凸显,上行空间有限,下行。

  • 基础情境下:2026/2027年营收增长31%/21%,利润率降32%,18倍估值=目标价225港元(-18%)。

  • 熊市情景下:增长15%,利润率回2024水平,15倍估值=目标价114港元(-58%)。

  • 牛市情景下:增长38%/24%,利润率34%,20倍估值=目标价303港元(+11%)。

上行仅11%,但下行更猛烈

泡泡玛特是一个典型的审美泡沫故事。它抓住了年轻人孤独的情绪,造出了一个被拟人化的情感消费品。但所有依赖“情绪流量”的商业模式,都逃不过一个宿命:

当注意力消退,增长神话也会崩塌。

小米10月交付超4W!看好股价涨势吗?
车企10月交付出炉,极氪单月破6万台,小鹏、小米超4万台。11月3日港股新能源车企走势分化,其中小米集团、小鹏汽车、蔚来均涨超3%。【大家觉得小米涨势能否持续?现在是上车时机吗?】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秘密你
    10-18
    秘密你
    很多人担心泡泡玛特无法延续之前的高增长和会受到同类公司的竞争,记得前几天我毛估估下其估值,即使3年后利润放缓不增长甚至有所下降,目前这个价格都是不贵的
  • 水到渠成180
    10-18
    水到渠成180
    按惯例,泡泡玛特三季度只会披露增长的百分比,去年同期基数不低,尤其是海外的增长率。
  • Paddy稻
    10-18
    Paddy稻
    勇敢的就敢杠杆空它 比如我 爆仓都不虚
  • 超越666888
    10-18
    超越666888
    1
  • Lydia758
    10-17
    Lydia758
发表看法
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