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下场角逐,肌电控制假肢价值凸显

浩海投研
11-08 17:04

作者/星空下的卤煮

编辑/菠菜的星空

排版/星空下的乌梅

10月底,中国台湾歌手郑智化控诉深圳机场服务缺失,导致自己作为残疾人登机困难的微博引爆了舆论场。笔者无意判断孰对孰错,有无夸大其词,但至少国内1735.5万肢体残疾人群的出行需求的确应当得到更多的关注与保障。

2025年以来,#假肢行业 也在持续贡献着热点。全球顶尖假肢厂商德国奥托博克(Ottobock)10月份完成了首次公开募股,这是IPO低迷期的德国交易所近一年多以来最大规模的上市。其他业内公司也捷报频传,美国企业Alt-Bionics宣布推出基于新一代肌电仿生假假肢Genesis Hand,这款产品基于3D打印技术制造,采用模块化设计,理论上成本比传统肌电假肢低得多,进一步推动假肢行业惠及更多残障人士。

中国公司当然也不甘落于人后,5月中旬完成亿元融资,刚刚被#雷迪克(300652)官宣要以1.6亿元取得20.41%股权的上海傲意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一口气发布了四款产品,其中OHand™智能仿生手采用了其自主研发的无创肌电神经信号传感器阵列等先进技术,轻量化、精准化特点突出。

迪克相关公告 来源:公司公告

上市公司的出手说明这条赛道已经到了要结果子的时候,事实上,随着电控、材料等多学科支持下产品成本的不断降低,肌电控制假肢已经体现出了较好的增长趋势,有望取代机械索控假肢成为市场主流。

一、研发扶持,市场稳步增长

所谓#肌电控制假肢(Myoelectric Prosthesis),就是先采集残肢肌肉收缩所传递的肌电信号,再使用电子系统把信号分析处理之后转化为假肢的行动指令,这样就能帮使用者实现驱动假肢完成抓握、屈伸等动作的功能了。

这种控制方式理论上来说精确性很高,能大大提高假肢响应用户意图的速度,活动的也更自然,比老式的索控假肢可是先进的多了,像傲意科技的#智能仿生手 可以支持完成多达二十多组的日常动作,这对提高使用者的生活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国务院在2021年印发了《“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康复辅助器具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多地政府也都积极出台了扶持和补贴政策,比如上海发布了《加快推进康复辅助器具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鼓励研发假肢等康复辅助器具。多地残联也在探索把肌电假肢纳入补贴目录,减轻用户负担。这推动了肌电控制假肢行业市场的持续增长,根据研究机构的数据,2024年市场总规模约为12.58亿元,同比增长10.25%

2021-2024年中国肌电控制假肢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来源:中金企信国际咨询

二、上市公司下场,业内厂商规模有限

聚焦市场,其实在本次雷迪克参股傲意科技之前,还几乎没有上市公司正经参与到了肌电控制假肢这个行当里。

而初创企业方面,傲意科技作为参与制定了国内首个《智能肌电控制仿生手》团体标准的企业,其经营情况在雷迪克的披露公告里有所体现。2024年度取得3,107.75万元收入,同时录得净亏损753.49万元。2025年上半年有所改善,2,495.34万元的收入已超去年50%,同时净亏损控制在了265.72万元。当然,用半年数据来比全年数据并不科学,收入费用确认可能存在季节性差异。但笔者判断整体应还是向好趋势,否则雷迪克也不会拿出这么多真金白银来当傲意科技的第二大股东。

我国第一代肌电控制假肢 来源:网络

创立于1992年的上海科生假肢公司前身为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的肌电控制假肢组,研制了国内最早的四自由度肌电控制全臂智能假肢,目前已拥有一至九自由度的全系列上肢假肢产品。而另一家业内公司湖南轶疆医疗研发的肌电膝关节等产品则亮相2024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并在首日就拿到了1,400万元订单。

虽然这些厂商突破不少,但可以看出,主营肌电控制假肢的公司规模都还很有限。

三、亟待渗透,适配比空间大

笔者认为,这还是受制于有限的市场规模。虽然如前所述,市场已经在持续增长但容量仍然不算高,毕竟渗透率不足。据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肢体残疾人假肢适配比仅为10.93%,其中大部分都是传统的机械假肢。

2019-2025年中国肢体残疾人假肢适配比 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普及的障碍首先在于目前假肢产品舒适性不足,长期佩戴的话很容易造成使用者的不适。有公开采访显示,这是很多人不愿意使用假肢的一大原因。现在借助3D打印技术,厂商终于有机会为用户提供量身定做的假肢解决方案,根据每个用户的身体特点和需求来设计独一无二的产品,这对于推广普及应会作出一定贡献。

其次,高昂的费用也是阻碍普及的一大原因。一个智能假肢产品加装配大约需要数万至数十万不等的价格,这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可是比不小的开销。随着3D打印与模块化设计等技术的深入应用,假肢成本应会出现大幅下降。在2024年10月举行的半机械人仿生奥运会上,东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研发的肌电控制假肢获得了“上肢义肢”组冠军。根据央视财经报道,这款产品成本还不足万元,展现了向低收入人群和底线地区普及的巨大潜力。

相关新闻报道 来源:央视财经

随着脑机接口、人工智能与生物传感等领域的不断突破,假肢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行业自然也有机会不断丰富功能,从一种单纯的替代工具真正成为身体的延伸。当然,在这个国产品牌尚需追赶的市场中,像Ottobock这样的国际巨头仍将持续凭借技术积累占据全球市场的主导地位,并给中国企业带来较大的竞争压力。不过在笔者看来,如今的肌电控制假肢产品有其明显的特殊性,那就是厂商非常需要和用户实现深度链接,这既包括售前也包括售后部分。本土品牌还是有机会凭借主场优势,实现“中国智造”的升级。

注: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微创医疗(00853)$ $佰泽医疗(02609)$ $百德医疗(BDMD)$

小鹏勇闯机器人赛道!大家看好吗?
11月5日,小鹏汽车举办了以“涌现”为主题的2025小鹏汽车科技日活动。该活动聚焦“物理AI”,发布了小鹏第二代VLA(视觉-语言-动作)大模型、小鹏Robotaxi、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飞行汽车4项重磅产品。在何小鹏的两度自证下,资本市场给小鹏汽车投下了信任票。昨夜今晨,小鹏汽车美股开盘后大涨,盘中一度涨超14%,截至收盘涨9.64%。【小鹏股价能否再创新高?后市你是否看好?】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