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今天美国ZF要开门儿了,借着这个机会,再加上今天又没有新股,简单谈谈对美国局势以及大而美法案的看法。
说到大而美方案,就不得不说说美国的低收入人群,大而美法案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削减美国在低收入人群在医疗、食品等方面的福利开支,“劫贫济富”。这看上去十分无情,催化贫富差距,实则不然。
美国的“低收入人群”与我国的“低收入人群”有本质区别,在我国,低收入人群主要指不发达地区受限于地理位置条件或历史原因,发展较为缓慢的贫困地区人群,而在美国,则主要指流浪汉这种,四肢健全却不去工作,依靠社会福利补贴苟活的“社会寄生虫”。
图片
举个例子,美国加州自从2019年以来,每年投入1.52亿美元专门为yin君子提供针具和医疗服务。2024年开始,更是投入超过20亿美元给重度成瘾人群建立住房以及保障生活开支。
而大而美法案则最大的改变就在于对非残疾人领取福利设置了限制,比如在低收入人群领取福利时加上了工作时间的硬性要求,每月必须工作至少80个小时才有资格去申请补助,也就是说你贫穷我可以帮你,但你不能懒。
乍一看,哇他说的好有道理,但本质上,还是两个ZD的ZZ诉求不一致。
特L普代表的共和D主张限制ZF规模,降低税收,企业自由,总之就是让大家自己照顾自己,ZF不过多干预。而拜登、奥巴马代表的民主D则突出一个ZF再分配,比如增加社会福利,医疗支出,环境治理等等,Obama care就是民主D的标志性产物。
这里没有谁对谁错,只有ZD诉求和代表利益人群的不一致所产生的ZZ冲突。特L普需要保证他共和D的ZZ利益,说白了共和D的票仓是城市蓝白领以及中产工薪阶层,因此推行大而美法案,依靠减税、提高福利门槛等手段降低社会资源再分配的强度,提倡就业和劳动所得。
图片
听上去很美好,但美国能否承受住这份“大而美”,不好说。
救济这些流浪汉,最多也就是百亿级别的开支,与减税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美国有50%的收入来自于个税税收,以法案的减税力度估算,联邦ZF预计未来十年内可能会损失5-6万亿的财政收入。
目前,美国国债规模已高达38万亿,财政赤字率6.4%。法案推行后,预计赤字率会飙升至7.3%,随着国债规模继续野蛮生长,美国国债违约风险上升,债券价格下降,美联储又需要支付更高的利息,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遏制,或者说减缓债务恶化,最直接的手段就是降息。如果进入降息周期,对于美股这种长牛股市来说,将会不断推高美股股价,吸引资金流入美国,进一步强化美元。
这时候就有聪明的小伙伴要问了,化债不是应该要弱美元吗,比如美元贬值10%,债务规模就下降10%,强美元岂不是起反作用?而且如果降息,美债利率下降,大家一看不划算都不买了,岂不是价格下降收益率反而上升?
实则不然,首先,弱美元相当于所有美元资产都不值钱了,如果告诉你你买的股票以后必跌,那你还会不会买?这种情况下美联储发新债难度将伴随着美债收益率剧烈上升。
其次,弱美元其实很难起到化债作用,如果因美国ZF的原因导致美元剧烈贬值,其实跟美国国债违约本质上没有区别,投资者首先会恐慌式抛售,然后会对美债给予一个极高的要求回报率,美国发债成本可能反而更高。
另外,降息其实对美债实际开支没有影响,因为如果美债票息率低于投资者要求回报率,美债价格就会低于票面价格,从而使美债实际收益率等于要求回报率,反之亦然(票息高就卖的贵)。
所以,如果美元进入强势通道,那么美债的要求回报率的上升就会被美元升值的预期抵消一部分,那么无论是发新还旧,还是进一步宽松刺激市场,美国都有更宽的腾挪空间。
这就解释了特L普为什么大力推动稳定B,签署《天才法案》。不就是因为稳定B有美元背书,此举可巩固美元霸权么。
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特L普天天施压美联储,要求美联储降息,不断侵蚀美联储的独立性的原因。一旦美国财政不再具备高息下的生存能力,那么美联储很有可能从独立的货B政策制定、协调者,变为以ZZ目的为导向的白宫附属品。若实现,那还有什么能阻止特L普降息?
无独有偶,这种情况,其实在1929年大萧条前就发生过。
彼时,美国时任财政部部长梅隆主导了大幅减税计划获得通过,通胀升温,但美联储依然维持极低的利率,这就是美国当年极度繁荣,被称为“咆哮的20年代”的时代。
图片
之后发生了什么,大家都知道。
彼时和此刻的相似点,如低息、减税、美联储丧失独立性,不同点则是当前利率还有下降空间,以及特L普暂时无法完全主导美联储。
图片
我个人认为,还有一个关键点,那就是AI。
美国股市有NVDA、TSLA、GOOG、MSFT等这些世界顶尖科技公司支撑,如果最终AI实现超预期落地,那么美国的危机在全球AI需求激增,以及美国的AI霸主地位影响下,很有可能无声消弭,甚至实现再繁荣。
图片
但如果不及预期,被证实只是AI泡沫,那就有点危险了,而特L普要做的,就是让这个泡沫在他的任期中不破裂。至于下一位上台后面临什么烂摊子,反正大概率轮到民主D上台,与他老特有啥关系?
这两天没有新股,随便聊聊有的没的,本打算再写写ZF关门这档子事儿,其实本质上就是民主D在法案博弈失败后的二次尝试,不过感觉太长了大家也懒得看,就到这吧。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