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大家都被美股的过山车吸走了注意力,有条新闻被埋了:中国财政部在香港发了40亿美元(3年期 、5年期分别20亿美元)的美元主权债,认购率高达30倍,收益率几乎贴着同期限美债。投资者结构上看:地区上亚洲投资者53%、欧洲25%、中东16%、美国6%。在港交所挂牌。承销团包含德意志银行、汇丰等国际行。这意味着在中美关系缓和的大背景下,国际资金愿意按一线主权的价格来买单,说明对中国主权信用、对这批债的流动性,都不缺信心。 不是说好了要“去美元化”吗?怎么发行美元计价的中国国债呢?这对美国自身的国债发行有什么影响?美国国债的中长期又怎么看? 借船出海,岸上观风 对中国而言,去美元化是方向,是慢慢把贸易、清算、资产定价里对美元的依赖降下来;在美元市场发债是手段,是先把最深、最便宜、买家最多的水道借来用。这次发美元债主要有三个好处: 在离岸市场把中国的美元定价尺子立起来,让不同期限都有清晰的参照价; 把海外长期资金拉进来,让央行、主权基金、保险这些“长钱”成为稳定买家; 给香港加温,把交易和结算都放在一个国际化的码头上,省心省力。 同期美债季度再融资的合计发行规模约 1250亿美元,而中国本次仅 40亿美元,量级不到其 3.2%。美国国债日均成交量常年在 ~9000亿美元 以上,40亿美元连 0.5% 都不到,因此这样规模的供给只是滴水入海,无法对美债资金面形成持续挤压。 但这样的发债也给美财政部长贝森特提了一个醒,你们要是这么政府关门磨叽下去,市场的需求就被人家一点点的抽走了。 12月份是否降息成疑问 CME FedWatch 显示,12月降息 25bp 的押注从一个月前的 ~82%,降到现在大约 66–67%,已经不到“基本确定”的 70%门槛了。接下来本应由 CPI / PPI 来定性,但麻烦来了:联邦政府关门从10月1日 一直拖到现在,BLS 等机构停摆,很多数据该出出不来,
美联储官员放鹰!美股接下来还能涨吗?
美国10月挑战者企业裁员数创二十多年来的同期最高,叠加市场对AI投资回报率的疑虑以及美联储官员的鹰派言论,美股和加密货币遭抛售,恐慌指数VIX一度突破20。【大家觉得是否到了该谨慎的时候了?美股后市将如何演绎?】
+ 关注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