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深入2025年,就算是双目失明(仍坚持炒股),咱也不得不承认,AI已是贯穿全球股市的超级主线,就像一棵挂满了市场馈赠大礼的遮天蔽日的圣诞树。你仰起脖子用尽全力去看,你以为看到了灯红酒绿的绚烂未来。
G2虽然强烈对抗,但AI层面其实又如胶似漆地“不得不一起玩”。在大洋东岸,太浩湖边的代码如晨露凝结;在大洋西岸,珠三角洲的数据似春潮涌动。加州的服务器集群与广州的数据中心之间,完成了一场远亲更胜近邻式的大场面雌雄授粉,诞生遍地开花的暴富新人——说通俗一点,AI是个造富风口。
根据CB Insights的数据,全球目前AI独角兽(估值超过10亿美元且purely dedicated AI纯做AI的公司),约为500家,加起来总估值接近3万亿美元。仅是一级市场就造富了多少人,而二级市场的造富数量,更是乘数效应。身披Tom Ford黑色皮褛的黄仁勋曾意气风发地说:未来5年AI创造百万富翁数量,将超过互联网20年。全球AI第一大佬现在风头正劲,我们要虚心接受他的锋芒。
虽然AI牛市是第一次全球各牛共赴新高(甚至把历史上拖了大油瓶的日股都带上),但似乎许多人,这红利却没有吃到。
我也复盘过去几年的投资,蓝星贝塔+中概恒科这条线,一定能吃到AI红利;A股我虽然买的是红利+比宁,但有很多兄弟是买达链半导体买双创,也吃到了AI红利;拓宽一点,在亚洲市场买了亚太精选(159687)买了日韩台半导体,那也吃到了AI红利。虽然不至于一夜暴富立马自由,但从长期资产配置的角度,跑赢全球大盘,应该是绰绰有余。
思来想去,这波AI红利你似乎很难不吃到,哪怕最没有技术含量的定投纳斯达克呢。AI是全球股市上涨的明确且统一的主题,是时代的贝塔。很多时候,为什么我们跑不赢大盘,为什么跑不过MSCI全球指数?仅仅是因为没有配置,时代给你的贝塔而已。
(MSCI全球指数,十年三倍,但没跑赢它的投资者却多如牛毛。)
我的基本观点一直是,中美AI股,无论是硬的semis还是软的hyperscalers,能买尽买。AI不仅是技术之战更是一场时代复利。中国与美国的AI巨头他们的股票你完全可以都买,没人逼你二选一。就算你购入任何外汇,以境内人民币去买境内上市的ETF,你也完全可以覆盖到中美市场,这没有障碍。就像唐僧遇到女儿国闭月羞花的国王,却左右为难。三藏啊,完全没必要,因为你可以:
先娶国王再取经,不负如来不负卿。
二、
这次全球AI牛市——与之前每一场大牛市相比——有个显著特点就是一致性非常高。你看2023年以来,全球主要股市,美国(纳指、标普)、欧洲(STOXX 600)、日股(日经225)、以及台股(TWII)、以及后来在2025年奋不顾身加入其中的韩股(KOSPI)、A股科技与港股和中概,步调上扬,非常一致。这种在资本流动、热点概念、市场情绪传导上的“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的一致性,近几十年来市场罕见。
打通全球牛市,AI投资本身在全球市场的传导逻辑也很讲得通(research & developers→ models → infrastructure → hardware & semiconductors → cloud & edge → industry applications → regulation & finance):
从太平洋东岸从北美开始,七姐妹里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这些所谓的Hyperscalers以及OpenAI为代表的美国公司,到太平洋西岸中国AI扛把子的中概科技,阿里、腾讯、字节,东西两岸布满最前沿的AI模型的开发者,云计算最核心大规模服务商,是最大的资本开支方,是整个产业链条商CapEx大甲方。正是他们的CapEx推动宛如燕山飞雪一般的天量订单,让达子、通子等所谓semi巨头收入与盈利爆炸,直接推动美股创下新高。
而他们的AI投资,以三十如狼四十似虎之胃口,转化为对芯片、内存、先进封装等硬件永不餍足的需求。亚洲,因为是算力硬件制造核心——台积电这样的电晶圆代工是AI芯片(特别是英伟达)——台股就飞了。韩股也飞了,诸如三星、SK海力士存储芯片(HBM)制造商,乃AI服务器的关键组件。日经也飞了,日本在半导体材料、高端设备零部件(比如光刻胶、测试设备))公司产业链暂时还找不到备胎,AI繁荣也加速指数上涨(当然这只是日经屡创新高的原因之一)。
再去到老态龙钟的欧洲,尽管大多数产业处于,但高端制造光学设备(比如令人念念不忘的ASML),工业自动化、高端制造工具、AI应用软件、AI驱动数据中心建设和自动化升级,也使欧洲AI公司找到了存在的意义。
而整个行业下游将AI货币化为2C场景的产业,我认为更是中国AI的优势,工程师队伍大+市场更大,也是我一直看好恒生科技的底层逻辑。AI 革命中,中美两国的龙头科技公司在 Al技术研发上表现出了极大竞争优势与壁垒,形成互补。美国科技公司在基础算法上全球领先,中国科技公司在商业化落地上能力优秀,这或许会是未来,五到十年的AI的增长主线。
当然这里纯纯自夸未免有些不要脸——还是要借用黄仁勋的发言。老黄最近连续发言,谈中美AI竞争,他先对《金融时报》说,“中国将在AI竞争中胜出” ( 原话 ‘China is going to win the AI race’),大概是后来考虑到还是要照顾各方情绪,找补一下,英伟达又发布了一条老黄的声明:
“如我一直所说,在AI领域,中国落后美国只几纳秒。美国要赢,关键在于向前冲刺并赢得全球开发者(的青睐)”。
(来源:Nvidia社交账号)
你可以认为老黄又在施展其左右逢源的高情商,但其观点一定有中立性,因为他并没有非要放这个彩虹屁的必要。更何况这个彩虹屁实际上惹毛了大洋那边的不少人。
三、
不仅是开发者,赢得投资者对股票的青睐也关键。
而美股的AI牛市还是有隐忧,忧心忡忡的分析师(其实包括我在内)都预期AI股价会回调(valuation pullback),因为目前CapEx过高过热,这个状态并不可持续。市场高度集中于某个单一行业的拉估值,则短期容易产生结构性风险。尽管有基本面支撑(这一点我说过很多次,美股七姐妹你认为贵,确实贵,但同时你看他们的margin看他们的ROE看他们的eanrings growth,甩其他公司十条街,贵也就太有贵的道理),超过2000年互联网的集中度,始终是市场心里的一根刺,预期中的牛市变宽——确实也一直在变宽,但泡沫肯定不够宽。
美股AI的估值有很大的反身性,龙头公司虽然业绩非常好,但估值包含了至少是未来五年高速增长预期,而这些光辉数字的落地,目前仅存在于分析师那些可以随意修饰的Excel spreadsheets上。一旦增长速度哪怕仅仅是略有放缓(比如Morgan Stanley 一直在警报的CapEx效率问题),短期甚至中期,都可能迎来剧烈调整。这几乎没人能预料得到。当然,除了某懂。
所以我偏好的策略就是同时押注中国AI+美股AI。投资逻辑上就是对冲互补,估值逻辑上就是高低都有。一来,技术路径与市场结构上互补,美国长于底层创新和基础模型,中国强于应用落地和商业化速度。二来,从地理政治风险上是对冲, 中美科技竞争长期化,贸易摩擦、技术管制是背景板风险。同时持有两国资产是一种对冲策略,当一方承压之时,另一方可能表现出韧性与增长。
建立一个中美AI龙头投资组合,就是我想说的 “一个篮子却能装两种野心”。
四、ETF通有什么优势?一个产品一网打尽中美AI
可以通过ETF通来同时布局中美AI。大家都知道港股通,但不多人知道ETF通,什么是ETF通?
早在2022年7月,内地和香港股市互联互通的投资范围,就已经扩展打开符合条件的交易所买卖基金(ETF)。这就被称为“ETF互联互通” 或“ETF通”。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机制,香港及海外投资者可以买卖沪深上市ETF,而内地投资者则可以买卖香港上市ETF。
获纳入ETF通的香港上市ETF,被称为“南向通ETF”;自然而然,获纳入ETF通的沪深上市ETF,被称为“北向通ETF。这里要注意,南向通ETF,(官方意思是南向资金),本质上是南边来的ETF,也就是本来在香港上市的ETF。
ETF通有诸多优势:
1.免20%资本利得税、免交易印花税:税务明确无风险,交易所得遵循内地税收政策,无需面对 CRS 信息交换后的补税风险与合规争议,且通过港股通投资的资本利得暂免个人所得税(20%)至2027年底;港股通交易ETF 免征印花税,相比个股交易有成本优势。
2. 港股通的用户就可参与的全球优质资产的专属合规新渠道,高净值可进行无溢价的跨境资产配置。
3. 港股通不仅限于港股!出海投资不受“限制”,交易时段更长,多市场覆盖:目前已纳入的资产已经包含美股,后续韩股、日股等资产均有机会。
而南向通里, $南方港美科技(03442)$ ,一边是投恒生科技,投“科技应用在中国”,凭借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巨大的市场容量、工程师红利,中国科技公司往往在科技革命后周期的应用阶段非常有竞争力。另一边是投“科技研发看美国”,投Mag7,在科技革命里,美股科技龙头往往凭借自由的市场制度、强大的融资能力和深植的创新基因脱颖而出。
这个ETF的前十大权重涵盖了恒生科技里的阿里、中芯、腾讯、美团、比亚迪,也涵盖了美股龙头特斯拉、谷歌、苹果、英伟达。
而且此组合没有QD额度的掣肘,不会产生较大的溢价或者差价。所以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无妨给持仓里的港股通互联网等港股资产升个级。2025年以来港股累积了可观涨幅,如果不想减仓港股科技龙头,但同时又想在美国降息周期逐步加仓美股,又担心QD额度导致的溢价风险,那就有3442南方东英恒生港美科技ETF这个新选择。
(南方东英恒生港美科技ETF (3442.HK)集聚中美科技龙头,把握AI革命整个生命周期;另外同时纳入的还有一只南方东英富时东西股票精选ETF(3441.HK) $南方东西精选(03441)$ ,投资于香港上市的高股息股票和美股拥有高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东西精选更适合偏好稳健配置的稳者。)
五、
长期来看,我认为投资AI最好的方式,就是相对分散地把中美AI龙头都配置上,然后不要择时,一直long到天荒地老,享尽这场荣华富贵。有些人非要择时,但择时是你的自恋。市场在risk-on与risk off之间随机切换,比富婆的心思还要难以捕捉。
AI的无远弗届,也让我恍惚里错觉到,Chat GPT里的GPT或许不是指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而是指General-Purpose Technology,一种就像水像电像光像气一样广泛存在的通用技术。投资AI不是押注公司,而是押注人类在通用技术领域的一次巨变。你我这样的普通投资者能吃到这大波红利,就是让自己的资产在AI上有足够的暴露(exposure)。
十年前错过移动互联网或许还没那么可惜,但这次错过AI,可能真的会是错过了一个大的。
最后,投资科技股投资AI,分散投资仍然是风控的第一道防线。因为在这里你的“护城河策略”可能不太用得上——你太容易遇上模棱两可的沟渠,看似强如护城河实则羸弱如护舒宝。行业风云变幻,白云苍狗。卡尔·波普尔曾说过一句我认为巨牛的话:我们应该努力消除具体的恶,而不是去实现抽象的善(we should aim at eliminating concrete evils rather than realizing abstract goods);我斗胆改编一下——我们应该,努力降低具体可见的集中投资风险,而不是去寻觅 虚无缥缈的护城河。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