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呆宝
11-11

小米成为“共识做空标的”的现象,本质上是市场对其短期风险与长期潜力的激烈博弈。结合最新财报数据、行业动态及技术突破,小米当前处于战略转型阵痛期,但长期增长逻辑未被证伪。以下从多空双方核心论点、关键变量及配置策略三方面展开分析:

一、空方逻辑:短期压力集中释放

1. 智能手机业务面临成本与竞争双重挤压

存储芯片价格上涨对毛利率的压制显著。2025年第三季度,DDR和NAND内存价格分别上涨7%和5%,直接导致小米智能手机毛利率从2025年上半年的11.5%降至10.7%。尽管高端化战略(如小米17系列)贡献了27.6%的高端市场份额,但印度市场的溃败(份额从30%暴跌至8%)和ASP下降(低价机型占比上升)抵消了部分收益。高盛测算,2026年智能手机出货量增速可能放缓至1%,进一步加剧市场对该业务的担忧。

2. AIoT业务增长动能减弱

中国市场的高基数效应和补贴退坡,使得AIoT收入增速从2024年的44.7%降至2025年Q3的6%。尽管欧洲市场的新零售布局(计划2026年开设2000家小米之家)有望成为新增长点,但短期内难以填补国内缺口。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电视等传统优势品类出货量已出现同比下滑,显示核心品类增长乏力。

3. 地缘政治与供应链风险集中爆发

印度市场的政策打压(冻结48亿元资金、强制技术转移)导致其收入占比从28%骤降至11%,彻底退出“核心市场”定位。供应链端,小米终止与三家长期供应商的合作(涉及屏幕模组、电池组件),虽旨在提升品控和技术独占性,但短期内引发了供应商信任危机,部分中小厂商因突然解约陷入资金链断裂。

4. 估值与情绪面的负反馈循环

对冲基金的空头仓位在过去一周激增53%,外资连续两周主导净卖出。这种资金流向与市场情绪形成共振,导致股价从7月初高点回调超30%,市盈率(TTM)降至23倍,接近历史低位。高盛等机构下调目标价至56.5港元,反映出市场对其短期增长前景的悲观预期。

二、多方逻辑:长期价值仍具韧性

1. 智能电动汽车业务实现突破性盈利

2025年第三季度,小米汽车交付量达10.9万辆,收入286亿元,毛利率提升至25.5%,首次实现单季盈亏平衡。这一突破远超市场预期,验证了其“技术平权”战略的可行性。更重要的是,小米汽车的含税均价达28.9万元,与BBA主力车型价格区间重叠,标志着其高端化战略初步成功。随着二期工厂产能逐步释放(2026年规划产能30万辆),该业务有望成为未来三年的核心增长引擎。

2. 自研技术突破构建长期护城河

小米自主研发的3nm旗舰芯片“玄戒O1”已搭载于小米15S Pro,在安卓阵营中实现性能与能效的双突破。该芯片单核性能较三星Exynos 2500高出32%,并推动小米15S Pro在5000元以上价位段的市占率达18.7%,43%用户明确表示“冲着自研芯片买单”。尽管首批产能仅10万台,但这标志着小米成为全球第四家掌握3nm芯片设计能力的企业,为未来高端机型的技术自主性奠定基础。

3. 全球化布局成效显著

在印度市场受挫的同时,小米在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实现结构性突破。2025年第二季度,其欧洲市场份额达23.4%,首次超越苹果;东南亚市场份额增至18.9%,稳居第一。这种“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区域结构调整,降低了单一市场风险,且海外收入占比已提升至51%,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4. 现金流与研发投入提供战略纵深

截至2025年上半年,小米现金储备达1516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7%。这种稳健的财务状况为其长期研发投入提供了保障——未来五年计划投入2000亿元用于芯片、AI、机器人等底层技术。值得注意的是,AI大模型和机器人等新业务虽未在财报中单独披露,但已被高盛等机构视为潜在的“股价催化剂”。

三、关键变量与配置策略

1. 短期(1-3个月):财报季的风险与机遇

11月18日即将发布的2025年Q3财报将成为多空博弈的关键节点。若智能手机毛利率低于10%、AIoT收入增速低于5%,可能引发进一步抛售;反之,若汽车业务毛利率超26%、高端机型占比提升至30%,则可能触发空头回补。操作建议:

◦ 短期交易者可在财报前轻仓做空,若股价跌破40港元则止损离场;

◦ 长期投资者可在40-45港元区间分批布局,重点关注小米汽车交付量及玄戒O1芯片量产进度。

2. 中期(6-12个月):技术落地与产能爬坡

需重点关注两大信号:

◦ 玄戒O1增强版量产:预计2026年Q1集成自研NPU,算力提升至20TOPS,若搭载于小米18系列,可能重塑安卓旗舰市场格局;

◦ 印度市场战略调整:尽管短期难以恢复,但小米通过越南工厂转移订单、联合本土企业开发定制化产品,或在2026年下半年逐步收复失地。配置策略:

◦ 核心仓位(60%)以ETF(如恒生科技ETF)为主,规避个股波动风险;

◦ 卫星仓位(40%)可配置小米股票,若2026年Q1汽车交付量超12万辆,可加仓至目标仓位。

3. 长期(3-5年):生态价值的终极兑现

小米的“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已具雏形:手机用户超7.3亿,IoT设备连接数近10亿,汽车用户突破50万。这种庞大的用户基数为其互联网服务(毛利率77.5%)和AI大模型落地提供了天然场景。关键假设:

◦ 若2027年互联网服务收入占比提升至20%、汽车用户达300万,小米的生态价值可能被重估至2.23万亿港元(对应股价72港元);

◦ 风险点在于自研芯片量产不及预期或全球经济衰退压制消费需求。终极策略:

◦ 采用“定投+期权”组合:每月固定金额定投股票,同时买入2027年到期、行权价60港元的看涨期权,对冲系统性风险。

四、结论:在争议中寻找不对称机会

小米当前的“共识做空”现象,本质上是市场对其短期业绩波动与长期技术投入的分歧。从风险收益比看,当前股价(44港元)已部分反映了印度市场溃败、存储成本上涨等利空因素,而汽车业务盈利、自研芯片突破等积极信号尚未被充分定价。对于理性投资者而言,可采取‘左侧布局+动态对冲’策略:在40-45港元区间分批建仓,同时通过黄金ETF或美股科技股对冲地缘政治和流动性风险。若2026年Q1财报验证汽车业务盈利可持续性且玄戒O1芯片量产顺利,小米股价有望在12个月内反弹至60港元以上,实现40%的潜在收益。

小米已成“共识做空标的”!你是站多or空?
根据高盛市场团队周三(11月5日)发布的报告,对冲基金的反馈认为,小米"至少在短期内是共识性的做空/卖出标的,因为缺乏催化剂"。报告称,工厂延期、电动汽车业务在近期促销后市场接受度不高等因素正在影响市场情绪。【小米即将于11月18日公布第三季度财报,高盛研究团队近期将小米的12个月目标价从66港元下调至56.5港元。大家这次站高盛吗?现在你觉得小米还有多大下跌空间?】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我们需要你的真知灼见来填补这片空白
发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