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呆宝
11-12
$英伟达(NVDA)$  软银清仓英伟达转而押注OpenAI的决策,本质上是一场短期财务收益与长期战略价值的博弈。结合技术布局、财务健康度及市场情绪来看,这一选择既有合理性,也隐含重大风险。以下从三个维度展开分析:

一、软银战略转向的底层逻辑

1. AI投资重心的迁移

软银此次清仓英伟达(套现58.3亿美元)并追加225亿美元投资OpenAI,反映其对AI产业链价值分配的重新判断。英伟达作为“铲子”供应商,虽受益于AI算力爆发(2025年Q2净利润率达40%),但其硬件业务面临台积电3nm良率波动、AMD MI450X竞争等风险。而OpenAI作为“金矿”开发者,掌控大模型生态入口,其估值从2023年的290亿美元飙升至2025年的5000亿美元,软银通过300亿美元总投资(含转贷100亿美元),试图捕获AI应用层的超额利润。

2. 历史教训与现实权衡

软银曾在2019年清仓英伟达,错失其后续超10倍涨幅,此次“回锅”又在2025年高点套现,反映孙正义团队对硬件周期顶部的判断。当前英伟达PS估值12倍,接近历史均值上限,而OpenAI虽未盈利,但作为AGI赛道唯一“独角兽”,其潜在回报可能超越英伟达的硬件红利。软银Q2净利润2.5万亿日元中,OpenAI贡献2.8万亿日元投资收益,显示其已深度绑定OpenAI的估值扩张。

3. 技术协同的战略布局

软银与OpenAI成立合资公司SB OAI Japan GK,计划2026年推出“Crystal Intelligence”企业级解决方案,试图将OpenAI的大模型能力与软银在机器人(如Pepper)、电信(SoftBank Mobile)领域的资源整合。此外,软银收购ABB机器人部门(54亿美元)和Ampere Computing(65亿美元),构建“AI+硬件”生态闭环,这与OpenAI的量子计算探索(如光量子人才招聘)形成技术互补。

二、软银新战略的核心风险

1. OpenAI的盈利黑洞与估值泡沫

OpenAI 2025年上半年营收43亿美元,但净亏损135亿美元,每收入1美元亏损3.14美元。其估值从3000亿跃升至5000亿,主要依赖软银、微软等投资者的“预期贴现”。若2026年FSD(完全自动驾驶)和Robotaxi未能兑现商业化承诺,或欧盟《人工智能法案》强制要求模型可解释性,可能引发估值崩塌。软银愿景基金2号已将OpenAI列为“未上市持仓中风险最高”的标的。

2. 技术路线的不确定性博弈

英伟达在量子计算领域已构建完整生态:NVQLink高速互连技术连接量子处理器与GPU,DGX Quantum系统支持实时量子纠错,cuQuantum库加速量子电路模拟。而OpenAI虽挖角PsiQuantum光量子专家Ben Bartlett,但其量子计算仍处于实验室阶段,且需依赖英伟达GPU(如GH200)处理经典部分。若英伟达通过CUDA-Q生态形成“量子-经典”计算垄断,OpenAI的技术自主性将受威胁。

3. 资本流动性与控制权风险

软银为OpenAI投资的300亿美元中,225亿美元需在2025年12月前到位,而其同期出售英伟达和T-Mobile股票仅回笼150亿美元,可能需发行债券或质押资产融资。此外,OpenAI的“非营利-营利”混合架构规定,投资者回报上限为初始投资的100倍,这意味着软银若投入300亿美元,最高收益3万亿美元(需OpenAI估值达300万亿美元),但实现概率极低。

三、英伟达财报前的博弈策略

1. 业绩预期与估值锚定

花旗预测英伟达2025年Q3营收570亿美元(市场预期550亿),2026年Q1指引620亿(市场预期610亿),主要驱动力是Blackwell架构GPU出货超600万个。若财报确认CoWoS产能提升至每月3.5万片(当前3万片),且数据中心业务毛利率维持45%以上,股价有望突破220美元目标价。反之,若指引低于600亿,可能回调至160美元。

2. 期权市场的多空信号

截至11月12日,英伟达11月19日到期的看涨期权未平仓合约中,行权价190美元的持仓量最大(23万张),而看跌期权集中在170美元(18万张)。这表明市场预期财报后股价波动区间为170-190美元。若突破200美元阻力位,可能触发量化基金追涨,目标220美元;若跌破160美元支撑,需警惕止损盘抛售。

3. 对冲策略的构建

◦ 波动率保护:买入11月19日到期、行权价180美元的跨式组合(Call+Put),权利金约12美元,对冲财报后单日超10%的波动风险。

◦ 多空套利:做多英伟达,同时做空标普500指数期货(ρ=0.85),对冲系统性风险。若财报超预期,英伟达涨幅可能跑赢大盘;若不及预期,空头头寸可部分抵消损失。

四、结论:短期投机与长期信仰的分野

1. 软银押注OpenAI的胜率评估

◦ 成功条件:OpenAI在2027年前实现AGI突破,估值达10万亿美元,且软银持股比例维持15%以上。

◦ 失败风险:技术路线失败、监管政策收紧、融资链断裂,导致估值归零。

◦ 综合判断:胜率约40%,赔率100:1,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风险投资。

2. 英伟达财报前的操作建议

◦ 激进投资者:在180-190美元区间分批买入,目标220美元,止损160美元。

◦ 保守投资者:等待财报后根据指引调整仓位,若指引上调至620亿以上,可在200美元附近建仓。

◦ 风险对冲:配置10%仓位的VIX看涨期权(行权价35,期限1个月),防范AI板块单日暴跌风险。

3. 最终权衡

软银的战略转向是理性的风险再分配,但需警惕“估值泡沫-技术证伪-资本撤离”的死亡循环。英伟达作为硬件龙头,虽短期面临回调压力,但其在量子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的布局更具确定性。投资者应根据风险偏好,在软银的“信仰投资”与英伟达的“业绩驱动”之间寻找平衡。

英伟达财报倒计时!能否重振市场信心?
美东时间11月19日,英伟达将发布2026财年Q3财报。目前科技股虽大跌,但华尔街多家大行仍为英伟达投下信任票,花旗预计英伟达Q3有望实现“营收超预期和指引上调”的强劲表现,并上调目标价至220美元。【英伟达财报,能否提振市场信心?近期英伟达波动加大,你有何操作策略,可以分享?】
免责声明:上述内容仅代表发帖人个人观点,不构成本平台的任何投资建议。

精彩评论

  • KennethLong
    11-12
    KennethLong
    软银这波操作真是敢赌,OpenAI能撑起新故事吗?
发表看法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