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茂宠商院
诠茂宠商院
「连锁宠物店全能运营」
IP属地:未知
14关注
9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09-12

李开复翻车,蚂蚁躺枪,旷视背锅

在12日的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上,李开复在台上发言时称,“曾在早期帮助旷视科技公司找了包括美图和蚂蚁金服等合作伙伴,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并在随后的摸索过程中找到了几个有价值的商业化方向。” 祸从口出。本意是想以旷视为例,介绍创新工场对创业公司的支持,但不知是在台上时大脑突然短路导致措辞口误,还是早期确有其事的帮旷视从蚂蚁和美图那里获得了用户人脸数据,蚂蚁集团对这件事反应非常强烈。 因为涉及用户隐私,往大了说这段言论可能会严重伤害到用户对蚂蚁的信任。所以蚂蚁集团迅速做出回应,给予澄清。 李开复拿旷视举例实在有些不合时宜,近日《财经》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旷视科技:摘下独角兽面具》的报道,里面提到了旷视业务不顺,IPO受阻等多个问题,此时曝出旷视早期通过合作伙伴的关系获得用户数据,很容易让业界对旷视的隐私保护态度提出质疑,进而增加未来业务推进的难度。 另外,旷视招股书中显示,目前蚂蚁金服持股比例为14.33%,淘宝中国的持股比例为15.08%,阿里系是旷视的大股东,也是大客户。既然旷视早期获得过蚂蚁金服的用户数据,那现在会不会把自身的数据也分享给蚂蚁金服,旷视的其他客户该作何感想?旷视这个锅被的有点黑,需要尽快向业界解释说明一下。 在蚂蚁集团作出声明之后,李开复也在微博上进行了回复: 因为这件事没有事实证据,最后也会在各方的声明回复中不了了之,这次也算给那些经常走在前台的投资大佬们提个醒,有钱可以投资,但话不能乱说。这次看起来蚂蚁和美图的声誉受到伤害,但最麻烦的还是看会不会伤害到旷视的信誉问题。
李开复翻车,蚂蚁躺枪,旷视背锅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10-18

名创优品上市,10元线下店,夹缝之下的立足点

在业界一片唱衰声之中,名创优品于15日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股价上涨了4.4%,总市值超63亿美元。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10元店,虽然完成了赴美上市进程,但舆论普遍对名创优品未来的存疑。  先胖不算胖,名创优品的槽点太多民间有句谚语“先胖不算胖”,意思是前期发展很顺利并不代表未来也会一直顺利,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名创优品正合适。名创优品的上市,直接暴露了完整的财务信息,将自身摆在媒体的放大镜之下,再加上此前一些被诟病的市场问题,导致现在大多数市场观点对名创优品并不友好。 概括一下,名创优品被诟病最多的问题,主要有7点:[1].伪日系。本身卖的是中国货,却用日文LOGO,并把自己包装成一家日本公司;[2].模仿抄袭。虽然名创优品号称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但被告设计抄袭的官司不少;[3].产品质量。近期名创优品一款“一步可剥指甲油”产品致癌物超标1400多倍;[4].营收能力。招股书中信息显示,名创优品营收能力在下滑,最近两年都在亏损;[5].竞对模仿。名创优品模式可复制,市场中同类店铺越来越多,对其有直接影响;[6].加盟模式。名创优品的加盟店占比达到97%,开店成本与风险转嫁加盟商承担;[7].开店速度。18年9月到20年6月净增门店374家,而创立前两年是千店速度。 媒体围绕名创优品问题槽点的分析报道已经足够充分,足够细致,所以这里只是简单概括一下,不再过多重复,如果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近期围绕名创优品的报道非常丰富。这篇内容是想换个角度,讨论一下名创优品“先胖”的问题,名创优品是抓住几个契机点才让一家10元店成功赴美上市的? 名创优品能赴美上市并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其老板的经验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名创优品的老板叶国富早年还操盘过另一个在当时非常成功的女性饰品连锁店——哎呀呀,传闻叶国富做名创优品的想法是在哎呀呀失败后的一次
名创优品上市,10元线下店,夹缝之下的立足点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09-26

飞猪不足惧,美团必须防,携程守得住?

十一长假将至,在线旅游市场又热闹起来。不过对于携程而言,艰难的2020还没有结束,近日发布的Q2财报显示仍亏损4.76亿元人民币,好消息是相比第一季度环比亏损收窄91.19%,携程的市场根基还在,但疫情的影响还在持续。 飞猪不足惧,边缘的在线旅游,不是电商核心业务,收益没有诱惑力若是没有疫情影响,携程保持着不错的发展势头。2019年携程的总交易额(GMV)达到8650亿元,同比增长19%;净营业收入为35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加15%;经营利润同比增长94%达到50亿元,高于过去5年的经营利润总和。 在吞并去哪儿,整合了同程艺龙后,携程已无直接竞争对手,成为当之无愧的OTA老大,摆在眼前的主要竞争对手就剩飞猪和美团了。不过飞猪在阿里的地位并非核心业务,美团只是在低星酒店领域发展较快,除此之外,没有公司可以对携程构成威胁,甚至京东近期放弃途牛主动与携程建立了合作关系,整体来看,携程算是稳住了OTA的市场地位。 与美团相比,此前阿里和京东对OTA的市场兴趣不大,虽然两大电商巨头的用户多、流量大、交易体系成熟,不过OTA不是新增的网络交易服务,而是一直伴随着整个电商市场发展成长起来的,无论是阿里还是京东,早已看透OTA与电商业务之间并没有强作用关系,做不做OTA并不影响核心网络零售。 第一,收益没有诱惑力。虽然携程的GMV看似不少,但京东同期GMV突破2万亿,净收入为5769亿元,利润122亿元;阿里GMV达7万亿,营收为5097.11亿元,净利润1403亿元。而携程是357亿收入,50亿利润,并不值得阿里和京东眼红。 第二,难产生关联销售。机票与酒店之间有关联销售能力,但对商品的销售带动能力并不强。当用户买完机票或者订完酒店后,向用户推荐服装、图书、家电、母婴等商品很难产生直接转化。订机酒后产生的关联流量,一般适合推荐打车、租车等
飞猪不足惧,美团必须防,携程守得住?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09-28

海伦司的秘诀,莫欺少年穷

前不久成功在港股上市的海伦司成为近期消费市场的舆论新宠,媒体围绕海伦司的分析报道非常丰富,当中有追捧,也有质疑,海伦司的商业模式、财务报表以及创始人的经历均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海伦司能从一家小酒馆做到市值300亿的连锁酒馆值得津津乐道的地方有很多,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莫欺少年穷。说的更直白一点,海伦司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我不嫌你穷,你别嫌我LOW”。海伦司与用户的互选关系:我不嫌你穷,你别嫌我LOW 查阅近一个月有关海伦司的几十篇报道,大体内容都是围绕海伦司的商业模式、财报营收、用户特性等基本面进行分析,对海伦司成功秘诀的结论无外乎一下几个方面: ①.围绕年轻消费群体聚集的地方,选择成本更低的门面开店; ②.用低价优势吸引大量年轻消费群,并带来高复购的消费频次; ③.依靠连锁门店的规模优势,获得商品的议价能力; ④.通过销售自有酒水小吃,以获得70%以上的高毛利; ⑤.减少门店服务人员数量,控制单店综合经营成本; ⑥.海伦司是一个年轻人的线下社交空间,主打年轻人聚会消费。 现在去看海伦司的发展可以得出很多结论,但或许徐炳忠在2009年开设第一家海伦司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多,海伦司初期立足点可能只是想做一家年轻人消费的起的小酒馆,70后的徐炳忠经营小酒馆的思维更注重年轻人的消费频次,而不是单次消费金额。消费都有从众心理,人气是线下娱乐消费场所的运营核心,而消费频次决定了人气的可持续性,人气越高,生意越好。 初期海伦司的主要目标群体是没有独立经济能力,但有极强社交需求的在校大学生。目标用户的消费需求特点决定了海伦司的商业模式构建,没有独立经济能力,意味着如果定价过高,对用户造成消费负担,用户就会减少到店频次,定价较低可以吸引有社交需求的学生消费群体,喝酒是最容易拉近彼此距离的社交方式,而年轻人积极的社交需求又是提升用户到店消费频次的销售点。 据海伦司公布的
海伦司的秘诀,莫欺少年穷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03-13

划重点:京东新增1.1亿用户中80%来自下沉市场

3月11日京东发布2020年财报,收入与新用户数双双上涨。整个2020年,京东净收入为7458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29.3%;2020年的净利润是494亿元,而2019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22亿元,净利润大幅提升;2020年活跃用户数4.72亿,比2019年的3.62亿增加了1.1亿。京东2020年的新增用户1.1亿,是2019年的近2倍虽然在2020年京东的营收仍保持高速增长,净利润更是提升了3倍之多,但在京东2020年的财务数据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新增活跃用户数。对于京东这样的已完成零售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而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早已进入边际成本递减的状态,所以用户越多,营收能力和利润能力自然越强。也就是说,新用户增长对京东至关重要。电商企业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老用户的消费总金额提升,另一个是新用户数量的增长,二者相比,后者可以带来更直观的销售额增长。因为绝大多数成熟的电商用户每年的消费需求较为稳定,在原有消费金额的基础上,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增量消费变化,而获得一个新用户则可以产生较大的收益能力。例如,老用户此前每年在电商平台消费1500元,若无特殊情况下的商品采购需求,如家庭装修需要买家居家电等,老用户第二年在平台上的消费不会有太大变化,还会在1500元上下。用户在电商平台的消费金额与人均收入能力与人均消费支出相关,老用户在电商平台消费会有一个平衡点。而获得一个新用户,意味着在其成为老用户的过程中,消费金额会从0元上升至1500元,可以为电商平台带来更多的消费金额。从2014年到2017年,京东的年活跃用户数从不到5000万人增长至2.925亿人,但到了2018年,京东的年度活跃用户只增长了1280万人,其中2018年Q3和Q4的活跃用户数增长陷入停滞。2019年京东重新找到了用户增长方式,年度活跃用户增长了约5700万人。而2020年的新增活跃用户是
划重点:京东新增1.1亿用户中80%来自下沉市场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11-03

社区团购之美团优选,美团为何如此坚决?

在11月的第一个工作日,美团股价再创新高,首次突破了300港元,如今的美团市值已达1.7万亿港元,约2180亿美元。然而美团的静态市盈率是677,京东是70,阿里是37,腾讯是54。资本对美团未来的期待,早已超高他实际业绩的支撑能力。 王兴打造的“无边界”理论创造了“美团幻象”,让外界以为美团无所不能,做团购、外卖、酒店、生鲜、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电影票等等,美团用很多由弱变强的成功案例支撑了这种幻象。这一次美团要做社区团购,并坚决的将社区团购业务定为一级战略项目,与外卖、到店及酒旅两大主体业务并列。 ​ 美团急需具备爆发潜力的根基型新业务从美团2019年财报来看,餐饮外卖业务,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新业务及其他三大板块的营收分别约为 548 亿元、223 亿元、204 亿元,占比总营收分别是56.2%、22.9%、20.9%。美团较为依赖外卖的营收能力,2019年美团餐饮外卖业务的交易金额增长38.9%至人民币 3927 亿元,日均交易笔数增长 36.4% 至 2390 万笔。 DCCI曾发布的《网络外卖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9Q1)》显示,美团外卖占比64.6%。美团外卖力压饿了么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美团仅凭借外卖业务的领先,市值就高达约2200亿美元则值得怀疑。 抛开外卖业务,美团的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可以对标携程,目前携程的市值是170亿美元,美团只在低星酒店领先携程,在高星酒店还不及携程,就算再加上到店业务,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整体业务算携程市值的2倍,也就只有340亿美元。 而新业务主要包含餐饮管理系统及 B2B 餐饮供应链服务、共享单车和网约车、食材零售服务三大块。参考目前美菜网估值约75亿美元,哈罗单车估值约50亿美金,叮咚买菜估值约24亿美元,三者加起来总估值算150亿美元,美团新业务
社区团购之美团优选,美团为何如此坚决?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10-16

双百亿补贴无动于衷,美团看不起饿了么+飞猪?

不知是如今的互联网公司真有钱,还是大忽悠太多,时不时的就向市场投放“百亿补贴”。14日饿了么宣布在8月底上线的“百亿补贴”活动,将重点城市从最初的24城扩至124城,品类从餐饮拓展到生活服务等全品类,这次饿了么不只是针对美团外卖业务,目标是整个美团。  饿了么与飞猪双百亿补贴,美团暂时无动于衷近一段时间阿里集团的“百亿补贴”活动比较多,饿了么、飞猪、聚划算都推出了百亿补贴活动,其中饿了么与飞猪的最大竞争对手都是美团。 根据美团Q2财报数据显示,餐饮外卖收入占比58.7%,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占比18.2%,这两项业务是美团的支柱性业务,占比美团总收入的76.9%。 阿里双管齐下,双百亿补贴砸向餐饮、出游及生活服务市场,明显是针对美团竞争策略。然而,美团对此的反应却显得有些无动于衷。 如果美团重视饿了么与飞猪,会提供对等的补贴活动,但饿了么与飞猪的补贴活动已持续一段时间却不见美团有任何对等举措,因为美团的自信来自于其市场占有率。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Q3美团酒店的市场占比就已达50.9%,飞猪只有4.5%。而据QuestMobile今年6月的数据,去重后的 App 和小程序相加,饿了么月活用户是 7661 万,美团外卖为 1.4478 亿,是饿了么的近两倍;据 DCCI 发布的《网络外卖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9Q4)》显示,67.1% 用户最常用美团外卖,使用网络外卖服务,32.2% 用户常用饿了么。 补贴是抢占市场的最有效手段,但在酒店市场1:10的差距,外卖市场1:2的差距,恐怕短期内200亿补贴并不会对美团构成实质威胁。 其实仔细算算,饿了么和飞猪的补贴活动才执行了1-2个月时间,时间跨度较短,不足以取得实质性的市场成果。饿了么和飞猪都宣称将提供持续性常态化的补贴,若是
双百亿补贴无动于衷,美团看不起饿了么+飞猪?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09-13

居中的转转,服务驱动

虽然出身不及有个首富老爸的闲鱼,但转转背靠58出身,并得到了腾讯的支持,不仅拿到腾讯的投资还获得了微信支付的二级入口,转转也是名副其实的高富帅身份。 不过转转也清楚的意识到,在商品内容建设以及用户消费数据积累层面,没办法与闲鱼相比,转转的用户消费数据近乎空白,没办法以兴趣匹配的方式留住新用户。另外,,转转的拉新成本要比闲鱼高,淘宝的一键转卖功能以及给闲鱼的流量推荐,都降低了闲鱼的获客门槛。 所以,转转不只拉新难,留存也难,没办法靠内容留住用户的话,就要靠服务了。对此转转CEO黄炜也表示,“闲鱼更加重社区化的内容,转转更善于在供应链端、质检上深耕,尤其是对于二手手机等3C类产品,用户还是会更多选择转转和找靓机,所以相对于闲鱼,我们男性用户会偏多一些。 为此,转转选择的战略方向是“服务驱动”,将C2C模式升级为C2B2C,把自己放在居中位置。转转作为大B再去孵化或扶持一些在垂直类目有鉴定能力的小B,通过中间B端的服务来提升二手商品可信性,完成二手商品从非标到半标的转变。 去年5月转转上线了潮品鉴定平台“切克”,进军球鞋、潮流服饰领域。两个月后收购了数码消费品检测筛选平台WHYLAB实验室。另外,转转还联合了二手回收平台闪回收以及柒月、壹品等国内头部供应链企业,共同投资成立公司,推出B2B二手交易平台“采货侠”。 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喜欢在闲鱼上看内容,也有人愿意相信转转的鉴定服务。转转强化B端中间环节,一方面是为提升平台可信度,另一方面3C产品的高残值,球鞋潮品的高附加值,都为中间鉴定环节提供了利润空间。 转转在做的工作是努力的让用户相信平台,如此才能促进用户在平台交易。如果用价格来衡量的话,闲鱼只需建立几十元的信任关系,而转转需要建立几百上千元的信任关系,所以连转转的APP开屏Slogan都在强调“有质检的二手交易平台”。 虽然转转主要在做强调品质的工作,但也积极的跟进闲鱼
居中的转转,服务驱动

宠呼呼沐阳:宠物店行业十大乱象

随着养宠的年轻群体日益增多,外界将宠物行业视为充满爱与温暖的朝阳产业,然而却忽视了繁荣表象下暗流涌动的结构性困境。普通人进入宠物行业的方式首选开店,新手开店往往自认为是那位天选之子,坚信能把宠物店经营得蒸蒸日上。   然而,作为连锁宠服品牌宠呼呼的联合创始人,沐阳在目睹无数满怀热情的入局者黯然退场后,总结了当前宠物店经营中普遍存在的十大核心乱象,每一项都直指行业深层次的痛点。他认为,开宠物店远非与猫狗相伴的童话,更像是一场残酷的商业生存游戏,规则模糊,陷阱遍布,如今的经营难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乱象一:小白胆大猛开店 宠物行业的火热景象,吸引了众多毫无经验或仅略知一二的“小白”创业者纷纷涌入。对于普通人而言,进入宠物行业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开设宠物店。他们往往没有多年的行业积淀,仅花费数千元参加宠物美容培训班,取得C级宠物美容证书后便贸然开店。这类创业者对宠物店的经营策略知之甚少,误以为只要开门营业,顾客便会自动上门,却未曾意识到宠物店市场早已饱和。   这些店主对选址逻辑、客群需求、成本构成等关键要素缺乏基本认知,通常仅凭对宠物的喜爱,经过几周速成班的培训获得基础证书,甚至直接雇佣一位美容师,便大胆投入资金租赁店面、购置设备,匆匆开业。结果导致大量新店在有限区域内密集涌现,服务同质化问题严重。新店尚未稳固立足,便已陷入激烈的红海竞争,生存周期因此大幅缩短。     乱象二:门槛低又没壁垒 开设宠物店的门槛较低,且市场壁垒几乎不存在。若要经营一家面积宽敞、装修精致、设备齐全的宠物店,投资大约需30-50万元;然而,开设一家50至100平方米的普通社区宠物店,通常10万元左右便足矣;若进一步节省成本,不进行猫狗分区和干湿分离,仅开设一间约30平方米的小店,最低5-6万元也能起步。核心投入主要集中于直观的装修和基础设
宠呼呼沐阳:宠物店行业十大乱象

宠呼呼沐阳:宠物店的卖货困局,行业深化转折点

宠物行业犹如一座围城,外界人士渴望进入,而业内人却急于脱身。近两年来,随着养宠群体的持续扩大,犬猫宠物数量突破1.2亿大关,舆论媒体对宠物行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众多大企业和投资机构也纷纷涌入这一发展浪潮。特别是在老龄化和少子化两大人口因素的推动下,宠物陪伴所蕴含的情绪价值被视为未来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作为宠物服务与商品消费的终端载体,宠物店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却日益艰难。除了宠物店本身开店门槛低、舆论热炒引发大量新店涌入,导致线下恶性竞争外,最为关键的是宠物店的商品零售收入被电商及外卖渠道大幅分流,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据宠业家数据库显示,在剔除服务类消费后,仅统计商品零售时,线下占比已降至1/4,而3/4的宠物商品销售已集中在五大主流电商平台。 一、宠物店的收入结构与现状     宠物店的常规收入主要由洗护、美容、寄养(洗美寄)、商品销售、活体销售及轻医疗(驱虫、疫苗)构成,其中洗美寄和商品销售是主营业务,活体销售则根据各门店实际情况而定,轻医疗多数属于无证经营的灰色收入范畴。过去,普通门店的商品收入占比可达30%-50%,经营出色的门店甚至更高,且毛利率超过50%。如今,商品毛利率难以超过30%,收入占比也仅维持在10%-30%,更有甚者,许多宠物店直接放弃了商品销售。     宠物店深陷商品销售困境,难以自拔,无法扭转局面。对此,连锁宠物服务品牌宠呼呼联合创始人沐阳指出,表面上看这是门店的经营性问题,实则更深层次是行业性问题。沐阳介绍,尽管目前仍有部分宠物店的商品收入占比超过50%,但绝大多数宠物店的商品销售额持续下滑,最终不得不舍弃商品业务。因为当商品收入低于15%时,其产生的毛利已不足以覆盖周转、动销和货损等经营成本,与其在商品上耗费精力,不如在洗护、美容、寄养等业务上寻求突破。  
宠呼呼沐阳:宠物店的卖货困局,行业深化转折点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10-18
此消息属实的话,搜索市场行业可能又要变天了,怪不得腾讯要收购搜狗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10-14

隔靴搔痒,百度无人驾驶把“出租车”做成了“公交车”

AII in AI的百度似乎要迎来收获期,前不久刚将小度科技独立融资,近日百度的Apollo GO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在北京上线运营。不过,资本貌似对百度的AI成果并不感到兴奋,百度的股价没有出现大幅变动。 在近日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峰会上,李彦宏表示百度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研发费用已占到收入的19%。而根据百度财报显示,2019年百度全年营收为1074亿元人民币,粗略算一下百度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投入超过200亿。如此大的研发投入,何时能赚回来,才是业界所关注的。 百度Apollo无人驾驶“出租车”被限制成了“公交车”?虽然百度Apollo GO在北京正式对外接客,但相应的限制条件有很多:①.站点限制,只能在规定的15个站点上下车;②.人数限制,每辆车最多有2名乘客,;③.座位限制,乘客只能坐在后排位置;④.年龄限制,乘坐人需年满18至60周岁;⑤.时间限制,周一到周日的10:00-16:00;⑥.驾驶限制,每辆车配置安全员,掌控方向盘;⑦.路线限制,非规划审批许可路线,不许通行。诸多限制之下,百度Apollo的正式接客更多是象征意义,目前的市场使用价值不大。 随着技术持续成熟以及政策不断放宽,以上限制条件陆续会被取消,其中人数、时间、年龄等都是车辆直接相关的限制因素,不涉及到外界环境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较难解决的是给无人驾驶出租车配置上下客站点的问题。 用户叫出租车服务要么是扬招方式伸手示意路过的出租车需要乘坐,要么是在某一位置通过手机下单,等出租车司机接单后根据导航位置来接客上车。用户下车时,到达目的地附近可以随时示意司机路边停车即可。 而百度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使用方式是需要用户先到指定的上下车站点,然后通过手机下单,在规定站点等待对应车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用户下车的时候也需在指定站点才可以下车。 现阶段,百度Apollo
隔靴搔痒,百度无人驾驶把“出租车”做成了“公交车”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09-18

百度AI的阶段性难题,B难变现、C不受宠

百度世界2020发布会过去两三天了,百度股价表现平平,似乎AI的故事未能打动资本。自从百度放弃外卖等生活服务消费业务后,就在战略上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技术性领域,而在此期间,美团、头条、拼多多等起之秀日益壮大。当年百度放弃O2O而聚焦人工智能,被认为是其选择做自己最擅长也最有优势的事情,人工智能代表了未来技术,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而O2O这类烧钱的市场型项目不适合百度这种技术型公司。放弃O2O,坚持AI,百度是否遗憾?百度彻底放弃O2O已有三年时间,这期间百度股价曾短暂维持几个月历史高位,之后开始持续走低。如今百度的股价只有3年前的30%,市值约430亿美元,静态市盈率在140上下,而美团的静态市盈率高达570,市值为1.42万亿港元。拿美团与百度的市值比较,不是为了强调前者比后者更值钱,而是突出资本对二者未来的想象空间落差之大。市盈率直观的表达了,与百度不断描绘的AI蓝图相比,资本更愿意给在消费市场好勇斗狠的美团更多期许。美团不仅与饿了么的外卖竞争中占据上风,而在其他的酒店、电影等生活服务领域也已站稳脚跟,并获得足够的市场话语权,这个成绩不仅证明其有足够强的市场竞争能力,还证明了这个能力是可复制的。在当下经济市场环境中,资本对未来的期许,已不是对技术的盲目推崇,而是对实际市场能力的直观认知。至于美团的AI能力没有百度强,短期内根本不重要,美团在生活服务市场控制力已直观显现,而百度能否在未来独领风骚AI市场,还很难说。回过头来看,百度看到今天的美团,会不会对三年前放弃O2O留有遗憾?其实也没什么可遗憾的,如果遗憾有用的话,在近10年的移动互联网过程中,百度可以有无数个遗憾,而最不该遗憾的就是放弃O2O,这是明智的止损性战略调整。饿了么、口碑、飞猪有整个阿里在背后拼家底儿般的支撑,都未能在与美团的竞争中占据上风,百度并不擅长C端的消费服务,也不擅长本地生活市场这种你死我
百度AI的阶段性难题,B难变现、C不受宠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09-13

二手电商:套现经济、闲置经济与收藏经济

目前大众对二手经济的认识比较模糊,这个市场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广义上讲,个人用户层面,买到手里(严谨一点可以说是在拥有所有权)之后,想要转手出售的商品都是二手货。这么说来,二手房、二手车、二手奢侈品、二手手机等都算二手经济,那这个市场就太大了。 在狭义的二手市场层面,一般不考虑二手房和二手车,他们分别属于垂直的房产和汽车业务,有独立的市场规则,而二手奢侈品和二手手机会划归到二手经济市场,而且是占比最大的两大细分类目,甚至都可以独立成项的撑起诸多创业公司,如寺库、爱回收等。 如果从类目上来分,二手市场可以涵盖所有消费品,例如还有二手图书、二手数码、二手服装等等等等,所以说二手市场足够大。如果从卖家目的性来分,可以分为“套现经济”、“闲置经济”和“收藏经济”,从这三个角度去看,二手市场又很简单。 “套现经济”主要是二手手机、二手奢侈品等残值较高,需求较大的商品,卖家是出于套现目的,或者是有换新机、新包的需求,将手中残值较大的商品拿出来交易。 “闲置经济”一般是将家里不再使用,留着碍事且还有一定(或高或低)残存价值物品拿去交易,主要目的是处理那些丢掉浪费可惜的闲置商品。 “收藏经济”则将市场中供小于求或具有收藏价值的商品放到二手电商平台去交易,如盲盒、球鞋、古玩等,本来属于炒货市场,现在成二手电商平台的重要类目。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卖家将二手电商平台当成是分销渠道,做倒买倒卖的事情,卖的不是二手物品,而是新品;还有一些卖家寄生在二手电商平台做一些灰色业务,如打着二手的名义干假货、销赃、骗钱、骗色等事情。 在二手电商市场快速发展过程中,免不了会有不良企图的人浑水摸鱼。好在这个市场还是依靠绝大多数正常的卖家支撑起来了,闲鱼声称已有3000万卖家,出售套现、闲置处理、收藏交易这三个目的是支撑二手电商卖家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文/科技不吐不快
二手电商:套现经济、闲置经济与收藏经济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10-15

精酿啤酒,还需适应夜饮店的游戏规则

精酿啤酒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精酿啤酒想全面从小众走向大众并不容易,姑且不讨论精酿啤酒进入传统商超便利店零售渠道的问题,仅仅是夜场娱乐渠道,就会对精酿啤酒的高成本特性有排斥性。精酿啤酒与酒馆、清吧、餐吧等娱乐场景比较合拍,但想融入量贩KTV、会所、夜店等娱乐场景,还需要适应不同的游戏规则。精酿啤酒主打小酌微醺,这是小酒馆的游戏规则 不同的娱乐场景喝酒的“规则”是不同的,精酿啤酒与小酒馆更像是原生结合。精酿啤酒最初在小众市场的发展正是依赖小酒馆这类娱乐消费场景。一般情况下,小酒馆侧重卖酒的口味,其次是卖喝酒的氛围环境。 从产品特点来看,精酿啤酒以口感醇厚丰富,颜色更深更黄,气泡细腻绵密等工艺特点为卖点,深受对于啤酒有较高品质要求的年轻人青睐。从消费环境来看,小酒馆构建的是品酒慢聊,小酌微醺的社交环境,刚上市不久的连锁小酒馆海伦司就一直强调自己是“夜间星巴克”的市场定位。 精酿啤酒的优势是产品本身,而小酒馆经营的是品酒的环境,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在其他娱乐场景下,喝啤酒多数都用“一口闷”的干杯方式,而在小酒馆的环境下喝啤酒时更适合细品慢酌,用这种喝酒方式才更能深刻体会到啤酒圈流传的那话“一入精酿深似海,从此工啤是路人”。量贩KTV更喜欢低价啤酒,供货价格是游戏规则 量贩KTV喝啤酒的规则与小酒馆不同。不少量贩KTV都采用套餐模式,例如购买某型号包厢一个K歌时段,会赠送果盘、干果和一定数量的啤酒。既然啤酒被当成赠品,那啤酒就是成本,所以对于量贩KTV而言,他们需要进货价更低的啤酒。 从用户角度,即便他们不喝酒,量贩KTV套餐中赠送的啤酒数量越多,他们越开心;而从量贩KTV的角度,赠送的啤酒越多,成本支出就越大,万一用户都喝掉了,相应的利润就会减少。事实上,去量贩KTV的用户多数是为了唱歌,喝啤酒不是重点,一般套餐之外不会再额外购买啤酒。 精酿啤酒的价格是普通工业啤酒的
精酿啤酒,还需适应夜饮店的游戏规则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