诠茂宠商院
诠茂宠商院
「连锁宠物店全能运营」
IP属地:未知
14关注
9粉丝
0主题
0勋章

宠呼呼沐阳:宠物店行业十大乱象

随着养宠的年轻群体日益增多,外界将宠物行业视为充满爱与温暖的朝阳产业,然而却忽视了繁荣表象下暗流涌动的结构性困境。普通人进入宠物行业的方式首选开店,新手开店往往自认为是那位天选之子,坚信能把宠物店经营得蒸蒸日上。   然而,作为连锁宠服品牌宠呼呼的联合创始人,沐阳在目睹无数满怀热情的入局者黯然退场后,总结了当前宠物店经营中普遍存在的十大核心乱象,每一项都直指行业深层次的痛点。他认为,开宠物店远非与猫狗相伴的童话,更像是一场残酷的商业生存游戏,规则模糊,陷阱遍布,如今的经营难度已不可同日而语。     乱象一:小白胆大猛开店 宠物行业的火热景象,吸引了众多毫无经验或仅略知一二的“小白”创业者纷纷涌入。对于普通人而言,进入宠物行业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开设宠物店。他们往往没有多年的行业积淀,仅花费数千元参加宠物美容培训班,取得C级宠物美容证书后便贸然开店。这类创业者对宠物店的经营策略知之甚少,误以为只要开门营业,顾客便会自动上门,却未曾意识到宠物店市场早已饱和。   这些店主对选址逻辑、客群需求、成本构成等关键要素缺乏基本认知,通常仅凭对宠物的喜爱,经过几周速成班的培训获得基础证书,甚至直接雇佣一位美容师,便大胆投入资金租赁店面、购置设备,匆匆开业。结果导致大量新店在有限区域内密集涌现,服务同质化问题严重。新店尚未稳固立足,便已陷入激烈的红海竞争,生存周期因此大幅缩短。     乱象二:门槛低又没壁垒 开设宠物店的门槛较低,且市场壁垒几乎不存在。若要经营一家面积宽敞、装修精致、设备齐全的宠物店,投资大约需30-50万元;然而,开设一家50至100平方米的普通社区宠物店,通常10万元左右便足矣;若进一步节省成本,不进行猫狗分区和干湿分离,仅开设一间约30平方米的小店,最低5-6万元也能起步。核心投入主要集中于直观的装修和基础设
宠呼呼沐阳:宠物店行业十大乱象

宠呼呼沐阳:宠物店的卖货困局,行业深化转折点

宠物行业犹如一座围城,外界人士渴望进入,而业内人却急于脱身。近两年来,随着养宠群体的持续扩大,犬猫宠物数量突破1.2亿大关,舆论媒体对宠物行业的关注度显著提升,众多大企业和投资机构也纷纷涌入这一发展浪潮。特别是在老龄化和少子化两大人口因素的推动下,宠物陪伴所蕴含的情绪价值被视为未来市场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然而,作为宠物服务与商品消费的终端载体,宠物店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却日益艰难。除了宠物店本身开店门槛低、舆论热炒引发大量新店涌入,导致线下恶性竞争外,最为关键的是宠物店的商品零售收入被电商及外卖渠道大幅分流,失去了重要的收入来源。据宠业家数据库显示,在剔除服务类消费后,仅统计商品零售时,线下占比已降至1/4,而3/4的宠物商品销售已集中在五大主流电商平台。 一、宠物店的收入结构与现状     宠物店的常规收入主要由洗护、美容、寄养(洗美寄)、商品销售、活体销售及轻医疗(驱虫、疫苗)构成,其中洗美寄和商品销售是主营业务,活体销售则根据各门店实际情况而定,轻医疗多数属于无证经营的灰色收入范畴。过去,普通门店的商品收入占比可达30%-50%,经营出色的门店甚至更高,且毛利率超过50%。如今,商品毛利率难以超过30%,收入占比也仅维持在10%-30%,更有甚者,许多宠物店直接放弃了商品销售。     宠物店深陷商品销售困境,难以自拔,无法扭转局面。对此,连锁宠物服务品牌宠呼呼联合创始人沐阳指出,表面上看这是门店的经营性问题,实则更深层次是行业性问题。沐阳介绍,尽管目前仍有部分宠物店的商品收入占比超过50%,但绝大多数宠物店的商品销售额持续下滑,最终不得不舍弃商品业务。因为当商品收入低于15%时,其产生的毛利已不足以覆盖周转、动销和货损等经营成本,与其在商品上耗费精力,不如在洗护、美容、寄养等业务上寻求突破。  
宠呼呼沐阳:宠物店的卖货困局,行业深化转折点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10-18
此消息属实的话,搜索市场行业可能又要变天了,怪不得腾讯要收购搜狗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10-15

精酿啤酒,还需适应夜饮店的游戏规则

精酿啤酒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所接受,但精酿啤酒想全面从小众走向大众并不容易,姑且不讨论精酿啤酒进入传统商超便利店零售渠道的问题,仅仅是夜场娱乐渠道,就会对精酿啤酒的高成本特性有排斥性。精酿啤酒与酒馆、清吧、餐吧等娱乐场景比较合拍,但想融入量贩KTV、会所、夜店等娱乐场景,还需要适应不同的游戏规则。精酿啤酒主打小酌微醺,这是小酒馆的游戏规则 不同的娱乐场景喝酒的“规则”是不同的,精酿啤酒与小酒馆更像是原生结合。精酿啤酒最初在小众市场的发展正是依赖小酒馆这类娱乐消费场景。一般情况下,小酒馆侧重卖酒的口味,其次是卖喝酒的氛围环境。 从产品特点来看,精酿啤酒以口感醇厚丰富,颜色更深更黄,气泡细腻绵密等工艺特点为卖点,深受对于啤酒有较高品质要求的年轻人青睐。从消费环境来看,小酒馆构建的是品酒慢聊,小酌微醺的社交环境,刚上市不久的连锁小酒馆海伦司就一直强调自己是“夜间星巴克”的市场定位。 精酿啤酒的优势是产品本身,而小酒馆经营的是品酒的环境,二者是相互依存的互利关系。在其他娱乐场景下,喝啤酒多数都用“一口闷”的干杯方式,而在小酒馆的环境下喝啤酒时更适合细品慢酌,用这种喝酒方式才更能深刻体会到啤酒圈流传的那话“一入精酿深似海,从此工啤是路人”。量贩KTV更喜欢低价啤酒,供货价格是游戏规则 量贩KTV喝啤酒的规则与小酒馆不同。不少量贩KTV都采用套餐模式,例如购买某型号包厢一个K歌时段,会赠送果盘、干果和一定数量的啤酒。既然啤酒被当成赠品,那啤酒就是成本,所以对于量贩KTV而言,他们需要进货价更低的啤酒。 从用户角度,即便他们不喝酒,量贩KTV套餐中赠送的啤酒数量越多,他们越开心;而从量贩KTV的角度,赠送的啤酒越多,成本支出就越大,万一用户都喝掉了,相应的利润就会减少。事实上,去量贩KTV的用户多数是为了唱歌,喝啤酒不是重点,一般套餐之外不会再额外购买啤酒。 精酿啤酒的价格是普通工业啤酒的
精酿啤酒,还需适应夜饮店的游戏规则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10-09

景区文旅剧本杀,创新有余,空间有限

年轻人都爱的剧本杀,正在为文旅产业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以游客为点,剧本为线,景区为面,将剧本杀运营思维引入到文旅景区后,在剧本剧情的推动下,丰富游客在景区场景内的沉浸体验感,实现游客、剧本与景区的点、线、面的交互联动。剧本杀与景区的融合,扩展了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想象空间。剧本杀产业发展进入深水区,文旅景区融合成新方向 有数据显示,2020年底剧本杀线下门店数量为3万家,而到了今年4月底门店数量已达4.5万家,4个月的时间新增1.5万家门店,剧本杀正在迅速席卷全国市场。门店数量的激增带来的竞争压力迫使门店质量不断提高,如今除了普通盒装剧本杀和实景剧本杀外,还延伸出了走特效路线的全息剧本杀,走技术路线的VR剧本杀,以及走实景路线的景区剧本杀。 其中,景区剧本杀是跨行业的融合尝试,越来越多的景区都开始尝试通过剧本杀来吸引游客。例如,成都青城山旅游区,结合山庄民宿场景,推出两天一夜实景沉浸式探案馆,主打沉浸式剧本杀+特色民宿+地道美食。海口剧本杀联盟在海口观澜湖火山温泉谷上演了第一场剧本杀,玩家在温泉谷游览之余,还能一边泡温泉一边玩剧本杀。浙江的南浔古镇、云南的彝人古镇、四川的平乐古镇也都曾开展过大型沉浸式剧本杀项目。体验感是剧本杀的特点,同时也抬高了用户消费门槛 景区的优势在于实体场景更宏大,可以为剧本杀提供更大的故事延展空间。例如街子古镇的大部分房屋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风格,古镇内的味江景区,已被成都的九门文化打造成了占地4万平方米的武侠小镇,镇内有客栈山庄,也有酒坊、镖局、茶铺、衙门等。有实体的景区场景支撑,玩家不需要靠想象来进入剧情,可以更深入的沉浸于寻找剧本线索与NPC互动的游戏体验中。 剧本杀的特点是让用户获得沉浸体验感,但反过来想获得更深入的体验感,需要有剧情牵引,而游客想进入剧情就需要有大量的前期内容铺垫工作。对于剧本杀玩家而言,可以接受阅读剧本的大量前期准备工作,
景区文旅剧本杀,创新有余,空间有限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10-08

剧本杀门店,最底层的“受害者”

在外行围观群众眼里,剧本杀行业正在如火如荼地迅速发展,而内行参与者则叫苦不迭,尤其对剧本杀门店经营者来说,可以毫不夸张的用“狼多肉少”来形容如今门店数量已经严重饱和的市场局面。所以,在整个剧本杀产业链中,向上承接剧本输出,向下对接用户服务的剧本杀门店率先成为需要被市场优化的组成部分。剧本杀门店,是剧本杀产业链的最底层 整条剧本杀产业链包含:编剧—发行—交易平台/会展—门店—玩家等环节。这其中话语权最弱的是编剧和门店两个环节。虽然剧本杀的核心是剧本内容质量和游戏玩家数量,编剧负责创作剧本,门店负责接待玩家,但由于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反倒是编剧和门店是整个产业链中的弱势方,尤其是剧本杀门店,已经发展到了严重内卷的程度。 目前来看,虽然剧本杀行业非常缺剧本,但只是缺少优秀的剧本,市场中的低质剧本并不少,盗版剧本更是泛滥,只有少数的优秀独立编剧或创作工作室才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多数剧本编剧以及新入行的创作者都受制于下一环节的发行和交易平台。按现阶段的行业惯例,发行拿大头,作者只能拿小头,一部作品的收入,发行可以拿到6-7成,而作者只有3-4成。 在剧本的分发规则中,会根据稀有程度划分为:独家本、城限本和盒装本。独家本一个城市只发售一本,城限本一般一个城市只发售三本,盒装本不设发售数量限制,所以独家本和城限本是各门店积极争取的目标。也就是说,独家本和城限本是卖方市场,发行方可以决定发售对象。剧本杀门店靠剧本吃饭,为了获得优秀的限量剧本,门店老板只能尽其所能地与发行和交易平台拉关系。盗版剧本泛滥,卖座的好剧本有钱难求 由于优质剧本是稀缺资源,剧本所有方(创作方或发行方)在提供剧本时会根据门店的经营实力,以及在剧本内测期的积极参与态度做反向选择。所以,剧本杀门店想要获得独家本和城限本,不只需要有钱,还需要与剧本杀独立编剧或创作工作室,以及发行方保持好关系,同时还需要积极参与剧本杀展会,不断拓展
剧本杀门店,最底层的“受害者”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10-07

剧本杀门店内卷,缺剧本,还是缺用户?

近期剧本杀受到广泛关注,一边是舆论热议,资本靠拢,另一边却是市场内卷,负面频出。剧本杀行业流传着一句话,2019年开店的赚钱,2020年发行的赚钱,2021年很难有钱,今年有大批量的剧本杀门店出现,各门店之间既要忙着抢剧本,又要抓紧争用户,导致市场还未成熟,就已深陷内卷之中。剧本杀门店过多,不缺用户黏性,缺用户体量 据美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剧本杀线下门店已突破3万家,截至2021年4月,剧本杀线下门店已达4.5万家。按此计算,中国城市数为672个,平均每个城市有近67家店。 而根据美团发布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剧本杀市场总规模高达117.4亿元,预计 2021 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154.2亿元,消费者规模或达941万。 不妨基于以上两个数据进一步推算一下,2021年人均剧本杀年支出=[154.2亿市场规模]/[941万用户规模]≈1639元,人均月支出约为137元。2021年店均剧本杀年收入=[154.2亿市场规模]/[4.5万门店数量]≈34.27万元,店均月收入约为2.86万元,店均日收入953元。 日均到店人次=[953元店均日收入]/[城市平均客单价],根据《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数据显示,北京客单价为104元、深圳90元、西安84元、成都82元、武汉78元、上海77元、天津73元、长沙67元、杭州66元、南京61元,相应的日均到店人次9-14人之间。 4.5万家剧本杀门店是今年4月底的数据,如今已是10月初,此前是4个月新增1.5万家店,现在又5个月时间过去了,若是全国再增长1.5万家剧本杀门店,总数量将达到6万家,平均每个城市有89家店之多。 若2021全年的剧本杀门店总数量按6万家计算的话,2021年店均剧本杀年收入=[154.2亿市场规模]/[6万门店数量]≈25.7万元,店均月收入约为2.
剧本杀门店内卷,缺剧本,还是缺用户?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10-04

一个卖剧情,一个买自我,剧本杀与年轻人绝配

十年前85后、90后们的娱乐活动是网吧、台球、KTV,如今95后、00后的娱乐活动是酒吧、密室、剧本杀,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他们喜欢的主流娱乐消费活动,而处于当下年轻人,他们最爱剧本杀。一个低价卖剧情,一个清闲消磨时间 据艾媒咨询调查信息显示,在2021年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剧本杀的消费者偏好为36.1%,是仅次于看电影(38.3%)与运动健身(36.4%)的三大线下娱乐方式之一。 而在上个月21日后,因哈尔滨新冠确诊患者的流调通报,让剧本杀迅速出圈,百度指数暴增,大量网民搜索剧本杀相关信息,如“什么是剧本杀”,“剧本杀怎么玩”,“剧本杀女生会被占便宜么”等成为百度热搜关键词。事实上,多数95后、00后对剧本杀并不陌生,而且还是剧本杀的消费主力军。 如果关注剧本杀,肯定看到过美团发布的《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剧本杀市场总规模高达117.4亿元,预计 2021 年国内剧本杀市场规模将达154.2亿元,消费者规模或达941万。 此外,据美团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剧本杀线下门店已突破3万家,截至2021年4月,剧本杀线下门店已达4.5万家。(未能找到直接出处,媒体普遍都在采用这两个数值,下文直接默认使用。)不妨基于以上两个数据推算算一下,人均剧本杀年支出=[154.2亿市场规模]/[941万用户规模]≈1639元,人均月支出约为137元。 在《2021实体剧本杀消费洞察报告》中提到,20岁以下用户占比10%,20-25岁占比35%,25-30岁占比30%,合计30岁以下用户总共占比高达75%。另外,21.2%的用户一周去2次以上,22.6%的用户一周去1次,19.6%的用户半个月去1次,18.9的用户一个月去1次,也就说合计有82.3%的用户每月至少去一次。 75%的用户在30岁以下,82.3%的用户每月至少去一次,
一个卖剧情,一个买自我,剧本杀与年轻人绝配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09-28

海伦司的秘诀,莫欺少年穷

前不久成功在港股上市的海伦司成为近期消费市场的舆论新宠,媒体围绕海伦司的分析报道非常丰富,当中有追捧,也有质疑,海伦司的商业模式、财务报表以及创始人的经历均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海伦司能从一家小酒馆做到市值300亿的连锁酒馆值得津津乐道的地方有很多,最值得称道的地方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莫欺少年穷。说的更直白一点,海伦司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是“我不嫌你穷,你别嫌我LOW”。海伦司与用户的互选关系:我不嫌你穷,你别嫌我LOW 查阅近一个月有关海伦司的几十篇报道,大体内容都是围绕海伦司的商业模式、财报营收、用户特性等基本面进行分析,对海伦司成功秘诀的结论无外乎一下几个方面: ①.围绕年轻消费群体聚集的地方,选择成本更低的门面开店; ②.用低价优势吸引大量年轻消费群,并带来高复购的消费频次; ③.依靠连锁门店的规模优势,获得商品的议价能力; ④.通过销售自有酒水小吃,以获得70%以上的高毛利; ⑤.减少门店服务人员数量,控制单店综合经营成本; ⑥.海伦司是一个年轻人的线下社交空间,主打年轻人聚会消费。 现在去看海伦司的发展可以得出很多结论,但或许徐炳忠在2009年开设第一家海伦司的时候根本没有考虑这么多,海伦司初期立足点可能只是想做一家年轻人消费的起的小酒馆,70后的徐炳忠经营小酒馆的思维更注重年轻人的消费频次,而不是单次消费金额。消费都有从众心理,人气是线下娱乐消费场所的运营核心,而消费频次决定了人气的可持续性,人气越高,生意越好。 初期海伦司的主要目标群体是没有独立经济能力,但有极强社交需求的在校大学生。目标用户的消费需求特点决定了海伦司的商业模式构建,没有独立经济能力,意味着如果定价过高,对用户造成消费负担,用户就会减少到店频次,定价较低可以吸引有社交需求的学生消费群体,喝酒是最容易拉近彼此距离的社交方式,而年轻人积极的社交需求又是提升用户到店消费频次的销售点。 据海伦司公布的
海伦司的秘诀,莫欺少年穷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09-26

腾讯完成收购搜狗,百度没有一丝丝紧张么?

腾讯并购搜狗的工作已完结,业界对于这场早已众所周知之事显得波澜不惊,连一向喜欢追热点的自媒体关注此事的也寥寥无几,一是该说的在去年腾讯刚宣布要并购搜狗时都已经分析得差不多了,二是腾讯搜索已经失败过一次,业界对腾讯再做搜索冷眼旁观,没有过高期待,短期也很难看到会对搜索行业产生重大影响。腾讯再做搜索,百度波澜不惊? 腾讯并购搜狗,再次涉足搜索业务,竞争对手就只有一个,就是百度。根据美国网站通讯流量监测机构Statcounter给出的数据,在2020年7月百度全平台搜索市场的份额为69.55%,排名第二的搜狗的市场份额为16.84%。从数据来看,搜狗的根基还不错,是市场中唯一能对百度构成一定威胁的搜索引擎。 搜狗最大的短板就是流量入口太少,特别依赖腾讯的支撑,尤其是移动端,根据Statcounter数据显示,去年7月份时百度在移动端的份额高达83.34%,搜狗仅有8.86%。在PC端,搜狗的输入法+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三级火箭模式还能走得通,但在移动的这种运作模式已经不成立。 对于腾讯而言,最不缺的就是移动端流量,多数人都认为微信做搜索的话,有较大的想象空间。不过,原本在微信搜一搜中,已接入搜狗百科、搜狗问问等功能,但未给搜狗的流量带来实质性帮助,搜狗是搜狗,微信是微信,原来是两家公司,现在虽然变成同一公司,但分属于两个事业群。 在收购完成后,搜狗将成为腾讯全资子公司,搜狗原有的搜索、AI、输入法等业务和浏览器、阅读等产品将会和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的同类产品并轨、团队合一,搜索和输入法等业务保持搜狗品牌运营。 显然,搜狗与微信是不同部门,两块业务,做搜索的不是微信,而是腾讯平台与内容事业群,微信能给搜狗多大的支持,还要看腾讯内部对搜索引擎业务的战略部署的高度。 对百度而言,腾讯将搜狗私有化是无法改变的既定事实,而目前来看搜狗被收购后在腾讯内部的地位和话语权并不强,两个团队的融合也还
腾讯完成收购搜狗,百度没有一丝丝紧张么?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09-23

元宇宙还远,何不考虑先尝试一下VR蹦迪?

概念驱动市场,互联网行业一向如此,一个超前的市场概念就是把猪吹上天的风口,如今的“元宇宙”就是新风口,尤其在国内外众多巨头公司的强力推崇下,大众对元宇宙更加好奇,甚至元宇宙已被认为是互联网的未来终极形态。目前反对元宇宙的声音,也不是反对元宇宙概念本身,而是围绕短期内的技术发展无法满足元宇宙构建而对概念热度提出质疑。元宇宙还远,VR产业发展当下更需要务实的切入点 有媒体愿意积极推广新概念,就有公司可以在新概念下受益,元宇宙概念让VR产业重获第二春,如PICO被字节巨资收购;其次是含有元宇宙理念的游戏产业产品也更受青睐,如《堡垒之夜》等。概念驱动市场,就需要有标的企业和产品来映射概念的可行性,但更多理性的声音认为现阶段谈元宇宙还为时过早,因为还有诸多技术问题尚未解决。 例如,现有技术还不能解决一些用户晕VR的问题,当VR达到16K时,人眼才会察觉不到纱窗效应,实现完全沉浸体验感,而目目前市面上的VR最高只能支持4K,顶配电脑最多也只是8K分辨率,16K对算力、显存和内存容量、交换数据的带宽都是巨大的挑战。另外,元宇宙对于低延时有较高要求,需要强大的算力和传输能力,目前的5G也不足以支撑元宇宙的发展,现在大谈特谈元宇宙只能是对未来畅想的空谈而已。 提到元宇宙最先想到的都是通过VR来实现游戏、会议、科研等宏大场景的市场应用,现实中各商场内放置的VR娱乐设备也都是以游戏体验为主,VR被当成是未来元宇宙的入口,也被当成是游戏机的另一种产品形态。元宇宙的概念有了,VR现在缺的已经不是概念支撑,而是务实的拓宽可以变现的产品项目并投入实际市场运作之中,让更多人切身实地的看到并体验到VR的使用价值。 如果说元宇宙是现实生活的平行世界,那元宇宙就需要有成千上万的生活场景组成,有游戏场景,有工作场景,还得有娱乐场景。有人去解决VR技术问题,也得有人去考虑VR产品如何与市场结合,所以现在市场更需要的
元宇宙还远,何不考虑先尝试一下VR蹦迪?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09-21

大众点评魂尚在,根已无,未来还可期?

还有半个月时间就是美团与大众点评正式合并的6年之日,美团一路走来披荆斩棘,成功并购大众点评算是为美团后续全面爆发式发展扫清了竞争阻碍。美团今日的市场成就,有目共睹,无需累述,无论从市场层面,还是资本层面,这都是一次多赢的并购,只不过在美团诸多业务当中,大众点评的发展并没有突飞猛进。美团盛世,大众点评的孤寂 根据美团最新财报内容显示,美团二季度总营收同比增长77%至438亿元,其中餐饮外卖部分,到店、酒店及旅游部分以及新业务和其他部分,今年二季度营收分别达231亿、86亿和120亿,分别较去年同比增长59.0%、89.3%、113.6%。 美团业务范围十分广泛,涵盖了餐饮外卖、电商零售、生鲜电商、交通出行、酒店旅游、电影票务、社区团购等数十个大小业务,只要跟大众生活息息相关,美团均会参与其中。尤其在餐饮外卖以及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后,美团前两年重点尝试出行业务,而今年则重点在发力零售业务,并为此投入巨资。 为了提高美团优选、美团闪购、美团买菜这三个零售业务的运转效率和服务质量,美团已着手建立仓储物流能力,进一步完善即时配送服务和次日达物流网络,为确保产品供给时效和服务质量,短期营业成本大幅增加,导致经营亏损再创新高,较上年同期增长533%至92.38亿元。 美团对新业务的投入都是以市场结果为导向的战略性布局,美团行事作风一向都是在明确知道自身想要什么,并且想取得什么样的结果后,才会选择投入多大力度去做新业务。例如,美团对社区团购的尝试就是集整个公司之力投入巨资,而对于共享充电宝业务则是浅尝辄止,已经从直营模式转变为代理模式。 美团的市场能力可以用理性、果断、凶狠三个词来形容,多数新业务都取得不俗的成绩,然而越是如此,大众点评的境况就越尴尬。去年9月,也就是合并5年之后,“美团点评”正式更名为“美团”,如今美团还叫美团,但大众点评已经彻底沦为美团的子业务,美团对
大众点评魂尚在,根已无,未来还可期?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08-18

K12教育已末路,职业教育陷入迷途

双减政策之下,K12教育已成“禁忌”,虽然在微观的个人教育层面存在些许争议,但对宏观层面的大众长期普惠教育有利,K12教育市场红利已被监管政策快刀斩乱麻式切断,在线教育公司和资本市场转而盯上职业教育发展方向。 德勤在2018年发布的《教育新时代》报告中预测,至2020年,中国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达1.24万亿元,占教育总市场的37%;研咨询的预测也显示,至2020年,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将有1107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 在整个在线教育市场中,原本光彩夺目的K12教育的突然熄火,开始让职业教育闪闪发光,在K12教育股大跌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平台“开课吧”却在7月逆势完成6亿元的B轮融资。K12教育的市场通道已被彻底关闭,职业教育能否成为在线教育公司的新出路?K12资本市场已关闭,职业教育是新出路? 在IT桔子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职业教育融资发展报告》中显示,2021年上半年职业教育领域共发生21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达62.1亿元,创下十年来职业教育市场融资额新高。相比2020上半年,职业教育领域融资事件的增速为36%,融资额增速达到450%。 虽然与此前K12教育市场的动辄数亿美元的巨额融资相比,职业教育的融资金额较低,但整体市场热度已开始显现,最为重要的是职业教育并未受到“双减”政策的影响,市场持续发展空间更有保障,市场潜力也达万亿规模,资本向职业教育市场转向或是未来趋势。 今年初,作业帮已推出专注成人教育领域的独立品牌”不凡课堂”,涵盖公考、财会证书培训、教师资格考试、成人英语等科目;3月份,网易有道宣布成立“有道成人教育事业部”,并对“网易云课堂”进行品牌升级;7月初,好未来也瞄准成人教育赛道,推出轻舟品牌,整合旗下轻舟考研帮、轻舟考满分、轻舟留学三大子品牌,专注于年轻人的一站式提升;7月中旬,跟谁学更名为高途,并将重心转至成人业务,推出高途校园(大学)、高途财经(
K12教育已末路,职业教育陷入迷途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1-03-13

划重点:京东新增1.1亿用户中80%来自下沉市场

3月11日京东发布2020年财报,收入与新用户数双双上涨。整个2020年,京东净收入为7458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增长29.3%;2020年的净利润是494亿元,而2019年净利润为人民币122亿元,净利润大幅提升;2020年活跃用户数4.72亿,比2019年的3.62亿增加了1.1亿。京东2020年的新增用户1.1亿,是2019年的近2倍虽然在2020年京东的营收仍保持高速增长,净利润更是提升了3倍之多,但在京东2020年的财务数据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新增活跃用户数。对于京东这样的已完成零售基础设施建设的公司而言,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早已进入边际成本递减的状态,所以用户越多,营收能力和利润能力自然越强。也就是说,新用户增长对京东至关重要。电商企业的营收增长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老用户的消费总金额提升,另一个是新用户数量的增长,二者相比,后者可以带来更直观的销售额增长。因为绝大多数成熟的电商用户每年的消费需求较为稳定,在原有消费金额的基础上,不会出现特别大的增量消费变化,而获得一个新用户则可以产生较大的收益能力。例如,老用户此前每年在电商平台消费1500元,若无特殊情况下的商品采购需求,如家庭装修需要买家居家电等,老用户第二年在平台上的消费不会有太大变化,还会在1500元上下。用户在电商平台的消费金额与人均收入能力与人均消费支出相关,老用户在电商平台消费会有一个平衡点。而获得一个新用户,意味着在其成为老用户的过程中,消费金额会从0元上升至1500元,可以为电商平台带来更多的消费金额。从2014年到2017年,京东的年活跃用户数从不到5000万人增长至2.925亿人,但到了2018年,京东的年度活跃用户只增长了1280万人,其中2018年Q3和Q4的活跃用户数增长陷入停滞。2019年京东重新找到了用户增长方式,年度活跃用户增长了约5700万人。而2020年的新增活跃用户是
划重点:京东新增1.1亿用户中80%来自下沉市场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11-03

社区团购之美团优选,美团为何如此坚决?

在11月的第一个工作日,美团股价再创新高,首次突破了300港元,如今的美团市值已达1.7万亿港元,约2180亿美元。然而美团的静态市盈率是677,京东是70,阿里是37,腾讯是54。资本对美团未来的期待,早已超高他实际业绩的支撑能力。 王兴打造的“无边界”理论创造了“美团幻象”,让外界以为美团无所不能,做团购、外卖、酒店、生鲜、打车、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电影票等等,美团用很多由弱变强的成功案例支撑了这种幻象。这一次美团要做社区团购,并坚决的将社区团购业务定为一级战略项目,与外卖、到店及酒旅两大主体业务并列。 ​ 美团急需具备爆发潜力的根基型新业务从美团2019年财报来看,餐饮外卖业务,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新业务及其他三大板块的营收分别约为 548 亿元、223 亿元、204 亿元,占比总营收分别是56.2%、22.9%、20.9%。美团较为依赖外卖的营收能力,2019年美团餐饮外卖业务的交易金额增长38.9%至人民币 3927 亿元,日均交易笔数增长 36.4% 至 2390 万笔。 DCCI曾发布的《网络外卖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9Q1)》显示,美团外卖占比64.6%。美团外卖力压饿了么已是不争的事实,但美团仅凭借外卖业务的领先,市值就高达约2200亿美元则值得怀疑。 抛开外卖业务,美团的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可以对标携程,目前携程的市值是170亿美元,美团只在低星酒店领先携程,在高星酒店还不及携程,就算再加上到店业务,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整体业务算携程市值的2倍,也就只有340亿美元。 而新业务主要包含餐饮管理系统及 B2B 餐饮供应链服务、共享单车和网约车、食材零售服务三大块。参考目前美菜网估值约75亿美元,哈罗单车估值约50亿美金,叮咚买菜估值约24亿美元,三者加起来总估值算150亿美元,美团新业务
社区团购之美团优选,美团为何如此坚决?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10-29

百度拿下YY,直播再现“三国杀”

直播丰富了人对于信息的体验,几乎可以容纳所有垂直行业,从社交到电商再到游戏,“可视化”之风漫卷移动互联下半场。 如今早已不是那个水大鱼大的时代,随着巨头加入战局,直播行业不出意外,在2020年迎来大洗牌。 上半年,抖音与天猫合璧,京东与快手结盟,拼多多剑出偏锋介入农货直播,“猫狗拼”三家将直播电商市场瓜分殆尽。 紧接着,蚂蚁科技、京东数科、陆金所先后上线理财直播,“内容可视化”一次性解决了普及、认同、参与三大环节的难题,而传统线下营销黯然失色。 万物皆可带,不仅是财货,还承载了娱乐需求。 下半年,资源整合从电商与理财迁移到泛娱乐行业,早在去年就传出合并消息,直到10月14日,三方签下一纸协议后,腾讯如愿完成了对斗鱼、虎牙的整合,短时间内游戏直播无战事。 相比整个互联网,电商、理财、游戏只是沧海一粟,直播还有更为广阔的赛道等待巨头涉猎。  壹 先前的整合只在垂直领域,而直播资源大范围整合才刚刚拉开帷幕。 10月26日,传出YY国内业务即将被百度收购的消息,这不仅意味着图文信息时代进一步过渡到视频时代,也预示着直播行业从垂直整合转变为全方位整合。 抖、快直播无不脱胎于短视频,直播向下兼容短视频是两家首要考虑的问题,百度收购YY则是图文呈现全方位向短视频平移。前一个是点到点,后一个则是面与面。 根据已知信息可以确认,YY客户端不会因收购改旗易帜,而是将内容与技术同步给收购方,整个国内直播团队也将从欢聚剥离,变为百度的一部分。 YY拥有丰富的斗争经验,李学凌也是“一个敢拿出20亿美元跟头条争一争的人”,光这条的战略意义就早已超过商业价值。同tiktok在海外厮杀多时,不落任何下风。 并购消息传出后,业内围绕兼容、电商、商业模式等问题进行了多种多
百度拿下YY,直播再现“三国杀”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10-21

叮当快药,错位竞争红利仍在,以“外卖”为主的连锁药店?

今年疫情给互联网医疗、医药电商等企业带来了不少市场红利。港股上市公司阿里健康与平安好医生的股价与年初相比,都翻了一倍,即将上市的京东健康估值更是高达300亿美元,而昨日叮当快药宣布完成10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  叮当快药,用电商的思路,开连锁药店,目标对手是谁?去年3月叮当快药完成了由招银国际资本、中金资本旗下中金智德平台管理的基金、国药中金、软银中国资本共同投资的B轮6亿人民币融资,估值30亿人民币。 此次B+轮融资,由泰康、海尔医疗、龙门投资联合招银国际招银电信基金、国药中金、软银中国等老股东共同投资。叮当快药创始人兼董事长杨文龙表示,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加快其“千城万店”战略项目推进,计划在年底内新增10个服务城市,预计2021年全面覆盖全国一二三线核心城市。 叮当快药的最新一轮融资有两个关键点,第一个是B+轮融资而不是C轮融资,这表示叮当快药的估值没有太大变化,但引入了新的投资机构;第二个是“千城万店”计划是对18年提出的“百城千店”计划的升级。 说的直白一点,受疫情影响,今年四大上市连锁药店大参林、益丰药房、老百姓及一心堂的股价与年初相比均已翻倍,而叮当快药却只是B+轮融资,没进入C轮阶段,侧面说明过去一年半时间,叮当快药在市场销售数据层面并没有取得量级上的突破, 而多家新参投的投资公司愿意参与10亿元B+轮融资,则说明看好叮当快药所处的赛道。而叮当快药现在的模式已经不是单纯的送药平台,而是加速开店的连锁药店模式。 叮当快药最初的定位是医药电商平台+送药上门服务。但经过市场验证后发现,第三方药店的合作态度并不积极,主要想借助平台的流量卖一些高利润的药品,但这样只会造成用户流失,最终叮当快药选择转型为自营药店+线上销售+送药上门的全自营模式。 所以,如果从主要的销售方式来看,叮当快药的竞
叮当快药,错位竞争红利仍在,以“外卖”为主的连锁药店?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10-18

名创优品上市,10元线下店,夹缝之下的立足点

在业界一片唱衰声之中,名创优品于15日正式登陆纽交所,上市首日股价上涨了4.4%,总市值超63亿美元。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10元店,虽然完成了赴美上市进程,但舆论普遍对名创优品未来的存疑。  先胖不算胖,名创优品的槽点太多民间有句谚语“先胖不算胖”,意思是前期发展很顺利并不代表未来也会一直顺利,这句话用来形容现在的名创优品正合适。名创优品的上市,直接暴露了完整的财务信息,将自身摆在媒体的放大镜之下,再加上此前一些被诟病的市场问题,导致现在大多数市场观点对名创优品并不友好。 概括一下,名创优品被诟病最多的问题,主要有7点:[1].伪日系。本身卖的是中国货,却用日文LOGO,并把自己包装成一家日本公司;[2].模仿抄袭。虽然名创优品号称有自己的设计团队,但被告设计抄袭的官司不少;[3].产品质量。近期名创优品一款“一步可剥指甲油”产品致癌物超标1400多倍;[4].营收能力。招股书中信息显示,名创优品营收能力在下滑,最近两年都在亏损;[5].竞对模仿。名创优品模式可复制,市场中同类店铺越来越多,对其有直接影响;[6].加盟模式。名创优品的加盟店占比达到97%,开店成本与风险转嫁加盟商承担;[7].开店速度。18年9月到20年6月净增门店374家,而创立前两年是千店速度。 媒体围绕名创优品问题槽点的分析报道已经足够充分,足够细致,所以这里只是简单概括一下,不再过多重复,如果有兴趣可以在网上搜一下,近期围绕名创优品的报道非常丰富。这篇内容是想换个角度,讨论一下名创优品“先胖”的问题,名创优品是抓住几个契机点才让一家10元店成功赴美上市的? 名创优品能赴美上市并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其老板的经验和敏锐的市场嗅觉。名创优品的老板叶国富早年还操盘过另一个在当时非常成功的女性饰品连锁店——哎呀呀,传闻叶国富做名创优品的想法是在哎呀呀失败后的一次
名创优品上市,10元线下店,夹缝之下的立足点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10-16

双百亿补贴无动于衷,美团看不起饿了么+飞猪?

不知是如今的互联网公司真有钱,还是大忽悠太多,时不时的就向市场投放“百亿补贴”。14日饿了么宣布在8月底上线的“百亿补贴”活动,将重点城市从最初的24城扩至124城,品类从餐饮拓展到生活服务等全品类,这次饿了么不只是针对美团外卖业务,目标是整个美团。  饿了么与飞猪双百亿补贴,美团暂时无动于衷近一段时间阿里集团的“百亿补贴”活动比较多,饿了么、飞猪、聚划算都推出了百亿补贴活动,其中饿了么与飞猪的最大竞争对手都是美团。 根据美团Q2财报数据显示,餐饮外卖收入占比58.7%,到店、酒店及旅游业务收入占比18.2%,这两项业务是美团的支柱性业务,占比美团总收入的76.9%。 阿里双管齐下,双百亿补贴砸向餐饮、出游及生活服务市场,明显是针对美团竞争策略。然而,美团对此的反应却显得有些无动于衷。 如果美团重视饿了么与飞猪,会提供对等的补贴活动,但饿了么与飞猪的补贴活动已持续一段时间却不见美团有任何对等举措,因为美团的自信来自于其市场占有率。 根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9年Q3美团酒店的市场占比就已达50.9%,飞猪只有4.5%。而据QuestMobile今年6月的数据,去重后的 App 和小程序相加,饿了么月活用户是 7661 万,美团外卖为 1.4478 亿,是饿了么的近两倍;据 DCCI 发布的《网络外卖服务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19Q4)》显示,67.1% 用户最常用美团外卖,使用网络外卖服务,32.2% 用户常用饿了么。 补贴是抢占市场的最有效手段,但在酒店市场1:10的差距,外卖市场1:2的差距,恐怕短期内200亿补贴并不会对美团构成实质威胁。 其实仔细算算,饿了么和飞猪的补贴活动才执行了1-2个月时间,时间跨度较短,不足以取得实质性的市场成果。饿了么和飞猪都宣称将提供持续性常态化的补贴,若是
双百亿补贴无动于衷,美团看不起饿了么+飞猪?
avatar诠茂宠商院
2020-10-14

隔靴搔痒,百度无人驾驶把“出租车”做成了“公交车”

AII in AI的百度似乎要迎来收获期,前不久刚将小度科技独立融资,近日百度的Apollo GO无人驾驶出租车也在北京上线运营。不过,资本貌似对百度的AI成果并不感到兴奋,百度的股价没有出现大幅变动。 在近日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峰会上,李彦宏表示百度在人工智能技术上的研发费用已占到收入的19%。而根据百度财报显示,2019年百度全年营收为1074亿元人民币,粗略算一下百度每年对人工智能技术投入超过200亿。如此大的研发投入,何时能赚回来,才是业界所关注的。 百度Apollo无人驾驶“出租车”被限制成了“公交车”?虽然百度Apollo GO在北京正式对外接客,但相应的限制条件有很多:①.站点限制,只能在规定的15个站点上下车;②.人数限制,每辆车最多有2名乘客,;③.座位限制,乘客只能坐在后排位置;④.年龄限制,乘坐人需年满18至60周岁;⑤.时间限制,周一到周日的10:00-16:00;⑥.驾驶限制,每辆车配置安全员,掌控方向盘;⑦.路线限制,非规划审批许可路线,不许通行。诸多限制之下,百度Apollo的正式接客更多是象征意义,目前的市场使用价值不大。 随着技术持续成熟以及政策不断放宽,以上限制条件陆续会被取消,其中人数、时间、年龄等都是车辆直接相关的限制因素,不涉及到外界环境问题,比较容易解决,较难解决的是给无人驾驶出租车配置上下客站点的问题。 用户叫出租车服务要么是扬招方式伸手示意路过的出租车需要乘坐,要么是在某一位置通过手机下单,等出租车司机接单后根据导航位置来接客上车。用户下车时,到达目的地附近可以随时示意司机路边停车即可。 而百度无人驾驶出租车的使用方式是需要用户先到指定的上下车站点,然后通过手机下单,在规定站点等待对应车牌的无人驾驶出租车,用户下车的时候也需在指定站点才可以下车。 现阶段,百度Apollo
隔靴搔痒,百度无人驾驶把“出租车”做成了“公交车”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