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牧区,行至人迹罕至的地方,只有嘛呢石在草地与天空之间静静伫立着。世界上最长的巴格嘛呢石经墙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县。石经墙背靠雪山,面向奔腾不息的雅砻江,靠着信仰一代代堆建、维护下来。在藏区,石渠县以高海拔闻名,4000 多米的平均海拔比拉萨还要高上几百米。石渠县下辖 22 个乡,乡镇之间距离遥远,交通不便。二十多年来,为了做家访,县中学藏文教师桑呷骑着摩托车几乎跑遍了这些大大小小的地方。颠簸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桑呷很少有空去想其他的事情。他知道目的地正有一家人在等候他的到来,他要去了解他们的情况,传达孩子学业上的进展。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告诉家长支持孩子读书的重要性。当老师以来,桑呷见到了太多学生因为经济原因在初中阶段就辍学,他们有的务农,有的早早嫁人,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脱离贫困的循环,这让他深感痛心。“特别到初三的时候,要跟家长交流学习的重要性,”桑呷说。“初中不是啥子大学或者研究生,但是如果要实现知识改变人,初中是一个门槛。”娃娃们的教育接力和许多偏远山区一样,石渠的教育资源匮乏。石渠不仅是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也以极端气候著称。藏区高寒缺氧,自然条件与工资待遇都留不住老师。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近两万名,目前只有 800 多名教师,尤其英语、物理、化学、音体美等专业教师匮乏。桑呷任教的县中在2 019 年才完成校舍改造,有了集体宿舍,还有了取暖器,全校两千多个学生第一次能够坐在温暖的教室里专心读书。「藏语老师桑呷扎根牧区教育事业 23 年 小龙/摄」桑呷今年 46 岁,前几年因为肝脏检查出毛病,他不再做班主任,只担任单科老师,但也十分忙碌。这已经是他在石渠县执教的第 23 年,带过上千位学生的桑呷,心里装着的,都是学校里的娃娃们。五月,石渠仍然飘雪不断,昼夜温差大。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统考,同学们早上 6 点多起床,要一直学到晚上 8 点。和内地的学生一样,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