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聊互联网金融
大佛聊互联网金融认证个人
老虎认证: 财经专栏作家,资深互联网金融投资人,个人微信公众号:大佛聊互联网金融!
IP属地:未知
6关注
318粉丝
0主题
0勋章

北向资金周报:7月第2周

   本周(7月10日-7月14日)5个工作日,上证指数累计上涨1.29%,深成指数累计上涨1.76%,创业板指数累计上涨2.53%。    北向资金方面,北向资金本周累计成交5391.65亿元,成交净买入198.44亿元。其中,沪股通合计净买入109.74亿元,深股通合计净买入88.7亿元。    个股方面,北向资金连续5个交易日买入112只个股,其中连续5个交易日增持比例增幅前五的个股是天能股份、共创草坪、佳禾食品、英维克、焦点科技;相反,北上资金连续5个交易日卖出63只个股,其中连续5个交易日减持比例增幅前五的个股是南网科技、沪电股份、固德威、英威腾、埃斯顿。    本周北上资金净买入个股共有1228只,北上资金加仓比例超1%的有1130只,净买入额居前五的股票是贵州茅台、宁德时代、五粮液、长江电力、中国电信,分别净买入19.92亿元、15.46亿元、10.87亿元、10.62亿元、9.42亿元;本周北上资金净卖出个股共有1208只,北上资金减仓比例超1%的有1097只,净卖出额居前五的是沪电股份、海天味业、中国中免、汇川技术、华工科技,分别净卖8.85亿元、7.73亿元、4.7亿元、4.45亿元、4.4亿元。    本周持股数增持前五的股票是TCL科技、中国电信、分众传媒、紫金矿业、长江电力,分别增持1.76亿股、1.59亿股、0.59亿股、0.48亿股、0.47亿股;持股数减持前五的股票是沪电股份、驰宏锌褚、恒力石化、中国铝业、京东方A,分别减持0.35亿股、0.26亿股、0.24亿股、0.23亿股、0.23亿股。    北向资金总持仓市值为2.4万亿元,其中十大重仓股总持仓市值为6144亿元,合计持仓占比25.51%。    
北向资金周报:7月第2周

还要熬一阵子

   6月CPI同比0%,PPI同比-5.4%。    从年初到年中,6月通胀归零,虽然不想承认,但现在确实走向了和通胀相反的路。    从环比来看,CPI下降0.2%,其中食品类价格降了0.5%,主要是猪肉价格持续走低,拉低了物价走势。但蔬菜价格却是上涨了2.3%,水果也不便宜,几乎都是五六块往上的价格,随便买点水果的钱都够吃好几顿的肉了。    另外非食品类,因国际油价下跌,国内能源价格跟着降低,工业消费品价格也开始转为下降0.3%。    而PPI已经连续9个月为负值,官方解读是大宗商品价格回落以及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导致环比同比均下降。PPI负值代表工业品价格跌了,制造业收入少了,2021年下半年PPI同比增速达到过两位数,当时对通胀的担忧一度是主流,现在却与当时截然相反。    两项数据结合来看,不管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表现都欠佳。    再往前一个月,5月那波假期热,出去旅游的人变多了,活动量也上来了,但实际CPI只同比上涨了0.2%,要知道去年5月还是口罩期间。所以人是出去了,但大部分都是穷游,当时还出来一个网络热词,叫“特种兵式旅游”,就是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少的花费游览尽可能多的景点,主角通常为年轻人。    年轻人作为消费主力,消费却并没有跟上,钱包扁扁,就业也不容乐观,预期转变,大家都在走收缩战线,很难再像当初那样激情消费,生活中也很少听见“月光族”这个词,现在少花钱,多储蓄成了共识。    但从历史来看,现在也还没有到糟糕的地步。2000年以后我们的CPI总共有三次跌为负值,分别是口罩期间,金融危机后的2009年,以及1998-2022年。    其中19
还要熬一阵子

破产重整背后的故事

  4月11日,CQ市能源投资集团及其下属永荣矿业等15家子公司,分别向CQ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  CQ能投股东背景是当地市国资委,虽是15家地方国企去申请破产重整,但实际上就一家。要破产重整的15家企业实际上都是重能投旗下公司。  从公司名字和经营范围上看,重能投主要就是从事矿业、新能源、电力等能源类公司,能源类企业一般都是产业类的国企,挖矿的目标就是为了赚钱,而而不是城投。  城投和产业类国企本质区别就是产业类国企是以盈利为目的,市场化运作的。而城投公司是不以盈利为目的,它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帮地方上从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干完工程后,地方财政拨款给它,如果利润高了,赚的也是地方上的钱,所以城投的运作,从它成立时就注定是不以盈利为目的。  而能源类的国企,就拿一个矿山企业来说,一般一座矿就是一个国企,一个矿就会有它的基建、投产、达产、减产期到最后关矿关门,每个矿资源储量都有限,矿采完后,矿和公司的使命就结束了,那时候一般就是破产。  像重能投,因为前几年矿业不景气,所以在2018-2020年连续出现亏损。深度分析  早在2020年9月27日,旗下的松藻煤矿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造成16名矿工遇难、38名矿工受伤。同年10月16日,GWY安委办约谈该公司主要负责人。  事故后,产生连锁反应,2020年底,CQ市决定关停该市全部煤矿。随之,CQ能投制定了一份退出煤矿开采实施方案,完成时间原则上为2021年6月底。  在退出期间的2021年2月6日,C重能投旗下又一煤矿发生事故——渝阳煤矿场外老旧围墙发生垮塌,导致正在作业的5名员工被砸伤,其中,2人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破产重整背后的故事

最后一加?

   五一假期最后一天,5月3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    这是美国今年内第3次加息,也是这轮紧缩周期的第10次加息,目前美联储基准利率已上调至5%-5.25%,已经和2008年金融危机前最高利率持平。    加息落地后,美股三大指数齐跌。    对于加息预期,最直观的指标还是要看通胀,加息太猛可能经济就嗝屁了,但停止加息通胀又是个棘手的问题。一口吃不成胖子,一步也变不成瘦子,连续10顿减脂餐吃下来,就看是先瘦死还是先饿死。    从经济数据来看,4月27日美国一季度GDP数据发布,环比增长1.1%,预期是2%,前值是2.6%,显然持续的流动性紧缩,已经开始让经济吃不消。    从通胀数据来看,美国3月CPI同比上涨5%,预期是5.1%,前值是6%。尽管通胀从去年6月的9.1%降到现在的5%,但依旧远高于美联储2%的目标水平。    面对走弱的经济数据和依旧较强的通胀数据,美联储还会继续加息吗?    在发布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对是否停止加息没有明确表态。但有不少媒体发现,相较于上次会议声明,这轮声明删除了“适宜进一步加息”的措辞,在暂停加息的态度上有所放松。    于是有机构认为,本次加息可能是这轮加息周期的最后一步。    比如中金宏观研报,预测美联储5月继续加息25个基点后,或许是本轮最后一次加息。之后进入观望期,利率可能在5%以上高位停留一段时间,除非金融风险进一步发酵,否则不会很快降息。    比如中信证券研报,美联储5月加息25个基点后停止加息的概率较高。    另外鲍威尔也坦言,加息可能离终点越来越接近,原则上不需要
最后一加?

100万亏到只剩1.99万

  100万亏到只剩1.99万是什么体验?   最近某法院披露了一起私募投资者惨遭巨额亏损的案例。投资人李某花100万投资于某私募基金,没想到6年后只剩下1.99万,亏损高达98%。李某一怒之下,将私募公司和基金托管人一并给告了。   李某认为私募公司没有尽到提示义务,没有进行合格投资者调查,没有及时披露基了报告和净值等情况,要求其退赔损失的?98万本金。   但据调查显示,李某2015年12月买入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该产品在除了未及时披露基金净值外,都是合规的。该基金2021年9月前都还是按时每周以短信方式披露净值,且每月开放一次赎回,2021年9月该产品最后一次披露净值是0.328,这个时候基金亏了68%,之后由于私募实控人病故,企业经营不下去了,就停止披露净值,直到最后投资人赎回时只剩下0.02的净值。   最后一审判决,因私募公司在基金净值0.328-0.02期间没有及时向投资人披露,应赔偿投资人30.66万元的损失。   对投资人来说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好歹拿回了30万,只损失了70%,若私募产品按时披露了净值,这30万恐怕都拿不回来,还得支付案件受理费。   私募的路子向来野,亏损在90%以上的例子不是没有,它完全能合法合规的把你的钱给亏完,就算去告也没用,比P2P还厉害,P2P至少亏得明明白白,还能等追赃挽损,玩私募亏了就只能认栽。   因此在私募产品的选择上,要非常慎重。收益高对应风险高,早期私募都是去买非标债权或非上市股权,风格激进,押对了宝收益自然高,但押错了却很有可能血本无归。后来16/17年上面出台了私募管理办法和条例,对私募可投资的对象和募集方式有了限制,这才稍微有了约束条款。  
100万亏到只剩1.99万

北向资金前十大重仓股最新动态

   2023年3月A股收评,三大指数全月集体下跌,其中,上证综指累计下跌0.21%,深证成指累计下跌0.49%,创业板指累计下跌1.22%。    3月北向资金累计成交23451.18亿元,成交净买入354.4亿元。其中,沪股通合计净买入166.82亿元,深股通合计净买入187.58亿元。    3月北向资金对1740只股票的持股数增加,其中6只股票的持股增加数超过1亿股,170只股票的持股增加数超过1千万股。持股数增加前五的股票是京东方A、洛阳钼业、分众传媒、中国中车、工商银行,分别增加6.57亿股、2.53亿股、1.99亿股、1.12亿股、1.05亿股。    相反,北向资金减仓785只股票,其中7只股票的减仓股数超过1亿股,162只股票的减仓股数超过1千万股。减仓股数前五的股票是包钢股份、邮政银行、工业富联、中国电信、华侨城A,分别减仓4.09亿股、1.93亿股、1.64亿股、1.21亿股、1.17亿股。    3月北向资金对265只股票的持仓市值增加超过1亿元。持仓市值增加前五的股票是京东方A、五粮液、国电南瑞、泸州老窖、万华化学,分别增加23.36亿元、17.32亿元、16.63亿元、16亿元、15.99亿元。    相反,北向资金对193只股票的持仓市值减少超过1亿元。持仓市值减少前五的股票是中国平安、招商银行、工业富联、同花顺、伊利股份,分别减少37.87亿元、33.24亿元、25.89亿元、23.53亿元、21.7亿元。    目前沪股通持仓额前十的分别为:贵州茅台、招商银行、隆基绿能、中国中免、中国平安、长江电力、国电南瑞、伊利股份、万华化学、海天味业。    目前深股通持仓额前十的分别为:宁德时
北向资金前十大重仓股最新动态

继续定更!

   本次是个人连续第88个月定期更新个人投资实盘。 一、主要操作    3月份,非标和标债个人都有新进。    个人目前持仓如下图:    目前标债持仓比例继续上升,达到了 53.2%;非标比例 46.8%。 二、持仓标债的净值概况    个人持有标债的动态收益率情况如下图:    累计买的17只不同标债资管,目前已有三只到期退出,最终的结果都还是在业绩基准线上下浮动,都是比较正常的。    从实际的运作情况看,标债要亏钱伤本金的几率还是很低的。    但它有小概率达不到预计业绩基准的可能,长期看,达不到业绩基准的风险必须要投资人自己承担,随着经济形势的转暖,我们内部预计未来城投债券的整体收益率还是会进一步降低,达不到业绩基准的几率,也有可能会增加。    超过业绩基准的概率目前至少能与低于业绩基准的时候持平,整体下来是在业绩基准线上下浮动。    非标有晚付的风险,且晚付的风险暂时看,今年有增加的趋势,对于暂时实在还不上钱的平台,只能是靠时间去换空间,暂时也看不到要出终极风险的苗头,哪怕是非标城投,要伤本金的几率也还是很低的。    以上就是我们了解到的标债和非标风险的异同点。    无论是非标,还是标债,个人都不排斥。标债里面的公募资管、期货资管、还有跑去买单一城投债券的私募基金或者信托,还有FOF类的去买城投债券类的基金,个人也都不排斥。只要底层资产是围绕城投债转的,就都还好。    在非标转标的路上,考虑到我们目前的实力和认知能力,从非标转到30万起投的标债资管上,算是向前迈了一小步;要是跑到直接去走一百万起
继续定更!

业内!!!

  有个地方把过桥的资金搞展期了,但这笔过桥资金的利息平台还是在正常付的,本金继续使用。实际上类似过桥资金,一般放的周期都偏短,比如十天、半个月或者一个月之类的,真有好平台需要资金临时周转用这类资金时,到期了适当展期,也没啥的。真退出来了,说不定还找不到那么好的项目。但这类资金几乎也是不太可能长期使用的,仅仅是临时性周转使用。   类似过桥、租赁、银行贷款等非标资金,一般有展期的,都是私下悄悄进行的,因为它对应的都是单一机构,即使要展期,一般都是私下协商好了的展期,不会把这类信息放到市场上来。未来大家看到有这类现象时,也不需要太奇怪,在业内是很正常的。非标定融类的有差异,因为涉及到的小散户多,真要展期了,散户给您把事情捅出去,平台和地方上往往也不清楚到底是谁捅出去的。单一的机构资金如果把舆情捅出去后,那肯定就是您干的“好”事。平台在接受散户资金的同时,就需要提前做好一旦出舆情后,散户的不可控行为。   几年前吧,有一些大V,引导读者些跑去玩港股开户打新,美股开户打新的,实际上很多打的都是在境外上市的中概股,但最近两年,在境外上市的中概股股价表现非常之差,大股东些套现后跑去欧洲、美国买豪宅、买游艇、飞机。国内的股民跑去买到这些公司股票,当韭菜,给别人做嫁衣。无论是直接去开户打新的,还是通过QDII基金间接买中概股的,最近两年损失的都比较惨重。   那帮人,把一些在国内都不能上市的企业包装成高成长的优质企业,然后跑去美股或者港股上市,幻想着再孵化出下一个腾讯或者阿里,然后再在国内找一帮鼓吹手,把这类公司的股票估值包装的非常高,再高价卖给国内的散户,最后国内的散户成了活生生的韭菜,别人的垫脚石。只有极少数早期进去的人喝到了汤。   还有部分投友反映:买了非标,碰到违约后,原来的渠道
业内!!!

舆论翻车!

   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的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    最近“孔乙己文学”火了,一百多年前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没想到在今日还能引发当代年轻人的共鸣。原本这只是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困境下的自嘲,但后来官媒下场委婉的劝大家不要眼高手低,勇敢的去当蓝领工人,接着评论就被冲了。    这两年工作不好找,收入未知,连带着消费也不行了,原本干啥不是干,靠自己双手挣钱,一直都是最正确的话,但这次这话说出来却碰钉子了。    主要还是大学生太多了,去年破千万的毕业生后,今年3个月后又将迎来1158万的应届生流入就业市场。大学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上一届的市场还没消耗完,下一届的又陆续加入。、    经济下行压力下,就业市场不景气,现在的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和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原本选专业时的就业风口,很有可能4年毕业后就成了“天坑”专业,风口过了只能被摔个底朝天。比如之前程序员工资高,连带着计算机专业火热,但后来互联网大厂受挫,专业也就立马现出原形。    何况很多农村的学子,在高考完选专业时没有人指导,父母长辈不懂也不能给予帮助,对于未来缺少规划以及对专业的正确认识,导致毕业后想找好一点的工作变得艰难。    并且就算大学毕业生退而求其次,想要找个稍微有发展前途,或者对得起并用得上自己学历的工作,也不容易。    于是当考上高等学府的意气风发,遇到出社会后的骨感现实,形成了巨大反差。就像上一辈的人被灌输勤劳致富一样,这一批长成的年轻人从小被教育知识改变命运,但现在勤劳不一定能致富,就像现在告诉人读书也不定能完全有“出路”。因此理想与实际的落差感,让部分人情绪多少有些消沉,接着别人再打着为你好的旗号劝你脱下长衫,于是就犯
舆论翻车!

看热闹不嫌事大

观众们,又被戏弄了? 清明期间,某基层员工因加班怒怼领导一骂成名,但正当大家热议时,该事件的主角却被爆查无此人,相关单位已经报案。 事件源自网上的一系列聊天截图,某部门领导在群里安排清明加班,让自愿报名,不然就由他指定。 图片 自愿是没人自愿了,于是领导指定了两人加班,结果被点名的小伙陈某直接暴怒,在小群里面开怼,大骂领导压榨员工。 图片 小伙一肚子的苦水借着这波机会往外倒,还说生产队的驴也不敢这么使。 据陈某所述,近期加班情况严重,开发团队基本上加班都是一百多个小时,尤其是近一个月天天早上八点上班,干到晚上十一点,加班到凌晨一两点都是常有的事。 图片 好不容易清明有个休假,结果又被叫来加班。 说完小伙直接放下狠话,叫领导不服的话明天就把他开了。 图片 小领导一看对方是个刺头,于是搬出上一级领导来施压,结果却引发了部门员工请辞潮。 图片 接着小伙把这事捅到400多人的大群,继续在大群疯狂输出,把准备出面平息事端另一位领导怼得一脸懵。 图片 如果说前半段是在怼加班,这后半段就是直接怼这两位领导,从不懂技术到不会管理,从爱拍马屁到抢员工成果,从准时准点休息吃饭到钓鱼享受生活,小伙把自己方方面面的不满都一股脑儿的说了出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通精准狙击下来,不少员工都在群里表示支持。据他们统计,软件开发部门23人,硬件部门14人,设备科12人有请辞的意愿。 图片 图片 事情闹大了,涉及的员工也多了,于是大领导出面让小伙消消气,表示接受大家的批判和指正,问题则还需要开会讨论。 图片 最后会议的结果是加班超过48小时的员工带薪休假一天,被指关系户的小领导在群里给小伙公开道歉。 图片 而怒怼领导的小伙,最终还是选择辞职,一人扛下所有。 图片 该事件被广泛讨论后,企业出来辟谣,称该员工并非集团公司员工。于是现在又把这事推向了临时工、外包员工的讨论上。 图片 一般来说,这种单位的正
看热闹不嫌事大

这两地城投得救了?

   剥开云雾见天日,守得云开见月明,这两地终于迎来转机?    WF这近半年来,确实是时时刻刻牵动着投资人的心。上个月银保监就发文对葱省金融风险和地方债务化解给出了指导意见,这是继去年财爸后的第二次发文。    当时银保监和财爸算是中央层面给予该省政策扶持,比如鼓励全国性银行向该省内倾斜不良资产处置资源等,来避免风险的扩大。    现在省里面又往下对风险区域开始省市联动,3月21日WF市和葱省省财政厅举行了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战略合作活动,与8家省属的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对6个项目进行了现场推介。    在此之前,3月17日,同样是葱省省财政厅带着8家省属财金国企与ZB市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省里带着企业来合作,这对两地的投资人来说肯定是好事,对当地也是利好消息,这也能被解读成负面的话那真是没谁了。    来合作的8家财金企业,包含了银行、基金、担保、信托等多个类别,行业越多,能给当地提供的金融产品类别和服务也就越多,提供流动性的途径也就越广。    并且据说来参加战略合作协议的,都是8家企业的一把手,并表示会对当地加大投入,在信贷投放、债券发行、担保增信等方面持续加大力度。    刚到岗位上的领导也亲自去了这场签约会,表示省财政厅将聚集更多优质资源,助力WF,坚持财金联动,以财政金融为纽带,撬动更多资源资本,打好组合拳,助力WF乃至全省打开发展新空间。毕竟是省里排名第四的强市,不先把这问题给解决了,何谈往后的发展。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就提到过,四川这边有不少区县级平台,在前几年都实打实的拿到了省财政厅的直接注入现金参股,并且还找了不少省级平台来帮区县平台做担
这两地城投得救了?

漂亮!!!

   过去一年虽然很困难,存在的问题很多,但信仰的力量更强。    截止到本周五,个人收到了城投第278,279次正常收租,如下图:    这两只都是山东潍坊下属某区的平台,合同约定的是按季付息,别人还是在一季度末的24日晚上时,就付过来了。    这两次收齐后,个人买过的整个山东地区非标城投的租金,就全部收齐了。    截止到目前,个人买过的非标,本季度该派息的也全部收齐,有些买了城投,赚到钱的人跑来感谢我,我说我个人能起啥作用啊,要感谢就还是跑去感谢城投的信仰,红旗的信仰的。    信仰的力量太强大了,这玩意不是用数字等能衡量的,不要低估了信仰的决心和信心。    无论是通过定融买的葱省的非标城投,还是通过信托、租赁,甚至过桥的资金买的葱省的非标城投,实际上都不用太担心,至少暂时看起来,城投最大的风险仅是晚点还给您的流动性风险,暂时还看不到出终极风险的苗头。    城投属于周期性较强的行业,当经济形势过热的时候,城投的融资政策就会收紧,这一波收紧,实际是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的。一旦经济形势下滑,地方上困难时,城投的融资政策就会变宽松,让城投去搞钱来带头来拉动和复苏经济。    未来的城投就会在趋紧-平衡-宽松-平衡-趋紧的循环中,做周期型的反复运动。    您买的时候可能是行业或者小地方上趋紧的,等您到期的时候说不定行业政策就变宽松了;当您买的时候是偏宽松的,等您到期时,说不定又是偏紧的。    您买的时候,鬼知道未来是偏紧还是偏宽松的啊,影响经济周期的因素那么多,有几个人能预测准,所以个人买非标城投债时,往往都是挑最长期限的买。反正也是不急用的钱,投
漂亮!!!

葱省考霸横扫铁饭碗圈

   最近一篇“葱省巡考团横扫江浙沪”的文章火了,但文章没多久就被毙了。    文中提到,葱省专门有个巡考团,全国各地轮着考,考上哪个算哪个。把考G当成高考,他们把国考当一模,魔都市考当二模,苏大强省考当三模,浙大富省考当四模,最后葱省省考,当正式考试。    这实际是考研名师张雪峰在某视频中谈到的话题,早些年葱省巡考团就已名声在外,不少参加过类似考试的网友表示,在考场上遇到葱省的考生比本省的人还多。不少鲁牌的大巴车,拉着一车一车的人到处考试,不嫌竞争大的就往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跑,想求稳点的就往内地省份跑,以至于葱省人在铁饭碗内遍地开花。    因此网上关于葱省考G人的段子数不胜数,以夸张的手法来说,考G的分为两类人,一类是葱省 人,一类是其他人,葱省人不是在考G,就是在考G的路上,甚至对于当地父母来说,“不孝有三,无编为大”。    当地对考G执着,以至于本地竞争激烈,只能外溢到别的省份,转战到全国考场。一般情况下经济发达的地区会先考,先考更容易吸引到优质人才,并锁定这部分人才,欠发达的区域考试时间相对靠后,因此考生一年能参加好几次考试,可以全国各地轮着考。    一个社会现象,当地思想观念的形成,更多的还是要与当地经济挂钩。之所以网上总谈论葱省人对考G的热忱,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地方上民营经济较薄弱,对于当地人来说,就算是考了名校,当地也缺少高薪企业来容纳这批人,人才要么外流,要么就选择铁饭碗。    虽说葱省在GDP上向来都是杠把子,这些年几乎都稳定在第三,但当地被称为“大象经济”,果有企业多,重工业、传统产业居多,相对的民营经济就不够活跃。    普通人开公司,当老板是为了盈利,为了赚钱,但大多数果企却不是以盈利为
葱省考霸横扫铁饭碗圈

白干!!!

   最近去建行,遇到一对农村养猪的夫妻来办贷款。    一对快要到退休年龄的夫妻,在农村养了几百头猪,一年有一两百万的流水,借了农信社四十多万贷款,借了农行37万贷款。    后来农行贷款到期,还了农行37万后,银行就不给续贷了,钱贷不出来,资金链就有缺口,于是想到建行再贷个三四十万。    建行的工作人员看了他们的流水,说是之前两百万的流水最高可在建行贷六十万的额度,扣除已经在其他银行贷的四十万,现在最多只能再贷个20万左右。    养猪贷款最高额度可以贷到一百万,但这两夫妻的流水不够,因此目前最高只能贷这么多。再加上在城里也没有房子,否则还能拿去抵押贷款,但这风险也很高,能按时还上还好,还不上可能房子都没了。    老两口在农村辛辛苦苦养了几百头猪,快退休的年龄在县城连个房子都没有,还倒欠银行四十万贷款,并且现金流还跟不上,想继续养,还得继续贷几十万运作。说不定还欠了其他供应商的资金没结清,通常有钱肯定先紧着还银行贷款,林林总总加起来,估计欠了一百来万。    对于银行来说,相比房贷,这种无固定资产抵押物的养殖贷款就算不上优质贷款了,实际把钱放给这两夫妻拿去养猪的风险还挺高的,献爱心的概率一点都不低,一旦产生坏账,估计当初放贷的信贷员考核都会受影响。    散户搞养殖的风险,估计比去炒股的风险还高。有句老话说得好,“家财万贯,带毛的不算”,养殖业有太多不可控的风险因素,比如价格波动、疫病、自然灾害等等,都是人很难控制的变量,亏钱是小,一不小心还可能血本无归,外加欠一屁股债。    身边创业去搞农牧养殖的,大多数都亏得很惨,不排除有赚了钱的,但赚钱的几乎都是产业上游,比如卖饲料的、孵化小鸡小鸭
白干!!!

不想再当韭菜了

  2023年1月份金融数据出炉,1月M2余额新增7.38万亿,增速达12.6%,破了近6年的新高,总量来到了273.81万亿,若照这个速度,今年M2总量很有可能突破300万亿大关。   去年整年28万亿的货币增量就已达历史之最,放水量大的吓人,而今年仅1月就干掉了去年1/4的量。这钱是放出来了,但依旧没有流进实际经济,去年M2新增28万亿,存款总量新增了26万亿,今年1月M2新增7.38万亿,存款总量新增了6.87万亿,这放出来的水,转了一圈后几乎又都流进了银行。   M2增长主要是通过信贷投放,而这个投放渠道,以往居民和企业还能平分秋色,现在却是企业一骑绝尘。1月新增贷款4.9万亿,其中居民新增贷款2572亿元,仅是2021年居民贷款的零头,而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通过企业派发的新增货币、非银企业减少的存款,都转化成了居民存款。   从数据表现来看,归根结底还是大家信心低迷,借款人怕负债不敢借,银行怕坏账不敢贷,为求稳大家的决策都变得越来越保守,体现出来就是老百姓一边疯狂存钱,一边再抓紧还贷,存款总量接连创新高,提前还贷的人也越来越多。   去年下半年就有一波提前还贷潮,当时提前还房贷的人还能很快还上,但今年一开年大量房贷一族都开始提前还贷,现在不少银行关闭了网上通道,想要提前还贷需要先排队预约,之后再给批还款额度,据说现在个别银行额度已经排到了6月份。除了额度方面的限制,个别银行还对提前还贷规定了一定比例的违约金,针对的一般是贷款期限不足1年的人群。   扎堆还贷源于多方面的原因,年底年终奖发了,又没有好的投资渠道,基金股票亏,银行理财亏,当投资收益低于房贷利率,房价也没什么涨头,借来的钱产生不了增值,手里的余钱还不如提前把房贷还了。
不想再当韭菜了

人均50万!

   华为,确实是国内打工族职业天花板企业。    最近华为公布了2022年分红数据,每股虚拟受限股分红1.61元,总股本为446.92亿股,分红总额高达719.55亿元,比去年还多了105亿元。    截止2022年末,华为员工持股计划参与人数为14.23万人,包括在职员工和退休保留人员,这样计算下来,华为持股员工平均每人分红50.5万元。    不得不说华为在研发投入和员工分红上,向来是毫不吝啬的,是真的说到做到,把利润尽可能多的分红给员工。    而且用工会绝对控股公司,类似公司内绝大多数人集体所有制的模式,在华为身上是非常成功的。华为作为100%员工持有的民营企业,股东只有工会和任老,任老以自然人的身份持股,员工则通过工会来持股。    任老这几年的持股比例一直在下降,现在已经降到了0.73%,据持股比例来算,任老这波分红能分5.25亿元,工会持股已经超过99%,剩下710多亿都分给了高管和员工。    华为的工会控股模式,工会就类似于员工的持股平台,员工持有的是公司虚拟股权。与其他股权不同的是,虚拟股权只有分红权,但没有决策权、表决权等,所以员工持股就是为了参与分红,公司盈利越多,员工分红也就越多。    华为99%以上的分红都给了员工,公司的发展与员工的收入相当于捆绑在一起,大家想挣更多的钱,自然会加足马力干,所以在真金白银的分红面前,股权激励就是最大化的鸡血,这可比鸡汤和大饼实在多了。    除此之外,华为在虚拟股权之上,2021年还叠加了一个奖励期权计划。虚拟股权需要员工自己出钱买,而这个期权则是授予方式,不需要花钱买,但期权一般只有5年有效期,期间拿分红,到期直接收回。 &nbs
人均50万!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