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马消费
斑马消费
寻找泛消费领域的斑马企业
IP属地:未知
3关注
564粉丝
0主题
0勋章

职业老炮入局,中炬高新刮骨疗伤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中炬高新董事长黎汝雄,点燃了新官上任后的第一把火——终止2021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事项。这个宝能系遗留的历史问题,终于被剜除。 2025年7月,公司完成董事会换届,黎汝雄作为新任董事长加入,形成职业经理人为核心,融合投资机构、国资股东及职工董事的多元治理架构。同时,搭建新的经营班底。 黎汝雄被称为快消虎将,在快消行业经验丰富,但面临的挑战仍十分严峻。今年上半年,中炬高新业绩大降、4大品类收入全线下滑,以及调味品市场竞争愈演愈烈,注定这不是一场轻松的战役。 好在,持续多年的“宝火之争”,所引发的内部动荡,已经逐渐平息。   业绩大降 2025年上半年,中炬高新(600872.SH)交出的业绩单仍不尽人意。 8月27日,公司披露半年报,录得营业收入约21.32亿元、归母净利润约2.57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8.58%和26.56%。同期,扣非净利润约2.63亿元,同比下降22.53%。 公司解释称,调味品收入下降,影响了整体收入水平。期内,调味品业务板块销售收入为20.98亿元,较上年同期少卖了4.58亿元。该业务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98.41%。 今年以来,公司主动优化供货策略,针对销量领先的经销商实施去库存措施,旨在战略性重塑市场价格体系,重振经销商信心。 国金证券研报指出,中炬高新主营业务承压,主要在于聚焦价盘修复。 今年前6个月,公司东部、南部、中西部以及北部区域,收入分别为4.36亿元、8.08亿元、4.34亿元和3.1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8.64%、16.29%、16.12%和9.64%。 从品类来看,期内酱油、鸡精鸡粉、食用油及其他,收入分别为12.98亿元、2.55亿元、1.09亿元和3.3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6.68%、21.98%、49.39%和3.23%。 渠道端公司继续下沉战略,加速拓展经销商规模,今年上半年净增经销商245
职业老炮入局,中炬高新刮骨疗伤
avatar斑马消费
08-28 20:32

“减盐战略”出成效 加加食品业绩大增128.64%

对减盐理念长达7年的坚持,“酱油第一股”加加食品,终于通过产品的健康化、高端转型升级,迎来了业绩翻倍增长。 8月28日盘后,加加食品披露了2025年半年度报告。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3亿元;利润总额1238.62万元,同比增长142.35%;归母净利润835.18万元,扭亏为盈,同比增长128.64%。 公司业绩的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持续聚焦主业,推广高毛利产品,加强减盐等中高端系列产品的销售,同时推动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优化产品结构,不断提升整体运营能力,实现了产品综合毛利率上升。 今年上半年,公司各品类的盈利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其中,作为收入核心的酱油类,毛利率同比增加5.35个百分点,达到35.85%;食用油毛利率9.76%,同比增加2.14个百分点;味精类毛利率更是同比大增22.65个百分点至38.38%。当期,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增加4.26个百分点,达到29.31%。 早在2018年,加加食品就在国内调味品行业中,率先提出“减盐”理念,并于2019年3月推出首款减盐生抽。之后,公司抓住“减盐”的战略性机遇,减盐生抽、减盐味极鲜、特级减盐金标生抽等系列产品陆续上市。今年,继续升级并开发了“减盐”、“减盐纯酿酱油”、“减盐有机”等减盐系列新品。 从减盐理念的提出,到产品的快速推出和迭代升级,得益于加加食品在研发端的长期积累。加加减盐系列产品采用DSX物理减盐核心技术,在保留核心营养成分的前提下减盐35%以上,真正实现了“减盐不减鲜、减盐不减质”。公司已通过4项国家发明专利,构建起覆盖菌种选育、工艺创新、制备方法到品质风味的全链路技术护城河。 销售端,加加食品在稳固传统经销渠道的同时,正在通过多元渠道的拓展推动增长。 线上渠道是加加食品品牌树立和形象展示的窗口,今年上半年,公司传统电商与兴趣电商同步发力,完成了淘宝、天猫、京东、拼多多等主流传统电商和抖音、
“减盐战略”出成效 加加食品业绩大增128.64%
avatar斑马消费
08-28 08:46

不卖吊牌后,南极电商阵痛加剧

斑马消费 范建 出来混,迟早都是要还的。 从卖吊牌赚快钱,到重启自营重塑品牌,南极电商如今面临的业绩压力,都是在偿还过去十多年的品牌欠账。 南极人要想实现“中国的优衣库”的梦想,恐怕得等到它身上那股泡脚桶的味儿,彻底消除的那一天。   业绩继续承压 2024年的巨亏之后,今年,南极电商(002127.SZ)的业绩表现仍没有好转,反而呈现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 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53亿元,同比下滑13.07 %;归母净利润1362万元,同比下滑82.52%;扣非净利润-1173万元,大降117.10%。 主营移动互联网营销业务的时间互联,仍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上半年,该子公司基于业务战略调整,优化了部分传统业务线,导致规模阶段性缩减。 当期,公司移动互联网业务实现收入11.76亿元,同比下滑13.11%。该业务虽然收入规模较大,但盈利水平较低。今年上半年的毛利率为3.70%,较上年同期下降1.94个百分点。 包含品牌综合服务和经销商品牌授权在内的现代服务业,是南极电商最核心的利润来源,这就是外界俗称的“卖吊牌”业务。 这项业务真可称得上一本万利,毛利率高达92.36%。无奈,收入规模相对较小,今年上半年为1.25亿元,同比下降31.56%。 在南极电商的主要业务中,唯一实现增长的,只有货品销售。上半年实现收入5253.64万元,同比增长152.01%,毛利率36.70%,较上年同期增加36.22个百分点。 有卖吊牌的高额利润打底,南极电商为何业绩恶化若此? 公司表示,主要是因为自营转型期间,加大了品牌推广投入,分众传媒的梯媒合作费用分摊及投流营销推广,导致销售费用同比大幅增加,对短期利润形成一定压力。 财报显示,今年前6个月,公司销售费用投入1.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43%,其中,推广服务费投入1.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了7000万元。当期
不卖吊牌后,南极电商阵痛加剧
avatar斑马消费
08-28 08:37

味千逆势扩张,越贵业绩越稳?

斑马消费 陈碧婷 在餐饮行业的逆势之中,连海底捞、九毛九都陷入了营收净利双降的局面。此前深陷困境的味千拉面,为何能实现业绩双增、扭亏为盈? 当不少餐饮品牌批量关店时,此前门店扩张几度失利的味千,重新进入扩张周期,去年下半年新开21家,今年上半年新开12家,门店总量再度突破600家。 同时,当餐饮消费降级笼罩全行业,海底捞、巴奴、小菜园纷纷降价之时,味千稳住了价格体系,上半年收获77%的毛利率,在大众餐饮行业几无敌手。   逆势扭亏 因宏观消费环境和市场剧烈竞争等原因,餐饮市场从去年的严酷,到今年彻底跌入寒冬。 行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餐饮收入27480亿元,同比增长4.3%,增速较上年同期下降3.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7996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6月份增速降至0.9%。中大型连锁餐饮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发展挑战。 中餐老大海底捞(06862.HK),收入207.03亿元,同比下降3.7%,净利润17.55亿元,同比下降13.7%。 “火锅第一股”呷哺呷哺(00520.HK)连续4年亏损,今年上半年也未能幸免。2025年1-6月,公司收入约为19亿元,同比下降18.9%,净利润亏损0.8亿元-1亿元。 网红餐饮品类运营商九毛九(09922.HK),旗下品牌包括九毛九、太二酸菜鱼、怂火锅等,今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7.53亿元,同比下降10.1%,净利润5871.4万元,同比下降13.6%。 港股上市的头部餐饮企业中,几乎只有小菜园维持了业绩增长的趋势。2025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5%至27.1亿元,净利润增长35.7%至3.82亿元。这是其采取了防守姿态,暂停新开餐厅,以及供应链优化、精准成本控制,综合作用的结果。 至于A股上市的全聚德(002186.SZ)、广州酒家(603043.SH)、西安饮食(000721.SZ),几乎无一例外,业
味千逆势扩张,越贵业绩越稳?
avatar斑马消费
08-27 08:51

太平鸟,越飞越低

斑马消费 沈庹 宁波本土服饰品牌三巨头,杉杉股份跨界新材料、雅戈尔豪赌房地产,只有太平鸟始终深耕服饰主业,可日子也过得并不尽人意。 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下降、业绩腰斩,交出的成绩单令人失望,旗下4大品牌,销售全线下降。 这一方面有行业竞争加剧、消费需求变化的因素,也有自身品牌影响力衰退、连年收缩门店带来的副作用,这家本土快时尚标杆企业,正在面临严峻的考验。   飞不动了  2025年上半年,太平鸟(603877.SH)的经营状况仍未迎来反转,收入乏力、业绩腰斩。 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98亿元,归母净利润0.78亿元,同比分别下降7.86%和54.61%。 今年以来,国内服饰上市企业业绩分化,运动品牌集体崛起,通过高端化和全球化路径,拉动了自身的增长。 传统服装企业则在转型与突围中左支右绌,雅戈尔和海澜之家依赖庞大的渠道网络,暂时稳住市场地位,周成建回归后试图重塑美邦服饰,依然吃力。 太平鸟作为甬派服饰代表之一,亦在挣扎之中。公司长期依赖的运营模式,正显露出脆弱性。 但这和曾经的二号人物陈红朝似乎没什么关系了。2023年2月辞任董事兼总经理后,他的唯一身份,只剩股东。 70后的陈红朝,毕业于东华大学装潢设计专业,2001年加入太平鸟,成为早期联合创始人之一,实控人张江平、张江波兄弟的左膀右臂。 陈红朝被张氏兄弟委以重任,担任女装事业部总经理。2017年,他接替欧利民,出任总经理,直至6年后提前离任。 他曾经拿着的千万年薪,数倍于董事长张江平,是A股服饰行业少有的千万年薪高管。他也曾带领公司,在2021年突破百亿营收,但归母净利润自当年起开始失速。 离职前,陈红朝持有太平鸟9.38%股权,为第二大股东。2023年8月起,他已多次减持,合计套现约6亿元,将持股降至4.75%。 8月13日,陈红朝计划拟在3个月内,减持1413.22万股,占公司总股本
太平鸟,越飞越低
avatar斑马消费
08-27 08:45

顺风车,没人坐了吗?

斑马消费 任建新 作为独立顺风车平台中的绝对老大,嘀嗒出行的业务表现,也成为顺风车这种出行模式的缩影。 2024年6月上市以来,嘀嗒经历了最灰色的一年,业务和业绩表现持续下滑。今年上半年,尽管车主和用户数量持续增长,但其顺风车业务量下降30%,GMV下降接近35%。 顺风车,没人坐了吗?一方面,随着宏观消费环境的变化,整个移动出行市场都遭遇增长压力;另外,网约车整体价格下降等原因,也挤压了用户对顺风车的积极性。 作为顺风车平台,纯靠抽佣的业务模式,能够保证盈利,但无法维持增长。而且,随着各类对手对顺风车市场的降维打击,嘀嗒的压力越来越大。 更关键的是,当竞争对手们正在押注下一代出行平台,偏安于角落的嘀嗒出行,如何赢得自己的未来?   业绩压力巨大 2024年6月,嘀嗒出行(02559.HK)作为顺风车市场亚军,登陆港股市场,成为“共享出行第一股”,一时风光无两。 然而,谁也没想到,仅仅一年之后,嘀嗒出行的业务和业绩,就迎来了全面下滑。 2025年上半年,公司收入2.86亿元,同比下降29.1%;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下降86.0%。作为其核心的顺风车业务,更是全面承压。 尽管,嘀嗒出行的注册用户数量持续增长,截至2024年6月底、2024年12月底、2025年6月底,分别为3.68亿、3.72亿、3.95亿;注册车主数量持续增长,同期分别为1770万、1890万、1990万。不过,并未带来持续的业务增长。 2025年1-6月,公司订单量4320万,同比下降30.0%,整体交易额26.08亿元,同比下降34.9%。 下滑的首要原因在于,因为宏观消费环境的变化,今年上半年,网约车市场整体遭遇收缩。截至2025年6月,中国网约车用户规模5.11亿元,环比下降、同比增速下降,网约车用户的使用率45.6%,为2023年底以来的最低值。 同时,网约车市场整体价格下降,各大品
顺风车,没人坐了吗?

“前老板娘”火力全开,炮轰可靠股份不可靠

斑马消费 范建 可靠股份究竟可不可靠? 近一年多来,“前老板娘”在多次董事会上,密集投出反对票,历数公司存在内部治理、经营投资管理、人事安排等诸多方面存在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真实存在,还是金利伟和鲍佳这对创业夫妻离婚后,留下的后遗症?   内斗愈演愈烈 最近一年多来,“老年护理第一股”可靠股份(301009.SZ)召开的董事会,一直充满着浓烈的火药味。公司第二大股东、前老板娘、前总经理鲍佳,频频对董事会的多项重要议案投出反对票,并明确指出公司的内部管理存在各种问题。 上周,公司召开董事会,审议《2025年半年度报告》以及聘任高管等4项议案,不和谐的一幕再次发生,董事鲍佳对其中3项议案明确表示反对。 鲍佳对《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反对的理由是,公司存在关联交易超额,未经董事会审议的情形。并表示,该事项已进入监管调查阶段。 在此前的董事会上,鲍佳就曾多次提出,公司关联交易存在违规要求整改。在监管部门已采取措施的情况下,“再次公然违反法规,挑战监管红线,未经审议强行交易,请监管部门从重从严处罚。” 对于鲍佳提出的问题,可靠股份也通过公告做出了说明,并表示已就其指出的关联交易事项,向监管机构作出了汇报。 对于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问题,作为持股29.13%的股东,鲍佳已分别于今年5月和6月,致函董事会和监事会,要求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相关关联交易议案,但均被否决。其后,她多次致函董事会,要求自行召集股东大会,但始终未能成行。 鲍佳还指出:董事长兼总经理金利伟投资决策随意,主导投资一家亏损企业,且无回购条款。该公司2024年亏损3439万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1057万元。金利伟不顾反对,强行主导的代售杜迪品牌婴儿纸尿裤产品业务,2024年严重亏损1407万元,今年上半年继续亏损310.16万元。 对此,可靠股份在说明中表示,相关投资行为,均是基于业务布局和长期发展需要
“前老板娘”火力全开,炮轰可靠股份不可靠

万辰集团拟赴港上市,全方位精细化运营打造量贩零食新范式

斑马消费 陈碧婷 据财联社22日消息,万辰集团已计划发行H股股票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该举动也有望提升万辰集团及好想来在国际市场的品牌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公司供应链体系的完善。据悉,本次拟募集资金的用途涵盖了门店网络拓展和升级、产品开发与创新、品牌建设及用户运营、仓储物流体系升级和数字化能力提升等诸多方面。 可以看到,步入“万店时代”,中国量贩零食行业的格局,已进入全方位精细化运营的下半场。作为量贩零食的头部企业,万辰集团近期来表现亮眼。根据公开信息,2025年第一季度,万辰集团零食量贩业务延续2024年的强劲增长,营业收入达106.88亿元,同比增长127.65%;净利润4.12亿元,同比大增250.73%,并正式晋级为《财富》中国500强企业。 有业内人士表示,本次赴港上市,也表现出万辰集团“深耕商品力+精细化会员运营+场景化营销”的持续深耕的坚定决心。   聚焦商品力提升,好想来下场打造自有品牌 “同等产品我更便宜,一份也是折扣价”后,好想来也开始了“更优价格我更出色”的新尝试。 最近一段时间,上市公司万辰集团旗下量贩零食连锁品牌好想来,陆续上架“好想来超值”、“好想来甄选”系列产品,正在用另一种方式,进一步颠覆用户对“质价比”的认知。 一款打着“好想来超值”标签的天然水,零售价0.6元/瓶,直接将在瓶装水大战中,被打到1元价格带的瓶装水,拉到了1元以下。降价不降质,这瓶水的水源来自于千岛湖的高山活水,当得起“天然好水”。 与此同时,好想来超值还上架了2.3元/瓶的无糖茶、2.9元/瓶的果汁茶,价格均只有市场同类产品的一半。 还没大规模宣传造势,好想来超值系列的天然水、无糖茶,就已成为好想来门店的“隐形冠军”,玉露绿茶、果汁茶产品,更成小红书爆款。 一位小红书博主在喝过玉露绿茶后有感而发,将其称为自己的“本命水”。“喝完在嘴巴里是香香的,冷藏过后更是
万辰集团拟赴港上市,全方位精细化运营打造量贩零食新范式

“豪宅教父”折戟:黄其森二度被查

斑马消费 杨柘 泰禾集团退市已有两年,近期仍频发“意外”。 上周,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其森因涉嫌违法,被辽宁省新民市监委实施留置措施。与此同时,因未按规定披露重大诉讼,泰禾集团及黄其森等一众高管,收到证监部门开出的一张天价罚单。 近几年来,因相关资产被查封和冻结,已影响到公司实际经营。此时,掌舵人黄其森再次陷入漩涡,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早在3年前,黄其森就曾被带走协助调查长达8个月,公司一时群龙无首,成为热议的焦点。如今,一纸公告中明确点名其涉嫌违法,这位中国“豪宅教父”,再次引发外界关注。   二度被查 8月22日,泰禾3(证券代码:400195)披露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黄其森,因涉嫌违法被辽宁省新民市监委实施留置措施。 目前,泰禾集团仍处于经营困境中,黄其森此番“出事”,可能会影响公司脱困的进度。 公司对外表示,截至公告日,其存在资产被冻结、查封的情况,会对运营产生一定影响。除此之外,公司按原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在正常运转,各项经营活动仍然正常进行。 黄其森并非首次被带走。2022年3月,他被有关部门带走协助调查,直至11月后才再度公开露面。 与此同时,公司副总裁黄曦、林文华也相继被带走调查。2023年初,黄其森的得力干将黄曦涉嫌受贿罪,在吉林省白城市被提起公诉。 1964年出生的黄曦,曾先后在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旗下投资银行部任重要负责人。2018年8月,她加盟泰禾集团,担任执行副总裁,分管资金部门。 黄曦被带走之时,正值公司纾困的关键时期,加上项目推盘节奏放缓,面临较大财务压力,项目建设周期被迫延长。2022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亏损53.74亿元,为连续第3年亏损。 作为分管资金的核心高管,黄曦的离开,加剧了公司的融资困境,资金渠道进一步收缩。 2023年8月,泰禾集团被深交所摘牌,退市当日股价0.43元/股,总市值仅剩10.70亿元。 公司退市前后,几
“豪宅教父”折戟:黄其森二度被查

洽洽食品业绩爆雷!底层引信或埋在小红书里

斑马消费 范建 你有多久没买洽洽瓜子,这家“瓜子大王”的业绩就有多暗淡。 上周五,洽洽食品披露了一份历史最差中报,归母净利润爆降超过70%。总结很多外部原因,的确可以对投资者自圆其说,但如果不能排除业绩爆雷的底层引信,洽洽食品的警报,不可能根本解除。 上小红书,搜“洽洽瓜子”,很多消费者用自己的真实体验,给出了答案。   最差“期中成绩单” 尽管一个多月前的业绩预告,已提前打了预防针,但上周五洽洽食品(002557.SZ)的半年报正式披露,公司的业绩表现,仍然让投资者心里顿生寒意。 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52亿元,同比下滑5.05%;归母净利润8864万元,爆降73.68%;扣非净利润4309万元,同比下滑84.77%。 这应该是洽洽食品自2011年上市以来,交出的最差“期中成绩单”。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洽洽食品的主营业务是葵瓜子和坚果,处于农业的下游,对原材料有着较强依赖。 公司在半年报中披露,2024年9月下旬内蒙古葵花籽收获期连续阴雨,导致葵花籽的霉变率提升,符合公司质量标准的原料产量减少、价格上升;巴旦木原料受供需关系影响、腰果原料受行业周期性及天气的影响,采购价格均有所上涨。 另外,宏观经济形势、外部渠道的变化以及一季度春节错期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导致公司营业收入下滑。 近年来,休闲零食行业的渠道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洽洽食品销售占比较高的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等渠道遭遇客流下滑,量贩零食、会员店、即时零售等新渠道快速崛起,公司面临着渠道转型。 以上各种不利因素叠加,今年上半年,洽洽食品盈利水平显著降低。当期,公司综合毛利率20.31%,同比下降8.1个百分点。 原材料价格的影响只是暂时的。相信洽洽食品通过供应链的优化、成本的管控,可以解决。 在食品行业浸淫20多年,作为瓜子界的龙头,面对渠道的变化,洽洽食品也正在及时调整。去年下半年起,
洽洽食品业绩爆雷!底层引信或埋在小红书里

“猪王”牧原股份发威,半年狂赚百亿

​斑马消费 范建 生猪价格一稳定,“猪王”立马就灿烂。 昨日,牧原股份披露2025年度半年报,今年前6个月,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暴增1169.77%,狂赚105.3亿元,为正常年份历史同期最好业绩。 在国内生猪养殖产能总体调控的大背景下,牧原股份已明确释放出向海外谋求新增长的信号。   半年赚了105亿 当生猪市场价格趋于稳定,“猪王”牧原股份(002714.SZ)立马表现出了超强的盈利能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3.66亿头,比上年同期增加224万头;猪肉产量3020万吨,同比增加39万吨。截至6月底,全国生猪存栏量4.24亿头,较上年末减少296万头。其中,能繁母猪存栏4043万头,较上年末减少35万头。 在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今年上半年,行业供需基本平衡,生猪价格窄幅波动,总体维持在14元-15元/公斤区间,生猪养殖行业处于中等盈利水平。 昨日,牧原股份披露了2025年度半年报。今年1-6月,公司共销售生猪4691.0万头,其中商品猪3839.4万头(含向屠宰肉食类子公司销售1138.8万头),仔猪829.1万头,种猪22.5万头。共计屠宰生猪1141.48万头,销售鲜、冻品等猪肉产品127.36万吨。 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4.63亿元,同比增长34.46%;其中,屠宰、肉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93.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3.83%。 牧原股份自2019年布局屠宰肉食业务,一体化产业链进一步完善。经过前期高速发展,屠宰产能已达到2900万头/年。今年上半年,公司屠宰产能利用率已达到78.72%,毛利率由负转正至2.10%。期内,该业务亏损1亿元左右,亏损额较上年同期大幅收窄。 生猪养殖是牧原股份的核心业务,今年上半年,该板块盈利能力大幅改善,实现毛利率18.72%,同比提升10.59个百分点。这是猪价稳定和养殖效率提升,共同作
“猪王”牧原股份发威,半年狂赚百亿

雷军底牌金山,再次进入爬坡期

斑马消费 任建新 从2010年创立小米,到2021年“最后一次创业”造车,雷军再度实现跃升。那么,2010年之前的雷军,又来自哪里? 1992年进入金山,从普通程序员,短短几年就干到CEO,如今仍是体系庞大的“金山系”实际控制人。 此前数年,小米手机、小米汽车风头过盛,导致大家遗忘了雷军的这张底牌。近年,随着金山系业务轮流分拆上市,以及金山再次进入爬坡期All in AI,市场正在重新审视这家公司的预期高度。   两张王牌 雷军,作为企业家IP中的顶流,靠着小米汽车爆红带来的财富效应,一度成为新任中国首富——尽管他在这个位子上并没有坐多久。 人们提起雷军的时候,最明确的身份和标签是小米公司的创始人、掌舵者和精神领袖。 2010年创立小米之前,雷军来自哪里?这不得不提到另一家老牌互联网巨头,金山。 1991年,天才少年雷军,在完成席卷所有奖学金、两年修完四年课程、还没毕业就创业等多项壮举后,从武汉大学毕业,分配到航天系统工作。 仅仅干了几个月,他便跳槽到金山。当时,求伯君等人创办的金山软件,1989年发布了WPS1.0版本,成为全球较早的办公软件之一,风头正劲。 半年后,雷军被求伯君提拔为金山北京开发部经理,两年后又火箭升任金山软件总经理。 在雷军、求伯君等人的带领下,金山软件迎来自己的黄金时代。先后发布WPS97、金山影霸、金山词霸以及《剑侠情缘》游戏等产品。 可以这么说,求伯君塑造了金山软件的肉身,雷军赋予了金山灵魂。 2007年,金山软件港股上市。财务自由的雷军马放南山,离开业务一线,转身成为一名天使投资人。 那段时间,雷军在与魅族创始人黄章商谈投资可能性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智能手机市场的巨大机会。 雷军转身创立小米,用互联网思维颠覆手机行业,并发展出智能手机生态圈。最近几年,他又将这种理念输入到新能源汽车市场,这才有了现在的故事。 如果说,小米是雷军的面子,那
雷军底牌金山,再次进入爬坡期

33家庭受益!加加助学彰显企业担当

​8月20日上午10点,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和工会携手举办了2025年职工子女励志奖学及金秋助学活动。 现场气氛热烈而温馨,此次活动共为12名优秀职工子女颁发了奖学金,并向21个困难家庭提供了助学金支持,累计惠及33个职工家庭的四十余名子女。 教育作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路径,始终是加加食品对职工关怀的重点之一。 多年来,公司秉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将奖学助学视为凝聚团队力量、践行“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加加,同事不仅是工作上的伙伴,更是生活中相互扶持的家人。通过这样的实际行动,让每一位员工都能切实感受到归属感与荣誉感,激发他们在岗位上更加积极进取的热情。 此次助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正是加加食品长期坚持履行社会责任的一个缩影。 在产品研发领域,加加食品同样展现出强烈的社会担当。 面对国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饮食需求,公司敏锐捕捉市场趋势,持续深耕减盐系列产品创新。 早在2019年便推出“减盐30%”的标志性单品——减盐生抽,成功打响健康调味第一枪。此后不断推陈出新,减盐生抽、减盐味极鲜、特级减盐金标生抽等系列产品陆续上市,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据了解,减盐生抽配料仅有水、非转基因大豆、小麦、食用盐(未加碘),100%发酵原汁,不添加任何防腐剂。再经过200天发酵,氨基酸态氮≥1.0g/100ml,达到国家特级酱油品质。 值得一提的是,加加在“减盐”的同时也在“减油”。旗下植物油品牌“盘中餐”自2023年开始实施“纯油”战略,调整产品结构,推动“低油”、“健康”产品研发,针对家庭和餐饮需求,推出适合低温烹饪的菜籽油和亚麻籽油等。 加加食品的双线并进战略令人赞叹:一手用真金白银托举学子梦想,一手用科技创新守护餐桌健康。当获奖学子接过沉甸甸的证书时,他们接过的不仅是物质奖励,更是一份传承的责任;正如消费者选购减盐产品时,收获的不仅是美味体验,更是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33家庭受益!加加助学彰显企业担当

天佑德酒,困在青海

斑马消费 杨伟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内,天佑德走出青海寻求更大增量,已变得不太现实。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双降,交出一份惨淡的成绩单。产品销量下降、省内外市场双双失速,无不考验着这家青稞白酒行业龙头的经营智慧。 随着名酒加速下沉,天佑德在青海大本营市场的强势地位,正在被削弱。公司培育多年的葡萄酒、威士忌业务,仍未能有效拉动增长。 白酒业务疲软,公司已着手另辟新路。今年6月,豪掷1.6亿元实施西藏酒庄改扩建项目,试图通过借助西藏文旅热点布局酒庄经济。 在公司近年投资过程中,这样的逆势操作不少。争议最大的海外葡萄酒业务,持续多年亏损,至今被诟病不已。 天佑德,已经走到一个十字路口。   业绩失速 在白酒行业调整期里,以青稞白酒产品见长的天佑德(002646.SZ),日子过得惨淡。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6.74亿元,归母净利润约0.5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11.24%和35.37%;扣非净利润约0.49亿元,同比下降35.99%。 今年以来,国内白酒消费市场继续承压,终端消费倾向于性价比、质价比高的白酒产品。青稞白酒产品小众化和区域性特征明显,天佑德最终没能扭转业绩下降的趋势。 青稞白酒,一直是天佑德立足白酒市场的差异化产品,绝对的收入主力。 上半年,公司青稞白酒产品实现营业收入5.70亿元,占总收入的99.06%。同期,总销售量为7313吨,同比下降16.85%。 在公司产品结构中,按照零售价格的区间标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零售价100元/500ml以下,主要产品是光瓶、永庆和、星级(红四星)等系列酒;另一类是零售价100元(含)/500ml以上,主要代表产品是星级(红五星)、福、出口型、人之德、家之德、国之德和天之德等系列酒。 尽管,这两大系列全面覆盖了由低到高的消费人群,实际市场表现欠佳。期内,百元以上产品录得收入2.99亿元,百
天佑德酒,困在青海

财报首秀亮眼!圣贝拉业绩大增126.1%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上市后的首次财报秀,“全球品质家庭护理第一股”圣贝拉,就交出了一份远超市场预期的成绩单。 今年上半年,圣贝拉加速门店拓展,旗下月子中心数量已达113家。多品牌、多业务线全面开花,当期,公司总收入同比大增35.0%,达到5.23亿元。 在加速拓店的同时,公司注重服务质量和口碑的打造,运营效率大幅提升。实现净利润3.27亿元,大幅扭亏为盈;经调整净利润3878.0万元,同比增长126.1%。 当前,中国产后护理服务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随着国家各项鼓励生育政策的出台,行业的长期增长空间将进一步被打开。 作为亚洲领先的家庭护理品牌集团,圣贝拉拥有品牌、人才、技术、管理、资金等全方位优势,市场份额有望显著提升。   业绩全面飘红 尽管,今年上半年存在宏观经济承压以及生育率持续走低的双重挑战,但以月子中心业务为核心的“全球品质家庭护理第一股”圣贝拉(02508.HK),仍用一份亮眼的中期成绩单,表现出了自身超强的韧劲。 圣贝拉于今年6月26日在港交所主板挂牌,首个财报秀,就出手不凡。 中期业绩报告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总收入(含受托管理月子中心)5.23亿元,同比增长35.0%。受益于“合伙门店计划”,当期受托管理月子中心增加34家,总数增至53家。期内,受托管理门店的收入规模达到7300万元,同比增长159.6%。 月子中心业务是圣贝拉的增长基石和流量入口。经过8年打造,集团已建立起了由“圣贝拉”、“艾屿”、“小贝拉”组成的超高端、高端月子中心品牌矩阵。 自创立之日起,圣贝拉一直坚持轻资产运营模式,多选择在高档酒店等场所租赁场地开设月子中心。 正是得益于灵活租赁、门店低资本支出等优势,今年上半年,圣贝拉旗下各品牌门店数量得以快速增长,新增门店36家,期末全球门店已达113家。 在门店扩张的同时,公司注重提升服务质量和口碑,上半年会员人数增加16200人,
财报首秀亮眼!圣贝拉业绩大增126.1%

仲景食品失速,香菇酱不香了?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今年上半年,调味食品和调味配料两大业务同时失速,已给仲景食品敲响了警钟。 主力产品香菇酱的品牌和热度,长期弱于老干妈,上海葱油背后又有一众模仿者跟随。公司两大主力产品经受着同类产品的挤压,市场份额面临被蚕食。 二代孙锋接棒两年以来,正值行业存量竞争时期,酱油食醋等传统品类乏力,复合调味品崛起、赛道细分化、渠道革新等竞争格局逐渐形成,他面临的挑战既复杂又严峻。   两大业务失速 中原证券研报认为,大众消费疲弱以及零售消费的波动,导致仲景食品2024年第三、四季度增长趋弱。这一状况延伸至今。 8月18日晚间,仲景食品(300908.SZ)披露半年报,录得营业收入5.24亿元、归母净利润1.0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50%、微增0.29%,扣非后净利润0.98亿元,微增0.63%。期内,毛利率为45.04%,同比增加1.28个百分点。 交出这样一份乏力的成绩单,难道真的是香菇酱不好卖了? 仲景食品主要有调味食品和调味配料两大业务板块,期内分别实现收入3.10亿元和2.12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31%和1.31%。同期,销量分别为10096.11吨和1925.26吨,分别下降3.43%和增长4.48%。 作为核心业务的调味食品中,香菇酱是绝对的大单品。不过,继香菇酱之后培育的上海葱油,表现并不乐观。 近年涌入这一细分赛道的跟随者众多,让本就不大的葱油市场拥挤不堪,逐步蚕食其份额,成为一大隐患。 2025年上半年,公司的调味配料收入下降,主要来自终端价格的影响。期内,原料白芷、辣椒油树脂和孜然因产量提高,采购均价同比分别下降67.39%、37.44%和35.42%,以至于调味配料成本下降10.45%,产品价格随之下调。 期内,公司仍坚持全渠道营销的战略,但线上、线下均没有增长。 其中,直销(含线上)收入2.99亿元,同比下降2.90%;经销渠道在经销商增加
仲景食品失速,香菇酱不香了?

市场变化越快,华润啤酒越稳

斑马消费 杨伟 市场普遍承压下的全面增长,让华润啤酒重申了自己在啤酒市场的龙头地位。 2025年上半年,华润啤酒销量同比增长2.2%,啤酒业务毛利率进一步增长至48.3%,公司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增长23.0%。 其中,高端啤酒品牌喜力、老雪、红爵销量分别同比增长20%、70%、100%,普高档及以上啤酒板块销量增长超10%,成为华润啤酒的增长先锋和盈利提升担当。 啤酒高端化的同时,华润啤酒也正在布局“啤酒+白酒”双赋能战略,坚持做“啤酒新世界的领导者”和“白酒新世界的探索者”。 三十而立后,华润啤酒正在瞄准“世界一流酒类企业”,“打起背包再出发”。   逆势增长 8月19日,华润啤酒(00291.HK)午盘直接拉升,最高涨幅超7%,全天上涨6.24%,报收28.28港元/股。 股价大涨的直接原因是,昨天中午,公司发布的2025年中期业绩,给了市场一个大大的惊喜。 最近几年,受宏观消费和产业周期影响,酒类市场整体处于调整期中。竞争最激烈的啤酒市场,更是进入“存缩量波动时代”。 2025年上半年,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1904.4万千升,同比下降0.3%。 在此背景下,啤酒老大华润啤酒,依然展示出了行业龙头中流砥柱般的稳健,保持了难能可贵的全面增长。 今年1-6月,公司实现啤酒销量648.7万千升,同比增长2.2%。而且,高端化持续推进,上半年普高档及以上啤酒销量同比增长超10%。其中,喜力在高基数的情况下销量同比增长超20%,老雪销量同比增长超过70%,红爵销量较去年同期翻倍。 总量增长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高端产品的占比,华润啤酒的盈利能力得以稳步上升。 今年上半年,华润啤酒平均销售价格同比上升0.4%;啤酒业务毛利率达到48.3%,同比提升2.5个百分点。 当期,公司啤酒业务营业收入231.61亿元,同比增长2.6%;啤酒板块未计利息及税项前盈利72.41亿元,
市场变化越快,华润啤酒越稳

“假发第一股”瑞贝卡的双重压力

斑马消费 沈庹 “假发第一股”瑞贝卡,今年上半年的业绩终于回暖,一举扭转去年巨亏的局面。 这是郑文青自2021年接掌帅印以来,最为惊险的一幕。然而,因信息违规引发的内部治理危机,仍然考验着她。 今年以来,公司因信披等问题,已收到多张“罚单”,董事长兼总经理郑文青,两度被监管层点名。 继续提振业绩与完善内部治理,是郑文青当下面临的双重压力。她又将带领这个假发龙头走向何处?   业绩回暖 做“头等生意”,也相当不容易。今年上半年,“假发第一股”瑞贝卡(600439.SH)辛辛苦苦卖了近6亿元假发,盈利不足千万元,但终归扭亏为盈。 期内,公司录得营业收入约5.98亿元,归母净利润约937.5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0%和15.31%。 公司营业收入实现增长,主要通过多元化渠道拓宽跨境电商业务,对冲二季度其对美线下批发业务受美国关税的影响,确保了整体销售的增长。 同期,销售结构发生变化,终端销售占整体销售比重提高,使得整体盈利能力得以提升。期内,毛利率为38.09%,较上年同期增加5.13个百分点。 假发产品,主要用户群体集中于海外,非洲、美洲等是公司的重要市场,去年这两大地区的收入占比超6成。 去年,瑞贝卡发生自上市以来首次亏损,亏损规模达1.18亿元,正是受大幅推动跨境电商渠道的推广和建设的影响。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支出2.26亿元,同比大增61.87%。今年上半年,销售费用支出约1.17亿元,同比增长34.15%。 跨境电商培育周期长,既需要用户积累,又需持续运营投入,成本压力显著。 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因关税、货币等因素不确定性加大,公司存货管理面临较大压力。今年上半年,其存货周转天数为1535天,较上年同期增加40天。期末,公司存货规模31.57亿元,有58.79%为库存商品。 假发行业升级下,消费者对DIY假发偏好增强,公司也在着力拓展国内市场。在国内市
“假发第一股”瑞贝卡的双重压力

恒大系崩溃,恒大冰泉没有

斑马消费 陈晓京 上周,中国恒大官宣,将于8月25日上午9时起被取消上市地位。“宇宙第一房企”纵横资本市场16年后,以这种方式黯然谢幕。 中国恒大,对中国房地产行业教训深刻、影响深远。然而,鲜少人知的是,许家印精心布局的消费板块,在其暴雷前后,逃出了生天。 12年前的亚足联冠军决赛上,恒大冰泉首次露脸,一夜爆红,旋即成为快消品行业里一个现象级营销案例。 彼时,许家印公开恒大冰泉的庞大计划:2014年销售规模达100亿元、2016年达300亿元,并计划10年内完成销量1500万吨。 然而,门外汉卖水,让公司付出巨大代价。包括恒大冰泉在内的消费业务板块,于3年后草草转手。尽管,后来曾短暂购回控股平台49%股权,终免不了被剥离的宿命。 脱离了恒大这棵大树,恒大冰泉投入到翠林系的怀抱,继续活跃在主流水饮市场。 王忠明,这位恒大系前高管,是推动恒大冰泉继续征战水饮市场的关键先生。让人意外的是,他似乎刻意回避与恒大的关联,甚至与这瓶水的联系。近年来,他在翠林系中低调行事,演绎出一个隐秘的商业故事。   冰泉前传 中国恒大全面坍塌前,消费业务被全部出清,恒大冰泉成为为数不多的幸运儿。 这瓶冰泉的创立,略带几分仓促。据公开报道,2013年9月,恒大确立水饮业务时,既无水源、也无工厂和渠道。但许家印舍得砸钱,宣布在吉林白山投下百亿,建设千万吨级矿泉水项目。 2013年10月,中国恒大孙公司吉林万程,收购吉林省黄金饮品有限公司,更名为恒大长白山矿泉水有限公司。同时,恒大冰泉这一品牌正式确立。 公开资料显示,吉林黄金饮品成立于2006年9月,位于吉林省靖宇县城西南,主要从事矿泉水开采及饮料生产销售等,主打低钠、偏硅酸以及婴幼儿饮用天然矿泉水等三大产品。 收购完成后,潘永卓、杨华峰和张华等几位重量级高管加入恒大冰泉,分别担任董事长、副总经理、营销总经理。 潘此前任恒大集团云南公司董事长,
恒大系崩溃,恒大冰泉没有

高端育儿BeBeBus,到底有何不同?

斑马消费 陈碧婷 在今年以来的这轮母婴行业上市潮中,不同集团颇为特别。 8月15日,不同集团BeBeBus再度更新IPO招股书,继续冲击港交所主板上市。 2018年,在母婴用品行业刚刚进入逆周期的时候,汪蔚在上海创立不同集团的前身布童科技。汪蔚1986年出生,20多岁开始在母婴行业摸爬滚打,2011年-2018年担任昆山新贝怡CEO,从事育儿产品的批发及分销。 一年后,沈凌加入,成为公司联合创始人,并出任CEO。沈凌曾在英孚婴童Babyfirst工作多年,最终职位为销售总监,负责中国区的销售及营销、渠道扩展及整体管理。 汪蔚与沈凌,一个擅长做品牌,一个专注于母婴行业,二人一拍即合,2019年推出育儿品牌BeBeBus。 两位经验丰富的年轻创业者,在行业逆周期入场,从一开始便注定了BeBeBus不会是普通品牌。 BeBeBus定位高端,早期客单价近千元。其婴儿车多为千元价位档,部分甚至高达数千元,与电商渠道常见的百元价格带相比,鹤立鸡群。 通过精良的设计与制造,BeBeBus用颜值、功能和恰到好处的科技化,赶上了母婴用品消费升级的机会,精准命中中产妈妈们的消费欲望。 定位之外,BeBeBus的发展策略,也有其独创之处。初期,BeBeBus以原创婴儿车切入,通过电商渠道的大单品模式培育种子用户。 后来,逐步借助婴儿推车、儿童安全座椅、婴儿床以及餐椅等产品复杂、需求强劲和高客单价的耐用型、高客单价育儿产品,建立深厚的品牌用户关系。 之后,再通过场景化扩张,从单一产品、单一品类,到形成亲子出行、亲子睡眠、亲子喂养、卫生护理四大关键场景。也从母婴耐用产品市场,拓展到快消品市场。 BeBeBus旗下的SKU,从2022年的142个,迅速飙升至截至2025年6月底的290个。 通过场景化的布局建立品牌业务模型后,BeBeBus再通过渠道扩张来提升规模。早期,BeBeBus几乎就是一个电商
高端育儿BeBeBus,到底有何不同?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