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江湖
互联网江湖
简介
IP属地:未知
5关注
584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4-02-01

盈利靠退税,高管忙套现,满帮如何实现“反转”?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满帮(YMM)$ 最近这段时间,中概股的日子不怎么好过。 这两天,热门中概股普跌,蔚来跌超5%、B站跌超4%,满帮、京东、小鹏等跌超3%。 当然,中概股跌也不是啥稀罕事儿,3%的跌幅也不算特别大,但我还是留意到一些不一样的地方。 蔚来跌没什么好说的,销量摆在那,谁能想到新能源一哥卖得没理想多。 引起我注意的是满帮集团。 虽然跌幅3%不大,但这是去年11月20日股价涨到高点之后,就一路下滑。 11月20日,满帮的股价也一度到了8.3美元,随后一路下滑,到如今已经跌了24%,仅剩6.3美元。 接下来还会不会跌下去,是我比较关心的问题。 不过我更好奇的是,为啥这三个月来满帮股价一路向下?背后究竟有何原因? “退税盈利”难绷,高管套现余波未平 上市公司,引发股价大幅震荡的一个直接原因,往往是高管的减持套现。尤其是创始人或者董事长的减持。 满帮股价不振,可能也是受此影响。 去年8月30日,满帮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张晖减持1000万份ADS,总价值约人民币5.1亿元。 一同减持的还有首席风险官兼总法律顾问慎凯,减持了60万股ADS,总价值约人民币3053.4万元。 别着急,减持到这还没结束。 3个月后的11月29日,满帮集团首席客户官王正洪也突然减持70万股ADS,套现人民币3722.4万。 就在王正洪减持的次日,满帮集团联合创始人马桂珍减持套现752万美元,也就是人民币5374.92万。 好家伙,这么多高管“立体、滚筒式”减持,这味儿你品,你细品。 看到这,我作为一个外人也属实是有点绷不住了,这么大张旗鼓地组团减持,难道真没有一点顾忌? 一边儿是创始人带着一众核心管理层减持,另一边,股票回购还在进行。 去年3月份,满帮宣布了5亿美元的回购计划。满帮集团公开表示,将继续用稳健
盈利靠退税,高管忙套现,满帮如何实现“反转”?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3-07-28

新东方财报的背面:脆弱性与入口经济的博弈

$新东方(EDU)$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冰火两重天一词,放在新东方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这厢正在为新东方的最新财报表现打call ,庆祝新东方转型新生,这厢却收到停播通知,正在热火朝天的叫卖,小黄车却被拖走,徒留主播一人在风中凌乱...... 对于停播,新东方官方给出的理由是“规则要求”。东方甄选CEO孙东旭称之为“突发情况”。本着敬业精神,还捎带着做了一波“带货”:“为不影响客户需求,决定转战东方甄选App进行销售”。 而抖音方面,目前未见到相关回应。但据澎湃新闻7月28日报道,东方甄选旗下抖音自营品店铺被关三天,原因或因主播讲解配料表露出商品包装二维码被判定引流。 微妙是这次停播不仅在新东方发布年报的档口,而且前阵子又刚刚在自己平台东方甄选完成首秀。 如果把这系列事件连起来看,财报的出彩印证的是过去新东方转型路径的成功,而因“规则要求”停播,多少有些透露出未来的不确定性。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一个是过去的辉煌,一个是未来的迷茫感....... 财报的一体两面:A面红利期,B面脆弱性 东方甄选救了新东方。 从财务视角来看,“双减”之后的新东方,增长的活力仍在。 首先看营收,2019年新东方营收约31亿美元,2020年开始行业迎来增长红利,新东方营收增长来到35.79亿美元,2021年增长到了42.7亿美元,2021年底,新东方推出东方甄选,营收降至31.05亿美元,2022年,营收微降,来到29.98亿美元。 天眼查APP显示,2019年新东方在线于香港上市,后更名为东方甄选,随后新东方便开始发力直播业务。 换言之,即便经历了如此大的波折,直播业务带动下,新东方的营收还是维持在2019年同期的水平。 再看毛利润。 对比2019年财年来看,2023财年,新东方毛利润15.88亿美元,比20
新东方财报的背面:脆弱性与入口经济的博弈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4-03-15

股价“闪崩”之后,途虎养车被低估了吗?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途虎-W(09690)$ 这两天,途虎养车股价跌惨了。 3月13日,汽车后市场第一股途虎养车股价“闪崩”,午后一度跌超40%,单日跌幅达35%。14日、15日,股价虽然有所回升,但总体跌幅仍然在22%左右。 老实说,这个表现着实有些诡异。业绩不差,但市场却不买账。 财报显示,途虎2023全年营收136.01亿,同比+17.79%,全年经调整盈利4.8亿,毛利率24.7%。 对比途虎往期的财务数据,这一期核心数据历史最好。 可这么好的业绩表现,为啥股价还是支棱不起来?途虎养车的股价是不是被低估了? 如果以3月14日收市时不足86亿的市值来看,当前对应的市销率仅有0.63倍,但结合全年136亿的营收,68亿的现金贮备来看,这个市值的确不高。 不过,价值是不断变动的,如果考虑到未来的变量影响,那么途虎养车一度跌超40%也可能有其合理性。 变量有很多,比如解禁到期,比如竞争环境,再比成长空间能不能有效兑现等等。 所以,现在跌这么厉害,以后能不能再涨得回来,关键是看变量的影响有多大,以及未来的利润增长空间有多大。 “解禁阴影”对短期估值的负面影响 在发布财报的同时,途虎养车还发布了一则回购公告,大意是将在公开市场回购不超过价值10亿港元的A类普通股。 回购就像是给自家股票打“兴奋剂”,刺激一下总是会有用。 所以到15日下午,途虎养车股价已显止跌迹象,且略有回升。 不过,兴奋剂再有作用,还是得看自身身板硬不硬,毕竟要是给一个200斤的胖子再打兴奋剂,跑马拉松也赢不了第一。 所以,回升之后,市场的长期信心能不能继续稳得下去,还需要持续观察。 老实说,要想把信心稳定下去,其实不容易。 这次的年报,途虎交出的成绩单确实漂亮,但这两天途虎股价这么大波动,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在于,3月
股价“闪崩”之后,途虎养车被低估了吗?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3-05-27

营利双降中的联想,跑出了几分微软的影子?

$联想集团(00992)$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在手机逐渐替代电脑,PC走向“非刚需”品的时代地位后,中年联想也被迫踏上了寻找第二增长曲线的道路。 5月24日,联想集团公布了截至2023年3月31日的2022/23财年全年业绩。据财报数据,报告期内联想集团实现营收619.47亿美元,同比下降14%;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16.08亿美元,同比下降21%,再一次出现了营利双降的尴尬局面。 然而对于这份不太乐观的年报,不少业内人士却没有感到过分的意外。毕竟从前不久发布的第三财季业绩来看,几乎都不难猜到2022/23财年的增速下滑,而且就像联想在财报中提到的那样,2022年的PC市场也确实不太好看。 不过依然值得关注的是,报告期内联想集团非个人计算机(PC)业务同比增长了7%,特别是基础设施方案服务业务集团(ISG)和方案服务业务集团(SSG),都表现出了极强的增长韧性。 要知道,以个人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及其他智能设备为代表的IDG业务注定只是联想的增长潜力不大的基本盘,但ISG和SSG业务却代表着联想的第二春。 那么借着Chat GPT和AIGC东风崛起的,联想的ISG+SSG到底是不是个好生意?其钱景如何?又能否撑得起联想下一阶段的投资价值呢?值得思考。 营收利润双降,裁员传闻被“坐实”? 先来看看营收。 数据显示,联想集团全年营收619.47亿美元,同比下降13.50%,报告期内实现毛利润105.01亿,同比下降12.85%。 营收结构变化方面,智能设备业务集团营收493亿美元,上一财年为623亿美元;基础设施方案业务集团收入97.5亿美元,上一财年为71.4亿美元;方案服务业务集团收入66.7亿美元,上一财年为54.4亿美元。 由营收结构可见,如今的联想PC业务日薄西山,而新业
营利双降中的联想,跑出了几分微软的影子?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4-08-07

警惕上市后业绩变脸!云学堂的想象力在未来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最近,IPOScoop传出,中国企业学习软件提供商云学堂(YXT.US)计划于8月上旬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IPO承销商包括老虎证券、招银国际等。 此消息一出,顿时在国内市场引起了不少投资讨论的声音。 一部分投资者认为,熬了这么多年的企业培训行业终于跑出来了一个IPO,这是件振奋人心的大喜事。 但另一部分则是诧异,在当前的大环境下,云学堂咋就能这么容易地登陆上美股市场呢? 于是乎,有人翻开云学堂的招股书这么一看,破案了! 这业绩表现成色怎么不太对呢? 似乎是有点为了上市而上市的意味…… 勉强盈利下,上市后的云学堂还值得期待吗? 根据Frost & Sullivan数据,按2023年总收入、订阅收入和订阅客户数量计算,云学堂是中国最大的数字化企业学习解决方案提供商。 截至到2024年3月31日,其已提供了超过8200门课程,覆盖约20个行业,总学习时数超过20500小时,其中专有课程超过6800小时。 毫无疑问,在企业培训方面,云学堂已经走到了行业领先的位置。 可即便如此,云学堂的商业投资价值也依然有待商榷。 首先是营收和订阅客户数的连续下滑。 招股书显示,2022年和2023年,云学堂的总收入分别为4.31亿元、4.24亿元。其中,2023年营收同比微降1.62%。至于今年一季度,云学堂又实现营收0.83亿元,较2023年同期的1.22亿元,大幅下滑了31.97% 当然,如果只是营收的一时下滑,那投资者们也不是不讲理的人。但很尴尬的是,现在云学堂的“命根子”——订阅客户规模和留存,也出现了大规模减少的情况。 在2022年和2023年时,公司的订阅客户尚且为3439个和3230个,订阅客户的净收入保留率(留存率)分别为118.1%和101.4%。但是在进入2024年一季度后,其订阅客户数便猛降至了2434个。 这几乎就等同于是在说,云学堂的
警惕上市后业绩变脸!云学堂的想象力在未来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4-02-20

Sora时代:爱奇艺们的市值走进“迷雾剧场”?

$爱奇艺(IQ)$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扔进一部小说、出来一部大片”。 这并不是科幻,而是AI即将带给整个内容行业的一点点震撼。 Sora火了,也引发了不少讨论也有一些做影视的朋友们惊呼:“Sora要革影视行业的命”。流浪地球的导演,中国科幻电影的“扛把子”郭帆也发朋友圈感慨,技术的发展太快了。 Sora的发布确实有点震撼,国内的一众大模型玩家似乎一时间也没缓过神。不过,今天想跟大家探讨的,不是大模型,而是Sora将会对爱奇艺们产生怎样的影响。 既然都说Sora要革影视行业的命,那么,这个命该怎么个“革”法? “先甜后苦”,技术消解内容平台话语权 视频内容大概分为两种,流量热点驱动的短内容与IP调性驱动的长内容。 前者的受众是普罗大众,后者则是对内容质量长度要求相对比较高的专业内容。 Sora最先影响的肯定是短内容,因为AI视频模型生成,视频显示的真实性讨论本身就是大热点,本身就很容易传播。所以,AI生产视频会在短视频赛道爆发这点毫无疑问。 不过,对内容产业端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定是爱奇艺们所在长内容领域。 长视频的工业化生产程度更高,比如电视剧、电影,本身是一个完整的内容产业,编剧、导演、演员、平台,各自有各自的生态位,而Sora这类工具的成熟应用,可能会引发整个产业结构变化。 这对爱奇艺们来说可能是一种“先甜后苦”的变化。 “甜”的是成本上的颠覆。 AI文本生成视频,意味着人们不再需要费劲地去学习如何专业地操作PR、AE,也不再需要去费劲巴拉地去搜集素材,只需要让GPT帮你写一个脚本,然后你再完善一下交给Sora,一段视频内容就很快做好了。 比如,网上爆火的一段AI生成的西游记动画短片,就是由一位博主用时一周做出来的,如果用人工制作,至少需要半年。 爱奇艺的内容成本一直都不低,根据财报
Sora时代:爱奇艺们的市值走进“迷雾剧场”?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4-03-03

港股异动,北森控股上涨的逻辑是什么?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北森控股(09669)$ $微盟集团(02013)$ $中国有赞(08083)$ 最近关注到一家很有意思的公司,就是HR SaaS第一股:北森控股。 这家公司有意思的点在于,从2023年11月到现在,这家公司股价走势连着走了两个V字。 瞄了一眼同时期微盟和有赞,这段时间虽然偶尔有回弹,但幅度都不大,而且整体还是在往下走。 北森控股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波动幅度依然比较大,而且还隐约有向上的趋势。只是,对比去年4月份上市时29.8港元的价格,如今的股价仍然是跌了超过82%。 那么问题来了,大跌之后,如今上涨是不是意味价值基本面要有改变?HR SaaS第一股的价值回归会不会上演? 这些问题值得探究。 北森的成长困境:IPO容易,价值成长难 先来聊聊为啥从上市到现在,北森控股跌了超过82%?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一开始北森或许就是被严重高估的。这种高估的目的,可能是为了给投资机构退出的机会。 公司IPO的目的有很多种,有的是为了公司发展,有的是为了证明公司的价值地位,大多数公司还是为了融资,拿钱。 还有一种IPO,主要目的不是融资。这种IPO通常会有一个很高的估值和一个比较高的发行价,但融资的金额却不大。 23年上市时,北森的定价其实偏贵。 的确,北森控股是国内HR SaaS的龙头,但当时对比美国上市的Workday来看,IPO时北森的市销率为25.3 倍,而后者为 8.6 倍。 毛利率上,北森是54%,Workday则是72.4。 另外,据IDC的研报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HCM SaaS市场规模约为45.2
港股异动,北森控股上涨的逻辑是什么?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3-09-19

投影仪赛道的两条活路:要么内卷研发,要么躺平价格

$极米科技(688696)$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今年的投影仪赛道,像是一位前列腺患者,哩哩啦啦,撒了一个月之久,一点都不痛快。 事情肇始于坚果投影CPO王骁逸最近的一条朋友圈,他转发了一个B站UP主测评极米和坚果投影仪的视频,大概意思就是这老大外强中干,全是花拳绣腿的假把式。 随后,极米多位品牌部人士纷纷在朋友圈隔空回应,称“什么年代了竟然还有品牌公关硬要碰瓷营销?”并表示王骁逸转发的测评链接甚至连极米的产品都没出现,有失公允。 后面,开始直播间对撕,反正就是好不热闹。 哩哩啦啦了这么久本以为完事了,结果后面又是一哆嗦——坚果内部又出乱子了....... 9月8日,坚果投影发布公告表示,创始人胡震宇因个人身体原因辞任董事长一职。同时,公司对胡震宇做出的贡献表示认可,“公司从几个人的团队发展到行业领先的科技企业,胡震宇先生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虽然离职原因中,身体原因永远是块遮羞布,但也算是中年人的最后一丝体面。 “投资人想卖公司 嫌我是绊脚石”。 “就是被踢出公司了”。 随着对外的回应,坚果投影创始人胡震宇无疑又把这仅有遮羞布给撕了——体面我不要了,就是要战斗。 今年的投影仪赛道,在两家头部公司的内外拉扯,口水战、纸牌屋轮番上映之下,可谓是瘴气弥漫。 内卷加剧:极米的增长瓶颈,坚果的IPO执念 俗话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回头来看,无论是极米和坚果的当面互撕,还是坚果内部管理层的动荡,种种纷乱变故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一种共同的行业焦虑情绪,这股焦虑来源于当前整个投影仪市场的“卖不动”了。 据行业机构洛图科技的数据显示,在走完了过去几年的市场爆发期后,2023年上半年,中国智能投影(不含激光电视)市场销量为279.1万台,同比下降7.3%;销额为53亿元,同比下降15.4%,量
投影仪赛道的两条活路:要么内卷研发,要么躺平价格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4-05-01

吉利汽车4月销量高达153267辆 自有供应链优势凸显

日前吉利汽车公布了4月份销售战报,乘用车销量153267辆,同比增长39%,环比增长约2%。其中,新能源销量(含吉利、领克、极氪)51428辆,同比增长约75%,环比增长约15%。深度布局新能源和智能化转型的吉利汽车,再次收获阶段性好成绩。 $吉利汽车(00175)$ 这份成绩单背后,不仅是品牌市场影响力的持续增强,更是企业供应链能力的验证。众所周知,随着汽车产业竞争的加剧,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升级,这对汽车研发和生产,以及物流和备件环节的灵活快速响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此前吉利汽车公布的2023年财报中可以看到,得益于自有供应链优势的持续释放,公司在2023年营收创历史新高达1792亿,同时归母净利润同比大涨51%。对比新能源新势力车企多数为实现盈利的行业现状,不得不说,吉利汽车给行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示例,强化研发创新实力的同时,强化自有供应链优势,是实现长期盈利的重要支撑。
吉利汽车4月销量高达153267辆 自有供应链优势凸显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4-07-22

年轻人的“穷”,都藏在B站商业化里?

$哔哩哔哩(BILI)$ 文: 互联网江湖 作者:刘致呈 当阿里盈利的时候,B站没有着急,因为它还没有诞生; 当抖音盈利的时候,B站也没有着急,因为那个时候二次元和游戏还很好玩; 但是当“图文版B站”的小红书盈利消息传来的时候,B站终于急了! 不仅仅是因为估值被拉开了近100亿美元,更是到现在,好像就只剩下B站等少数几家头部互联网企业,还没有摸清盈利的门道了…… 于是乎,B站的董事长兼CEO陈睿就只能立下军令状:B站有信心在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调整后运营利润转正,并且开始盈利。 不过随后,一个坏消息和一个好消息就来了。 坏消息是今年第一季度,B站又亏了,并且亏的口子比2023年同期更大, 好消息是6月份,曾经“拖油瓶”的游戏业务似乎出了个新爆款,有望“逆天改命”。如果再加上今年618期间电商平台们的流量争夺战,B站第三季度扭亏为盈的可能性非常大。 但是反过来讲,如果B站真的据此盈利的话,这是不是有点看天吃饭的意味?这对投资者们还有长期确定性可言吗? 一切的问题,似乎又回到了B站商业化和盈利模式的逻辑上。 不确定的游戏,喜忧参半的广告 现在外界对B站的商业化和扭亏为盈,主要有两个期待点: 一是曾经的基本盘业务——游戏。之所以看重,是因为企业只要能跑出来一个爆款游戏,就能吃好几年的红利。就像B站,到现在还吃着8年前独家代理的《Fate/Grand Order》和《碧蓝航线》两款游戏的余荫。 但即便如此,从长期投资的角度看,我认为这玩意还是太玄学了,谁也不知道下一个爆款游戏何时会来。而且从过往来看,B站和管理层对“二次元”游戏风格的沉迷,也多少有点限制了自己的发挥。 就比如2022年底,董事长陈睿曾亲手接管了B站游戏业务,似乎是要大干一场。 然后结果呢?2023下半年B站发行的7款游戏基本全军覆没,
年轻人的“穷”,都藏在B站商业化里?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3-09-02

拆解美团二季度财报,本地生活的壁垒效应

$美团ADR(MPNGY)$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美团的壁垒也许比想象中的更厚。 8月24日,美团(股票代码:3690.HK)发布2023年第二季度及半年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2023年二季度,美团实现营收680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33.4%。非国际准则下经调整利润76.59亿。 营收增长超过30%,显然是超过市场预期的,美团即时配送交易笔数同比增长31.6%,美团的增长能力仍然在。 增长背后,复苏释放出的红利正在被逐步兑现,零售+科技驱动着美团正在进入新的增长阶段。 二季度增长的内在逻辑:科技零售兑现复苏红利 经济复苏阶段,最先感受到的是“吃住行游购娱”场景中的增长。 这种增长映射到美团财报中表现在,二季度美团核心本地商业营收同比增长39.2%。 实际上,整个二季度,美团即时零售、服务零售的增长都很不错。即时配送订单量同比增长31.6%至54亿单,美团外卖月订单量在6月也达到历史新高。 增长上,即时零售业务撑起了大盘。 增长反应到上半年营收上,二季度美团营收680亿、经营利润47亿,创造了上半年营收历史来到1266亿。 数字的背后,说明一个问题:经过多年沉淀之后,美团以配送核心体系的供需匹配能力仍然不可撼动。并且,这种不可撼动的供需匹配能力正在变得更下沉,嵌入社会消费的毛细血管更深。 这体现在几个方面: 首先,用户平台粘性在增加。 根据QuestMobil发布的互联网数据报告,上半年美团用户量为7.83亿,同比增长率超30%,是互联网零售平台中用户增长最多的。另外,商家端,新入驻商家数量同比增长超过一倍。 本地生活领域的竞争激烈,但美团对用户和商家的吸引力并没有减弱,美团对于商家对于用户的吸引力还在增强。 其次,电子产品和家电产品在二三线城市的线上渗透率加快,日用品、美容和
拆解美团二季度财报,本地生活的壁垒效应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3-02-03

ChatGPT 火了,搜索商业化的下一次进化还远吗?

$百度(BIDU)$  文:互联网江湖 作者:志刚 ChatGPT火了。 微软把OpenAI纳入麾下之后,又计划把ChatGPT与自己家必应搜索深度融合,谷歌也将推出类似ChatGPT服务,并以“搜索伴侣”的形式来为用户服务,另一边,也有外媒传出消息,百度要发布中国ChatGPT。 久未传出动静的搜索行业,水面之下,ChatGPT开始搅动着暗流,翻滚汹涌。 翻看了一些网上解读的文章,大都有些翻译腔、技术味儿太浓了,结合国内搜索市场和搜索商业现状分析的并不多。也许是大家觉得ChatGPT这个东西虽然先进,但感官上还是有些距离,毕竟在国内ChatGPT还只是圈子内的狂欢,商业上分析太多,难免会有些一厢情愿,不太落地。 但志刚却觉得搜索+ChatGPT这个组合还是很有意思的,并且能够给搜索商业带来一些很不一样的变化。 ChatGPT将如何改变搜索商业化? 不少人担心,ChatGPT出来以后会颠覆掉现状的搜索商业模式,仔细推敲后确实有些道理,但你要说谷歌、百度一夜之间被颠覆,恐怕有就些夸张了。 一个成熟的能面向大众的产品,一定是有足够成熟的用户体验之后再推向市场,而体验取决技术,特别是搜索这样的互联网基础设施产品,一定是有很强的技术体系做支撑的。 当然,不是说ChatGPT技术不强,而是说ChatGPT要想替代搜索,在技术上和用户习惯上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毕竟不是当年从PC到移动端那样的用户习惯的变迁,而是搜索形态本身发生变化。 就像曾经火了一段时间的垂直搜索,无论是视频搜索还是头条搜索,本质上还是没变,用户的体验核心还是在于搜索的准确性和响应速度。 ChatGPT也是一样。 举个例子,当年苹果Siri 和微软Cortana出来的时候,也有声音说语音要颠覆搜索
ChatGPT 火了,搜索商业化的下一次进化还远吗?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2-09-09

会动的药丸屏来了9日晚8点iPhone 14天猫预售正式开启

文:互联网江湖 它来了!它来了!那个没有刘海儿的它终于来了! Apple秋季发布会上,那个牵动着果粉心跳的白发老人终于掏出了今年的新品:iPhone 14。 发布会结束3小时,新一代iPhone 14、Apple Watch Ultra、AirPods Pro第二代等全新产品第一时间在天猫Apple Store旗舰店上新。 9月9日晚8点,天猫Apple Store旗舰店正式开启预售。消费者能够第一时间到天猫预约新款苹果14系列。 “药丸屏也能秀出花活儿,整活儿还得是苹果”;“膏里膏气的苹果终于还是挤了牙膏”;“13不香14香,买买买起来”。 一颗颗被“那个男人”撩拨的心开始躁动不安…… 13不香,14香!会动的药丸屏,谁会不爱呢? 看完发布会之后,不得不让人怀疑库克是不是偷师老黄了,这刀法是越来越精准了,“中杯”的mini换成了“超大杯”的Plus,老罗看了直呼内行。 从外观上看,除了min变大了,新款iPhone 14与13基本上没有区别。牙膏挤都在了iPhone14上,而料加在了Pro版本上。 iPhone 14 & iPhone14Plus长这样: iPhone 14 Pro &Pro Max长这样: 硬件参数上iPhone 14与iPhone 13几乎相同,芯片竟然还是A15,虽然是满血版A15,但毕竟提升有限。 给你一张图,自己体会…… 这简直就是一个模具里出来的双胞胎兄弟啊,这波去库存简直666啊。 除了Pro系列采用功耗更低,性能更强的A16处理器外,直观地来看,iPhone 14 Pro 和 iPhone 14 Pro Max 最大的变化和升级,就是那个会动的药丸屏。 大家以为苹果要学英特尔做“牙膏厂”,没想到苹果却做起了“药丸”?? 看了发布会之后,我突然发现,原来不是接受不了药丸屏,而是接受不了“不会动”的药丸屏。这个会动的药丸屏,官方
会动的药丸屏来了9日晚8点iPhone 14天猫预售正式开启
avatar互联网江湖
2023-10-24

极兔IPO背后,飞速增长的价码是什么?

$京东物流(02618)$ $顺丰控股(002352)$ 极兔要上市了。 最近赴港递交招股书的快递物流企业不少,最受关注的除了菜鸟,就是极兔。这家快递企业很不一样,在快递行业已经进入极度内卷的时代后,极兔仍然保持了极高的增速。 这个速度有多快呢? 2020年到2022年,快递企业市场份额变化中,中通从20.4%增长到22.1%,韵达从17%下滑到15.9%,圆通从15.2%微微上升到15.8%,申通从10.6%微增到11.7%…… 而极兔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2.5%,到2023年已经上升到10.9%。 从名不见经传,到跻身行业前列,极兔只用了三年。要是放在商战小说里,这妥妥的爽文一号主角。 正如那句经典的台词:“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写上了价码”。 2020-2022三年,极兔速递的税后利润分别为,-6.64亿美元、-61.92亿美元以及15.73亿。 赴港IPO之际,人们的目光再度聚焦到增长与盈利的问题上:极兔还能不能继续高速增长,盈利具不具备可持续性?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业务盈利的意义在于正向现金流 高增长背后,潜在风险决定估值上限 极兔模式“出口转内销” 并购增长的价码:负债与亏损 极兔的增长其实没有什么秘诀,核心就两个字:烧钱。 2020—2022年,极兔的营收分别为15.35亿美元、48.52亿以及72.67亿美元,同期的营业成本分别为17.97亿美元、53.97亿以及75.38亿美元。从成本结构上来看,主要是履约成本和运输成本,以2022年分别占到了四成和三成左右。 毕竟快递行业就是高成本低毛利的行业,挣得都是辛苦钱,再加上极兔把价格压的这么低,亏损其实不难理解。 极兔
极兔IPO背后,飞速增长的价码是什么?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