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平安在资本市场“买买买”,频繁投资银行和同行,吸引了不少目光。如今,2025年三季报出炉,为它这一系列动作交了份答卷,证明了这家综合金融巨头在复杂环境下的硬实力。 10月28日,中国平安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核心指标呈现稳健增长:营业收入8329.40亿元,同比增长7.4%;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62.64亿元,同比增长7.2%;前三季度仍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28.56亿元,同比增长11.5%。 尽管外部环境有所波动,但平安依托“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战略与科技赋能,展现出较强的经营韧性,多项业务实现高质量增长。然而,深入分析财报细节不难发现,平安在整体增长背后,也面临着行业竞争加剧、转型步入深水区等多重挑战。 结构优化成效显著,增长图谱冷热不均 从财报数据来看,中国平安核心保险业务正处于一场深刻的“结构优化”进程中,高价值业务占比提升,渠道效率改善,投资业绩回暖。 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357.24亿元,同比增长46.2%,新业务价值率(按标准保费)同比上升9.0个百分点;平安产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562.47亿元,同比增长7.1%;整体综合成本率97.0%,同比优化0.8个百分点。 保险资金投资方面,2025年前三季度,平安保险资金投资组合实现非年化综合投资收益率5.4%,同比上升1.0个百分点;非年化净投资收益率2.8%。截至2025年9月30日,平安集团保险资金投资组合规模超6.41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1.9%。 然而,在这份“优化”的成绩单背后,是无法忽视的“增长不均”现象,揭示了这家保险巨头在转型深水区所面临的现实挑战与内部动能转换的阵痛。 一方面,中国平安核心的代理人渠道仍未完全走出转型阵痛,对银保渠道的依赖度提升可能带来新的渠道博弈和利润挤压风险。 财报数据显示,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同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