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向善财经
IPO向善财经
关注ipo,关注财经,关注巨头,更关注大事件背后
IP属地:未知
0关注
217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IPO向善财经
2023-03-11

当甜蜜事业不再甜蜜,徐福记失去“多巴胺”?

文:向善财经 作者:刘能 作为能够促进中枢神经分泌多巴胺,使人迅速产生愉悦快感的物质之一: “糖”,曾令全世界的人为之上瘾着迷。 但是如此甜蜜的事业却成了现在徐福记甩不开也丢不掉的“廉价毒药”。 近年来,“糖果巨头”徐福记的市场业绩表现疲软异常,不仅一度被雀巢在财报中归类为“其他收入”,更甚至还被频频传出“雀巢有意要将其出售”的未经证实的市场传闻。可以说,过去能给人带来快乐的糖果生意,在徐福记这里却显得无比苦涩。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雀巢最近公布的2022年年报中,首次披露了大中华地区销售业绩,并表示“糖果业务中,得益于推出咸味零食等一系列的产品创新,徐福记已经实现了高个位数增长。” 如果仅从增长表现来看,徐福记似乎找到了焕发市场“第二春”的增长机会。 但是考虑到休闲零食市场的竞争现状,相信有人会发出疑问,休闲零食真的会是那个能够持续刺激徐福记产生多巴胺的“快乐物质”吗? 被时代抛弃的“糖果大王” 当说起徐福记衰颓的原因,其实就等于在问为什么人们不爱吃糖了? 有10后会告诉你,“吃多了会长蛀牙”;有90后、00后的爱美人士会告诉你,“为了减肥、保持身材,也为了身体健康、远离高血糖等现代疾病”。同时,他们可能还会向你科普元气森林使用的赤藓糖醇和阿斯巴甜等相关各种代糖或“0糖”的口感和健康程度。 但是如果问其父辈或祖辈们,得到的答案却是“糖在他们小时候可是个好东西,甚至能当做在困难时期奶粉供应紧张时“七粒大白兔,就是一杯好牛奶”或“三粒金丝猴奶糖,就是一杯好牛奶”的营养补充剂一般的存在。”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差?答案显而易见,两代人的时代消费环境和需求变了。糖分营养补充实现了从过去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供过于求,从满足基础的“温饱需求”到追求变美的“精神需求”的进阶。 以此来看徐福记糖果生意的过去和现在,几乎同样可以用“时势造英雄”和“英雄困时势”两个关键词总结。 先说过去的崛起:一
当甜蜜事业不再甜蜜,徐福记失去“多巴胺”?

多元化+出海,奶粉行业迎来2.0时代

$澳优(01717)$ $伊利股份(600887)$ $中国飞鹤(06186)$ 文:向善财经 趁着DeepSeep这股东风,恒生科技今年大涨,年初至今已涨26%+,行情走得是波澜壮阔。 每次市场热情高涨的时候,就有朋友想要进来分一杯羹,于是作为商业媒体的我,自然成了朋友们咨询的对象。 此刻,虽然港股的科技板块形势一片大好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科技和医药一样,作为投资领域的七尺跨栏,想要越过实属不易,耳边此时响起祖师爷的声音,“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 于是,我告诉朋友们,消费类的值得关注一下,奶粉行业就还不错,朋友呵呵一笑,知道现在人口红利已经消失了,你可别坑我。 此话不假,人口下降是趋势,但一如前两年苹果一家市值抵中国十来家科技公司市值的时候一样,在无人问津的时候,也许就是掘金的时刻。 那么奶粉行业是不是那块金呢? //“沙里淘金”,奶粉企业迎来2.0时代 奶粉行业,走过了两个时代。 1.0时代,拼的是扩张速度,拼的是业务规模。 80、90年代的婴儿潮,是1.0时代乳制品行业掘金的底层逻辑。这个时代里成长出一批很有代表性的企业,伊利、蒙牛、飞鹤、合生元(健合)等。 人口向上,经济红火的背景下,奶粉企业增长是确定的。这个时候,谁能做好品牌、做好供给就能把握住掘金的机会。 三聚氰胺事件之后,行业震动,新的洗牌机会来了。“外来品牌好念经”成了奶粉行业的“时代显学”。 典型的如健合集团,彼时还叫合生元,借助品牌积累,推出法国原装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在一众乳企巨头的围剿中打开了市场。 健合增长的底层逻辑很简单,用好的产品加上穿透
多元化+出海,奶粉行业迎来2.0时代
avatarIPO向善财经
2024-10-23

王晓永上任半年,中国民生银行“亮点”与“痛点”并存?

文:向善财经 $民生银行(01988)$ 最近,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公布的一则行政处罚消息,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 民生银行西安西大街支行和土门支行,因“办理保险业务活动中欺骗投保人”,分别被罚款15万元和19万元。 说实话,见过有银行因管理不到位、不审慎和不尽职而被处罚的,但是直接用“欺骗”这样的措辞着实不常见。也很难让人想到,这事儿居然发生在一向以安全为生命线的银行身上。 随后有媒体粗略统计,仅2023年,民生银行就因多项违法违规收到多张罚单,合计被罚超亿元。至于更早之前,2022年,民生银行及其分行被罚超4000万元;2021年,被罚超1.1亿元…… 一时之间,民生银行的内控管理问题,成了外界关注的新焦点。 毕竟,内部大股东们的纠纷,民生银行和上任仅半年的新行长——王晓永可能无力插手,但是在面向无数金融客户和投资者的内控管理方面,以王晓永为代表的民生银行管理层却不应该“摆烂”…… “空降”而来的行长,能否念好“管理经”? 从外部视角来看,现在最有可能造成民生银行内控管理乱象的原因,其实就两点: 一是与近半年来,民生银行内部管理层的“大换血”有关。 今年3月份,民生银行突然发布公告称,聘任王晓永为行长,任职资格核准前代为履行行长职责。 从履历来看,王晓永并非是民生银行的“老将”,而是从建行“空降”而来的。在2016年9月至2024年2月先后,其曾任中国建设银行重庆市分行行长、渠道与运营管理部总经理、四川省分行行长等职务。 所以,哪怕王晓永有着丰富的银行业经验,但在内部管理方面也必然要经历一定的磨合期。 可雪上加霜的是,同一天,民生银行的副董事长、行长郑万春,执行董事、副行长袁桂军,外部监事王玉贵等多位高管又共同选择了辞职。 尽管这在短时间内并不影响实际经营,但双重影响之下,内部大“换血”带来
王晓永上任半年,中国民生银行“亮点”与“痛点”并存?
avatarIPO向善财经
2024-08-28

上半年净亏15亿,陆金所何时私有化?

$陆控(06623)$ $中国平安(02318)$ $平安银行(000001)$ 文:向善财经 刚刚发布了二季度报,陆金所又发布公告要约的所有先决条件已获达成。 在陆金所派发特别股息派发后,中国平安持有股权占比将达到56.82%,被动控股陆金所并触发《收购守则》下规定的强制性全面要约。 有意思的是,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无意私有化陆金所控股将继续维持陆金所控股的港、美双重上市地位,并希望陆金所控股继续现有的主营业务方向。 声明是声明,要约条件都已经触发了,未来有一天陆金所会不会被私有化?经历过上半年亏损之后,100%担保模式下,发力小微企业能不能助力业绩腾飞? 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半年报净亏15.6个亿,是转型也是“刮骨疗伤” 这次触发要约条件,也挺有意思,原因在于中国平安选择股票分红方式收取相应股息,派这波陆金所派发特别股息之后,“自然而然”地触发了要约收购的条件。 而随后平安的公告,明面给投资人吃了一颗定心丸,但要约条件触发了,私有化与否主动权都在平安的决策上。 如果并表之后,未来有一天平安选择私有化,也有道理。从股价上看,这个抄底时机可遇不可求。 2023年6月-8月,陆金所的第二大股东三次大幅减持,当时因业绩不佳,引发资本市场震荡,当时第二大股东三个月内减持金额7146万美元(约合5.2亿元人民币)。 最新的二季度业绩发布后,市场信心似乎又来到了低点。 市场上,从23年8月到24年2月,港股陆金所股价一路向下,低点不到10港元。有人说,23年的陆金所处至暗时刻,市场信心降到了低点。 你看现在的陆金所的股价,兜兜转转也不到10
上半年净亏15亿,陆金所何时私有化?
avatarIPO向善财经
2024-06-10

大模型降价至免费,ToB商业模式“卷”向何方?

文:向善财经 $昆仑万维(300418)$ 最近一年多时间来,无论是资本市场还是消费市场上,大模型都很火。 特别是在最近几天的高考季,大模型填报志愿等各种新奇功能,可谓是火出了圈。 不过回头来看,和大多数新风口一样,大模型刚诞生时,资本市场也是一贯地先讲故事,爆炒概念。 但是讲到最后,一个项目要证明自己有投资价值,最直接的方法还是要从市场上赚到钱来。所以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AI创业者和投资人,又开始将大模型的商业模式挂到了嘴边。 可直到现在,外界能看到的商业变现途径,不是大模型卖课就是算命、填报志愿等“旁门左道”,至于付费会员和打赏方式也是杯水车薪。 那么从卷技术到拼价格,国内大模型玩家们打了这么久,商业模式都走的怎么样了? 大模型降价至免费,ToB商业模式“卷”向何方? 要说大模型行业最近的大事,无疑就是降价潮了。 从字节跳动高调入局大模型战场,并带领豆包大模型击穿市场底价开始,到阿里云宣布通义千问GPT-4级主力模型Qwen-Long API输入价格从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直降97%。紧跟着,百度智能云也跳出来表示,文心大模型两大主力模型全面免费。 然后就是科大讯飞也宣布,讯飞星火API能力正式免费开放。至于最近,此前已经有过一次降价举动的智谱,则又宣布了对旗下全模型矩阵的价格大幅下调。 如果再加上更早之前的海外OpenAI宣布其最新模型GPT-4o的价格下调50%,一场大模型界的“618”大促正在席卷整个行业。 而有意思的是,在这降价潮背后,其实就隐藏着一种大模型商业化的尝试,即向ToB的企业(包括政府、开发者)们寻找变现空间。 可以发现,此次降价的大模型,更多的是基于公有云版本的接口成本降低,以及轻量化模型的调用成本调优,所以本身就有点醉翁之
大模型降价至免费,ToB商业模式“卷”向何方?
avatarIPO向善财经
2023-11-15

从搜索到大模型,百度商业化的“惊险一跃”

文:向善财经 $百度集团-SW(09888)$ 关于百度,最近发生了这么两件事儿。 一个是华尔街分析师重申了对百度股票的买入评级和目标价,但在该公司11月21日公布第三季度收益之前下调了第三季度收入预期。 分析师给出的理由是,线下广告支出走软,以及2G资金减少之后,给智能交通带来挑战。 另外一个是最近文心一言正式上线了专业版,并且开始收费,价格确实不贵定价59.9元/月,连续包月优惠价49.9元/月,开始初步尝试商业化变现。 乍一看,这两件事没什么关系,但深思之后不难发现,这两件事背后其实都关乎一个问题:接下来,百度商业化的成长性在哪? 过去,百度靠的是核心广告业务,今年一季度百度业绩复苏,也是因为广告超预期加速恢复,成本大幅优化,百度核心广告增长6%,超过市场预期,二季度增长的功臣,也是广告业务。 虽然核心业务复苏的确提振了市场信心,但互联网的流量格局已定,流量大盘向短视频平台倾斜也是事实,百度核心广告业务的成长性并不高。 AI投入这么多年,云计算增长乏力,百度商业化靠什么来支撑?这是百度需要为市场解答的根本问题。文心一言收费,是大模型商业化的一种尝试,只是对于二级市场来说,这样的尝试,可能还远远不够。 从搜索到大模型,百度“惊险一跃” 看了前阵子百度最新版本的文心一言的发布会,对于文心一言的能力大家心里已经有了数,毕竟参照物很明确,能不能打得过GPT4,大家都看得见。 对于百度来说,文心一言是成功的,至少从PR的角度来讲,它成功的使人们把目光转移到了大模型产品本身,而不是大模型对搜索的影响。 文心大模型发布这么久,最大的作用不是说服了市场,让大家认为百度大模型真的能打得过ChatGPT4,而是让人们逐渐淡忘了,大模型对搜索的替代,可能会导致百度的商业化多出很多变数。 搜索,与大模型不同,一
从搜索到大模型,百度商业化的“惊险一跃”

开一家蜜雪冰城需要多少钱?DeepSeek有话说

文:向善财经 近日,蜜雪冰城成功通过港交所聆讯,“雪王”离上市近在咫尺。 此次上市成功,无疑会进一步提高蜜雪冰城的品牌影响力。说来也巧,过年期间,家里有亲戚告诉我,镇上的蜜雪冰城可火了,他考虑也开一家,问我怎么看? 我告诉他,这不是有点儿小钱就能加盟的,需要审核你的资质。 职业病的困扰下,我也特意在镇上逛了一逛,蜜雪冰城确实异常火爆,不过这可能是过年大家都回来了的原因,平常真的有这么多人吗? 我也不免产生疑问,如果满足资质,现在加盟,会是一个好时机吗? 开一家蜜雪冰城需要多少钱?DeepSeek有话说 在镇上,我发现,除了蜜雪冰城外,还有一家甜啦啦、以及一两家“闻所未闻”的奶茶品牌。 我不免错愕,镇上就这一条街,还能开这么多奶茶店? 其实这也是如今奶茶行业的缩影,曾经被视为新消费产品的奶茶,如今也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竞争,行业竞争激烈,根据窄门餐眼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1月12日,全国奶茶店总数约为412579家,而近一年关停数量,约为16万家。‌ 蜜雪冰城也受行业影响,根据招股书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蜜雪冰城的加盟店关停1298家,与2023年一整年的1307家旗鼓相当,而2021年与2022年,关停门数分别为577家、696家,数量仅是如今的一半。 可以看出,蜜雪冰城的关停门店数量也有着明显增加的趋势。 站在行业的风口上,猪都能飞,可风停了,猪也会摔下去。 曾经大家都称奶茶是新消费,是“小甜甜”,如今却都叫人家“牛夫人”,不过,个人如今若想要加盟蜜雪冰城这样的奶茶店,确实需要多方面慎重考虑。 通过询问DeepSeek,其汇总了各级市开一家蜜雪冰城所花费的成本。 不过大模型可能存在幻觉,数据仅供参考,若真想开店,还需要仔细询问相关客服人员。 据招股书透露,蜜雪冰城的核心价格通常在2-8元,如果以6元为蜜雪冰城产品的平均价格,在一线城市,蜜雪冰城约需要至少卖出5000
开一家蜜雪冰城需要多少钱?DeepSeek有话说
avatarIPO向善财经
2022-12-23

六岁小鹅通,“破茧”数字产业经济再出发

文:向善财经 作者:刘能 数字经济浪潮不断涌动,产业数字化变革已成为各行各业发展的一个“必答题”。当下,企业正借力于企业服务商,加速融入数字产业经济之中。 12月17日,知识产品与用户服务为核心的技术服务商小鹅通,举办了以“因知而行,遇见美好”为主题的六周年庆典活动。 六周年是一个关键节点。过去的6年中,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私域运营的不可或缺,也有越来越多的品牌从私域中受益。 那么,私域运营来到的下半场,如何进一步降低私域运营的成本释放私域的价值,接下来知识付费产品与服务如何进化,如何把握内容创业“下半场”的风向,小鹅通6年来对产品、服务的探索,或许能给出不一样的答案。 01 知识付费六年成长:内容创业的“送水人”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小鹅通已经六岁。如果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小鹅通这六年来的成长路程,那么就是:由点及面、客户成功、少即是多。 2015年,鲍春健“出走”腾讯,开启创业之路,并在2016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与吴晓波相识。此后,鲍春健听取吴晓波的建议成立了小鹅通,正好赶上了知识付费的井喷。 随着自媒体、知识社区等平台出现大量知识IP以及愿意付费的忠实粉丝,知识社区变现需求愈发强烈,不得不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小鹅通成为其中关键的“送水人”。 2016年起,小鹅通开始为大V提供知识付费工具,吴晓波老师的《每天听见吴晓波》,林少的《十点课堂》都放在小鹅通的平台上,此外还有清华大学出版社等160万家机构以小鹅通平台,架构起自身的内容域服务。 以知识服务为点,以平台架构为面,小鹅支撑起丰富的产品、服务,影响着数亿终端用户。 这背后有一个核心的逻辑,通过小鹅通这个平台,这些机构把公域流量高效的沉淀为私域流量,并且转化为私域资产。 “交个朋友”创始人黄贺曾经透露过一个数据。直播开始时,短视频流量占比20%,自然流量占30%,付费流量占到40%。也就是说,有大约40%的公域流量能够进一步
六岁小鹅通,“破茧”数字产业经济再出发
avatarIPO向善财经
2024-04-25

打新茶百道:品得人生酸苦辣百味

文:向善财经 $茶百道(02555)$ 这次茶百道IPO,算得上教科书式的“灾难级”的IPO。 上市首日,港股盘中一度跌超37%,到24日收盘跌幅仍达33.71%,股价从17.5港元的发行价,跌到11.6港元。 破发之后,媒体惊呼,上市一小时跌没了3年净利润…… 谁能想到,三年之后的新茶饮IPO,还是这个配方,还是这个味道。 2021年奈雪的茶赴港IPO发行价19.8港元,当日随即破发,股价跌了13%,一个月后到7月27日,股价暴跌26%…… 此时此刻,恰如彼时彼刻。 平心而论,比起动辄流血上市的公司,茶百道的业绩表现还是不错的,近三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是7.56亿、9.54亿和11.39亿。23年的营收更是破了57亿。 对比之下,同样营收50多亿的奈雪的茶,净利润只有一千三百多万,茶百道业绩还是有含金量的。 为什么茶百道业绩含金量这么高,IPO首日还破发这么严重?新茶饮赴港为何这么会被这么看空? 这些问题,值得深究。 “灾难”级的破发背后,为什么市场不买账? 新股破发总是有原因的,要么就是时间节点太差,市场情绪悲观,要么就是估值太高。 茶百道IPO,这两点原因可能都有。 市场对打新不感兴趣,似乎跟近期港股的市场热情不高有关。上周五开始恒生指数“三连阴”,回调近5%,空头的趋势明显。这个时候新股上市,并非最佳节点。 从估值的角度看,20倍的PE以及30倍的PB可能还是有高,雪球博主“星辰大海的”评价很中肯:“20xPE 30xPB,在这种背景下的港股市场贵到离谱,因为pre-ipo30亿美金,不想倒挂”。 虽然说茶百道的盈利比奈雪要好看不少,但投资人也有话要说,作为市场参考标的奈雪上市后跌了这么多,这个估值究竟划算不划算,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 毕竟,新茶饮过去的估值泡沫还没出清完毕,又有多少人敢
打新茶百道:品得人生酸苦辣百味
avatarIPO向善财经
2022-05-09

“罚单潮”突降,宁波银行2022年变水逆年?

文:向善财经近段时间,曾入选“民众最满意银行”的宁波银行却迎来了“罚单潮”。据天眼查专业版APP显示,,中国银保监会衢州监管分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衢银保监罚决字〔2022〕8号)中,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衢州分行因贷款管理不到位,个人信贷资金被违规挪用,衢州监管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对其罚款人民币45万元。实际上,这已经不是宁波银行今年第一次遭遇罚单。在宁波银行刚刚入选“民企最满意银行”市级机构之时,就接连收到了两张罚单,共计罚款人民币250万元。作为银行股中的优等生,宁波银行似乎还隐藏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罚单潮”突降?从宁波银行2021年的业绩来看,表现不可谓不优秀。不仅资产总额突破万亿大关,营收和利润均大幅增长,在众多城商行中业绩突出,正处于迅猛增长之中。但另一方面,宁波银行在违法违规方面似乎也比较“突出”,此前还不太引人注意,然而,在进入2022年之后,宁波银行的业务不断爆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4月23日,银保监会官网信息显示,宁波银行因薪酬管理不到位、关联交易管理不规范、绿色信贷政策执行不到位、授信管理不审慎、资金用途管控不严、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票据业务管控不严、非现场统计数据差错等,被罚款270万元。据天眼查APP显示,今年4月18日,宁波银保监局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显示,宁波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代理保险销售不规范及信贷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违规向土地储备项目提供融资、非标投资业务资金支用审核不到位、房地产贷款授信管理不到位。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分别罚款人民币30万元和220万元,共计被罚款人民币250万元。而在2月23日,据银保监会官网消息,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深银保监罚决字〔2022〕22
“罚单潮”突降,宁波银行2022年变水逆年?
avatarIPO向善财经
2022-01-22

水逆的飞鹤,等不来港股的东风

文:向善财经从2021年1月开始,中国飞鹤的股价便一路震荡走低,最低甚至跌破10港元/股,总体跌幅也超过60%,市值蒸发更是接近1000亿港元。然而,从近几年飞鹤公布的财报数据和2021年最新的年中财报来看,无论是ROE还是资产负债结构和利润表,飞鹤都是当之无愧的绩优股。可反映到二级市场,换来的却是飞鹤跌跌不休的股价,甚至PE下跌到不足12倍。而与之对应的液态奶上市公司蒙牛、伊利的PE则是其2—3倍,这也难怪中国飞鹤近段时间开启了“捡漏”回购自身股份的浪潮。但飞鹤作为国内婴幼儿奶粉市场占有率第一人,有着优异的业务成绩打底却依然在资本市场遇冷,难道飞鹤真的被低估了?罗网重重,飞鹤难高飞事实上,股市短期是个多变量非线性复杂系统,但长期却是个简单系统,而资本市场之所以不看好飞鹤,或许在于其未来恶劣的外部增长环境。据向善财经观察,现在市场利空飞鹤的因素大致可以总结为两类,一是长期因素,主要包括新生儿出生率和RCEP贸易协定的实施等;二是短期因素,主要与政策影响有关。一、从长期来看,一方面以飞鹤为代表的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市场天花板与新生儿的出生率息息相关,可以说新生儿的数量直接决定着飞鹤、君乐宝等婴配奶粉企业未来的市场想象力。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我国全年出生人口为1062万人,相比于2016年的1786万人少了约4成,这也意味着在五年时间里,我国婴配奶粉的市场消费规模萎缩了近4成。尽管国家先后放开了二孩、三孩政策,并且在疫情居家隔离等多种促生育的外在因素影响下,或许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生育率的提升,但这部分在政策刺激下产生的新生儿人口红利的释放具有延后性,至少在短时间内难以反映到婴配奶粉市场,这对飞鹤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另一方面自2022年1月1日起,RCEP贸易协定正式施行,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的奶粉将逐步免除关税。而目前进口奶粉的关税大约是10%,也就是说未来
水逆的飞鹤,等不来港股的东风
avatarIPO向善财经
2024-11-22

Q3财报背后:百度站在AI升起的朝阳里

$百度(BIDU)$ 文:向善财经 百度三季度业绩发布了,还预告了将在明年初发布新版大模型。这次财报好消息确实不少,有几个数据增长很值得关注。 三季度,百度文心大模型调用量达15亿,百度搜索AI功能覆盖月活用户的近70%,百度文库的AI功能月活用户突破5000万,同比增长超300%。 讲真,这个增长其实有点超出我的预期。 毕竟,15亿级的调用量,以及70%的用户功能覆盖,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了,毕竟目前谷歌的搜索AI功能覆盖也不足50%。 对于国内的大模型企业来说,这个数据也挺鼓舞人心的。 这两年市面上对AI大模型时不时会有质疑,但我觉得百度这个三季报数据,足以打消很多人对这个行业的疑虑。 百度文心模型调用量、AI用户端的活跃增长也足够说明,百度的AI战略像是早上6、7点的太阳,正在迸发极强的生命力。 旧时代的结束与新时代开启 企业财报是一座“信息矿”,数字上的变化都反映出企业当下最生动的经营信息。 百度这份Q3财报也不例外。 读完三季报,看完财报电话会,最值得回味的还是大模型业务几个指标的增长:文心大模型调用量达15亿。百度文库AI功能MAU增长300%。百度搜索AI功能覆盖70%用户。 百度大模型调用量陡增,意味着在应用端已经有了爆发趋势。 这些数据也反映出一个事实:在半年前提出全面转向“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战略”之后,百度大模型业务线不仅落地很稳,而且增长很快。同时,这些数据也充分说明,百度在坚持人工智能的核心战略以及应用驱动之下,路线的正确性让效果初现。 “长远来看,以人工智能为重点的战略将使我们能很好地抓住重大的增长机会。我们的长期战略重点是提升人工智能的能力,这是推动我们向AI转型的基石。”李彦宏在Q3财报电话会上表示。 用户端,数据增长在侧面反映出,大模型能力的产品正在逐渐成为用户端的“
Q3财报背后:百度站在AI升起的朝阳里
avatarIPO向善财经
2023-03-14

倒计时一天,又红又黑的Babycare会被315点名吗?

文:向善财经 作者:刘能 说起母婴行业的事业生命线,那一定是产品品质。毕竟母婴产品的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妈妈和宝宝的健康与安全。 然而,作为母婴界新晋的一位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明星巨头玩家,甚至其还在不久前的由《中国慈善家》主办、微博联合主办的“坚韧的力量·2022年度慈善盛典”中获得了“年度责任品牌奖”的Babycare,却在近两年来因多次触发母婴产品的质量红线而被各路媒体频频点名批评。 比如在去年Babycare旗下的某款儿童床(婴儿床)就因木材名称标识不准确或不规范,易误导消费者而被上海市市场监管局点名。2021年央广网在文章“Babycare获7亿元B轮融资:中国区总代理曾被罚逾30万元 召回1万辆儿童推车”甚至还集中曝光了Babycare的各种产品质量隐忧。 这实在是让人有些不解,作为曾经不少母婴人心中无暇的白贝壳般的存在,Babycare为何现在也沾染上了质量安全的黑点?难道其也想要亮相315晚会的舞台? 母婴人的白贝壳,质量黑榜上的Babycare? 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网红母婴品牌Babycare,相信不少宝爸宝妈们即便没有选购过,但也一定听说过其品牌名声。毕竟在网上简单搜索“Babycare”,几乎都是满屏幕的赞誉之声。 而作为想把最好最安全的东西都用给孩子的宝爸宝妈们自然也就很难不去关注。 但是正如前边提到的,在一众夸奖声中,总有那么几个扎眼却又令人担忧怀疑Babycare品质安全的不和谐声音。 比如去年8月,针对消费者投诉、举报集中及质量问题较多的产品,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浦东、静安、黄浦等6个区域8家企业和百联、天猫、京东3个网络交易平台销售的20批次儿童床(婴儿床)进行了监督抽查。 经检验,有6批次儿童床不合格。其中由上海子咖科技有限公司在月星环球港销售的标称由浙江一举木业有限公司生产(或供货)的“Babycare ”牌帕克莱拉婴儿床(家用童床)(规格型
倒计时一天,又红又黑的Babycare会被315点名吗?
avatarIPO向善财经
2022-11-24

小罐茶、八马茶业以及竹叶青,能靠围炉煮茶成“茶界顶流”吗?

文:向善财经 作者:刘能 精品咖啡、自热火锅甚至是一碗拉面,都能在新消费赛道火速出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茶国和茶叶消费国,国内的茶叶消费领域反而一直静悄悄,是不是很不科学?不要急,围炉煮茶的出现终于为国内茶叶领域争了一口气。 全国各地的网友都充满了对于“围炉烤茶”、“围炉煮茶”的热情,抖音上围炉煮茶话题的相关视频播放量已经超过12.6亿次播放。据天眼查专业版APP显示,也已成立了不少“围炉煮茶”相关的茶馆。 众所周知,国内的茶叶界一直发展缓慢,不管是小罐茶,还是八马茶业,亦或者竹叶青,都渴望着下一个茶中茅台的降临,围炉煮茶这波浪潮能否带来一丝契机?值得思索。 穿透围炉煮茶背后的消费迷局 围炉煮茶,从字面来看,炉和茶可以说是标配中的标配。可以想象,几个人围桌而坐,桌子中间摆上炭炉和茶具,热腾腾的茶水在炉子上冒着滚滚热气。此外,人们还会搭配柿子、橘子、烤红薯等种类繁多的小食。 在各大社交平台上,不少分享“围炉煮茶”的网友们享受着这种新玩法。中式的装修,古朴的茶具,一边喝茶,享受着人间烟火气。一边欣赏风景,感受美好自然风光。风靡网络的同时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热捧。 根据拉沃时尚轮回定律:“当一个潮流正流行的时候它是看起来很酷的,而一年前它可能在大家看来是超前的,二十年后大家的态度又会是截然不同的,可能大家会认为它很荒谬,五十年,则是它重新开始回到时尚地位的时间。” 围炉煮茶看似新颖,实际上早已是古人玩“剩”的东西,不知轮回了多少次。早在唐代,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记录煮茶的过程,而且非常讲究。 其上所述:“凡煮水一升,酌分五碗,乘热连饮之,以重浊凝其下,精英浮其上。如冷则精英随气而竭,饮啜不消亦然矣。茶性俭,不宜广,则其味黯澹,且如一满碗,啜半而味寡,况其广乎!” 据了解,在今年年初,围炉煮茶就已经在上海、武汉南方等地兴起,随着冬季到来,如星星之火,开始在全国各地风靡。 如今在本地
小罐茶、八马茶业以及竹叶青,能靠围炉煮茶成“茶界顶流”吗?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