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向善财经
IPO向善财经
关注ipo,关注财经,关注巨头,更关注大事件背后
IP属地:未知
0关注
220粉丝
0主题
0勋章

杨明超的百亿宋河,靠一亿河南人喝的出来吗?

$锅圈(02517)$ $洋河股份(002304)$ $华润啤酒(00291)$ 文:向善财经 近日,锅圈的核心团队入主宋河酒业,宣布杨明超和他的锅圈正式成为老乡宋河的白衣骑士。 天眼查APP显示,宋河酒业法定代表人悄然由朱文臣变更为王水云,此人正是锅圈实业创始人杨明超身边的核心干将,长期负责锅圈供应链体系的搭建与管理。 这意味着锅圈在对宋河进行了将近两年的调改之后,在管理上正式“转正”,成了宋河的“新东家”。 从过往的历史来看,经营不善的区域白酒被强大的白衣骑士接手,这样的戏码并不少见。 往近了说,有华润系和金种子的故事,往远了说,也有舍得和复星系的合作,它们都是经营受困的区域性酒企,被渠道强大的企业改造。 只不过从当前故事的发展上看,都不尽如人意。 那这次,宋河和锅圈的结局会如何呢? //数据改善,战略清晰,宋河只欠东风? 目前看来,这场始于2024年初的调改工作是十分成功的。 这1年多的时间里,锅圈投入了近2亿真金白银,宋河在经营上也有了巨大的变化。 数据的改善就是最好的证明,具体来说,在保留调改前的员工班底的同时,将酒厂保本点从8.7亿元砍至3.2亿元,同时还缴纳税款近1亿元。 更关键的是,对于宋河的未来,锅圈也从产品、渠道两方面做出了清晰的规划。 在产品端,相比之前混乱的产品线,宋河做了很多减法,变的更聚焦了。 他们将原有的438款产品砍掉,只剩下了20个左右的新品,集中资源推出三大核心系列:定位高端的“宋河·紫”、聚焦商务场景的“宋河·青”和主打宴席的“宋河·红”。 在渠道端,则想要借鉴锅圈的经验,为宋河植入快消行业的
杨明超的百亿宋河,靠一亿河南人喝的出来吗?

全栈AI的“无限游戏”:百度的长期主义进入收获期

$百度(BIDU)$ $寒武纪(688256)$ 文:向善财经 百度今年三季度财报发布了。 和以往不同,这次百度史无前例地披露了AI业务的详细收入表现。 三季度,百度AI业务收入同比高速增长超50%。 其中,AI云收入同比增长33%;AI应用收入达26亿元;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2%达28亿元。 讲真,这组数据来得很及时,也挺鼓舞人心的。 从前段时间世界大会上的种种AI创新产出,到现在这份Q3财报的出炉,有技术惊喜,也有商业前景,这不仅印证着过去百度AI变革方向是正确的,而且还彻底打消很多人对这个行业的疑虑。 接下来,百度更加激进地向AI时代冲刺的发展战略,也就有了更多的市场底气。 //AI重构的胜利 读完百度这份Q3财报,最让我反复回味的还是AI业务的增长表现: AI云收入同比增长33%,其中AI高性能计算基础设施的订阅收入同比增长128%;AI应用收入达26亿元;AI原生营销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62%达28亿元。 这些首次披露的数据反映出一个事实:AI重构动作已在百度身上率先兑现价值,AI业务真正成了一个新的增长引擎。 同时也意味着,百度正在全面蜕变成一个AI公司。 这个AI公司,不再是简单的通过AI去赋能广告业务等,而是AI业务本身的占比越来越高,是AI正在实实在在的创造价值,并具象到业绩数据方面。 这也表明,百度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战略转型,有了阶段性成果。 一方面对内,过去百度一直践行的AI重构路线得到了正面验证,结果正确了,之前的战略投入就有了价值意义。 早在2023年,李彦宏就提出:“大模型时代,百度要做第一个把全部产品重做一遍的公司,不是整合,不是接入,是重做和重构。” 而当时并非所有人都完
全栈AI的“无限游戏”:百度的长期主义进入收获期

一支眼霜“卖”出30亿!丸美生物也要赴港IPO了

$丸美生物(603983)$ $上美股份(02145)$ 文:向善财经 最近,丸美生物公告称,公司审议通过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股份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相关议案。 言下之意,丸美也要冲刺A+H股双资本平台了。 这不啻为一个好消息。如果丸美能顺利登录港股,那么未来势必就会多出一条出海国际化的增长之路,整体足以让品牌影响力再上一个台阶。 但美中不足的是,丸美生物这次是“素颜相亲”。 前两天,丸美刚因为“财务核算不规范”和“募集资金管理、使用和披露不规范”被中国证监会下达了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并对时任董事长孙怀庆、董事会秘书程迪们出具了警示函。 紧接着,丸美又在更正公告中将涉及2025年半年度财务报表的名称,写成了“更正后的2023 年半年度财务报表及相关附注具体情况如下”…… 一连串的“翻车”,自然就不免让部分投资者担忧,丸美的内控管理是不是出问题了?未来公司在港股IPO时会不会被监管机构重点关注? 不过,我们能看到的担忧,丸美管理层肯定也知道。 但既然品牌明知山有虎,还偏向虎山行,是不是也说明丸美真的有底气呢?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对于最近被“点名”这事儿,丸美做的确实不漂亮。 虽然整体不算财务造假,但证监会检查发现的,比如“公司未根据退货情况对销售业务预估退货率,且存在将少量非实际销售订单计入收入的情况,导致收入核算不准确”; 又比如“公司将存放在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通过应收账款科目列报和披露,将少量与研发活动无关的咨询服务费计入研发费用”等财务核算不规范问题,也是相当有影响的。 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最直接的、财务数据的“误差”。 从更正后的半年报来看,今年上半年丸美生物营业收入“虚增
一支眼霜“卖”出30亿!丸美生物也要赴港IPO了

安全套中的“泡泡玛特”,“双11”品牌又有二次元新玩法

看到一个挺有意思的数据, 中国情趣用品市场规模已突破 2000 亿元。 这个数据背后藏着一个清晰的消费转变——床上那些事儿,比起以前,大家如今更在意“感觉”了。 说白了,人类最原始的 “性” 需求场景,如今早已被 “情绪价值” 的风吹透,而 “情趣 + 情绪价值” 的组合,看似新颖,其实早有品牌抢先踩中了这波趋势。 对,就是之前靠 “卡布奇诺味”“吃俺老孙一棒” 爆火的 “邪修” 选手——避孕套品牌 “双 11”,它就是这波趋势里最早的引领者。 如今顺着情绪价值的风口,“双11”品牌又整出了新的好活:火药味的特殊香型、“炮火纷飞”主题的二次元包装,再配上说话嗲到发酥、身材惹火的 coser “喵喵球” 一起联动,每一步都给足了“情趣价值”。 只是,在年轻人对情绪价值要求越来越 “苛刻” 的当下,双 11品牌这套新组合拳,到底能发挥多少效果? 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得先拆解这波操作里的每个关键环节,从选模特到做产品,藏着不少满足年轻人情绪需求的小心思。 // Z世代的真需求:情绪价值+流量密码 这次双11品牌的一大变化,就是选中了“喵喵球”这个话题性十足的知名coser来做联动。 实话讲,老司机们都是视觉动物,对视觉刺激的敏感是刻在 DNA 里的,饱满身材配软萌声线的,简直是为产品场景量身定做的。 不过,更深的意味藏在“流量”里。 首先,关注喵喵球的第一层人群,就是18-35岁的二次元爱好者。 他们熟悉 coser文化,不排斥 “可爱+性感”的风格,而且这些coser们跟粉丝唠嗑都特接地气,社交距离跟 “搭子” 似的平等,不像明星那样有 “距离感”。 所以,潜意识中和coser的亲密感像是触手可得一般,这种好感天然比明星联动更实在。 其次,喵喵球的身材声音都很有话题度,有话题则意味着有争议,而话题热度=免费流量。 评论区的反对声与支持声本质都是热度,有人吐槽 “擦边”,就会有人好
安全套中的“泡泡玛特”,“双11”品牌又有二次元新玩法

消费承压,中国品牌们在进博会上如何破局?

文:向善财经 转眼间,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已经接近了尾声。 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博览会,同时也是世界创新成果展示的关键舞台,此次进博会共吸引来了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整体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同时,还有很多优秀的中国品牌企业也参与了展会。 比如八年“全勤生”的五粮液、光明乳业(光明食品集团)和澳优们,又比如今年携宝酪斯品牌第四次参加进博会的妙可蓝多,以及青岛啤酒、来伊份们…… 这也让此次的进博会,格外备受关注。 毕竟,在进博会之前,无论是世界经济局势的动荡,还是国内消费市场增速的放缓,让很多从业者对未来都有些迷茫,找不到方向。 但是,在亲身参加完这场国际盛会,并有幸看过了诸多精彩的展会内容后,我作为一个消费行业媒体人一下子就没那么焦虑了,对中国消费企业发展也有了更多的信心。 究其根本,在进博会上,很多中国消费品牌们已经提前描绘出了未来行业发展的脉络,也释放出了更大的增长想象力…… 三重参展策略,中国消费品牌们“各显神通” 在今年进博会上,各家消费品牌们的参展策略,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以品牌向为主,通过展现大国品牌形象,向世界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从而推动全球经贸合作,扩大产品销售与出口。 主要的代表就是五粮液。 比如为了迎接来自全球客商,五粮液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设立的专属文化体验中心实现了焕新升级,选择以“历史叙述+产品体验+活态演绎”的创新方式,沉浸式展现大国浓香之美,传递品牌独有的和美文化,让海外客商和观众们更加了解五粮液,爱上五粮液。 同时,五粮液还推出了“五福进宝”——“和美五洲”系列盲盒,将熊猫形象、五大洲特色与五粮液五种粮食纹理巧妙融合,用具象化的“和美”文化符号,去尝试吸引往来嘉宾和客商们的关注和体验…… 很明显,五粮液的策略,本质上就是以文化为支点,撬动全球市场。 它借助进博会这一国家
消费承压,中国品牌们在进博会上如何破局?

从“湖丝”到“乳业”,进博会上的“百年呐喊”与回响

$澳优(01717)$ 1851年,在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上,一位来自上海的商人徐荣村偶然嗅到商机,自费将十二包“荣记湖丝”运往伦敦,登上了水晶宫的展台。谁也没有想到,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湖丝,竟凭借其出众的韧性与光泽,一举拿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的金、银奖牌各一面。 那是一次近乎“野路子”的出海,却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先声。 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 174年后,何其相似的一幕在黄浦江畔重演。 时间来到2025年11月,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如期而至。人声鼎沸中,135个国家和地区的3400余家企业齐聚一堂。在进博会这个盛大的国际舞台上,亦不乏从中国走向世界的国际化品牌。 比如澳优。 今年是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是澳优第八次参展。 这届进博会上,澳优以“全球营养 呵护成长”为主题,携旗下佳贝艾特、海普诺凯、Nutrition Care、Oz Farm、Amalthea、CBM等6大进口品牌共61款产品参展。 从一百多年前“湖丝出海”的偶然闯荡,到今天中国乳业代表“全勤”亮相进博会,百年前来自上海商人徐荣村那一声微弱的国际化呐喊,终于在一个多世纪的沉淀中,听见了深邃而坚定的回响。 给中国企业出海“硬核”求解 在经历过数十年的规模增长、成本控制之后,中国企业站在了一个新的十字路口:“出海”。 有这么一组数据:2025年9月,5427家A股上市公司中,2890家披露境外业务收入,占比53.25%。目前中国企业出海数量已超过5万家,境外资产规模达10万亿美元。 当出海成为半数上市企业破局增长的一种共同选择,那么在如何国际化的问题上,中国企业需要一个更为清晰的答案。 这其实也是进博会于当下另一层意义:从优秀的国际化企业身上汲取经验,给国内企业增长求解。 过去,企业国际化的方式总结起来就是“借船”。 所
从“湖丝”到“乳业”,进博会上的“百年呐喊”与回响

白酒三季度“断崖降温”,山西汾酒凭何成为“抗寒独苗”?

$山西汾酒(600809)$ $贵州茅台(600519)$ 文:向善财经 三季度,是白酒行业集体“拉胯”的一个季度,好在山西汾酒和贵州茅台做到了一桌,一起保住了白酒最后的“体面”。 年报数据显示,贵州茅台实现营收 398.10 亿元,同比增长 0.35%,归母净利润 192.24 亿元,同比增长 0.48%;山西汾酒则实现营业总收入 89.60 亿元,同比增长 4.05%,归母净利润 28.99 亿元,同比仅下降 1.38%。 贵州茅台大伙儿都清楚,在行业普遍价格倒挂的情况下,需求依然不减,飞天茅台终端的价格始终没有跌破零售价。 山西汾酒就很让人惊喜了,前三季度累计甚至是营收利润双增。 不过这样的业绩增速与我们感受到的大环境、以及观察到的行业数据存在着极大的背离,说好的中端白酒不行了呢? 这个问题曾经也确实引发过市场的怀疑,但均被汾酒近两年在销售渠道上的数次迭代所化解。 所以,针对市场的纠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山西汾酒的AB面。 //山西汾酒的A面:业绩一枝独秀 山西汾酒的这波增长势头,始于2016年。 天眼查APP显示,从2016到2024这九年,汾酒的营收和净利润的年化增长率分别为24.7%和38.7%。 过去其业绩持续高增的核心逻辑,主要源于两大关键支撑,全国化和“独有”的香型 一、从 “山西王” 到 “全国酒” 与如今的古井贡相似,汾酒的崛起首先得益于省内经济结构的改善。 2016年一季度起,供给侧改革推动山西煤炭行业复苏,省内经济增速持续优于全国平均 GDP 水平,为汾酒带来了难得的发展东风。 微观层面,恰逢国企改革,同时汾酒引入了华润集团。 华润的加入则带来了协同优势:汾酒主力单品玻汾流转速
白酒三季度“断崖降温”,山西汾酒凭何成为“抗寒独苗”?

三季报“蓄力”,华致酒行等待起跳?

$华致酒行(300755)$ 文:向善财经 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的“寒潮”下,酒类流通商们的日子是越来越难过了。 最近,华致酒行公布了2025年三季报。 从业绩数据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华致酒行实现营收51.64亿元,同比下滑34.07%;归母净利润亏损1.99亿元,同比下滑218.48%,整体延续了过去四个报告期内的营利双降之势。 其中,Q3季度实现营收12.14亿元,同比下滑35.7%,归母净利润亏损约2.55亿元,同比下降2112.58%。 其实对于这个结果,此前很多投资者们也都早有预料,只不过当亲眼看到的时候,还是不免会被现在市场上的一些白酒“爆雷”声音所牵动。 但有意思的是,在深入研究完这份三季报后,向善财经团队却发现: 此次华致酒行的业绩差归差,可如果辩证地看,硬币的另一面实际上也印着诸多向好的新转折、新机遇…… 先蓄力,后起跳? 从财报来看,此次华致酒行的大额亏损,主要是受资产减值损失激增的影响。 今年前三季度,其对应的资产减值损失达3.2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81.1万元,同比增长114.63倍。 主要系本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增加所致。 这不难理解,华致酒行的核心商业模式是:一端与头部酒企(如茅台、五粮液)及国际酒庄(如拉菲、奔富)们建立联系与合作,直接采购保障正品;另一端再通过旗下超千家加盟门店或零售终端深度分销卖出去,赚个价差…… 但近年来,茅台、泸州老窖等核心经销名酒们都出现了连续的、不同程度的市价下滑,或价格倒挂现象。 如此一来,华致酒行过去采购的部分名优白酒,实际可收回价值也就会低于存货账面价值,从而需要依据会计准则计提存货减值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 不过区别在于,此次业绩下滑,实际上是华致酒行主动放缓脚步,用以调整未来经营节奏的结果。 本身,可以看做是品牌减负降压的
三季报“蓄力”,华致酒行等待起跳?

三季报背后:白酒结束“泄洪”期,开启“蓄水”季

$贵州茅台(600519)$ $五粮液(000858)$ $洋河股份(002304)$ 近日,白酒的三季报全部披露结束,行业迎来“泄洪期”,业绩齐刷刷出现回调,马太效应也愈发强烈,高端和中低端产品出现了明显的分化。 具体来说,以贵州茅台为主导的高端白酒地位十分稳固,牢牢占据着第一集团的位置,一家企业产生的利润也几乎超过在沪深港三地上市的所有白酒公司的利润总额。 除此之外,从茅台的销售数据中,我们也能看到高端和中低端两极分化的迹象。 数据显示,其高端的茅台酒销售约为349.2亿元,同比增长7%;中低端的系列酒约为41.2亿元,同比-34%。 也就是说,哪怕是有茅台坐镇的中低端产品,也顶不住压力开始出现下滑。 茅台以下,以山西汾酒、泸州老窖、洋河股份、古井贡酒为核心,主打中低端的第二集团自然也没能幸免。 不过有意思的是,随着全行业的“至暗时刻”降临,第二集团跑了多年的“排位赛”,已经明朗了起来。 //山西汾酒“杆位”稳固,洋河股份“深蹲”蓄力 这场排位赛始于2020年,彼时,洋河股份还是稳坐老三的位置,是第二集团的一哥。 当时,在经过2018-2020年的调整之后,让后面的追赶者缩小了不少的差距,离的最近的泸州老窖,只有不到50亿元的业绩差距,最远的古井贡酒则不到百亿。 由上面的统计图我们能看到,形势在去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形成了今天的格局,今年三季度业绩出来,格局进一步深化,似乎已经能给这场长达五年的“比赛”定一个结果了。 数据显示,三季度单季营收,山西汾酒三季度营收89.60亿元,泸州老窖营收66.74亿元,洋河股份32.95
三季报背后:白酒结束“泄洪”期,开启“蓄水”季

遇见小面:找到“萨莉亚式”拐点?

文:向善财经 在中文互联网的刻板印象中,广东算是最不能吃辣的省份,所以粤菜烹饪方式也多以清蒸、白灼为主,整体饮食偏清淡。 但令人意外的是,最近,一家主打川渝风味的餐饮品牌遇见小面,却要从广州大本营出发,冲向港股IPO了。 并且,这还是遇见小面二度冲刺港交所了。 今年4月份,遇见小面首次递交招股书,但很快就收到了证监会国际司提出的补充材料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补充说明公司及下属公司经营范围是否涉及《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领域”等六大反馈。 或许正因如此,第二份招股书在此前基础上,不仅更新了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同时还对今年7月的股权变更等相关事项进行了披露。 整体一副做足了准备的样子。 那么这一次的遇见小面,能否顺利成为“中式面馆第一股”? 再造一个“遇见小面” 对于IPO上市,遇见小面其实是存在一定紧迫感的。 主要跟经营表现的喜忧参半有关。 招股书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遇见小面分别实现营收4.18亿元、8亿元和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6.2%。 今年上半年营收7.03亿元,同比增长33.8%,整体表现相当亮眼。 在成本方面,同期(2022—2024年,以及截止到2025年6月),遇见小面的“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占总收入比重也呈现出一路下滑之势,分别为38.3%、36.3%、34.3%和31.4%。 主要源于其直营餐厅数量占比的增加,对采购价格的持续优化…… 对应的员工成本占比分别为26.1%、21.9%、23.0%和22.6%,同样也得到了一定的有效控制。 再算上必要的门店租金等成本,以及随着门店规模增长而波动增长的“广告及推广开支”“差旅及相关开支”等费用支出,同期,遇见小面的净利润也从2022年的-3597.3万元,扭亏为盈至了2023年、2024年的约4600万元、6070万元。 今年上半年为4183.4万元,同比
遇见小面:找到“萨莉亚式”拐点?

纸巾“微辣”?江西辣梗出圈,调味料相关企业现存39.7万家

国庆假期期间,江西赣州一家餐馆的结账小票上,“纸巾,微辣”的标注与菜品并列,瞬间引爆网络。原来,是点餐系统后台设置失误,将“微辣”选项同步绑定到所有商品,包括纸巾、米饭等非食品类目,意外制造了这场乌龙。 这场乌龙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完美契合了江西“辣界天花板”的形象。江西辣纯粹生猛,万物皆可辣,甚至奶茶都推出“雪顶江西辣”口味。网友借此玩梗不断,从地域辣度对比到超现实调侃,热闹非凡。 实际上,辣是痛觉,江西辣度全国闻名。若计划挑战江西菜,点菜时务必强调“免辣”或“微微辣”,并备好解辣神器和充足纸巾。这场由技术失误引发的地域文化狂欢,成了2025年最出圈的美食梗。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调味料相关企业超39.7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山东省、河北省、广东省调味料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拥有超3.8万余家、3.5万余家和3万余家。
纸巾“微辣”?江西辣梗出圈,调味料相关企业现存39.7万家

直播间所谓“热销”成套路,直播电商相关企业已达37.3万余家

近日,某直播平台美妆主播推销“限量”粉底液,营造抢购氛围,宣称“已抢空”,但次日网友发现该商品仍在售且库存充足。其实,不少商家和主播通过伪造销量、互动等数据,制造“热销”假象,形成灰色产业链。 直播电商行业“数据焦虑”严重,平台推荐机制依赖流量和销量数据,商家和主播为获更多流量和坑位费,不惜数据造假。部分商家还会委托代刷公司“优化数据”,以提升商品曝光度。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直播电商相关企业超37.3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7.4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五年间,直播电商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直播电商相关企业数量位居首位,以超过5.5万余家的相关企业数量,占全国的14.94%。排在其后的是四川省、浙江省、山东省和江苏省。
直播间所谓“热销”成套路,直播电商相关企业已达37.3万余家

云南导游逼购物被立案调查,现存旅行社相关企业超45.5万家

J近日,媒体曝光香格里拉市某旅行社一导游带团时欺骗胁迫游客购物,此事引发广泛关注。网上视频显示,该导游嘲讽不购物游客,还按地域、年龄给游客划分等级拿回扣,甚至称有“金刚般的手段”逼游客消费。 截止目前,香格里拉市文旅局就已接到举报并立案。经调查,该旅行社以不合理低价组织旅游活动。25日晚,文旅局作出初步处罚决定:拟对旅行社罚款15万元、停业整顿30日,对法定代表人罚款5000元,吊销带团导游证。 导游收入靠团费和销售提成,为多挣钱便恶语相向。目前,云南迪庆州香格里拉市相关部门已收集证据立案调查,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力求维护游客合法权益,规范旅游市场秩序。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旅行社相关企业超45.5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6.1万余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海南省、山东省旅行社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13.3万余家,占企业总数的29.35%。排在其后的是云南省和江苏省。
云南导游逼购物被立案调查,现存旅行社相关企业超45.5万家

原来照片真的是洗出来的上热搜,全国仍存胶卷相关企业超3100家

传统胶片摄影“洗照片”,是真实的物理化学过程。胶片成像基于卤化银光化学反应,历经曝光形成潜影、显影还原金属银生成负像、定影溶解未曝光银盐、水洗去除残留药液等步骤,且全程要在全黑或暗红色安全灯下操作,否则胶片会曝光报废。 手工冲洗充满艺术性与挑战,精细控制显影参数可改变照片效果,还能用遮挡工具局部“减淡加深”。但操作失误风险高,早期无预览功能,问题只能在冲洗后发现。 如今,现代人重新发现传统冲洗的魅力。从拍摄到影像浮现的等待、实物触感,带来对抗数字洪流的情感锚点。部分创作者还创意延伸,如手绘上色、转印影像到首饰。尽管多数现代照片无需暗房,但胶片冲洗的光影魔法仍在延续。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胶卷相关企业超3100家。从区域分布来看,河北省、江苏省、广东省胶卷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分别为超380余家、33余家和310余家。排在其后的是北京市和山东省。
原来照片真的是洗出来的上热搜,全国仍存胶卷相关企业超3100家

有钱人出闲置接地气上热搜,今年闲置相关企业新增超77.2万家

近期,富人出闲置现象引发关注,玛莎拉蒂车主送55元小风扇、万元定制书桌200元售出等案例频现,看似“反差萌”,实则背后动机多样。 富人时间成本高,低价转让能快速腾出空间,避免处理大件垃圾的麻烦;环保理念与社交体验也驱动他们让物品流动,甚至将交易视为生活趣味。 对普通人而言,可理性“捡漏”,关注高端社区闲置群,警惕异常低价陷阱;也可借鉴可持续消费观,通过“断舍离+低价转卖”减少浪费,让闲置经济真正发挥资源优化作用。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闲置相关企业超322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77.2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十年间,闲置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为超88.5万余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湖北省、海南省、广东省闲置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103.8万余家,占企业总数的32.25%。
有钱人出闲置接地气上热搜,今年闲置相关企业新增超77.2万家

有钱人出闲置接地气上热搜,今年闲置相关企业新增超77.2万家

近期,富人出闲置现象引发关注,玛莎拉蒂车主送55元小风扇、万元定制书桌200元售出等案例频现,看似“反差萌”,实则背后动机多样。 富人时间成本高,低价转让能快速腾出空间,避免处理大件垃圾的麻烦;环保理念与社交体验也驱动他们让物品流动,甚至将交易视为生活趣味。 对普通人而言,可理性“捡漏”,关注高端社区闲置群,警惕异常低价陷阱;也可借鉴可持续消费观,通过“断舍离+低价转卖”减少浪费,让闲置经济真正发挥资源优化作用。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闲置相关企业超322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77.2万余家,从企业注册数量趋势来看,近十年间,闲置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并在2024年达到顶峰,为超88.5万余家。 从区域分布来看,湖北省、海南省、广东省闲置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103.8万余家,占企业总数的32.25%。
有钱人出闲置接地气上热搜,今年闲置相关企业新增超77.2万家

衣服阴干的臭味实为霉菌繁殖,现存消字号相关企业超24.9万家

衣物阴干后臭味源于细菌、霉菌繁殖代谢。要根除异味,需杀菌与速干双管齐下。针对已发臭衣物,可用60℃以上热水加含对氯间二甲苯酚的消毒液浸泡15分钟,或用白醋+盐浸泡30分钟;再通过高温烘干或暴晒杀菌去味。顽固异味,可用吹风机冷风沿易滋生细菌部位吹,或挂进充满水蒸气的浴室。 日常预防也至关重要。选用含茶多酚、苯扎氯铵的抑菌洗衣液,重点搓洗领口、袖口;晾衣时按“拱形布局”增强通风,控制室内湿度在60%以下,厚衣物可用干浴巾吸走多余水分。 不同面料护理有别,棉麻/化纤可高温处理,羊毛/真丝需冷水手洗平铺阴干,运动服要单独洗并加消毒液。切勿用香氛掩盖臭味、长时间浸泡衣物、阴干后直接穿。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卫生消毒用品相关企业超24.9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卫生消毒用品相关企业数量位居首位,以超4.4万余家的相关企业数量,占全国企业总数的18%。排在其后的是河南省、四川省和湖南省。
衣服阴干的臭味实为霉菌繁殖,现存消字号相关企业超24.9万家

新疆玉米密植技术破高产纪录,现存玉米相关企业超8.5万家

近日,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发布两百万亩玉米吨粮田测产结果,平均亩产达1209.1公斤,创全球两百万亩玉米高产纪录,还刷新了百亩至百万亩五个层次的全国高产纪录,百亩、千亩、万亩均实现吨半粮目标。 此次测产由新疆农业农村厅组织,中国农业大学等42家科研院所的64位专家,对8个县市的两百万亩玉米田实打实收。抽样418块田,实收11.24万亩,多个田块亩产较原全国纪录均有提高。 伊犁州百万亩吨粮田采用李少昆团队研发的“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集成十项关键技术,破解高密度种植难题。该技术自2023年列为全国玉米单产提升工程核心技术后,已推广1.5亿亩,还首次实现大面积“吨半田”,为增产提供可复制路径。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玉米相关企业超8.5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黑龙江省玉米相关企业数量位居首位,以超2.8万家相关企业数量,占全国总数的33.3%。排在其后的吉林省和河北省分别拥有相关企业超1.1万余家和9000余家。
新疆玉米密植技术破高产纪录,现存玉米相关企业超8.5万家

“浓眉大眼”的贵州茅台,也卖不动了?

$寒武纪(688256)$ $古井贡酒(000596)$ $贵州茅台(600519)$ 文:向善财经 10月29日,贵州茅台公布今年三季度业绩,在白酒行业深度调整期,茅台也面临“卖不动”的局面。 天眼查APP显示,贵州茅台第三季度营收为390.64亿元,同比增长0.56%;净利润为192.24亿元,同比增长0.48%。 销售数据方面,茅台酒销售约为349.2亿元,同比增长7%,系列酒约为41.2亿元,同比-34%。 由于第三季度业绩整体放缓,今年前三季度茅台的营业总收入为1309.04亿元,同比增长6.32%,归母净利润646.26亿元,同比增长6.25%。 销售数据方面,今年1-9月份茅台酒收入1105.14亿元,同比增长9%,系列酒收入178.84亿元,同比-8%。 总的来看,贵州茅台的业绩远没有达到管理层预期的9%的增长,在经过多年的高增长后,行业龙头也感受到了寒意。 //白酒三季度:龙头遇冷,凸显马太效应 在行业龙头业绩遇冷的背后,更深层次的,是整个行业逻辑的变化。 拿贵州茅台来说,表面看,是经过前几年的业绩猛增,飞天茅台在终端的价格也不那么稳了,导致销量也遇冷。 根据第一财经文章显示,最近散装飞天茅台已经跌破了1700元/瓶,要知道,之前几年散飞的价格常年都是稳定在2000元以上的。 如今,距离1499元/瓶的零售价格,也只有300元的差距了,对经销商来说,仅就三季度而言,飞天茅台的赚钱效应可能已经没有之前那么强了,进而系列酒也就出现了大幅度下滑的情况。 深层次看,是国家整个经济规划的变化,最近贵州茅台的股价反复被寒
“浓眉大眼”的贵州茅台,也卖不动了?

“追风筝”的洽洽食品

文:向善财经 最近,“瓜子大王”洽洽食品发布三季度财报。 天眼查APP显示,三季度洽洽食品单季营业收入为17.49亿元,同比下降5.91%;2025年前三个季度,公司营收累计为45.01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47.58亿元下降了5.38%。 利润方面,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7935.99万元,同比下滑72.58%;前三季度累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69亿元,较2024年同期的6.26亿元大幅缩水72.99%。 总的来说,在上一季度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之后,三季度延续了业绩大幅下滑的表现。 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疑惑,这是洽洽瓜子啊,瓜子界的“一哥”,地位就像茅台之于白酒。 更关键的是,从市占率看,瓜子行业集中度远高于白酒、乳制品、啤酒、饮料等快消品。数据显示,洽洽在国内预包装瓜子行业市占率大约60%,线下覆盖56万个终端,第二名金鸽市占率仅仅10%。 那如此之高的集中度,理应拥有绝对行业定价权,洽洽食品的业绩缩水是怎么来的呢? 为了解答疑惑,让我们从洽洽的商业模式看起。 //规模是定价权的注脚吗? 洽洽食品的商业模式,是标准的“茅台模式”,即加工原材料,然后售出成品。 按照公司在半年报中的解释,这两个环节都出了问题。 在原材料方面,洽洽食品的瓜子用的是“食葵”,全国按种植面积,65%的食葵都来自于内蒙。可惜的是,内蒙地区近两年的降雨量、降雨时长为64年来最高。 气候变化导致食葵产区受灾,收获非常不理想,食葵价格暴涨,一斤涨到6-7块钱,正常来说,食葵价格稳定在4-5块钱一斤。 与白酒不同,瓜子这东西因为加工简单,毛利能做到30%就是顶尖了,食葵价格暴涨导致洽洽葵花子上半年毛利率只有20%出头。 当然,原材料的波动只是周期性的,这是不可抗因素,后续气候正常,毛利也会回归,影响的只是短期业绩。 但问题在于,毛利下降不到10%,不至于让利润大幅下降7成,营收负增长。 所以,成本只是表面问
“追风筝”的洽洽食品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