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财经
节点财经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节点财经官方账号
IP属地:未知
2关注
1639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节点财经
2021-02-19

爱豆级基金经理张坤:“不想持有十年以上,就不要持有一分钟”

文 / 阿富出品 / 节点财富“千亿顶流坤坤子!”2020年末,易方达张坤以超过千亿的规模成为了权益类基金中,在管规模最大的基金经理。随着基民低龄化,饭圈词汇开始冲入基金语汇中,基金经理张坤,也成了基民的“坤坤子”,不愧“千亿顶流”的称号,甚至拥有了全球后援会,一口一个“坤坤”。然鹅,“坤坤子”成为千亿顶流,靠的不是唱跳打篮球和RAP,而是实打实的一年又一年稳定居于同类前列的收益率。怎样的投资逻辑,支撑起了爱豆级基金经理张坤?“不想持有十年以上,就不要持有一分钟”爱豆往往也有自己的爱豆,张坤的爱豆是巴菲特。芒格和巴菲特之间,张坤也透露更喜欢巴菲特。“芒格是博学家,但是巴菲特这80年就做了一件事,他没有做别的事情,他对生意的理解更深入一些。”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坤透露过,他信奉价值投资——用巴菲特的话说,就是 “买入优秀的企业,分享企业经营的成果。”坚持自下而上选择成长确定性强的公司,在有较强估值保护的情况下买入,低换手率,集中持股。根据历史持股数据看,张坤确实是大盘成长的风格,偏好大市值、具有动量效应的、低换手、高估值、高成长的股票。数据显示,张坤的换手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如2017年和2016年换手率分别为0.66和0.79,同期行业中位数分别为2.15和2.47。2013年就攥在手里,2021年都没放手的贵州茅台就是最突出的例子。而这样的套路下,选股就非常重要。选公司方面,张坤的标准是“不想持有十年以上,就不要持有一分钟”,另外,“一个事情发生,如果三年后回头看它不重要,那它在这个时间也不重要。”张坤初选的第一步是看财务指标,要求公司在较长时间内,比如过去5至10年,平均ROIC不低于10%且没有大幅波动。接下来,张坤则是剔除高杠杆的公司,比如有息负债率过高、或有频繁股权融资的历史。不喜欢商业模式上有大量负债的重资产类公司,喜欢那些依靠自身诚实经营积累现金流成长起来的、
爱豆级基金经理张坤:“不想持有十年以上,就不要持有一分钟”
avatar节点财经
2023-06-30

虽晚同舟,推出大模型后,新华三距离千亿营收还有多远?

狂飙了数月的AI概念股终于开始退烧了。 因为昆仑万维“前妻”套现消息以及价值回归等因素,AI概念股近期持续大跌。但在商业界,各科技公司对大模型的情绪依然高涨,先入者,后发者,均还在发力和角逐中。 6 月 9 日,由紫光集团和新华三集团主办的2023 NAVIGATE领航者峰会在杭州召开,新华三发布了他的私域大模型 ——“百业灵犀”LinSeer。 据节点财经了解,该大模型为垂直行业和专属地域的客户,提供安全、订制、独享、生长的智能化服务,打通垂直应用数据,形成精准、精确、精益的私域垂直智能,培养特定能力。 换言之,相较于百度、阿里巴巴等巨头的通用形态的大模型,“百业灵犀”LinSeer类似于云计算中的私有云。 同时,为了辅助私域大模型,新华三还同步推出了训练大模型的AI服务器、800G硅光数据中心交换机以及全面升级新华三傲飞算力平台三款产品。 不得不说,新华三这次的动作够大。而在外界看来,为了冲刺千亿营收目标,虽晚同舟,新华三也必须要在大模型赌上一把。 值得注意的是,在6月14日结束的领航者峰会上,紫光股份董事长、新华三集团总裁兼CEO于英涛重申了公司在2021年4月提出的千亿目标:“新华三到2025年实现1000亿营收的目标,保持不变。” 数据显示,2022年,新华三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498.1亿元、37.3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31%、8.61%。 而在2021年,新华三全年营收443.51亿元,同比增长20.52%;净利润34.34亿元,同比增长22.24%。相较之下,2022年的业绩增速已明显放缓。 以2022年为基准,要在2025年实现千亿营收的目标,2022年-2025年间,新华三的营收复合增速至少要达到26%,按照目前新华三的营收增长速度,压力不小。 再者,新华三推出的“百业灵犀”LinSeer为私域大模型,在落地和预期的创收创利方面天然具有局限性,加
虽晚同舟,推出大模型后,新华三距离千亿营收还有多远?

阶跃星辰:「多模态卷王」走近灵魂拷问时刻

  文 / 三生  来源 / 节点财经  在DeepSeek爆火之前,囿于大算力、大数据、强算法的“烧钱”投入模式,大模型尤其是基础通用大模型领域,竞争激烈,战况焦灼,“百模大战”并未明朗化。 但是,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其吸引了大量平台和应用的接入。这种趋势下,市场不断向“头部”聚拢,大量规模较小的大模型产品压力越来越大,“马太效应”越发明显,这让其他大模型厂商尤其是中小型厂商压力倍增。 这种危机感不仅来自于DeepSeek本身的高效、低成本和开源模式,更体现在该公司的连锁效应上。像腾讯、阿里、字节跳动、百度等巨头在也接入DeepSeek的同时,还可以为自研的大模型留足应用场景入口,中小型大模型就没有了这样的优势。 就像团购、网约车等类似的竞争过程,“百模大战”时代将过去,未来一段时间,“头部开源大模型+行业头部企业自研大模型”可能将成为新的行业格局。这种情况下,阶跃星辰作为去年大模型赛道杀出的黑马,近期也是动作频频,努力进行自己的商业化突围。而其前景如何,对整个多模态大模型领域也有着很高的参考价值。   01 连发11个模型的“多模态卷王” 去年12月底,阶跃星辰完成了B轮融资,据当时的媒体报道,总融资金额达数亿美元。战略和财务投资人等多家机构参与,核心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五源资本、启明创投等知名机构。 不难看出,阶跃星辰背后的资本相当有实力,而此次融资也让此前颇为低调的公司成为行业焦点之一。 其实,此时距离阶跃星辰成立也只有一年的时间。在公开信息中,阶跃星辰的成立时间为2023年,主要业务为专注于多模态大模型的研发,推出了Step系列模型,涵盖语音识别、生成、多模态理解、图像及视频生成等全面能力。 成立仅一年就能打动诸多明星机构,拿下数亿美元融资跻身独角兽之列,阶跃星辰肯定是有两把刷子。在《节点财经》看来,阶跃星辰之所
阶跃星辰:「多模态卷王」走近灵魂拷问时刻
avatar节点财经
2024-05-24

蔡崇信、吴泳铭发布首封股东信,谈了两个重要业务

  朋友们,5月23日,阿里发布了2024财年的年报,与此同时,蔡崇信、吴泳铭发布了两人上任之后的首封股东信。 节点总结了一下重点,这封“蔡吴时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股东信,主要说了一个问题:阿里巴巴是谁?根据这个问题,又引出了当前“用户为先、AI驱动”战略背后做出的取舍,并分享了阿里未来的发展战略。 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点是,股东信中提到了两大业务:电商和云计算。 先看电商。 阿里的电商业务主要分为两块,服务中国消费者和商家的平台——淘天集团,也包括服务国际消费者和商家的平台——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 根据昨天的财报,2024财年,淘天集团收入4349亿元,平台消费者继续展现出高留存率;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收入超千亿元,同比增长46%。 事实上,可以明显感觉到,淘天集团在最近一段时间主要抓的工作就是用户体验。节点一个感受就是88vip的退货,过去商家给运费险,退货才能包运费,如今,只要是88vip,退货全赔付。这说明了,阿里当前非常重视用户体验,将过去重视商家服务逐渐转移为重视消费者。 再看云计算。 财报显示,阿里云四季度收入255.95亿元,同比增长3%;其中核心公共云产品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AI相关云产品实现三位数增长。同时,阿里云持续保持盈利,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45%至14.32亿元。 根据第三方机构显示,阿里云已经是亚太地区最大的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提供商,也是中国最大的公共云服务(包括PaaS和IaaS)提供商。 过去三年,阿里云的调整也是比较明显的。最关键的就是团队。比如今年1月,阿里云核心销售业务层面进行调整,将混合云事业部更名为政企事业部。专有云的产研、销售、服务团队并入政企事业部,成为一级部门,同时可销售所有公共云产品。 这意味着,阿里云正在坚持“公有云”先行的策略。 事实上,蔡崇信、吴泳铭接任以来,围绕上面这两个核心业务作出了一系列取舍
蔡崇信、吴泳铭发布首封股东信,谈了两个重要业务
avatar节点财经
2024-04-03

五冲港交所终过会,圆心科技趟不过医药湍流

第五次递表港交所的圆心科技,终于在今年2月迎来了过会的消息。 乍一听,圆心科技这个名字似乎是一家科技公司。实际上,这家公司的业务更多与医药行业息息相关。在互联网改造一切的年代,传统医药销售终端——药房,一度成为炙手可热的改造风口。 在互联网大厂们及各大创投机构的鼎力支持下,不少互联网医疗企业相继涌现,其中便包括圆心科技。然而,与其他互联网医疗企业一样,圆心科技也面临常年亏损的情况。 其上市之路,也走得一波三折。2021年至2023年两年间,圆心科技先后五次递表上市,均失效,直至今年2月补充完材料后才顺利过会。但上市却并非圆心科技的终点,留给这家互联网医疗企业的质疑,从未停歇。 01 “医+药+险”闭环难走通 与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相似,圆心科技创立初衷也是希望通过科技赋能医疗健康解决方案。创始人何涛有着医药销售的背景,曾负责华润旗下华源大药房电商业务的转型。在他带领下,华源大药房的线上平台健一网的营收规模一度达到3.8个亿。 2015年,互联网医疗成为炙手可热的风口。在医药销售领域沉浸多年又有传统医药终端转型互联网操盘经验的何涛,离开了老东家健一网,创立了自己的互联网医疗企业圆心科技,并上线了医患连接APP妙手医生。 与此同时,国内新一轮医药改革之风渐渐兴起,“医药分开”的声浪也越来越大。其中,处方药外流成为一大政策鼓励性趋势。何涛嗅到了当中的商机,针对院外患者,开启了院边DTP专业药房新模式,即布局医院附近的“院边店”,抢夺处方药外流的市场。 此外,2017年,妙手医生拿下互联网医院牌照,圆心科技也就此打通了线上处方药开设与购买渠道。 圆心科技的野心并不仅限于此,其目标是整个疾病管理周期,包括问诊、用药、疾病管理、付款等多个环节。除为院外患者提供服务外,圆心科技又陆续推出供给端赋能服务,例如向医院提供标准化模块化软件和系统,以实现医院运营的智能化和优化;以及医疗产业端赋能
五冲港交所终过会,圆心科技趟不过医药湍流
avatar节点财经
2024-03-18

奇富科技交出了一份怎样的财报?

又到财报季,各上市公司也陆续交出2023年的“成绩单”。互联网行业,助贷龙头奇富科技(03660.HK)率先公告2023年经营情况。 财报显示,2023全年,奇富科技实现营收162.9亿元,同比下降1.59%,2022年同比下降0.4%;净利润42.85亿元,同比增长6.96%;净利润率为26.2%,较2022年上升2个百分点。 透过数据,我们尝试分析过去一年奇富科技取得了哪些进步,又面临哪些不足。 一、轻资本转型走到了哪一步? 提起奇富科技,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提起“360金融”大部分人都不陌生,特别是旗下的360借条,与拍拍贷、微粒贷、度小满等并肩而立,都是业内赫赫有名的小额信贷产品。 实际上,两者同根同源:2020年8月,“360金融”更名为“360数科”,后又在2023年的情人节更名为“奇富科技”。 更名背后,是互联网金融赛道剧烈出清、严格监管下,整体步入缓行阶段的现实。这期间,囿于形势突变,奇富科技不得不发起一场对自身的“革命”,其中的“重头戏”便是从重资本模式向轻资本模式跃迁,也称“分润模式”,由此产生的收入记为“平台服务”。 所谓轻资本模式,指的是助贷机构在与金融机构合作时,只承担“导流+初筛”的职责,并收取相应服务费,类似贷款“中介”,至于是否向客户放贷、放贷额度多少,则由金融机构自行决定。 从财报来看,奇富科技基于该目标的过程行进的一波三折。 2019年—2021年,奇富科技来自平台服务的收入占比从13.1%提升至38.75%,营收结构显著优化,可到了2022年又退回至30.01%。 数据来源:奇富科技财报 2023年末,奇富科技平台服务下贷款撮合规模为2710.2亿元,较2022年的2311.31亿元增长17.3%,约占放款总额的57%;该分部录得收入45.51亿元,同比减少8.4%,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继续倒退至27.94%;信贷驱动服务收入117.39
奇富科技交出了一份怎样的财报?
avatar节点财经
2023-12-08

哈啰发布内部信,通报高层严重违纪

节点财经获悉,12月8日,哈啰廉正审计部发布《哈啰员工严重违规行为处分的通报》,通报显示,多名高层和核心岗位人员在任职期间,投资入股与哈啰业务相似的公司,该行为存在严重违反规定,哈啰给予开除并永不录用处理。 哈啰表示,多名员工在职期间存在“利益冲突”违规,影响极其恶劣,其中包括资深总监、制造专家、开发、供应链专家等职位。 近年来,哈啰深化了线索渠道的拓展,新增渠道包括间采平台、供给中心平台、哈啰电动车商户端、小哈换电等,确保举报政策及渠道能够直达哈啰每一个供应商、合作伙伴、离职员工,同时,哈啰也优化了公司举报奖励机制,对于提供有效线索及证据的举报人直接给与奖励。 哈啰廉正审计部此前发布的2022哈啰廉正回顾报告显示,2022年,廉正接报线索450余条,处理有效线索80余条,完成普通案件调查50余起,办结违规案件46个,处理违规员工55人,其中一类违规46人,二类违规4人,三类违规5人,完成重大线索调查20余起。廉正回访在职、离职员工超500人,供应商50余家,完成礼品报备616次,利益冲突上报122次。廉正联合司法机关调查刑事案件7起,实施强制措施9人,全年为公司挽回损失到账242万。 去年,哈啰就七名员工涉嫌职务侵占发布通报,哈啰发现,上海地区大量兼职在工作中存在原地开关锁的刷单行为,因此公司廉正审计部向公司管理层汇报建议上报司法机关以刑事案件开展专项打击工作。通过各部门联动协作,以公司名义向闵行分局正式进行了报案处理。 因涉案人员庞杂,涉案金额巨大引起了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同时将该案列为上海市“砺剑一号”专项行动。该案涉嫌诈骗兼职100余名,同时涉及哈啰内部7名员工职务侵占。目前已将嫌疑人涉案的违法所得全部追回,同时该7名员工已到案,均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早在2020年,就有哈啰赴美上市的消息,时至今日仍无进展。2021年4月,哈啰正式在纳斯达克递交招股书赴美上市。
哈啰发布内部信,通报高层严重违纪
avatar节点财经
2023-09-05

海澜之家中报业绩亮眼,股价却不升反降的原因找到了

海澜之家最近发生了魔幻的一幕。 公司于8月31日发布亮眼的中报后,股价却在之后的4个交易日内重挫10%以上。 海澜之家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11.99亿元,同比增长17.69%,实现归母净利润16.79亿元,同比增长31.6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7.67亿元,同比增长109.2%。 而且分季度来看,海澜之家的复苏势头还在提速。 据节点财经整理,海澜之家Q1与Q2的收入分别为 56.82 亿元与55.17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0%与28.2%;同时Q1与Q2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03 亿元与8.7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1%与58.5%。 拉长周期看,上半年海澜之家的营收规模已经超过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公司2019年中期营收为107.2亿元。 海澜之家在中报中分析道,上半年表现良好主要受益于行业整体回暖与公司在品牌建设、产品创新,以及渠道优化的综合结果。 具体而言,行业层面:据国家统计总局数据,上半年国内限额以上单位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总额6834亿元,同比增长12.8%。 公司层面,其一,海澜之家今年5月份邀请张颂文为公司新的品牌代言人,并用高品质的TVC广告强化其“国民品牌”的调性;同时,公司进行门店形象升级,将购物中心门店形象升级为以银灰色底白字的形象,刷新蓝底黄字的传统视觉印象。 其二,公司继续对服饰科技功能进行布局,上半年推出“品质、IP时尚、环保”三大产品系列:此外公司通过增加自营门店,削减加盟门店来优化门店店效,上半年自营渠道占比达到20.6%。 其三,公司对团购定制业务进行“以价换量”处理,业务持续渗透进企事业单位工服与学校校服市场,上半年该业务实现营收10.93亿元,同比增长24.56%。 最后,海澜之家对其他业务进行了优化调整,其中童装业务英氏开拓高端产品线P&P系列,开源证券该业务预计上半年收入同比提升20%,实
海澜之家中报业绩亮眼,股价却不升反降的原因找到了
avatar节点财经
2023-06-09

曾经狂奔的蓝月亮有些跑不动了?

文 / 一灯 出品 / 节点商业组 当传统消费品牌增长乏力时,资本市场对它的态度与对新消费品牌其实并无二致,家喻户晓的洗护品牌 $蓝月亮集团(06993)$ 便是如此。 公司自2020年12月上市,经历短暂高光时刻后,股价自2021年1月高点18.645港元/股,跌至如今的4.47港元/股,跌幅已经超过75%,市值只有262亿港元。股价走势不由得让人想起完美日记、泡泡玛特、奈雪的茶等此前颇受追捧的新消费品牌。 蓝月亮也曾是资本的宠儿。2008年,正是在高瓴资本张磊的建议下,蓝月亮创始人罗秋平开始切入在中国刚刚萌芽的洗衣液市场。在张磊的书《价值》中,蓝月亮被描述成,新兴市场中,本土品牌战胜跨国公司品牌的“经典案例”。 蓝月亮是成功的,抓住中国消费者在洗护领域的消费升级趋势,通过洗衣液这一品类对国外品牌实现弯道超车。但在后期发展中,退出线下商超、新品类拓展不力等决策让蓝月亮陷入增长乏力的困境中。这一困境在疫情三年又被不断放大。 如今的蓝月亮进退维谷,成为“中国宝洁”的梦想也仿佛成了昙花一现。 原材料价格上涨,盈利大幅受损 2022年,蓝月亮交出了一份难以让投资者满意的答卷。公司全年实现营收79.47亿港元,同比增长4.6%;归母净利润为6.11亿港元,同比减少39.7%,剔除汇兑损益后净利润为7.67亿港元,同比减少19.2%。营收小幅增长,归母净利润大幅降低近4成,可以说是蓝月亮近五年最差业绩。 2022年,蓝月亮毛利率为57.83%,较2021年降低0.6个百分点,较2020年64.52%和2019年64.16%的毛利率则分别降低6.69和6.63个百分点。毛利率承压,主要因为从2021年开始,公司主要产品所用原材料棕榈油及包材材料LDPE(低密度聚乙烯)价格始终处于高位。 信达证券数据显示,
曾经狂奔的蓝月亮有些跑不动了?
avatar节点财经
2020-08-02

大自然“印钞机”农夫山泉获准上市,千亿隐形富豪浮出水面

文 / IPO频道出品 / 节点财经7月31日下午,证监会官网发布公告,核准农夫山泉股份有限公司发行不超过13.8亿股境外上市外资股,每股面值人民币0.1元,全部为普通股。完成本次发行后,公司可到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同时,证监会核准公司股东养生堂有限公司等70名股东所持合计4,588,200,000股境内未上市股份转为境外上市股份,相关股份完成转换后可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事实上,早在此前,农夫山泉就已启动了上市计划,并在港交所提交了招股书。招股书显示,农夫山泉常年占据国内第一的市场占有率,那2019年总收入240亿元,净利润高达近50亿元,如果成功上市,有可能冲击千亿市值。农夫山泉创始人,现年65岁的钟睒睒持有农夫山泉约87.44%的股份,包括约17.86%的直接权益以及通过养生堂持有的69.58%的间接权益,个人身价也逼近千亿。/ 01 /钟睒睒式的“营销套路”显灵农夫山泉成立于1996年9月,是国内包装水及饮料行业的龙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公司在品牌文化建设上表现突出,“农夫山泉有点甜”“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等广告语已经深入人心。根据全球最大的企业增长咨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2012年至2019年间,农夫山泉连续八年保持中国包装饮用水市场占有率第一,以2019年零售额计,该公司在茶饮料、功能饮料及果汁饮料的市场份额均居中国市场前三位。农夫山泉在包装饮用水市场中的地位(来自招股书)资料显示,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在创立农夫山泉前从事过泥瓦匠、记者、娃哈哈代理商等工作人,早年通过“养生堂龟鳖丸”完成资本积累后选择杀入饮料市场,凭借出众的营销能力把农夫山泉这一品牌迅速做大。2000年前后,国内瓶装水市场的主要玩家还是乐百氏、雀巢、娃哈哈等,其中娃哈哈一家就坐拥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无一例外,这些厂商的宣传卖点都是“纯净”和“健康”,乐百氏更是以“27层净化水”深受
大自然“印钞机”农夫山泉获准上市,千亿隐形富豪浮出水面
avatar节点财经
2022-06-30

雷军才是效率管理大师?

文 / 五行出品 / 节点财经2018年7月9日,$小米集团-W(01810)$ 小米集团(W 01810)在港交所挂牌上市,此后长期股价低迷。直到2020年12月23日才迎来关键性转机,股价最高达到30.85 港元,市值超 7756 亿港元,以当时的汇率计算,小米的总市值超1000亿美元。然而,小米没能在千亿俱乐部中站稳脚跟。目前,小米的市值为3443.29亿港元,约合438.6亿美元。相比高点,小米的市值已经跌去了近七成。小米的估值一直让雷军心有焦虑。他曾在小米上市前夕,喊出了“小米等于腾讯乘苹果”。调侃也好,认真也罢,硬件企业用互联网赚钱的模式,让小米具备了稀缺属性,这是毋庸置疑的,也增加了市场对小米的关注度。上市后,随着小米业务结构、宏观因素出现了变化,雷军的效率哲学受到了挑战。/ 01 /赚钱效率如何?表面上看,小米的业绩是股价低迷的导火索。但如果回到本质,没能讲好故事,才是导致这一切的根本原因。2019年,雷军立下了一个flag:每年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手机及IOT和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税后净利率不超过5%。如超过,将把超过5%的部分用合理的方式返还给小米用户。“雷军舞剑意不在利润”。此番承诺真正反映的,是小米商业模式的本质-追求极致的效率。东西要做的好,成本就会变高,但小米却要求性价比。此时,效率就是这中间的杠杆,只要效率提升得足够高,小米就可以放心大胆地使用性价比利器。雷军曾表示,小米的互联网思维中最关键的两个点是用户体验、效率。“小米真正的护城河就是效率,而小米真正要做的就是效率革命。”这也是雷军说“小米等于腾讯乘苹果”的原因之一。相比其他硬件厂商,小米的赚钱手段是硬件产品内的互联网业务,该业务的高利润属性,让小米有了能讲一个好故事的由
雷军才是效率管理大师?
avatar节点财经
2021-03-27

恒驰“黑科技”亮相,智能化颠覆全网

文 / 港股君出品 / 节点财经随着技术进步,网联化程度提升,汽车智能化时代日渐迫近。作为造车新势力中的一股新生力量,恒大汽车在2020年完成了恒驰九款车全球发布,冬季标定测试顺利完成,天津、上海、广州等智能工厂启动试生产调试等一系列造车提速举动。于3月25日召开的智能网联发布会上,恒大汽车除了有智能座舱、超算力平台、智能生态圈等黑科技成果悉数登台,联手腾讯、百度两大互联网巨头,历时23个月研发的H-SMART OS恒驰智能网联系统,则以其前所未有的极致智能生态体验,让全球汽车圈看到了恒大汽车造车的实力。/ 01 /恒驰智能网联亮相“汽车界的iOS”通过此次发布会上展示的H-SMART OS恒驰智能网联系统,我们可以看出,在汽车智能化技术和功能上,恒大汽车明显已走到世界前列。具体观之,恒驰智能网联系统搭载全球首款7纳米工艺、业内算力最强的高通第三代骁龙数字座舱平台,集成高通AI引擎、Spectra ISP、Kryo CPU、Hexagon 处理器和Adreno视觉子系统,先进的Wi-Fi、蓝牙技术,其算力可达到105k DMIPS,相比市面主流车型提升2倍以上。在上述“超级大脑”加持下,同时借助行业最先进的虚拟化域控制技术,恒驰智能网联系统不仅能确保交互指令高效响应,并且支持语音、手势、触控、情绪、嗅觉、光效6种模态交互。例如,疲劳了一天,又不想去停车场开车,怎么办?我们可以通过手机APP一键召唤汽车,无人驾驶的恒驰就能自动行驶到车主指定地点,然后系统会在驾驶员入座之前就识别出驾乘者的身份,并在先进的传感器技术支持下完成无感上车。进入座舱,全球首个可定制车载全息投影虚拟助理“小驰”全天候待命,它可以根据驾乘者的喜好来调整头枕位置、驾驶模式、方向盘高度、氛围灯亮度等,甚至可以通过检测驾驶员的体温,调节空调温度或进行医疗健康诊断,以及感知驾乘者的情绪,并进行60秒以上持续对话。
恒驰“黑科技”亮相,智能化颠覆全网
avatar节点财经
2023-11-28

默默赚钱的宜人金科:Q3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大增105.1%

进入2023年后,宜人金科(NYSE: YRD)一改颓势,各项指标全线“飘红”。 近日,宜人金科公布截至2023年9月30日的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宜人金科总收入为13.108亿元,同比增长55.9%;归母净利润为5.54亿元,同比增长105.1%。 据悉,宜人金科为宜信集团旗下金融科技企业,于2015年底在美股上市,前身为号称P2P第一股的宜人贷,后更名为宜人金科,定位数字化个人财务管理平台,包括财务咨询业务、保险经纪业务、品质生活业务。 不过,从财报内容来看,金融服务仍然是宜人金科的主力业务。 报告期内,由于对小额循环贷款产品的强劲需求以及客户获取效率的提高,其借款人数量达到1.2百万人,环比二季度的1.01百万人增长18.7%,同比2022年同期0.7百万人增长63.3%,带动财务咨询业务的收入为6.68亿元,同比增长35.4%,占总收入比重约51%。 保险经纪业务方面,得益于持续加强精英团队服务能力的体系化建设,整合内外部稀缺资源,探索服务高客新模式,三季度总保费300万以上的寿险大单达100+件,以及长期保单续期保费的贡献,驱动承保保费总额同比增长43.3%至14.285亿元,板块收入2.646亿元,同比增长40%。 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公司战略转向优先为客户提供平均保费较高的产品,Q3服务的保险客户数量为123,693人,环比Q2减少了8.7%。 品质生活业务方面,也是宜人金科近年来着重发力的第二曲线,于2023年第三季度,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宜优选”渠道产生的总商品交易额达到5.632亿元,比2023年第二季度的3.958亿元增长42.3%。 虽然宜人金科并未披露品质生活业务的收入,但经计算得知,该板块收入占比不到三成,亦不难看出,其距离转型成功仍有较大距离。 对于该份经营成果报告,宜人金科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唐宁表示:“在过去的一个季度里
默默赚钱的宜人金科:Q3净利润5.54亿元,同比大增105.1%
avatar节点财经
2021-04-08

失约“双千亿”,蒙牛再造有何难处?

文 / 铁马出品 / 节点财经2017年,蒙牛对外公布了"双千亿"的三年奋斗目标,即2020年实现营收和市值双双达到千亿。但是,由于疫情和收购的影响,去年5月起,蒙牛总裁卢敏放就吹风要对“1000亿”这个数字少点关注。他说:“我不会特意去做一个1001亿的销售额来让大家觉得很满足,有质量地发展更重要。”近日蒙牛公布2020年财报,三年奋斗目标来到应验时刻,但仅有市值达到了千亿,全年实现营收仅760亿,同比减少3.8%,距离千亿目标还差四分之一;实现净利润35亿,同比减少14.1%。/ 01 /蒙牛营收的“千亿失速”蒙牛将2020年收入下滑的原因,归咎于卖掉了君乐宝和收购了贝拉米,如果不包括2019年的这部分业务收入,2020年蒙牛的可比业务收入为750.03亿元,同比增长10.6%。从营收结构来看,蒙牛液态奶产品年内实现收入677.51亿元,占当期总收入的89.11%;冰淇淋实现26.34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为3.46%;奶粉实现45.73亿元营收,占总收入的比重6.01%,其他部分实现收入10.77亿元,占总收入的1.42%。数据来源:蒙牛财报而君乐宝和贝拉米,恰恰都是蒙牛奶粉业务线上的两员大将,2019年年底,蒙牛集团出售了君乐宝后,紧跟着收购了贝拉米。对比一下两个品牌对营收的贡献:2020全年贝拉米为蒙牛集团贡献10.317亿元,而君乐宝2019年11个月则为蒙牛贡献111.244亿元。贝拉米要想在奶粉领域达到君乐宝对蒙牛的价值,还需要经历品牌建设、消费者认知、渠道铺设等等,毕竟新品牌的运营需要大量时间。虽然贝拉米被称为“代购的摇钱树”,但是自收购起后的半年,才获得中文标识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许可,此前其中文标签奶粉销量均为零。图片来源:贝拉米官网(右侧中文版贝拉米产品在收购半年后,才陆续上市)所以有分析师认为,失去君乐宝押注贝拉米对蒙牛带来的影响很大,三四年内或难弥补
失约“双千亿”,蒙牛再造有何难处?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