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s机构投资者社区
Dots机构投资者社区
Dots 社区,机构动态,尽在掌握
IP属地:北京
4关注
94粉丝
0主题
0勋章

莫德纳公布二价新冠疫苗2/3期临床结果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深究科学”,作者:李晓韦。二价新冠疫苗有何不同,它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怎样?导读mRNA-1273.211是全球首个二价新冠疫苗,它同样来自美国知名生物公司莫德纳(Moderna),是其已获批的mRNA-1273疫苗的“改良版”。2022年4月19日,莫德纳公布了其研发的二价疫苗mRNA-1273.211的2/3期临床研究数据。数据显示,在该疫苗的2/3期临床研究中,mRNA-1273.211在安全性和免疫原性上均有较好的表现,有效性方面,比莫德纳现有的新冠mRNA疫苗还强2倍。预计今年秋季在部分国家将作为加强针开打。值得一提的是,最近在新加坡一组大型的真实世界数据中,莫德纳的新冠疫苗mRNA-1273表现最好,其次是辉瑞的,再之后就是中国生物和科兴的新冠疫苗。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制药公司丽珠集团也正在开展Beta/Delta的二价新冠疫苗的开发。撰文 | 李晓韦01二价新冠疫苗mRNA-1273.211的基本概况二价新冠疫苗?可能很多人听起来一头雾水,我们先来解释下。莫德纳的初始mRNA疫苗命名为mRNA1273,所谓的二价疫苗mRNA-1273.211是由一半原始SARS-CoV-2毒株、一半Beta毒株组成的抗原(原始SARS-CoV-2和Beta变异刺突蛋白的 mRNA 量相等)混合制成的新疫苗。如果还不理解的,可以类比一下多价HPV疫苗,马上就能领悟二价是什么意思。回到这篇论文,已在预印本上发表,文章题为Safety, Immunogenicity and Antibody Persistence of a Bivalent Beta-Containing Booster Vaccine。在这项2/3期试验中,莫德纳评估了mRNA-1273.211在mRNA-1273接种完成8.8-9.8个月后,首次作为加强针的使用情况,并用了两种不同剂量的安全性和
莫德纳公布二价新冠疫苗2/3期临床结果

人类实现百亿亿次E级超算,Frontier屠榜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新智元”,作者:新智元。编辑:好困 David 袁榭【导读】最新超算Top500榜单揭晓!美国的性能怪兽Frontier以横扫之势拿下第一,算力超过身后468台的总和。已经霸榜两年,完成四连冠的日本富岳终于跌落了「神坛」。在刚刚公布的2022年全球超算Top500名单中,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RNL)的Frontier夺得第一。凭借1.102 Exaflop/s的HPL分数,Frontier不仅是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超级计算机,它也是第一台真正的「E级超算」。相比之下,中国的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排名下滑至第六和第九。去年,美国将神威·太湖之光的处理器供应商申威列入了实体清单,或多或少给中国超算的发展造成了影响。这次Top500的64位浮点计算总算力为4.4 exaflops,比六个月前的上一期榜单增长了44.7%。Frontier:突破百亿亿次那么,Frontier的性能到底达到了怎样「逆天」的程度呢?!简单来说,就是把排在它之后的7个超算的算力加起来,都比不过一个Frontier。除了如此炫目的算力之外,Frontier还是全球跑AI最快的超级电脑之一。在HPL-AI基准的混合精度性能测试中,Frontier跑出了6.88 ExaFlops的成绩。用白话说,这个性能相当于,给一个860亿神经元组成的智能体中的每个神经元,每秒都下达6800万个指令。用这个训练AI大模型,那可真是火箭发动机搭上了一级方程式赛车,可以直接在赛道上起飞。全新的Frontier占地372平方米,由74个HPE Cray EX机柜组成,可容纳9408个节点。其中,每个节点有一个AMD Milan 「Trento」 7A53 Epyc CPU,搭配512GB DDR4内存和4个AMD Radeon Instinct MI250X GPU。总的来说,该系统有602,112个CPU核
人类实现百亿亿次E级超算,Frontier屠榜

Rocket Lab 首次动用直升机空中捕获一级火箭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SpaceX爱好者”,作者:SpaceX爱好者。美国小型卫星发射公司火箭实验室 (Rocket Lab)部署一箭34星,并首次成功利用直升机在空中接住了返回地球的火箭第一级。经过近三年的准备后,火箭实验室在周一首次尝试利用直升机在空中捕获火箭。美国东部时间周一 18:35 分 (北京时间周二 6:35 分),火箭实验室的“电子号”(Electron) 运载火箭从新西兰发射升空。发射大约两分半后,“电子号”的第一级和第二级分离返回地球,并按计划成功打开降落伞。当降至6500英尺(约1981米)高度,助推器与直升机会合,直升机用钩子钩住降落伞线。完成空中捕获后,直升机飞行员检测到与之前测试不同的负载特性,随后释放一级助推器。助推器在海上安全溅落后由回收船运回火箭实验室,这是火箭实验室在以前的测试中没有经历过,后面将为重复使用做分析和评估。火箭实验室希望通过回收火箭降低为每次任务建造全新火箭的制造成本,回收和再利用其火箭也可以帮助加快其飞行节奏。火箭实验室 CEO 彼得・贝克 (Peter Beck) 表示:“把一枚火箭带回来可以为公司节省大量时间,你不必从头开始建造一枚全新的火箭。因此,我们显然会看到一些不错的成本削减,但我认为,目前对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让火箭回到生产线上。”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SpaceX爱好者”,作者:SpaceX爱好者。———— END ————Dots社区现已入驻:今日头条/扑克财经/见闻见识/雪球/36氪/富途牛牛/老虎社区/大风号/新浪微博/腾讯自选股/财富号/百家号……
Rocket Lab 首次动用直升机空中捕获一级火箭

美国SpaceX星船(Starship)原型机试验情况(一)

导读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船(Starship)是一款在研的多用途航天器,旨在将地球轨道、月球、火星等作为飞行目的地、拥有超过100t的低地球轨道(LEO)运载能力并完全可重复使用。Starship采用液态甲烷和液氧(CH4/LOX)推进剂,配备SpaceX自研的猛禽(Raptor)液氧甲烷发动机。Starship作为火箭系统二级搭配作为一级/助推器的超重(Super Heavy),构成了“星船(系统)”。目前,Starship的研发正在采用“快速迭代”方式进行原型机的快速建造与试验测试,并逐步优化设计,向首飞目标加速推进。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星船(Starship)宇宙飞船和超重(Super Heavy)火箭(统称为“星船(系统)”)代表了一种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运输系统,旨在将乘组人员和货物运送到地球轨道、月球、火星及更远太空。星船(系统)计划成为有史以来最强大的运载火箭,设计地球轨道运输能力将超过100t。 星船(Starship)是完全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是星船(系统)的二级。Starship提供了一个集成的有效载荷部分,能够将乘员和货物运送到地球轨道、行星目的地以及地球上各目的地之间。 超重(Super Heavy)是SpaceX下一代发射系统——星船(系统)的一级,总起飞质量超过300万kg(3000t),并使用过冷的液态甲烷和液氧(CH4/LOX)推进剂。Super Heavy初始设计为使用其6条着陆腿进行着陆,并在着陆时选择直接返回发射场着陆。 图表:星船(系统)设计指标 资料来源:SpaceX 星船(Starship)自2018年设计基本定型后,便迅速开始了原型机的建造与试验。从2018年年底开始,Starhopper和Starship Mk系列、SN系列原型机依次上阵,在两年多时间内快速迭代并广泛试验。本文主要介绍
美国SpaceX星船(Starship)原型机试验情况(一)

默沙东Molnupirvir三期临床成功:住院/死亡率降低50%,死亡率降至0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医药笔记”,作者:Armstrong。2021年10月1日,默沙东与Ridgeback宣布Molnupiravir治疗轻度至中度新冠肺炎患者的三期临床中期数据,Molnupiravir显著降低住院或死亡率。具体数据方面,Molnupiravir治疗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7.3%(28/385),对照组的住院或死亡率为14.1%(53/377),Molnupiravir降低住院或死亡率50%,p值为0.0012。死亡率方面,治疗组没有死亡,对照组有8例死亡。默沙东此前还曾引进昂科免疫的CD24-Fc,该药物中期数据显示降低死亡率超过50%,不过由于FDAy要求补充更多数据,默沙东选择放弃继续开发CD24-Fc,转而重点推进Molnupiravir。由于此次中期分析得到的明确阳性数据,独立数据监测委员会(IDMC)建议提前终止研究,以便对照组患者也可以使用Molnupiravir治疗。默沙东决定尽快向FDA递交EUA申请。总结作为小分子抗病毒药物,Molnupiravir的临床疗效可谓非常显著,虽然住院/死亡率降低幅度仍低于中和抗体,但治疗组没有死亡也说明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小分子药物也具有显著的成本优势,生产规模容易放大。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医药笔记像”,作者:Armstrong。———— END ————Dots社区现已入驻:今日头条/扑克财经/见闻见识/雪球/36氪/富途牛牛/老虎社区/大风号/新浪微博/腾讯自选股/财富号/百家号……
默沙东Molnupirvir三期临床成功:住院/死亡率降低50%,死亡率降至0
据说没有邀请码的都out了,时代的列车又开过去了... 技术服务商API,不谢$声网(API)$$游戏驿站(GME)$

无需**、卵子或子宫,以色列科学家培育出人工合成胚胎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生物世界”,作者:生物世界。撰文丨nagashi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你是否想象过这样一个场景:未来的人类在一个容器里孕育生长,而且无需**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一小团细胞便能制造出许多“新人类”。人造子宫,无性繁殖,这些概念似乎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些科幻概念正在一步步写入现实。2022年8月1日,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 Jacob H. Hanna 团队在Cell期刊发表了题为:Post-Gastrulation Synthetic Embryos Generated Ex Utero from Mouse Naïve ESCs的研究论文【1】。该研究首次在子宫外培育出完全人工合成的小鼠胚胎。这些胚胎并不是**和卵子的产物,而是完全由培养在培养皿中的干细胞发育而来,并且它们在一个体外构建的“人造子宫”中生长。“合成胚胎”和“人造子宫”如今,在各种因素的主导下,许多国家的生育率都在下降,2020年《柳叶刀》上发表的一项研究预测,世界人口可能会在2064年达到约97亿人的峰值,然后在2100年下降到约88亿人【2】。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孕育一个胎儿的时间成本和物质成本急剧增加,再加上分娩时的巨大疼痛和潜在的风险,种种问题导致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那么愿意生育,而人造子宫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早在2021年3月,Jacob H. Hanna 团队就在Nature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Ex utero mouse embryogenesis from pre gastrulation to late organogenesis的研究论文【3】。该研究创建了一个人造机器子宫,并在在体外条件下维持天然小鼠胚胎存活11天,且胚胎在人造子宫培育过程中发育正常。详情:以色列科学家首次在人造子宫中培养哺乳动物胚胎他
无需**、卵子或子宫,以色列科学家培育出人工合成胚胎

Nature:这个百年难题,被“它”用48小时完美解决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学术头条”,作者:学术头条。1907 年,比利时裔美国化学家利奥·贝克兰(Leo Baekeland)发明了一种廉价的、不易燃的通用塑料(即 Bakelite)。这一发明标志着现代塑料工业的开始,贝克兰也因此被后人誉为“塑料之父”。但是,一度被称为 20 世纪最伟大发明之一的塑料,如今也被认为是最失败的发明之一,它无处不在,在给人类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严重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更可怕的是,这种坚固耐用的材料往往需要数百年才能降解。问题来了,如果把几百年的降解时间缩短到几天,甚至几小时,就像这样:那么,“白色污染”的问题是不是就可以迎刃而解了?如今,来自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DEVCOM ARL-South 的研究团队,就为解决“白色污染”这一世界上最为紧迫的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研究团队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发明了一种新型酶,这种酶有潜力促进 PET 塑料(塑料的一种,常用于制作饮料瓶、薄膜、包装等)的大规模回收利用,在分子水平上回收和再利用塑料,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环境污染。相关研究论文以“Machine learning-aided engineering of hydrolases for PET depolymerization”为题,于 4 月 28 日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Nature上。(来源:Nature)由人工智能创造的生物酶塑料,已经被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我们几乎无法离开的一种必需品。但管理不善的塑料废弃物,会污染陆地和海洋的生态环境。理论上讲,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塑料回收来避免,但很多塑料的回收并不是简单的机械回收,而是涉及到熔化和再加工,流程十分复杂,而且产生的新塑料的质量也不如原始塑料。PET 塑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且安全的塑料,占全球塑料垃圾的
Nature:这个百年难题,被“它”用48小时完美解决

SpaceX正全面进军面向普通消费者手机的移动卫星通信市场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全球航天事件”,作者:GlobalspaceEvent。 1、先行者 2022年9月6日和8日,华为和苹果公司先后发布了最新旗舰款手机华为Mate 50和iPhone 14。值得一提的是两款手机都配置了卫星直连通信功能,这也是全球首次在普通消费者手机上实现卫星通信。由于基于窄带通信,目前仅限于单向短消息服务。 华为Mate50与北斗卫星 华为Mate50基于中高轨的北斗卫星短报文服务,可以在未覆盖蜂窝网的区域实现紧急信息发送。与华为类似iPhone14通过全球星(Globalstar)公司2.4GHz的S波段频谱(Band 53)实现基于文字信息的紧急呼救(Emergency SOS)服务,据称iPhone14还支持Disk网络公司(DISK Network)独有的Band 70频谱。 2022年9月10日,美国AST太空移动公司(AST SpaceMobile)“蓝色行者3(BlueWalker 3)”试验卫星,由SpaceX公司猎鹰9号火箭成功发射升空,该卫星天线的展开面积达到64平米,将进行手机直连网络测试。根据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许可,该卫星将在得克萨斯州和夏威夷州进行试验。 “蓝色行者3(BlueWalker 3)”试验卫星效果图 由于巨大的卫星天线,该卫星在空中的亮度将超过金星,将对天文观测造成一定影响。 2、与其说是科技创新,不如说是产业新突破 在这华为和苹果公司发布新款手机之前,移动卫星服务(Mobile-Satellite Service, MSS)都需要配置专用的移动卫星电话。由于受众有限等原因,造成终端和服务费都非常昂贵,从而抑制了这一应用的产业化发展。 移动卫星服务(Mobile-Satellite Service, MSS)基本原理,固定地球卫星站(Earth station)的馈线链路用于实现移动终端与地基通信网络的
SpaceX正全面进军面向普通消费者手机的移动卫星通信市场

零糖也不健康?Cell证实人工甜味剂会影响肠道菌群并改变血糖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生物世界”,作者:生物世界。撰文丨王聪编辑丨王多鱼排版丨水成文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在全世界范围内,肥胖已经成为了一个主要公共健康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有近20亿人超重或肥胖,从1975到2016年,全球肥胖率翻了近3倍,每年因超重或肥胖导致的死亡高达280万。为了减少糖对健康的影响以及肥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食用人共甜味剂代替正常糖类(代糖),这些人造甜味剂具有糖类的甜味,但通常不能被人体转化,因此不产生热量,人们认为其可作为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因此近年来广受追捧。然而,这些人造甜味剂对人体有没有影响?它们真的是健康的吗?2022年8月19日,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Cell上发表了题为:Personalized microbiome-driven effects of non-nutritive sweeteners on human glucose tolerance的研究论文。该研究证实,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健康的并得到广泛使用的人工甜味剂(代糖)在人体内并不是惰性的,它们会显著影响人体肠道微生物,从而改变人体血糖水平。早在2014 年,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 Eran Elinav团队就发现,非营养性的人工甜味剂会影响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从而影响它们的血糖反应。但尚不清楚这种情况是否同样在人体中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重要问题,研究团队仔细筛选了1300多名在日常生活中严格避免使用人工甜味剂的人,并从中确定了120人参与后续实验。这些参与者被分成六组:两组对照组和四组实验组,四组实验组分别摄入糖精(Saccharin)、三氯蔗糖(Sucralose)、甜菊糖苷(stevia)和阿斯巴甜(Aspartame),这些摄入量低于FDA允许的每日摄入量标准。两组对照组分别摄入等量葡萄糖或
零糖也不健康?Cell证实人工甜味剂会影响肠道菌群并改变血糖

今天这一幕,实在太过科幻!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航天爱好者”,作者:跆拳道大灰狼。这是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同一个国家有两款重型火箭同时屹立在发射台上。第一款是运用各种成熟技术,历经十余年研发,耗资近两百亿美元,集美国国会万千宠爱于一身,资金充裕,任务明确,路线标准,号称NASA亲儿子的“太空发射系统”(Space Launch System,简称SLS)。另一个款是由私营企业SpaceX自行立项,设计疯狂激进,缺钱少粮没任务,爹不亲娘不爱,研发仅正式开展4年,炸过一摞原型机的“星舰”(Starship)。这两款火箭要组队使用,才能实现美国的重新登月,但这两款火箭实在是区别太大了。遥想在星舰的首次正式公布,是在2016年的国际宇航大会上,作为压轴演讲,马斯克用一段科幻的动画,向世界展示了一款起飞重量高达上万吨的恐怖火箭——行星际运输系统(简称ITS),也就是如今星舰的前身。2016年的大饼发布会,基本都是看完之后一笑而过,没人当真在2016年那个猎鹰9回收都没弄利索,重型猎鹰首飞依然遥遥无期的时候,这玩意的不靠谱程度堪比脑洞大开的代达罗斯计划和猎户座计划(不了解的可以百度下)。反正当时不少航天爱好者(包括我)和大部分业内人士都认为这玩意不靠谱,纯属PPT,就是马斯克真有心,也至少是20年以后的事情。6年前的2016年时,如果谁说星舰未来能和SLS拼谁先首飞,那他大概率会被当成傻子。不过现实就是这么魔幻,他俩真的同时伫立在发射台上了,而且这是两个对比非常极端的火箭型号,简直就是火箭设计思路的“左”右两级。1.SLS的发动机设计是极端成熟和保守的典型代表,SLS的一级主发动机SSME研发开始于50年前(1970年),驱动航天飞机成功执行过134次载人发射任务。二级主发动机RL-10研发于60年前(1959年首次试车),其执行过的成功发射任务可能已有数百次(太多了,查不过来了),设计成熟到令人发指。而另一边的
今天这一幕,实在太过科幻!

马斯克放卫星:5年内使用脑机接口治愈耳鸣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生物世界”,作者:生物世界。 撰文|王聪 编辑|王多鱼 排版|水成文 人类大脑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复杂的生命结构,虽然距离完全理解大脑还有很远的距离,但这并不妨碍神经科学领域的科学家们不断取得新进展。 人类大脑大约有860亿个神经元,它们之间有100万亿个连接,这无疑是一个异常庞大的天文数字,要知道,整个银河系“也才”4000亿颗恒星。但神经科学家们在绘制这些大脑神经元及其相互连接的复杂作用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 除了基础科研层面的进展外,近年来脑机接口领域也开始受到关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伊隆·马斯克(Elon Musk)创立的脑机接口初创公司 Neuralink。 近日,马斯克在推特上和网友互动时表示,Neuralink 开发的脑芯片在5年内肯定能治愈耳鸣。 具体情况是,Teslarati 网站在推特发布了一篇马斯克的采访报道,采访中马斯克表示,Neuralink 有望在10年内解决脑部和脊髓损伤问题,此外,这一技术还可以通过控制食欲来解决肥胖等健康问题。 此时,一位网友评论道是否有希望解决耳鸣的问题,马斯克回复称,完全可以,而且会在5年内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 Neuralink 有1000个电极,而要解决耳鸣问题则需要远大于1000个电极,下一代 Neuralink 的电极将会有数量级上的提升。 Neuralink 是什么? Neuralink 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脑机接口公司,自成立以来,Neuralink 一直在招募学术界的顶尖神经科学家参与研发脑机接口设备。 Neuralink 公司称, Link 脑芯片是一种新型脑机接口,将来能够增加我们与大脑视觉皮层、听觉皮层、触觉皮层和运动皮层的连接,从而帮助治疗瘫痪、帕金森病、癫痫等各种神经系统疾病。还能扩展我们与他人、与世界及与我们自己的互
马斯克放卫星:5年内使用脑机接口治愈耳鸣

德国正式启动大麻合法化筹备阶段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汉麻CBD”,作者:汉麻CBD。德国计划推进大麻生产和销售的合法化,为此将于近期在联邦卫生部举行一系列的专家听证会。2018年加拿大娱乐大麻种植和销售合法化之后,德国有可能成为20国集团当中第二个实现娱乐大麻合法化的国家。大麻合法化的财务机会或在数十亿美元,但专家提醒,潜在市场的体量将不仅取决于人口规模,同时还要看法规的具体内容,而德国的大麻改革法案尚未成形。卫生部宣布,5场听证会的第1场将于近期举行。这5场听证会的内容将涉及:1、健康和消费者保护2、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3、供应链、生态和经济问题4、刑事责任、管理办法以及发牌5、国际经验“我们将启动合法化的准备阶段。”德国毒品和成瘾专员Burkhard Blienert表示。“听证会将讨论娱乐大麻合法化落实情况下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确保年轻人、公众健康以及消费者获得最好的保护。很明确的一点是:我们希望保护儿童和年轻人免于可能的风险。”预计将有200多位成瘾性药、成瘾帮助、法律、企业和行业协会的顶级专家,以及德国各州、各市镇、联邦部门及其他联邦机构的代表将参与听证过程。此外,全球专家也将在6月30日举行的“国际经验”听证会当中表达他们的看法。自2017年以来,医用大麻在德国一直是合法的,当时议会一致投票合法化,并要求公共医疗保险公司支付治疗费用。今天,德国是欧洲最大的国家,也是欧洲领先的医用大麻市场,每年有超过128000名患者在该国接受医用大麻治疗。在德国,大麻市场的监管机构是“联邦药品和医疗器械研究所(BfArM)”。娱乐大麻是非法的,但是少量可以容忍。CBD(大麻二酚)产品是合法的,但是必须遵守THC含量限制(THC含量低于0.2%)。工业大麻花可以售卖,但只能用于工业和科学目的,不能用于直接消费。2021年底,在德国红绿灯执政联盟上台后,大麻合法化被推到了德国政治议程的首位,这在全球大麻产业引起了激烈反
德国正式启动大麻合法化筹备阶段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