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企业家
一号企业家
寻找潜藏资本市场的隐士
IP属地:未知
0关注
183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2-09-26

缺“芯”少智,王传福离打造“比亚迪王朝”只差一口气

来源:一号企业家(ID:yihaocaijing1) 作者:金水 缺“芯”少智,王传福离打造“比亚迪王朝”只差一口气一号说:BYD秦、汉、唐、宋,一个拥有“王朝梦想”的男人 摘要:中国新能源汽车“上半场打得不错,下半场决定胜负。”比亚迪要胜,不仅要在上半场——电气化方面领先,还得补足下半场智能化的短板。 按不住了。 据Clean Technica的数据,2022年上半年,在全球范围内,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比亚迪,顶住特斯拉压力,一举摘得新能源汽车销量王冠。而在去年,比亚迪的销量还与特斯拉有一大段的差距。 数据显示,比亚迪2022年上半年的销量,一举超过了去年全年的销量。 而且,据比亚迪(002594.SZ)近期发布的公告,今年前8个月,比亚迪汽车在全世界累计销量同比增长了164%,达到98.3万辆,这已经超过了特斯拉2021年全年的销量了。 简而言之,比亚迪到达了其发展的高光时刻。 不过,俗话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比亚迪在其汽车发展之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这个隐患,如果比亚迪没能彻底解决。在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的下半场,比亚迪不但不能持续超越特斯拉,甚至于会走向失败,成为汽车发展史上昙花一现的“悲情英雄”。 比亚迪没对手? 近期,比亚迪董秘李黔的一个朋友圈刷爆了网络。 事情起因于美国在8月发布了《通胀削减法案》。 彼时,有分析指出,该法案中有电动汽车相关补贴,而且,美国以补贴为条件,提出产业链本土化比例要求,试图将中国排除在供应链之外。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一些业内人士认为,美国发布此法案,是准备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与中国脱钩。在资本市场,此法案的发布,使得近期本就疲软的新能源赛道,再一次出现大幅杀跌。 对此,李黔却持乐观观点,他在朋友圈表示,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美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即政策驱动阶段,而中国已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了。 他甚至表示,即使强大如特斯拉,如果
缺“芯”少智,王传福离打造“比亚迪王朝”只差一口气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2-06-10

蔚来汽车发布一季报,交付量创新高,“电动三傻”并不傻?

来源:一号企业家(ID:yihaocaijing1)6月9日,蔚来汽车(NIO.N)公告:2022年第一季度的车辆销售收入为人民币92.440亿元,较2021年第一季度增长24.8%、较2021年第四季度增加0.3%。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表示: 蔚来汽车在2022年第一季度达到创历史新高的季度交付量25,768辆,并在今年5月达成超过20万台车辆交付的里程碑,这自首次交付以来不到4年时间。 长期以来,包括蔚来汽车$蔚来(NIO)$ 在内的三家新能源车企被调侃为“电动三傻”,从最新财报来看,“三傻”不但不傻,还有继续大闹新能源市场的意思。而这背后,源于新能源车企狠抓智能化风口,抢食未来汽车市场红利。试想,两辆智能汽车即将相撞,生死关口,两辆车的AI系统与彼此取得联系,讨论该让哪一辆车的主人活下去。这是一部被称之为适用于未来社会交通法的科幻小说《最后的锚栓》中的描写,整篇故事浓缩在短短几秒,法律与道德的天平向哪一方倾斜,极端条件之下,如何平衡公平与正义,其背后的社会学意义几乎能难倒桑德尔——一位开设《公正:如何是好?》公开课的哈佛教授。科幻自然当不得真,至于未来能否照进现实,更不好说。但对于智能化汽车的发展路径似乎也有某种程度上的隐喻,如何在不断推进的智能化驾驶中寻求“驾驶人”的主人角色地位平衡。新能源车的“智斗”趋势“每个月只要80块钱!”说这句话的时候,老雷颇为得意,因为一年前买的特斯拉不但比现在的价格更便宜,而且关键是省“油费”,每月花在电费上的金额只有80元,这在任何一款燃油车身上都是不敢想象的事情。其实比起更经济的“油费”花销,老雷更在意的是驾车时带来的科技体验,“比如这脚只要一松开油门,车就会自动减速,马上刹车。这就是单脚板踏式,用对了,
蔚来汽车发布一季报,交付量创新高,“电动三傻”并不傻?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2-07-23

急难愁盼“保交房”,房企最后一根“定海神针”

来源:一号地产(ID:dichanyihao) 作者:朱虚侯 一号说:“契约精神“是信任的基石 如果说上个月各地频繁出台取消“四限”政策及首套房房贷利率下调,还只是在稳住大盘;那么这个月陆续推出的“保交房”措施,则已经深度介入到微操层面了。常说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难题,当下对于购房群众来说,保交房就是急难愁盼,谁能保障开发商交房,谁就在为购房人解决难题。而对房企来说,当下氛围之中,谁能保证履约能力,确保正常交房,谁就能赢得市场认可与尊重,也赢得时间为下一个周期的到来积攒人气与口碑。当然,知易行难。在“烂尾楼”与“强制停贷”交替上头条的今天,房企既要保住债券不违约、少暴雷,又要保住销售回款回笼资金,还要保住按时交付不烂尾,也是一种巨大考验。6月商品房销售面积、金额环比增长66%、68%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环比分别大幅增长65.8%和68.1%,环比增幅分别较5月增长40个和38.5个百分点。事实上,5月份商品房销售才首次实现今年以来的环比正增长。想不到6月份就快速拉升,销售面积和金额双双大增,而且涨幅为2015年以来6月同期最高。如果说经济韧性,房地产市场肯定要算在基本面里,那么6月份的增速应该能看出一丝曙光,这应当也是经济韧性的涵义之一。从房地产贷款来看,6月新增规模较5月也有明显提升,预计当月新增超1500亿元,较5月环比多增2500亿元。据央行披露,6月末住户贷款增加2180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6209亿元,而以按揭房贷为主的中长期贷款增加15600亿元。可见,在各地纾困政策相继实施下,购房贷款需求有所恢复。尤其值得注意的是,7月20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7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1年期LPR为3.7%,5年期以上LPR为4.45%,均与上月持平。这本身就是一重利好信号。从今年5月份房贷利率实现“双
急难愁盼“保交房”,房企最后一根“定海神针”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4-11

商家背刺、谷歌下架、抖音截道,拼多多还能“拼”多久?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箫缙 一号说: 你砍一刀,他砍一刀 拼多多岂不成了拼夕夕 3月17日,拼多多(PDD.US)市值尚有1162亿美元,至4月10日仅剩下901亿美元,股价跌幅超过23%,4月10日再度下跌1%。 两周时间跌去260多亿美元市值,$拼多多究竟发生了什么? 内忧上,其实这源于一场正在愈演愈烈的拼多多商家“炸店风波”; 外患上,则是谷歌、卡巴斯基对于拼多多“恶意软件”问题的紧追不舍。 内忧外患叠加,拼多多正遭遇一场暗流涌动的危机。 “仅退款”条款引来“炸店风波” 以“砍一刀”著称的拼多多,被商家“砍”了,而据推测拼多多平台上的中小商家高达800万。 因而“炸店事件”也被称为: 拼多多的800万个“敌人” 所谓的“炸店”事件起源于3月23日,拼多多上线自营店“拼多多福利社”,但仅仅4个小时该店铺就被迫下架。 缘由在于,此前饱受拼多多“仅退款”处罚规则之困的中小商家,此番涌入拼多多自营店,下单后再退款,拼多多自营店招架不住只好下架。 而从界面等报道来看,部分商家投诉称一直以来平台规则过于苛刻,此前只要揽件超时、客服回复语言不恰当,都会遭遇平台罚款,这也是导致部分商家积怨已久,乃至集中反抗的直接原因。 而“仅退款”政策,则被认为是拼多多面对中小商家“苛政”中的一个典型规则。 通常而言,消费者从拼多多平台买下商品后发现实物和预想中的不同时有两种选择,一是“退货退款”、二是“仅退款”。 据称,消费者如果在拼多多购物收货后,表示自己不满意,选择“仅退款”的话,基本上有80%的可能性平台会同意退款,而商家承担损失。 也正是这一条款,让中小商家在面对“白嫖党”薅羊毛时毫无还手之力,颇有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无奈。 但这一条款出台的背后,其实也是因为拼多多平台上此前有不少货不对板的现象,消费者同样也饱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困扰,造成用户的消费体验越来越差。 事实上,拼多多极为依
商家背刺、谷歌下架、抖音截道,拼多多还能“拼”多久?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2-01-22

碧桂园:被司法执行超2亿,会否步恒大后尘?

来源:一号地产 ID:dichanyihao 作者:海哥 碧桂园:被司法执行超2亿,会否步恒大后尘?一号说:掰着指头过日子,数不过来就慌了 作为“宇宙第一房企”的碧桂园,这个年关有点难过。1月13日,海外专业金融资讯机构IFR报道称,碧桂园一笔潜在3亿元美元可转债未能激发投资者足够的热情。翻译过来的意思是:碧桂园海外市场发债遇冷。风吹过海岸,消息传到股市。13日碧桂园港股股价放量大跌,跌幅7.81%,创下了近4个月来单日最大跌幅,当日的成交量达到1.21亿股。不过记录很快被打破,14日(周五)继续收跌3.33%,成交量1.03亿股;17日(周一)跌幅又创下纪录,收跌8.14%,成交量0.93亿股。翻看碧桂园港股成交记录,日成交量超亿股的日子屈指可数,最近的两次,分别在2021年的2月25日和2018年夏天。显然,市场慌了,短短3个交易日碧桂园股价就跌去近20%。与此同时,碧桂园的美元债也同样遭遇市场抛售。自1月13日至20的连续多个交易日中,碧桂园多只美元债出现了大面积下跌,多只美元债价格频频创下新低,跌幅也出现债券上市以来记录。临近年底,即使是行业巨头的碧桂园,也终于扛不住行业下行的压力,各种危机开始浮现,市场上甚至出现了碧桂园会不会成为“恒大第二”的担忧。年度目标未达成 销售指标全面下滑1月5日,碧桂园披露了去年全年的营运数据。2021年,碧桂园实现权益销售金额5580亿元,实现权益销售面积6641万平方米,权益销售均价8402元每平;而2020年,碧桂园的权益销售额为5707亿元,权益销售面积6733万平,权益销售均价8476元每平。从碧桂园经营简报的数据来看,2021年,碧桂园的权益销售较2020年全面下滑,特别是权益销售额少了127亿元,同比下滑2.22%。另一方面,克而瑞数据显示,碧桂园同期实现全口径销售金额7588.2亿元,较2020年的7888.03亿,少了
碧桂园:被司法执行超2亿,会否步恒大后尘?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2-12-29

电动汽车智能化大敌来了,蔚来汽车“泄密门”,惊醒买车人

来源:一号企业家(ID:yihaocaijing1)作者:金水 一号说:“电动爹”,将无所不知? 发生在2022 NIO Day 数日前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像一个蒙面刺客在暗影中刺出一剑,直指蔚来汽车(9866.HK)$蔚来-SW(09866)$ 最敏感而薄弱的部分。 智能化的未来如果是以数据安全为代价,蔚来车主还愿意承受吗? 当你买了一辆新能源汽车后,你的身份证、用户地址,甚至亲密关系、贷款数据都被坏人窃取,并且拿到网上贩卖? 蔚来的12万车主,都有可能面临着这样的风险。 日前,蔚来汽车就用户数据遭窃取发表致歉声明,证实了此前用户数据泄露的传闻。声明显示,遭窃取数据为2021年8月之前的部分用户基本信息和车辆销售信息。 李斌在蔚来官方社区致歉 在数据安全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360公司的董事长周鸿祎,近期在其快手号上表示,窃取用户信息进行勒索,已大行其道,甚至: 成为了国际上的“一种商业模式”。 12月25日,蔚来董事长李斌表示,2023年,销量目标是超过雷克萨斯燃油车销量,即销量将达到19万-23万辆。 那么,这20万左右的车主,会不会再次面临个人信息泄密呢? 2023年将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涉及到的用户数据将会更多。甚至于,新能源汽车之所以能够实现智能化,源自于用户让渡了大量的个人数据。 一直以来,车主的数据都被新能源车企视为其重要的财富。那么,车企,乃至行业该如何确保车主的数据不会泄露? 或涉12万蔚来车主 12月25日,在蔚来媒体交流会上,蔚来创始人李斌再次谈及数据泄露事件时表示,蔚来“坚决不妥协”。而此前12月20日,蔚来已就用户数据遭窃取发表致歉声明。 蔚来集团发布公告回应 此前一张流传于网络的图片就已经显示,有人“破解了蔚来大量数据”,
电动汽车智能化大敌来了,蔚来汽车“泄密门”,惊醒买车人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1-01-27

宝龙商业未完成年度目标,陈德力“孤掌难鸣”

原创:一号地产 作者:海哥 一号说:袍泽兄弟不在,德力如何得力? 对于宝龙的关注,还要源于半年多前原新城控股集团联席总裁陈德力的加盟。在海哥看来,陈德力加盟宝龙颇有点意外,据业内传闻,彼时还有中骏集团和月星集团向陈德力伸出了橄榄枝。作为商业地产领域的明星职业经理人,这一次家族企业色彩浓厚的宝龙集团许氏家族,给予了陈德力足够的礼遇:宝龙地产联席总裁、宝龙商业行政总裁。如今已过去了大半年,陈德力给宝龙带来怎样的变化,海哥未曾闻言,反倒是听闻陈德力在宝龙内部推行工作多有掣肘,老板不给充分授权等等。田丰再牛B,袁绍不用也没辙。或许这也是职业经理人与公司实控人短时间难以调和的矛盾,特别是在家族化程度颇高的宝龙系,明星职业经理人或许也仅仅是门面的点缀罢了。销售增速40%、开业10个综合体的目标均未完成宝龙虽然将地产和商业两块业务分拆上市,但如果统一来看,宝龙集团的业务主体还是遵循“住宅+商业”的双轮驱动模式,业内多数做商业的开发商,基本上也是这个思路。一方面,以商业综合体与地方政府勾地,降低拿地成本;另一方面,综合体内的住宅部分销售带来的现金流和利润,能覆盖部分大商业的持有成本,实现滚动开发。所以尽管陈德力到宝龙主要是负责商业业务,但还兼任了宝龙地产联席总裁的原因。从宝龙去年的业绩来看,1月8日,宝龙地产公布了2020年的销售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宝龙地产全年累计销售额815.51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上升35.1%,销售面积532.7万平米,同比增加约41.4%。这么一看,宝龙地产2020年的销售业绩完成得不错,甚至要高于750亿的年度销售目。但同期的销售均价为15319元每平,2019年销售均价是16037元每平,销售均价同比下滑了4.5%,换言之,这是宝龙地产以价换量取得的销售业绩。拿地方面,据公报显示,宝龙地产2019年公司新增土储732万平方米,截至2019年底,宝
宝龙商业未完成年度目标,陈德力“孤掌难鸣”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2-04-27

房企暴雷声不断,万达商管此时上市,欲成商业地产“孤勇者”?

来源:一号地产 ID:dichanyihao 作者:九哥 一号说:中产在抢菜,土豪在抢包,大家都在消费降级 又到了一年一度给北京SKP“庆生”的日子,怀揣着盖茨比一般梦想的土豪粉丝们成群结队涌入商场,非要给五大奢侈品巨头刷一波嘉年华才罢休。但也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给奢侈品巨头刷礼物,个人年收入低于300万的在奢侈品巨头的眼中统统归为一档:无收入人群。如此一来,原本还想跳起来够一够奢侈品门槛的中产者,索性破罐子破摔:爷不伺候了,我去囤菜还不行吗?都去囤菜自然是气话,商业消费总归要回来,万达似乎就瞅准了这一点,正在下大力气推进商管业务,甚至趁着疫情“捡起便宜”来。但一切会真的如万达商管想象中那般美好吗?商业趋同老化,不再“能打”现如今还在买奢侈品的都是顶流的富人,只是对于他们来说,原本买奢侈品的时间应该在看文玩字画、游艇豪宅,再不济也是在NFT中消磨时光,而且抢的至少也得是“月壤”才能发个朋友圈,SKP的那些所谓包包不过就是买菜用而已。虽然他们根本不用买菜当买半山豪宅的人开始囤奢侈品包包的时候,那原来抢购奢侈品的那一波人群只能向下兼容,把打赏的钱发给外卖与快递小哥了。或许这就是消费降级的现实刻度。从这个维度上来说,商业消费市场自然也要跟着下沉,而真正洞察市场变化的还得是商管界的“扛把子”万达。不信你看,最近更新港股上市招股书的万达商管就宣布:“本公司2021年预估实际净利润已达到目标净利润的要求”。所谓“目标净利润的要求”即为2021年的业绩对赌,预估实际净利润:不低于51.9亿元不过如此之高的净利润,背后有多高的销售额支撑,却限于万达商管并未披露旗下万达广场2021年的总销售额,难以量化。姑且以其头部商场上海五角场万达广场作为参考,赢商网数据显示上海五角场万达2021年销售额为46亿。对比一下国内商业综合体顶流,蝉联国内商场销售榜冠军的北京SKP去年的销售额超240亿。当然这两
房企暴雷声不断,万达商管此时上市,欲成商业地产“孤勇者”?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2-12-30

阿兹夫定:一场围绕新冠特效药的“豪赌”

来源:一号企业家(ID:yihaocaijing1)作者:朱虚侯 一号说:药到病除是一种迷醉的“信仰” 在地下交易市场,Paxlovid价格飙涨,有黄牛报价上万元一盒,即便如此仍一药难求。 于是,在买不到原研药的情况下,一些人退而求购Paxlovid的印度仿制药,但一盒仿制药的价格也在2500元左右。 巨大的商机面前,国产“新冠特效药”阿兹夫定适时登场,以黑马姿态抢夺最后一片广袤蓝海。 “煤老板、地产商”都不足以定义 12月28日,一篇题为《阿兹夫定正加快全国医院终端铺货,已覆盖各地主要医疗机构》的新闻见诸报端。 而就在前两日,还有一篇《辉瑞特效药将进北京社区,国产阿兹夫定或遭爆卖》的新闻也哄传一时。 由此可见,阿兹夫定已然成为新的“新冠特效药”,广受追捧,这阵势颇有接棒瑞德西韦的架势。 瑞德西韦(remdesivir),曾因在疫情突发初始显示出令人期待的疗效,而被国人音译成: “人民的希望” 想不到这么快,又有了新的“希望”在途。如果按照这种趋势演变下去,那商业化阿兹夫定的“煤老板”王朝阳大可被呼为: 河南呼保义,平顶山上及时雨 早在1999年,王朝阳就成立了一家名为平顶山市芝三工贸有限公司的批发企业,实缴资本100万元。 到了2003年,尚在煤炭业深耕的王朝阳,则出资成立了平顶山市宝源焦化,其持有平顶山市石龙区金井煤业,并通过后者持有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49%股份。 从平顶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公示的“采矿权审批结果公告(2010年10月)”显示,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有一座矿区面积0.446的矿山,采矿权至2014年8月9日止。 工商资料显示,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另外51%股权由平顶山裕隆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后者同时亦为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此后在2007年,王朝阳又占股70%,与人合伙开设了嵩县聚鑫矿业有限公司,后又注销。 及至2010年左
阿兹夫定:一场围绕新冠特效药的“豪赌”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4-29

新能源新势力凶猛,“头号玩家”特斯拉还有底气降价吗?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金水 一号说: 头号玩家也有头号难题 热闹非凡的上海车展,已于4月27日结束。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执牛耳”,特斯拉却缺席了此次车展。 而2021年的上海车展,特斯拉是参加了的,只是遭遇“刹车失灵”事件,让特斯拉略显狼狈。 比“刹车失灵”事件更让业内关注的是,特斯拉年初降价引发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价格战。 此前还传言,特斯拉会在此次上海车展上展出价格更低的车型,现因特斯拉没参加车展,从而作罢。但业内对特斯拉继续降价的担忧,却一直存在。 从财务数据分析,特斯拉似乎没有降价的底气了。 4月20日特斯拉发布的一季度财报中,毛利率下降较大,目前已经与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差不多。尤其是特斯拉此季度利润不及预期,已让其投资者对其激进的定价策略出席一些担忧。 财报公布后,特斯拉美股盘后跌超5%。 但是,马斯克向来不走寻常路,他已经表态,追求更大的销量和更多保有量,是正确的选择。并且重申,2023年,将生产180万辆汽车。特斯拉2022年150万辆的销售目标,就没有完成,这也是特斯拉2023年初降价的原因之一。 新能源汽车业界十分担忧的特斯拉降价,今年会持续吗? 降价,或没底气 4月20日,特斯拉发布了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一季度,特斯拉总营收为233.2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87.56亿美元相比,增长24%。 从某种程度上,营收的增加,得益于特斯拉汽车业务在一季度的大规模全球降价促销。这次降价促销的背景是,特斯拉没有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特斯拉2022年的销售目标是150万辆,即相较于2021年,销售量增长50%。 但是,2022年全年,特斯拉仅销售131万辆,与目标相差较大。 与此同时,特斯拉订单量也在迅速枯竭,其在中国的订单量,2022年11月还积压2.5万订单,12月第一周就只剩不足6000单,即面临着“卖不掉”的窘境。这才导致特斯拉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
新能源新势力凶猛,“头号玩家”特斯拉还有底气降价吗?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