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企业家
一号企业家
寻找潜藏资本市场的隐士
IP属地:未知
0关注
183粉丝
0主题
0勋章

一季报利润首降,平安银行“跌落云头”

来源:一号企业家(ID:EIH1st)作者:Uluda 一号说: 龙头难做 25年前,作为深交所挂牌1号上市的平安银行(000001.SZ)如今正承受着阵痛。最大的迹象来自2024年报平安银行交出了一份营收和净利润“双降”的业绩答卷。 其实不止平安银行,近期进入银行财报季,可以看出整个市场正在转型调整期。 利润12年首降 2024年, 平安银行交出了一份史上“最差”年报。 年报数据显示,公司实现年营业收入为1466.95亿元,同比下降10.93%;归母净利润445.08亿元,同比下降4.19%。 图:东方财富网 2025年第一季度,平安银行营业收入337.09亿元,同比跌13.1%;净利润140.96亿元,同比跌5.6%。这一跌幅超过市场预期,甚至超过2024年全年营收降幅(2024年全年营收同比降幅为10.93%)。 图:百度股市通 2005年以来的20年,2024年是平安银行营收净利首次双降。尽管5.6%的净利润降幅比营收的下滑情况好很多,但也是平安银行至少近12年来该数据在一季度首降。 图:百度股市通 其实,平安银行营业收入已经连续两年负增长,2025 年一季度营收降幅较 2024 年进一步扩大,纵观2025年一季度宏观经济总体以稳为主,中小企业和个人还款能力似乎有所恢复,但外部环境仍存在不确定性。业界人士认为平安银行若未来不能有效扭转营收下滑趋势,可能对股价产生一定压力。 平安银行 $平安银行(000001)$ 在年报中表示,受市场变化、主动调整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该行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有所下降。据 Wind 数据,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平安银行仍以8.25% 的股息率领跑 A 股上市银行。 “零售立行”不行了? 曾经,平安银行依托中国平安,代销保险产品,获利
一季报利润首降,平安银行“跌落云头”

美团京东“外卖巷战”,即时零售新格局由此开启?

美团在首页增加“闪购”入口,美团闪购称可以实现“30分钟送达”的购物体验。 同日,京东(京东集团- SW/HK09618) $京东集团-SW(09618)$ 宣布了继续扩招全职外卖员,上线“自营秒送”电商业务,并对美团(美 团 - W/HK03690) $美团-W(03690)$ 的“内涵式”广告回应“不打口水仗”。 这场“争锋相对”的导火索是京东在春节假期之后宣布启动外卖业务。 作为挑战者,京东方面率先出招,宣布将逐步为京东外卖全职骑手缴纳五险一金,并为兼职骑手提供意外险和健康医疗险,因直指整个外卖行业最大的痛点,在餐饮外卖市场掀起巨大声势,并且还选在两会这一重要的日子。 京东与美团之间的火药味一下子就浓了起来,有行业分析这逼得美团不得不接招,开始为全职及稳定兼职骑手缴纳社保,并取消超时罚款。 最近“美团闪购”视频号被网友发现发布的宣传内容存在“暗讽”,似乎有意将美团闪购与京东的速度进行对比,其中特别提到了网购时“你的东东再等等”,配图为一只狗,与京东App的标识相似。 随后,京东集团新闻发言人齐珊珊在朋友圈发布了与创始人刘强东的对话。 图:源自新浪财经微博 面对美团高管用“狗急跳墙”、“围魏救赵”等尖锐措辞来形容京东外卖,刘强东的回应堪称是四两拨千斤,他表示“不要和人打口仗,不能产生社会价值。” “一味防守”似乎不是美团基因 早在美团正式官宣“美团闪购”的一周前,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忍不住在社交媒体发声,抛出自己对京东外卖业务的看法。 他回应京东做外卖:“京东不是第一家想做外卖的公司,也可能不是最后一家。阿里、滴滴、字节不是都做过,滴滴目前在海外也还在做呢。” 除了犀利点评京东的外卖业务,他还预告了美
美团京东“外卖巷战”,即时零售新格局由此开启?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4-09-03

稳中有进!江苏银行“期中答卷”亮眼

来源:一号企业家(ID:EIH1st) 一号说:城商行标杆,稳中有进 8月16日,“三好生”江苏银行(600919.SH) $江苏银行(600919)$ 发布2024年半年报,再次交出了一张优异的“期中答卷”。 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该行总资产达3.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8%;不良率0.89%,创上市以来新低,拨备覆盖率357.2%;归母净利润187.31亿元,同比增长10.05%;ROA(年化)为1.08%,ROE(年化)为16.42%。该行还跻身全球品牌价值500强,在全球银行品牌排名中列第69位、蝉联全国城商行第一。 这份量质效“三优”的成绩也得到多家券商的“推荐”,其中中国银河在研报中如是表述:公司深耕江苏经济发达地区,金融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小微、制造业服务优势明显,多项业务指标位居省内第一。表内存贷款增长动能强劲,聚焦重点领域,结构持续优化。结合公司基本面和股价弹性,给予“推荐”评级。 稳中有进的“期中成绩” 稳中有进,是江苏银行中报给投资者最深刻的印象。 中报数据显示,江苏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16.25亿元,同比增长7.16%;归母净利润187.31亿元,同比增长10.05%。净利润延续了自2021年以来的双位数增长水平,在已披露数据的上市银行中位居前列。 公司业绩的稳健增长,主要归功于业务规模的扩张和非息收入的拉动。 截至2024年6月末,江苏银行资产总额3.7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80%。各项存款余额2.0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2%;各项贷款余额2.0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47%,其中对公贷款增长17.81%。 对公贷款的强劲增长源于江苏银行坚持服务中小企业、地方经济和城乡居民的市场定位,专注于在小微金融、科技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领
稳中有进!江苏银行“期中答卷”亮眼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4-03-27

构筑财务盘面安全度,龙湖集团坚韧前行

作者 | 朱虚侯来源 | 一号企业家(ID:EIH1st) $一号说:疾风知劲草,长青靠韧性 多措并举稳住房地产市场,总有人要走在前头。 3月22日,龙湖集团(0960.HK)发布2023年业绩,引发市场关注。在当天的业绩会上,龙湖集团管理层表示:“有序压降负债规模,以正现金流驱动发展,这是未来龙湖转型和发展的思路。”此举被媒体称之为“发展新模式”出炉。 $龙湖集团(00960)$ 2023年,龙湖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807.4亿元,股东应占溢利128.5亿元,剔除公平值变动等影响后的股东应占核心溢利达113.5亿元;实现毛利305.8亿元,毛利率为16.9%;核心税后利润率为8.7%,核心权益后利润率为6.3%。 龙湖表示,像过去一样依靠销售与负债成正比扩张的模式,已不现实;对于龙湖而言,未来要想穿越行业周期,有三个关键要素:第一,保持经营性现金流为正,依靠主营业务保持自我“造血”能力;第二,有息负债规模稳步下降,而且是主动地依靠正向的经营性现金流去压降,不是靠被动出售资产或者被动降低在手现金去降负债;第三,经营性收入及利润的稳步增长。 正向现金流,“造血”能力回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逆风周期,现金是企业的血液,渗透企业经营的周身,一个好的企业,必然有好的现金流量作为保障。 可以说,在当下的房企中,手持现金者才能安然无虞。 财报显示,2023年,龙湖集团实现正向经营性现金流,全集团合计净流入35亿元。 龙湖解释,一方面由于公司强调有质量回款、资金集中与统筹管理;另一方面,公司灵活调整投资与开工,同时提效降费,收入与支出动态匹配,以保证各项业务持续增强造血能力。 拆解其业绩数据可以发现,现金流回正的背后有三重要素沉淀而成: 首先,始终保持基本面稳固。去年,龙湖集团实现地产开发合同销售
构筑财务盘面安全度,龙湖集团坚韧前行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12-07

宁波银行:重要股东持续增持,发展一路向好

出品|一号企业家(EIH1st)作者|知之酱 一号说:城商行中稀缺性和高成长性兼备 11月30日,宁波银行(002142.SZ)主要股东雅戈尔增持公司股份2195.54万股,在投资价值和未来前景方面给予了宁波银行重要肯定。 此外,今年前三季度,累计实现营收472.4亿元,同比增长5.5%,资产总额达26,702亿元,资产质量稳定,一直保持着稳健发展的趋势,作为国内首批上市的城商行之一,宁波银行的表现一直在各城商行中排名靠前。 近年来,宁波银行 $宁波银行(002142)$ 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仍在持续增强。秉承“专注主业、服务实体”的经营理念,宁波银行把支持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减费让利,提升质效,在长达十余年不露颓势的健康增长中,不断展现其坚韧的成长力。 投资端:投资价值释放,重要股东长期看好 11月30日,宁波银行发布公告,公司接到持股5%以上股东雅戈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知,基于对公司投资价值的分析和未来前景的预测,雅戈尔拟在前次增持计划公告的时间区间内继续在二级市场增持公司股份。 根据增持计划,雅戈尔于2023年11月27日至2023年11月30日期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先后增持公司A股573.08万股、567.96万股、637.92万股、416.58万股,合计增持2195.54万股。 根据公告,雅戈尔集团自2021年12月2日至2023年11月30日期间,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配股方式增持49991,138股,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108,607,233股,目前持有宁波银行股份658,509,757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从8.32%增至9.97%。 根据数据统计,自11月以来,至少有5家A股上市银行获得了股东增持。业内专家认为,这些重要股东的增持行为显露了他们
宁波银行:重要股东持续增持,发展一路向好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11-27

上海银行:年内罚款逾亿元,业绩成谜,上海滩金融顶流怎么了?

出品|一号企业家(EIH1st)作者|知之酱 一号说:“上海滩”金融顶流怎么了 11月17日,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局上海监管局披露的罚单信息显示,上海银行因32项违法违规行为被开出两张罚单,共计被罚1380万元。今年4月份,上海银行也曾因涉及业务违规行为被罚近1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上海银行(601229.SH) $上海银行(601229)$ 实现营业收入392.7亿,同比下降5.76%。 近日上海银行高管将迎变动,行长朱健、副行长施红敏均拟任市管企业正职,新变动能否挽救低迷业绩? 因多项违规行为近期收1380万元罚单 11月17日晚,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上海监管局披露,上海银行因事涉32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收到两张罚单,被处罚款共计1380万元。违法违规行为包括不良贷款余额数据报送存在偏差、漏报多项EAST数据、开展理财业务违反公平交易原则、违规发行大额存单等。 具体来看,在第一张罚单中,主要涉及EAST相关数据的漏报、错报,比如包括漏报贸易融资业务余额EAST数据、漏报核销贷款本金EAST数据、漏报质或抵押物价值EAST数据、漏报权益类投资业务EAST数据、漏报投资资产管理产品业务EAST数据,以及EAST系统《个人客户关系信息》表漏报、EAST系统《表外授信业务》垫付情况存在偏差、EAST系统《信贷资产转让》表错报等,被责令改正。 共十九项主要违法违规事实被罚款690万元。 EAST指的是监管标准化数据系统,该系统包含银行标准化数据提取、现场检查项目管理、数据模型生成工具、数据模型发布与管理等功能模块。 据了解,EAST系统在监管检查领域能够发挥精确制导、精密追踪和精准定位的作用,能够查出疑点数据,挖掘隐藏问题,有效提升检查效率。近年来,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监管数据的整体治理水平和质量控
上海银行:年内罚款逾亿元,业绩成谜,上海滩金融顶流怎么了?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6-29

频遭处罚,业绩堪忧,北京银行艰难“守擂”

来源:一号企业家(ID:EIH1st)作者:萧缙 一号说:前有业绩压力,后有合规隐忧 6月27日,北京银行(601169.SH)总算翻红收盘,全天收涨0.66%,但是否能一举终结近10个交易日以来的阴霾,却也尚难预料。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披露的罚单显示,6月21日,北京银行因向不具有借款资质的借款人发放经营性贷款及个人贷款等14项违规行为,被监管罚款合计4830万元。同时,12位相关责任人被警告并罚款。 而就在前不久,6月5日,北京银行衢州分行因违规发放个人信贷资金,参与限制性领域交易,也被罚款145万元。 频遭监管处罚,凸显出北京银行潜藏的内控隐忧。正如投资者所言,罚款不可怕,可怕的是因违规事项而“埋下的大雷”。 堪为前车之鉴的正是“康得新与北京银行的资金托管”事件,虽然过去数年了,但122亿元存款之谜仍未解开,北京银行最终到底要承担何种责任亦未可知。 反观财务数据,北京银行同样面临着业绩疲软之困。1Q23总营收同比下滑6.92%,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90%,均创下近5个季度以来最低增速。 管理与增长,作为一家城商大行经营成功与否的两大指标,北京银行似乎一个也没有守住。 超高额罚款的背后是警示 毕马威中国发布的《2023年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称,预计2023年银行业严监管态势: 仍将延续 其实这根本都不需要毕马威出来分析,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 最近,监管出手,民生银行、北京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江西银行等收到百万级罚单,其中尤以民生银行与北京银行领罚金额最高。 民生银行重庆分行被银保监会重庆监管局罚没人民币5967.8万元。 北京银行则因十四项违规行为,被监管责令改正,并罚款合计 4830 万元。 具体来看北京银行的违规事实: 在贷款业务方面,北京银保监局指出,北京银行存在贷款及投资业务管理不到位、贷款及同业投资“三查”严重不审慎、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到
频遭处罚,业绩堪忧,北京银行艰难“守擂”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6-15

南京银行前行长跳槽,藏雷或已排,业绩仍堪忧

来源:一号企业家(ID:EIH1st)作者:萧缙 一号说:行长跳槽,去做分行长? 6月14日晚,南京银行(601009.SH)发布公告,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5339元,堪堪可谓大手笔。 但南京银行的股价却长期不振,自去年4月以后一直处于下行通道,今年以来已经跌去17%左右。 此前有分析认为是因为南京银行$南京银行$前任行长林静然的辞职,隐藏了一个大雷,所以导致股价跌跌不休。 但6月14日消息,林静然已回归银行业,将出任浙商银行副行长兼上海分行行长。或许所谓的“大雷”也被排除了? 不过,从经营层面来说,自2022年6月林静然去职后,董事长胡升荣兼任行长,南京银行并没有迎来业绩好转,今年5月新任行长朱钢要想迅速起势,再塑城商行“金身”,恐非易事。 盈利指标下滑,不良规模攀升 据银行业的财报显示,从去年开始,多家银行的业绩增速同比大幅下滑。究其原因,不难看出: 一方面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增加,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逐渐攀升; 另一方面利率下行,银行业务缺乏创新,传统的经营模式难以为继。 根据南京银行的财报数据显示,该行在2022年底的净息差为2.1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6.49%;而净利差为1.93%,同比下降了4.46%。 然而,今年第一季度的数据显示,净息差同比急剧下降了23.5%,仅为1.4%;净利差更是下滑了40%,仅有1.23%。 南京银行的净息差、净利差出现显著下滑的趋势,盈利能力面临严峻挑战。 然而同时,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2022年底,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规模达到85.16亿元,较去年底增加了13亿元,同比大幅增长了17.74%; 而到了今年一季度末,不良贷款规模进一步攀升至92.09亿元,同比又增长了17.28%。 从不良贷款的构成来看,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个人贷款,其不良率较为突出。 营收增速不升反降,股价暴跌逾两成 近几年
南京银行前行长跳槽,藏雷或已排,业绩仍堪忧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6-09

董事长与一众高管“超期服役”,上海银行内控隐忧又遭亿元处罚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萧缙 一号说:万亿大行的掌舵者,如履薄冰才是 6月8日,外滩,风和日丽。 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如期举行,新上任的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云泽重磅发声,奋力开拓金融监管工作新局面: 真正实现监管“全覆盖、无例外” 金融监管已是老话题,如今监管部门表示要下好风险前瞻防控“先手棋”,自然值得关注。 而位居城商行三鼎甲的上海银行就颇有些风险隐忧,理应纳入监管视线。 一是风控体系漏洞显露。最近国家外汇管理局上海分局出手,对上海银行开出将近1亿元的天价处罚,涉及包括内保外贷等8项违法事实。 二是业绩增速明显放缓。23Q1营收下滑7.12%,利息净收入下滑11.72%;2022年ROE同比下滑6.12%,23Q1ROE下滑3.93%,盈利能力堪忧。 三是内控机制失调,管理风险增加。上海银行董事长金煜担任现职长达8年,而且不但其本人“超期服役”,其管理的上海银行高管团队中,两位副行长及一位董秘超过“7年轮岗”的监管规定任职时限。 营收下滑、业绩不振、盈利堪忧 论资产规模,上海银行居于城商行前三,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上海银行资产规模为2.97万亿元(同比+7.69%),次于北京银行的3.50万亿元(同比+11.54%)和江苏银行的3.19万亿元(同比+15.35)。 但如果论及营收、净利润,上海银行又坐不稳“探花”的位子了,两大指标均落后于北京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 2023年一季报显示,上海银行录得营收132.15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42.29亿元,下滑7.12%。 报告期内,上海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3.25%,业绩增速低于去年同期;扣非归母净利润仅同比微增0.56%,几乎等于没增长。 而在2022年,上海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增1.08%,低于同期商业银行整体净利润5.44%的同比增速,且该行去年营业收入也同比降5.54%。 如此看来,倒是空有一副
董事长与一众高管“超期服役”,上海银行内控隐忧又遭亿元处罚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6-02

宁波银行:董事长超期服役18年的“银行家”,或违监管规定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萧缙 立足于“大银行做不好,小银行做不了”的经营策略,在发挥银行差异化优势上宁波银行颇有一套。 2023年一季度,宁波银行(002142.SZ)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5.98亿元,同比增长15.35%;实现营业收入165.53亿元,同比增长8.45%。 截至2023年3月末,公司资产总额25,257.95亿元,比年初增长6.75%;各项贷款10,968.73亿元,比年初增长4.86%。 但是业绩靓丽却无法反映在股价上,今年以来宁波银行从1月份的最高点一路下行,总市值跌去逾600亿元,股价于5月底创了新低至24.5元/股,周五受大盘拉升带动重回25元/股关口。 而在不久前举行的宁波银行2022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有投资者提问董事长是否有退休打算,宁波银行回复称“今年年初,新一届董事会刚刚成立,继续聘请陆华裕董事长为新一届董事长,所以新一届董事会的运作才刚刚起步”。 之所以会有此一问,是因为陆华裕在宁波银行董事长任上已经超期服役18年之久,堪称A股市场“任职最久”的银行董事长。如果再算上其在担任宁波银行董事长前,任职该行行长的时间,时间跨度更是长达23年。 但是这显然与监管规定不相符,根据《关于银行保险机构员工履职回避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对于关键人员和重要岗位员工轮岗且原则上不超过7年。而宁波银行竟公然无视监管规定,愣是让陆华裕在董事长的位子上18年“岿然不动”,未免令人称奇。 业绩增速下滑,非息收入拖累增长 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万亿资产规模以上的头部城商行共有6家。北京银行、江苏银行、上海银行位居三甲,宁波银行以首次突破2.5万亿关口居于第四席位,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排在最后两位。 若论城商行地位,资产规模就像舰船吨位,可以观察银行体量大小。而营收和净利润表现则像航速,看的是跑得快不快。 宁波银行输给上海银行的恰巧是在吨位上,即总资产规模相差
宁波银行:董事长超期服役18年的“银行家”,或违监管规定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4-29

新能源新势力凶猛,“头号玩家”特斯拉还有底气降价吗?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金水 一号说: 头号玩家也有头号难题 热闹非凡的上海车展,已于4月27日结束。作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执牛耳”,特斯拉却缺席了此次车展。 而2021年的上海车展,特斯拉是参加了的,只是遭遇“刹车失灵”事件,让特斯拉略显狼狈。 比“刹车失灵”事件更让业内关注的是,特斯拉年初降价引发的国内新能源汽车价格战。 此前还传言,特斯拉会在此次上海车展上展出价格更低的车型,现因特斯拉没参加车展,从而作罢。但业内对特斯拉继续降价的担忧,却一直存在。 从财务数据分析,特斯拉似乎没有降价的底气了。 4月20日特斯拉发布的一季度财报中,毛利率下降较大,目前已经与比亚迪汽车业务毛利率差不多。尤其是特斯拉此季度利润不及预期,已让其投资者对其激进的定价策略出席一些担忧。 财报公布后,特斯拉美股盘后跌超5%。 但是,马斯克向来不走寻常路,他已经表态,追求更大的销量和更多保有量,是正确的选择。并且重申,2023年,将生产180万辆汽车。特斯拉2022年150万辆的销售目标,就没有完成,这也是特斯拉2023年初降价的原因之一。 新能源汽车业界十分担忧的特斯拉降价,今年会持续吗? 降价,或没底气 4月20日,特斯拉发布了一季度财报。 财报显示,一季度,特斯拉总营收为233.29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187.56亿美元相比,增长24%。 从某种程度上,营收的增加,得益于特斯拉汽车业务在一季度的大规模全球降价促销。这次降价促销的背景是,特斯拉没有完成年度销售目标。 特斯拉2022年的销售目标是150万辆,即相较于2021年,销售量增长50%。 但是,2022年全年,特斯拉仅销售131万辆,与目标相差较大。 与此同时,特斯拉订单量也在迅速枯竭,其在中国的订单量,2022年11月还积压2.5万订单,12月第一周就只剩不足6000单,即面临着“卖不掉”的窘境。这才导致特斯拉在2023年第一季度的
新能源新势力凶猛,“头号玩家”特斯拉还有底气降价吗?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4-24

平安要玩一场“高端局”,拆掉汇丰银行?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朱虚侯 一号说:或许划时代 当美国硅谷银行(SVB Silicon Valley Bank)倒闭引发市场恐慌之时,汇丰银行却选择以“白武士”之姿介入,并以1英镑价格收购SVB英国分行,从而确保逾千间英国科企的存款资金。 只不过在1英镑之外,汇丰还须注资20亿英镑以确保SVB英国分行的营运。 一出手就是20亿英镑,对此阔绰手笔旁人倒没什么,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却坐不住了,因为人家虽是汇丰控股(HSBC,00005.HK)的第一大股东,却也有苦衷: 多年来连在董事会安插一个席位都欠奉 直到一个名为吕建宇的小股东和他组建的“拆分亚洲业务小组”跳将出来,给铁板一块的汇丰控股插了一根针,也就给中国平安溜了一道缝儿。 目前,横桓在双方间的局面,大股东和小股东要求分拆汇丰控股,让其亚洲区独立运营和上市。而汇控董事会和管理层全体一致反对。 刀光剑影间,一场高端商战杀机四伏,究竟是如平安所愿拆掉汇丰银行,还是老牌洋行骨架未倒,仍要拼力一搏,且看5月的股东大会上分出胜负。 老牌洋行遭背刺 喜欢排序“四大天王”的香港人,不只序有李嘉诚、李兆基、郭得胜、郑裕彤四大家族,还有四大英资财团: 太古、汇丰、怡和、嘉道理 而这其中汇丰又独树一帜,在四大英资财团之外,同时又在香港四大银行排名中居于一席: 汇丰、渣打、恒生、东亚 同时,汇丰还是与渣打、中国银行并列的中国香港三大发钞行之一。 老牌洋行加持,香港市民投资青睐,也是有传统的。这么多年下来,积累了一大批卧虎藏龙的小股东,股份持有量相当不少,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而且,这些年来汇丰派息比率不低,传有“圣诞钟、买汇丰”的说法,究其原因在于其作为一只银行标的股,每年分红格外慷慨。 据Wind数据显示,2006年到2019年这14年间,汇丰控股累计实现净利润1.31万亿港元,累计现金分红9769.86
平安要玩一场“高端局”,拆掉汇丰银行?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4-11

商家背刺、谷歌下架、抖音截道,拼多多还能“拼”多久?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箫缙 一号说: 你砍一刀,他砍一刀 拼多多岂不成了拼夕夕 3月17日,拼多多(PDD.US)市值尚有1162亿美元,至4月10日仅剩下901亿美元,股价跌幅超过23%,4月10日再度下跌1%。 两周时间跌去260多亿美元市值,$拼多多究竟发生了什么? 内忧上,其实这源于一场正在愈演愈烈的拼多多商家“炸店风波”; 外患上,则是谷歌、卡巴斯基对于拼多多“恶意软件”问题的紧追不舍。 内忧外患叠加,拼多多正遭遇一场暗流涌动的危机。 “仅退款”条款引来“炸店风波” 以“砍一刀”著称的拼多多,被商家“砍”了,而据推测拼多多平台上的中小商家高达800万。 因而“炸店事件”也被称为: 拼多多的800万个“敌人” 所谓的“炸店”事件起源于3月23日,拼多多上线自营店“拼多多福利社”,但仅仅4个小时该店铺就被迫下架。 缘由在于,此前饱受拼多多“仅退款”处罚规则之困的中小商家,此番涌入拼多多自营店,下单后再退款,拼多多自营店招架不住只好下架。 而从界面等报道来看,部分商家投诉称一直以来平台规则过于苛刻,此前只要揽件超时、客服回复语言不恰当,都会遭遇平台罚款,这也是导致部分商家积怨已久,乃至集中反抗的直接原因。 而“仅退款”政策,则被认为是拼多多面对中小商家“苛政”中的一个典型规则。 通常而言,消费者从拼多多平台买下商品后发现实物和预想中的不同时有两种选择,一是“退货退款”、二是“仅退款”。 据称,消费者如果在拼多多购物收货后,表示自己不满意,选择“仅退款”的话,基本上有80%的可能性平台会同意退款,而商家承担损失。 也正是这一条款,让中小商家在面对“白嫖党”薅羊毛时毫无还手之力,颇有种“赔了夫人又折兵”的无奈。 但这一条款出台的背后,其实也是因为拼多多平台上此前有不少货不对板的现象,消费者同样也饱受假冒伪劣产品的困扰,造成用户的消费体验越来越差。 事实上,拼多多极为依
商家背刺、谷歌下架、抖音截道,拼多多还能“拼”多久?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3-27

多数房企仍“曳尾于涂”,稳健者给出“少数派报告”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朱虚侯 一号说:亦道春风为我来 以住建部部长倪虹的话说,房地产之于中国经济的“456”,信贷占比40%、地方财力占比50%、居民财富占比60%。简而言之: 房地产牵一发动全身。 也正因此,地产行情走势起伏不定时,市场更迫切希望有典型房企的出现,可以显现行业稳健与韧性的一面。 回顾2022年,楼市深度调整之表现,无论是在投资、施工、新开工等各项指标均出现较大回调,特别是新房成交同比下降27%,土地购置面积同比下降53%。 “面包”与“面粉”一同掉坑里了。 转机如东方鱼肚白,显现于2023年开年之际,3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2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变动情况: 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增速、房企开发到位资金和国房景气指数四大指标,均完成筑底,并呈跳升趋势。 但并不能因之而过于乐观后市,大局未曾有变,财报显示多数房企仍要“曳尾于涂”,真正走出债务泥潭的仍属“少数派”。 抬头看天,乍暖还寒 “晴雨表”反映出来“回暖”迹象,不妨从四大指标上逐一拆解验证。 首先,来看开发投资端情况,筑底渐成。 2023年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669亿元,同比下降5.7%;但降幅较2022年全年(-10%)收窄4.3个百分点。 其中,住宅投资10273亿元,下降4.6%,较去年回升4.9个百分点。 开发投资较去年全年回升,但增速仍于底部区间运营。 2022年1-12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132895亿元,比上年下降10.0%;其中,住宅投资100646亿元,下降9.5%。 2022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情况/国家发改委综合司 比惨大会早在2022年已经开过了,2023年逐渐收敛。 今年1-2月新开工同比降9.4%,降幅较2022年全年(-39%)收窄。竣工方面,1-2月竣工同比增8.0%,2022年以来单月增速首次转正。 新开工持续筑底,竣工同比转正
多数房企仍“曳尾于涂”,稳健者给出“少数派报告”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3-22

243万存款被行长挪用,邮储银行拒赔背后,过桥资金桥断了?

远在天边的硅谷银行暴雷、破产,吃瓜则可;近在身边的邮储银行拒赔储户存款,可就坐不住了。因为,咱在硅谷银行没存款,在邮储银行可真说不定。这就是朴素的阶层感情。这两天邮储银行的一则新闻引发热议,据澎湃和上观新闻报道,一储户在邮政储蓄银行南京江宁支行存了一笔243万元,但被该支行原行长挪用,后该行长因犯挪用资金罪获刑。储户要求银行银行赔偿,却被银行拒绝。理由是,“银行认为储户长期不查询银行账户不符合常理,没有尽到审慎注意义务,因此也有责任,因此银行不应该赔偿。”乍一听,就很荒谬,储户查不查询银行账户余额,那是他的权利。跟你银行丢失存款、拒不赔付,简直毫不相干。那为何邮储银行仍然死咬着这一点不放,愣是不愿意赔钱呢?200多万元虽说不少,但与失信于储户相比,根本九牛一毛,可是为何邮储银行偏不愿意顺水推舟给赔付了呢?在看这个新闻的过程中,一号财经逐渐产生了这么几个疑问,不妨一起来一探究竟。10年利息100万?综合媒体报道,2008年,为帮时任江宁邮政局岔路口支局局长(后改为邮储银行江宁支行)时某宁完成储蓄任务,储户李先生一家分别使用3个身份证,在其银行存入了135万元。在之后的10年时间里,为了帮时某宁完成储蓄任务,135万元储蓄款每年会连同当年利息一起再存入邮储银行江宁支行。李先生提供的存折信息显示,2008年1月6日开户后,3本存折共计存入135万元,之后每年12月至次年3月间,都有本金及利息的支取再存入信息。到2018年12月,3本存折余额共计:243万多元也就是说,李先生一家从2008年存入135万元本金到2018年已经产生本息243万元了,10年间,利息金额高达100万元?虽然从报道中可以看出,李先生的存款是每年存取,但为方便计算其利息收入,我们就按照定存来计算,而且利息收入肯定比活期存款要高一大截。银行定期存款没有十年期,最长是是五年,可以存五年,到期不取出来自动转存一次就
243万存款被行长挪用,邮储银行拒赔背后,过桥资金桥断了?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2-17

2023年开年,美系日系夹击,国产新能源车企失速、退潮?

来源:一号企业家 作者:金水 一号说:旧时风光新能源 秋名山上几回闻 再看一月销量榜 失速滑坡愁煞人 进入2023年后,年初的新能源汽车销售情况,一改过去高歌猛进的态势,呈现出一片惨状。 据乘联会的数据,1月新能源零售销量约36万辆,同比仅仅增长1.8%,环比竟然下降43.8%。 而且,根据各个车企公布的数据来看,除比亚迪$比亚迪(002594)$ 和理想汽车$理想汽车-W(02015)$ 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外,其他车企包括埃安、蔚来、哪吒、AITO、极氪等品牌均有所下滑,零跑汽车环比跌幅竟然达到87%,已经跌出销量前十。 2023年1月新能源车企销量/乘联会 诚然,新能源车市出现如此惨状,有春节假期缩短了车市销售周期,以及“国补”于2023年到期的影响。 据一线汽车销售方面的消息,受“国补”退出影响,新能源汽车终端市场在2023年元旦前后的表现反差较大,很多消费者为了享受“国补”选择提前到2022年底购车,元旦后到店人数有所减少。 最为重要的原因,则是特斯拉在一月的降价行为,从某种程度上,这已经引发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价格大战。 目前,问界、小鹏、蔚来等车企已不得不跟随降价。尤其是蔚来,其创始人李斌曾多次表示“不降价”,如今也不得不“曲线降价”求生存。 与国内车企惨淡销售相对比的是,一月特斯拉的销量回升,据乘联会数据,其批发销量达到66051辆,同比增长10.3%,环比增长18.3%;其中特斯拉Model 3销量为12659辆,同比增长327.7%。 一家美系的特斯拉,就将国内车市搅和得如此惨淡;而最近,日系车企,尤其是世
2023年开年,美系日系夹击,国产新能源车企失速、退潮?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2-09

汉王科技ChatGPT “榜一大哥”,刘迎建欲“全面开战”?

来源:一号企业家(ID:yihaocaijing1) 作者:朱虚侯 一号说:美剧《西部世界》中有一句台词:“一名接待员 隐藏在人类之中”今天,或许我们已获悉其姓名:ChatGPT ChatGPT 横空出世,AIGC震惊四座。 连比尔·盖茨都盛赞,称其“不亚于互联网的诞生”。 受此风潮影响,A股市场ChatGPT概念跟风炒作,云从科技、海天瑞声等多支个股涨幅翻倍,其中汉王科技(002362.SZ)$汉王科技(002362)$ 更是触及8连板,大有成为ChatGPT“榜一大哥”之势。 然而,昔日科技“巨头”,当下最热“妖股”,真正的底色到底如何?或许可以从其创始人刘迎建“斗争”式创业史上寻觅一袭光景。 只不过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回首汉王科技上市十余年,在电子书之后难觅转型良策,如今早已没了往日光彩,甚至2022年业绩预亏-9800万元至-1.4亿元。 从“炊事班长”到“上校老板” 1968年,年仅15岁、初中尚未毕业的刘迎建入了伍。 一年后,因为表现优异,他被提升为炊事班班长。后来有人就企业管理问题向他提问,刘迎建甚至开起了玩笑: 我16岁就能管好上百人吃饭 在那个“政治挂帅”,高考取消的年代,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压倒一切,可是刘迎建却琢磨起读书上大学来,连津贴都基本花在了买书上。 特立独行自然也引来了议论,甚至被扣上了“只红不专,有野心”的帽子。 不过,机会还是垂青于有准备之人。 1978年,高考恢复第二年,刘迎建考入南京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系。 1982年毕业后,刘迎建又归队,并一直从事着相关技术研发工作,直至1985年取得了一大突破。 这一年,刘迎建研制成功世界第一台“一种手写汉字的在线识别装置”,并于1986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至于其意义,用官
汉王科技ChatGPT “榜一大哥”,刘迎建欲“全面开战”?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3-02-04

王健林的翻身仗:一群“白武士”等着万达上市

来源:一号企业家(ID:yihaocaijing1) 作者:朱虚侯 一号说:最先进入峡谷的人,最早出峡谷 去年8月30日,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万达”或万达集团)有一名董事退出,此时距他二次进入万达集团董事会已有六年时间。 他就是出生于1988年1月3日,毕业于伦敦大学哲学系,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的独子: 王思聪。 这其实不是王思聪第一次退出万达董事会,上一次还是在2011年。 彼时,也正是王健林风头正劲的时候。2012年的福布斯排行榜上,王健林以248亿元的身家,取代许家印,成为2012年地产行业的首富。 巧合的是,今次在王思聪卸任万达董事之后不久,王健林再度成为地产首富。 2022年11月《2022胡润中国富豪排行榜》发布:王健林家族财富达到1000亿元,排名上升至百富榜第32位。 再次位列内地地产富豪榜榜首。 十年一轮回,王健林的翻身仗又打回来了? 扛起“美元债大旗” 2023开年,万达对外释放的消息均是利好。 先是1月初,万达商管发布2022年业绩快报,万达商管总收入553.1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租金收入508.5亿元;商铺出租率98.7%,租金收缴率100%。 接着又是1月28日,万达集团通过官方平台发布消息称,今年春节期间(除夕至初六)全国480座万达广场客流1.6亿人次,销售收入126.8亿元。 一边是超500亿租金收入,一边是“万达广场7天收获126个小目标”,连连报喜的背后是万达在推动发债与融资事项上更加急切,而万达商管上市的对赌协议也仅有不到九个月的时间可供腾挪。 如今的局面,王健林要打下翻身仗的前提是,一步步挪开横桓在万达商管上市前的挡路石。 一笔3月份即将到期的美元债,成为万达首先要跨过的第一道防线。 2月1日澎湃消息称,万达集团正在和境内的一家金融机构洽谈一笔境外贷款,以偿还这笔3月份到期的3.5亿美元的债券。 此
王健林的翻身仗:一群“白武士”等着万达上市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2-12-30

阿兹夫定:一场围绕新冠特效药的“豪赌”

来源:一号企业家(ID:yihaocaijing1)作者:朱虚侯 一号说:药到病除是一种迷醉的“信仰” 在地下交易市场,Paxlovid价格飙涨,有黄牛报价上万元一盒,即便如此仍一药难求。 于是,在买不到原研药的情况下,一些人退而求购Paxlovid的印度仿制药,但一盒仿制药的价格也在2500元左右。 巨大的商机面前,国产“新冠特效药”阿兹夫定适时登场,以黑马姿态抢夺最后一片广袤蓝海。 “煤老板、地产商”都不足以定义 12月28日,一篇题为《阿兹夫定正加快全国医院终端铺货,已覆盖各地主要医疗机构》的新闻见诸报端。 而就在前两日,还有一篇《辉瑞特效药将进北京社区,国产阿兹夫定或遭爆卖》的新闻也哄传一时。 由此可见,阿兹夫定已然成为新的“新冠特效药”,广受追捧,这阵势颇有接棒瑞德西韦的架势。 瑞德西韦(remdesivir),曾因在疫情突发初始显示出令人期待的疗效,而被国人音译成: “人民的希望” 想不到这么快,又有了新的“希望”在途。如果按照这种趋势演变下去,那商业化阿兹夫定的“煤老板”王朝阳大可被呼为: 河南呼保义,平顶山上及时雨 早在1999年,王朝阳就成立了一家名为平顶山市芝三工贸有限公司的批发企业,实缴资本100万元。 到了2003年,尚在煤炭业深耕的王朝阳,则出资成立了平顶山市宝源焦化,其持有平顶山市石龙区金井煤业,并通过后者持有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49%股份。 从平顶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公示的“采矿权审批结果公告(2010年10月)”显示,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有一座矿区面积0.446的矿山,采矿权至2014年8月9日止。 工商资料显示,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另外51%股权由平顶山裕隆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后者同时亦为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此后在2007年,王朝阳又占股70%,与人合伙开设了嵩县聚鑫矿业有限公司,后又注销。 及至2010年左
阿兹夫定:一场围绕新冠特效药的“豪赌”
avatar一号企业家
2022-12-30

阿兹夫定:一场围绕新冠特效药的“豪赌”

来源:一号企业家(ID:yihaocaijing1)作者:朱虚侯 一号说:药到病除是一种迷醉的“信仰” 在地下交易市场,Paxlovid价格飙涨,有黄牛报价上万元一盒,即便如此仍一药难求。 于是,在买不到原研药的情况下,一些人退而求购Paxlovid的印度仿制药,但一盒仿制药的价格也在2500元左右。 巨大的商机面前,国产“新冠特效药”阿兹夫定适时登场,以黑马姿态抢夺最后一片广袤蓝海。 “煤老板、地产商”都不足以定义 12月28日,一篇题为《阿兹夫定正加快全国医院终端铺货,已覆盖各地主要医疗机构》的新闻见诸报端。 而就在前两日,还有一篇《辉瑞特效药将进北京社区,国产阿兹夫定或遭爆卖》的新闻也哄传一时。 由此可见,阿兹夫定已然成为新的“新冠特效药”,广受追捧,这阵势颇有接棒瑞德西韦的架势。 瑞德西韦(remdesivir),曾因在疫情突发初始显示出令人期待的疗效,而被国人音译成: “人民的希望” 想不到这么快,又有了新的“希望”在途。如果按照这种趋势演变下去,那商业化阿兹夫定的“煤老板”王朝阳大可被呼为: 河南呼保义,平顶山上及时雨 早在1999年,王朝阳就成立了一家名为平顶山市芝三工贸有限公司的批发企业,实缴资本100万元。 到了2003年,尚在煤炭业深耕的王朝阳,则出资成立了平顶山市宝源焦化,其持有平顶山市石龙区金井煤业,并通过后者持有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49%股份。 从平顶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网站公示的“采矿权审批结果公告(2010年10月)”显示,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有一座矿区面积0.446的矿山,采矿权至2014年8月9日止。 工商资料显示,平顶山裕隆金井煤业另外51%股权由平顶山裕隆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持有,后者同时亦为河南省煤层气开发利用有限责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 此后在2007年,王朝阳又占股70%,与人合伙开设了嵩县聚鑫矿业有限公司,后又注销。 及至2010年左
阿兹夫定:一场围绕新冠特效药的“豪赌”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