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光社
霞光社
赋能企业全球化。
IP属地:未知
1关注
699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霞光社
08-14 22:25

中企出海“淘金”,电子签助力抢滩全球市场

作者|廉美真 如今,出海已成为愈来愈多中国企业的时代必答题。 从制造业供应链的全球布局,到消费品牌的环球风靡;从互联网社交娱乐平台的拓土开疆,到新能源汽车的蔚为大观——不同领域、各个赛道的中企不约而同地来到海外,开辟第二曲线、寻找增量空间。这不仅仅是产品能力与商业模式的比拼,更是海外商业生态的全方位博弈。 作为中国企业征战全球所需的“数字化底座”,中国SaaS企业敏锐捕捉到这一趋势,正以独特路径加入出海大潮。根据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报告,全球SaaS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3175.5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12288.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8.4%(2024-2032)。这组数据代表着中国SaaS企业出海广阔的市场空间。但与此同时,海外市场因地而异的合规需求、技术迭代压力、本地化团队搭建等难题,也让 SaaS 企业出海之路挑战重重。 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38.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5%,对外投资实现平稳增长。 随着大量中资企业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在电子签约、财务管理、供应链协同、客户关系管理等多方面急需数字化工具提升运营效率,这让中国SaaS企业的国际化路径呈现出独特模式:以服务中资客户出海为切入点,逐步渗透海外本地市场。 对于中国SaaS企业而言,这一路径成功破解了跨国企业服务的冷启动难题;对于正在全力出海的中资企业而言,则是可以直接选用熟悉的中国SaaS服务,无缝对接国内业务体系,显著降低海外运营的数字化门槛、成本和沟通障碍,实现全球业务高效协同与管理。 中国SaaS出海能输出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中国成熟的数字化经验和生态,为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中资企业提供强大、可靠且协同性高的“数字化跳板”和竞争优势——中国SaaS在过去二十余年的高速发展中,通过服务国内复杂多样的客户需求积累的行业Kn
中企出海“淘金”,电子签助力抢滩全球市场
avatar霞光社
08-13 21:25

200多人的跨境“小厂”,拿下北美制冰机的头号交椅

作者|唐飞 编辑|李小天 在“国内卷不动了,不出海,就出局”的行业共识背后,是传统跨境依靠价格优势与“铺货模式”的增长动能已经失效的残酷事实。跨境电商企业出海布满荆棘,既要开拓和深耕充满未知的异国他乡,又要在激烈的平台竞争中脱颖而出。但事实上,一批来自中国的跨境电商“隐形冠军”正在冰面之下悄然改写全球市场格局,完成增长逻辑的蜕变。 小时候中国家长总说吃冰就会闹肚子,但是在北美家庭场景吃冰是个庞大的需求和市场,而一家来自中国的企业,灏米科技(海外品牌:EUHOMY)凭借一款小小的便携制冰机,就在欧美家庭掀起“冰瘾经济”浪潮,成立短短四年多,已成为北美线上第一大家用制冰机以及车载冰箱品牌,2024年同比2023年营收增长超3倍,年销售额迅速蹿升至14亿元。 这次,霞光社探究“EUHOMY”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探究中国企业通过跨境电商走向全球广阔市场的“隐形冠军增长范式"。 夏天让人爽到飞起的冰块,背后是一个年销售额超14亿的隐形冠军。 你可能会问:不就是一台制冰机吗?凭啥卖这么火?答案很简单:老外对冰的执念,比中国人对热水还深。 数据显示,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冰块消费国,高达51%的美国消费者自称“冰迷”,平均每月消耗116杯冰块,年均冰块消耗量高达400磅(约181公斤)——这甚至超过了部分国家的人均肉类年消费量。疫情期间更离谱,居家隔离导致很多人无法外出采购冰饮,于是家用制冰机销量暴涨,亚马逊上一度卖到断货。 庞大的、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孕育出一个高涨的“冷门”生意,中国卖家趁机杀疯了。 图注:EUHOMY亚马逊页面截图 EUHOMY的创始人沈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片蓝海中的核心痛点——美国家庭对即时、便捷、高品质冰块的渴望,但传统的冰箱制冰,效率低、体验差,独立制冰机的渗透率极低,这个冷门小众的赛道展现了令人意外的利润空间。于是EUHOMY就这样起步,在“制冰”这个赛道狂飙突进,
200多人的跨境“小厂”,拿下北美制冰机的头号交椅
avatar霞光社
08-13 11:24

完成亿级融资,20家AI创业公司背后的“云力量”

作者|唐飞 编辑|计然 在一级市场创投生态中,“二八法则”始终存在。 清科研究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第一季度AI行业投融资逆势增长,企业首次获投时长远低于全市场水平。2025年第一季度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共发生351起融资案例,总投资金额超200亿元。 这其中,前20%的创企分走了接近80%的融资额,形成赢家通吃的局面。 当资本越来越谨慎,顺利融资变得越来越难。然而,这其中也有例外,据百度方面披露,过去一年,百度智能云“AI创投加速计划”已助力20家企业完成亿元级融资。 这或许揭示了一个残酷真相:大模型时代的竞争,早已不是单点技术的厮杀。当“全栈AI云”成为水电煤,选对土壤,比拥有种子更重要。 8月12日,百度AI DAY第10期在元动力SHOW创新中心举办,聚焦「AI新势力的商业进化」。会上,百度不仅展示了针对“AI新势力”的全套解决方案与成功案例,更宣布将投入重资源扶持AI应用创业者——发布“AI创投加速计划”,联合投资机构、政府机构为入选企业提供亿级算力补贴、专属融资通道及政策申报支持,助力AI创企步入商业化发展快车道。 现场还公布了一批过去一年里完成亿元级融资的创企,这些创企涵盖电商、游戏、在线教育、可穿戴、具身智能、AI玩具、生命科学等赛道。 这些企业在同一时间段完成融资不是简单的统计巧合,而是一场被验证过的AI赋能计划。 如果把这些公司按赛道轴排列,你会发现一条清晰的迁徙路线——它们先在不同场景里单点突破,又在百度智能云上完成“集群式”进化。游戏赛道的心影随形,用AI把“开黑”升级成“有人陪”;可穿戴领域的李未可,把翻译机、讲解器、相机三合一塞进一副40g的眼镜;电商服务商述信科技,应用图生视频、大模型选品等技术帮助客户大幅节省成本;AI影视工厂瀚皓科技(FilmAction),则让一个人、一句话就能拍出一部短片;具身智能玩家灵生
完成亿级融资,20家AI创业公司背后的“云力量”
avatar霞光社
08-13 08:09

镜头外的硝烟:四大影像品牌海外市场灵魂对决

在镜头的方寸世界之外,一场无声的产品革命正在激烈上演。这并非关于像素的战争,也无关光圈的大小,而是一场关乎热爱、梦想与身份认同的全球化叙事战役。 今天的品牌出海早已不是单纯的卖货,而是同时融合品牌价值塑造、用户深层运营、内容生态演化和全球化叙事的综合战役。无论是Ulanzi的极致性价比和快速响应,Peak Design的设计驱动和价值认同,还是Godox的普惠大众,Nanlite的专业引领,它们都在各自的赛道上,凭借对产品的热爱、对用户的洞察和坚定的品牌信念及战略,赢得了全球市场的尊重。最终,所有成功的路径都将指向一个共同的终点:建立一个强大的、能与用户深度共鸣的独立品牌,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方能基业常青。 这是一场关于影像配件,一个“看似小众,实则竞争激烈”的类目深度剖析。通过横向拆解四个极具代表性的品牌,揭示了当今中国品牌出海的多元化路径与核心竞争力。 目标拆解对象 第一组(摄影周边及生态):Ulanzi(优篮子)vs Peak Design 第二组(专业灯光):Godox(神牛)vs Nanlite(南光) 这两个品牌都是从摄影包和周边配件起家,但品牌定位、市场策略和用户心智占领方式却截然不同。 1. 品牌精神与DNA:从Slogan看懂一切 Ulanzi(优篮子):“Create without limits”(无限创意) 解读:Ulanzi的品牌内核是“赋能”与“解放”。它致力于为广大创作者提供功能丰富、价格亲民的摄影工具,帮助他们摆脱器材的束缚,将精力完全集中于创作本身。这一定位决定了其产品线必须“广”,迭代必须“快”,价格必须“亲民”。 Peak Design:“Design for good”(为美好而设计) 解读:Peak Design的DNA是“设计”、“品质”与“价值观”。它不仅是B Corp(公益企业)认证的环保企业,更将这种理念融入品牌血液。其产
镜头外的硝烟:四大影像品牌海外市场灵魂对决

从 “精神白牌” 到全球爆款:短剧出海的进阶路

作者|李小天 契约婚姻、先婚后爱,男主从最初的 “不屑一顾” 到 “无法自拔” ,女主从“被动承受”到“独当一面”,再叠加恶毒女配的从中作梗、商业对手的诡谲阴谋,熟悉的元素、统一的配方,在国内关注看来早已过时的套路,如今却在欧美日韩的部分受众中大行其道。 虽然屡被诟病题材单一、内容同质,但无可争议的是,短剧出海这一赛道,依然大有可为。Sensor Tower 的数据显示,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短剧应用内收入达到约 7 亿美元,比 2024 年第一季度增长近 4 倍,全球下载量超过3.7亿次,同比增长6.2倍。其中,ReelShort 和 DramaBox 等先行者继续引领市场,而 2024 年下半年推出的一波新兴玩家——包括 DramaWave、NetShort 和 FlickReels——经历了快速增长。 然而这一赛道还远未触及天花板。ShortMax联合创始人兼COO何泽曦告诉霞光社:“对标国内市场,短剧渗透率已经高达60%;全球来看,渗透率仅在5%~10%之间,从用户规模渗透率来讲,还有很高的增长空间。”《2024 年中国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显示,2024 年中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 505 亿元,不少短剧从业者认为,海外市场规模终将几倍于国内规模,未来前景巨大。 但在煊赫的数据背后,短剧出海的问题却也日益暴露:题材的同质化导致抄袭泛滥,头部平台 ReelShort也深陷“系统性抄袭”争议之中;内容瓶颈导致用户增长的瓶颈,高昂的投流成本让几乎所有的平台都在“花钱买吆喝”;在单一“霸总”题材内,“内卷”成为常态,不少小平台已经提前出局。 对此,主攻北美短剧市场的窝剧文化创意总监Saber_Z告诉霞光社:“海外短剧市场依然处于一个非常初期、蓬勃发展的阶段,不同平台正处于群雄逐鹿、拓展用户的时期,只有将用户量绑定在一个平台中,提升其使用粘性和下载量,才会多一份潜在收益。
从 “精神白牌” 到全球爆款:短剧出海的进阶路

长视频出海困局:学不会的 Netflix,破不了的局

作者|方歌 编辑|李小天 7月29日,榴莲出品Constanly出品、向佐客串的ABO题材双男主剧《垂涎》,宣布在WeTV(腾讯海外版)、IQIYI(爱奇艺国际版)、优酷海外版三平台停播。 国内长视频平台想要依靠国产双男主剧出海的野心,再一次被击碎。 实际上,这几年来,长视频出海似乎一直停留在“不温不火”的阶段。 虽然率先选定东南亚这片堪称娱乐至死的消费沃土,但几年过去,在东南亚真正有影响力的剧集和艺人并未大幅提升。 《鱿鱼游戏》走红之后,出海迎来2.0阶段,复刻Netflix被爱优腾争相提上日常。平台持续研究Netflix的“殖民”策略,调整出海节奏和手段,但几年过去,长视频在东南亚仍旧未成霸主。双男主剧带不来明显的数据提升,《创造营亚洲》等选秀类综艺的后续影响力亟待提升,国产剧集仍是以古偶、甜宠为主,甚至在部分地区还是以登上Netflix为荣。 时至今日,我们不得不严肃地看待这个问题,长视频复刻Netflix之路究竟差在了哪里?未来的路,又究竟要怎么走? 十年前,奈飞(Netflix)宣布进入亚洲市场,把起点放在了日本。 原因很简单。 一是经济水平。 2015年,美国平均每个“消费者单元”(consumer unit)的收入,达到了6.96万美元,且选择将税后薪资中近5.6万美元用于开支,即时享乐主义已成为大势所趋。 同年,日本人均名义GDP为3.25万美元,约为中国的4.1倍。虽然仍然离欧美的消费水平相距甚远,但已经是当时亚洲毫无疑问的经济第一梯队。 二是成功经验。 2011年,同为北美视频平台的YouTube、Hulu就已经进入日本市场,并且通过调整价格的策略,找到了生存空间,试水了日本用户的接受度与消费力。 经济上的差距也让Netflix在日本的本土化策略走向了同一个方向。 2015年Netflix进入日本市场时,一个最大的调整就是降价。相较于7.99美元/月的北
长视频出海困局:学不会的 Netflix,破不了的局

全球化财富管理,正成为出海企业的必修课

全球的财富管理,正在面临着场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全球经济增长疲软,低利率时代持续,黑天鹅事件频发,给全球财富管理带来各种不确定性;而另一方面,AI技术迎来新一轮爆发,数字资产成为全球热点,又给全球财富的增长带来看得见的机遇。 如何在变乱与机遇交织的时代,让财富管理穿越周期? 7月31日-8月2日,诺亚方舟全球华人财富管理与传承峰会在新加坡举行。这场峰会,汇集了全球财富管理的“智囊”——包括量子基金创始人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黑天鹅》《反脆弱》作者纳西姆·塔勒布(Nassim Taleb)、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李嘉诚经济学教授柯成兴(Danny Quah),以及诺亚控股CEO殷哲等,旨在为全球财富管理者,洞见未来十年的财富管理密码。 在峰会开始,诺亚控股CEO殷哲做了题为《全球华人财富管理的“反脆弱”行动》开场演讲。 他在演讲中表示,企业家在出海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必修课:第一是企业经营活动的双循环,不仅在国内,还要在海外;第二,家庭人力资本的国际化,表现为大量的企二代们选择在海外留学、工作和生活;第三则是战略资产配置的全球化,即财富也要进行全球化的配置。 对此,要考虑到三个因素。第一是地域的选择,在全球选择哪些地域进行投资和风险分散,这是安全保障的前提。在全球财富版图剧烈重构的浪潮中,新加坡以其稳定的法治环境、开放的金融生态和独特的战略位置,持续吸引国际资本,成为亚洲领先的财富管理中心。 第二,要尊重概率,在每一个投资产品的过程中,要去理解和思考当下和未来会发生什么样的趋势变化,并据此做出正确的选择。 第三则是底线思维,即便在市场特别好的时候,也要有安全思维,因为市场说变就变。 殷哲提出,让财富管理取得成功有五个重要的因素。首先要有足够长的入市时间,而不是简单的入市时机;第二,不要将资产放在一个类别中,否则没办法分散风险;第三,要承担适度的风
全球化财富管理,正成为出海企业的必修课

中国品牌出海又一国货之光:momcozy如何做到年收入40亿?

提起母婴品牌momcozy,许多海外消费者可能会以为它是一个欧美本土品牌,但实际上,这个年收入接近40亿元人民币、线上线下都有销售、风靡北美的品牌,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品牌。 下面,通过拆解momcozy的成功密码,看看这家母婴品牌如何在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中脱颖而出。 momcozy的核心定位是“解放妈妈的双手”,其品牌名“momcozy”结合了“妈妈”(Mom)和“舒适、放松”(Cozy)两个关键词,意在传递一种轻松育儿的品牌理念。其爆款产品——无需用手扶的吸奶器,完美解决了哺乳期妈妈的痛点,让她们在喂奶的同时,还能做饭、插花、做瑜伽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momcozy的成功,离不开其强大的独立站运营能力。它没有将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是将亚马逊和独立站相结合,并且让独立站成为了品牌资产的关键“护城河”。 差异化定价+丰富的营销玩法+更低的运营成本+内容为王 (1)差异化定价:momcozy的独立站价格比亚马逊更低。例如同款产品在亚马逊上售价319.9澳币,而在独立站仅售299.9澳币,便宜了20澳币。此外,独立站还提供分期付款选项(如Afterpay),以吸引预算有限的消费者。 (2)丰富的营销玩法:独立站的营销手段更加灵活,momcozy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他们不仅会配合亚马逊Prime Day等大促提前预热,例如在7月8号-14号的Prime Day前,6月27号就开始进行预促。还会推出“幸运大转盘”、推荐返利等多样化的促销手段,例如“买三件减25%”的组合促销方式。 (3)更低的运营成本:在亚马逊平台上,母婴产品(总销售额超过20美元)的抽佣比例高达15%,而在独立站,最高的交易手续费也仅为3.8%左右,这为品牌节省了大量的毛利空间。 (4)内容为王:momcozy的独立站页面设计非常讲究,通过场景化的图片和视频,直观地展示产品的使用场景。此外,他们还会通过“
中国品牌出海又一国货之光:momcozy如何做到年收入40亿?

纽约开LAB店,硅谷排长队,喜茶在欧美开打“高端局”

作者|唐飞 编辑|计然 如果我们绘制一张2025上半年中国新茶饮出海地图,箭头一定是集体指向欧美的。 2月喜茶海外首家LAB门店在纽约时代广场开业,同月茶百道欧洲首店落地巴塞罗那,4月底柠季北美首店在洛杉矶开启试营业,5月霸王茶姬的美国首店落地洛杉矶人气商场Westfield Century City,6月茉酸奶北美首店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开业,7月茶颜悦色官宣以电商形式进入北美,8月喜茶海外最新门店落地苹果总部商圈…… 读懂这些头部新茶饮企业的出海风潮,就读懂了今年新茶饮的出海风向。 过去几年,新茶饮一直把东南亚当作“后花园”。如今,它们却调转船头,去纽约、硅谷、洛杉矶打起“高端局”。而这也激发出了新的潜力——根据MenuSifu《2025美国现制茶饮数据报告》显示,美国茶饮市场正以9.1%的年增速快速扩张,潜在门店规模仍有5至10倍的增长空间。 “茶饮”与“咖啡”的碰撞,正激发出新茶饮出海的新故事。 相较于咖啡赛道,新茶饮品牌扎堆进入欧美市场有其独特的优势。 以美国市场为例,具体而言,美国咖啡市场已被巨头垄断,星巴克凭借16941家门店占据40%市场份额(2024财年数据),Dunkin' Donuts门店数量也突破万家,国内连锁咖啡品牌想从中分一杯羹并不容易。 反观茶饮领域,市场格局截然不同——全美奶茶门店总数仅8000家,即便是本土头部品牌“Kung Fu Tea”,目前也仅有400家门店左右,尚未建立全国性壁垒。对比中国42.6万家奶茶门店(截至2025年7月,窄门餐眼数据),头部连锁品牌普遍过万店的庞大规模,北美市场开发潜力巨大。 而且,美国市场奶茶需求热度上升极快。Google搜索数据显示,“milk tea”关键词热度居高不下,霸王茶姬和喜茶等品牌相关词条搜索量同比上涨超300%。 以最早布局美国市场的新茶饮品牌喜茶为例,2023年12月,喜茶就在纽约百老汇店开
纽约开LAB店,硅谷排长队,喜茶在欧美开打“高端局”

AI虚拟陪伴商业化,算法背后的孤独生意

作者|衡之 编辑|刘景丰 你是否也想要一个“随时在线、永不生气”的陪伴者? 自去年以来,AI虚拟陪伴产品在全球范围迎来需求井喷。 根据Appfigure 2024年度报告统计显示,2024下半年AI虚拟陪伴类应用产品下载量陡增,带动全年总量首次突破1.1亿次;激增的用户规模也同步推高了内购收入,全年内购收入达5500万美元,同比暴涨652%。 在全球对AI虚拟陪伴需求骤然爆发的背景下,中国企业的出海表现则尤为抢眼。AI虚拟陪伴生意为什么会在短期内有如此高的增长?相关企业和科研团队是如何做产品的,他们有哪些不同产品定位和玩法以及对于虚拟陪伴产品独特的见解?同时,虽然AI陪伴产品市场增长很快,但就产品的表现而言还有很多不足,在业务实践中,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8月1日,在2025亚马逊云科技泛娱乐峰会圆桌环节,霞光社创始人何维与亚马逊云科技媒体与娱乐行业专家段波、PopUp联合创始人兼COO Jony Huang、Quello首席运营官陈童、SingularDance创始人陆弘毅以及挚文集团业务负责人程智宜共同讨论了年轻一代对虚拟陪伴的旺盛需求正推动该领域快速升温,也折射出行业对AI虚拟陪伴赛道的高度关注。 除了探讨AI虚拟陪伴,本场峰会围绕“亚马逊云科技for Media & Entertainment”的主题,着重探讨了如何为内容行业提供从内容生产、内容交互到内容变现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并打造下一代内容体验。 自2023年起,AI大模型迅速走红。如今,AI大模型的落地场景已明显分化出两条路线,一条聚焦生产力,致力于用AI解决企业运营与个人生活中的具体任务,另一条则主打泛娱乐,范围更为宽泛,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AI虚拟陪伴产品。 而AI虚拟陪伴之所以能在短短一两年里实现爆发式增长,核心驱动力则是“孤独经济”与“生成式AI”技术的叠加效应。 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大致可分为互
AI虚拟陪伴商业化,算法背后的孤独生意

对话柠季汪洁:我要是自己不到海外,得开除100个人

整理|刘景丰 全球商业,正在逆风而行。 今年6月,世界银行发布新一期《全球经济展望》报告,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增长将创下2008年以来的最慢速度,70%经济体的增速预测下调。 经济下行,成为所有出海人都要面对的大势。这意味着,出海企业过去靠规模扩张制胜的法则,在未来或许不再见效。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出海也正走入深水区,面临的难题在不断升级:从合规难、扩张难,到盈利难、品牌难,进而到组织建设难。 要解决这些环环相扣的难题,出海企业需要从战略规划、到目标市场的深度理解、再到长期的品牌建设和人才组织能力等都需要有一套系统性打法,称之为一套商业系统。 这意味着,接下来中国企业出海的竞争,将从如何“抢市场、拼价格”,进入怎样“建组织、拼人才”的阶段。 有一家企业,从茶饮起步成长不过5年,出海不过一年半,在数次碰壁后已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2021年成立的柠季,过去四年在国内开拓出3000家店,一度是国内新茶饮规模化扩张的代表之一。然而在2024年选择出海之后,柠季在海外一年半才扩展了15家门店,在美国更是花近9个月时间才开出第一家店。“我原来想着同步一下开5家或者10家店,在国内这种速度很正常。”柠季创始合伙人汪洁说。但真实的情况是,光一块广告牌的审批,就先后经历了四次波折,花了将近4个月时间。国内的快与海外的慢,构成了柠季出海的第一个冲突。 在出海后,柠季发现,过去中国企业出海,大多优先选择先开拓华人市场,而忽视了更大的海外本土市场。这也造成了两个矛盾的体验——在海外华人圈层越发感觉到出海的激烈竞争,而在海外本土市场则仍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竞争激烈的华人圈层和未被开发的海外本土市场,是柠季感受到的第二个冲突。 此外,更深刻的变化是,中国企业在海外面临着迥异的文化氛围,思考方式和组织建设,中国人接受不了海外的“慢”,海外员工也理解不了中国的“卷”。东西方的组织文化差异,是柠季面对的第三个
对话柠季汪洁:我要是自己不到海外,得开除100个人

AI Agent行业应用价值及全球市场机遇洞察

2025年,AI Agent从概念走向现实,从单一功能走向多元集成,从实验室走向商业级应用场景,亟待规模化爆发。AI Agent的出现,不仅催生了人们与AI的新一轮交互方式,还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智能家居到智慧交通,从医疗健康到金融服务,AI Agent的消费级和企业级应用场景持续拓展,其影响力也日益显著。为此,霞光智库发布《AI Agent行业应用价值及全球市场机遇洞察——基建引擎全速驱动,多场景下AI Agent的现象级应用爆发》,选取电商及零售、游戏及泛娱乐以及新能源汽车三个典型出海行业,分别论述AI Agent在上述领域中的核心应用场景及典型案例拆解,以及商业化路径选择和核心痛难点分析,并给出从算力到营销的系统解决方案。 AI Agent 核心基础能力 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 是一种能够感知外部环境、自主决策并规划执行具体动作及流程以实现特定任务目标的智能实体。它结合了感知、推理、学习和行动能力,能够在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完成任务或辅助人类。必要时Agent还可以与其他智能体协作,通过多智能体相互协同配合进一步执行更加复杂的任务和事项。 AI Agent 典型应用场景 AI Agent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及工作方式,从日常生活普遍性需求到企业级定制化服务,AI Agent的应用场景广泛且多样。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Agent能够基于任务目标有效承担企业内部流程化、标准化和重复性工作,帮助企业简化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人工投入成本,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AI Agent 全球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AI Agent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持续迭代演进的过程,融合了人工智能领域多个分支理论和技术突破,目前正进入全球应用爆发期。 2020年至今,大语言模型取得突破性进展,赋予AI Agent前所未有的自然语言理解、推理、学习及生成能力。这
AI Agent行业应用价值及全球市场机遇洞察

全球户外用电需求火热,西南传统制造业如何借势出海?

作者|衡之 编辑|刘景丰 又到了露营的旺季。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野外帐篷旁边,一台小巧的户外电源静静地立着,为露营的夜晚提供了稳定的电力。 这是一个缩影——近年来,来自中国的小型发电机和移动储能设备,成了不少海外家庭和应急施工中必不可少的“能量站”。 “这几个需求我们也观察到了,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发电和储能设备,也有在做园林清理类、修剪类。尤其在海外亚马逊上,基本是家用,也有B端客户做采购,我们大概有10%左右的采购订单。”神驰机电智能终端事业部、电商营销中心负责人谢馥蔓近日告诉霞光社。 在北美,许多实体小生意和道路维修工作因缺乏可靠的电源接入点,高度依赖移动储能设备供电。事实上,随着户外活动的兴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们对备用电源的高度依赖,包括日本、欧洲甚至中东等全球发电机市场,都呈现高速增长态势。甚至在亚马逊上,一些来自中国重庆的发电机也成为了爆品。 重庆通用机械(通机)产业带,是中国通用机械产业的核心基地,尤其在小型发电机领域,它是全球重要的出口中心,许多高端发电机都产自这里。重庆通机年销量超1400万台,占全国总量过半,也被民间誉为“通用机械全国第一”。 图注:神驰机电的户外电源产品 过往,重庆通机产业带的企业主要为国外大品牌做代工,虽已构建从零部件到终端产品的完整产业链,但仅靠生产加工利润微薄,而且品牌知名度主要在行业内。如今,在全国“工贸一体”产业带出海趋势下,越来越多的重庆通机企业开始将自身品牌推向国际市场。 全球储能和通机市场竞争激烈,重庆通机出海企业如何拓展海外市场?这些出海企业如何利用跨境电商平台直接触达终端客户?面对产品体积大、重量大带来的售后维修成本高的问题,他们又对产品做了哪些改进?霞光社在探访之后,揭开背后的秘密。 “我来到重庆,每认识个新朋友,都被问到一个问题就,‘你做跨境电商为什么从深圳跑到重庆来?’”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通机事
全球户外用电需求火热,西南传统制造业如何借势出海?

Eufy & EufyMake 的出海逻辑课|Go Global Lab

如果要给一个出海品牌进行综合打分,最高分你会打给谁? 这个答案的可选项并不太多,但其中一定会有安克创新(Anker)。 安克创新是消费电子出海标杆之一,其产品矩阵覆盖充电、智能影音、创新科技等多个细分品类。 但少有人知道,Anker早期从贸易商起家,后通过亚马逊等跨境电商平台销售充电类产品,凭借质优价廉在海外市场打开局面。2024年,Anker营业收入达到247.10亿元,同比增长41.14%;归母净利润达到21.14亿元,同比增长30.93%。更重要的是,其品牌影响力已经辐射全球,连续多年入选 “BrandZ中国出海品牌”Top 10。 尽管从充电宝起家,但Anker并不满足于现状,近年来先后拓展细分赛道,并形成了充电储能、智能影音、智能创新三大品类下的六大品牌矩阵。其中,智能创新类目包含ankersolix、eufy、eufyMark、Soundcore、Nebula几个品牌。 6月底,eufyMake推出全球首款消费级3D纹理UV打印机E1,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收官,两个月时间内获得4676万美元的众筹金额和17822名全球支持者,刷新平台有史以来全品类最高众筹纪录。 从Anker到eufy再到eufyMake,安克正在不断复制“安克”,用一套成熟的方法论持续打造爆款品牌,而这正是出海品牌最需要,也是最欠缺的。 7月24日,DTC&UGC Center创始人William Cui和霞光社创始人Vivi一起在《Go Global Lab|出海实战实验室》直播间,聚焦“智能硬件品牌的A/B实验:eufy vs eufyMake拆解”,从多个维度呈现安克eufy的品牌方法论。 以下是核心内容。 eufy 主打智能家居产品(摄像头/门铃/吸尘器等) eufyMake 是孵化器式子品牌,强调创意创新产品,具备强烈的众筹基因 在不清楚哪个产品卖得更好
Eufy & EufyMake 的出海逻辑课|Go Global Lab

海南封关:中国企业全球化的 “新坐标”

作者|岭南人鱼机 编辑|李小天 海南自贸港封关定于2025年12月18日正式启动,将实施以“‘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岛内自由”为基本特征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制度。 “封关”是典型的海关术语,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王昌林表示,封关是指将海南岛全岛建成一个海关监管特殊区域,全岛封关是海南自贸港建设新的起点。“封关不是封岛,而是要进一步扩大开放,促进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封关后,海南与国际的往来将更加顺畅自由,与内地的联系将保持便捷高效。” “一线”,指的是海南与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这条线上目前共有8个口岸,所有从海南流入中国的商品都得走这 8 个口岸。官方表示,全岛封关后,“零关税”商品占比将从21%提高到74%,从1900个税目扩大至约6600个税目。 “二线”,则是海南自贸港与内地之间,二线会设立10个新口岸。在二线,海南货物进入内地,需要重新走一次“进口”环节。只要在海南岛上加工增值超过30%的商品,从二线进入中国内地同样是免关税;而未满足增值30%的商品,则按照内地现行规定征收关税。 坚持 “一线” 全面放开,意在推动海南自贸港与境外之间货物、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自由高效流动;落实 “二线” 精准管住,则是要对自贸港与境内其他区域间的货物往来,纳入全国海关通关一体化常规监管体系,依法依规征收相应税费;保障岛内高度自由,是指对岛内企业推行低干预、高效能的精准监管模式,实施更具自由度和便利度的贸易投资政策。 过去,中国的开放更多聚焦于 “边境开放”—— 以海关为界,过了海关便算入境,开放的触角多停留在物理边界层面;未来,海南将以全岛封关为契机,探索更深层次的 “边境后开放”:全球资本、技术、人才无需跨越传统入境边界,在岛内即可享受国民待遇,更能在此基础上自由畅达腹地市场。 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但供应链已然全球布局的当下,货物中转带来的价差问题,无疑让更多全球化企业面对成本侧
海南封关:中国企业全球化的 “新坐标”

一台吸尘器的北美之旅

作者|洋紫 编者按:2025年,面对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我国跨境电商产业依然展现出强劲的活力。“卖全球”的引擎轰鸣不息下,中国品牌正驶向更广阔的蓝海。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出海征途上,沃尔玛全球电商凭借其深厚的全球零售底蕴与强大的全渠道能力,成为中国新锐品牌跃升至国际舞台的关键伙伴与核心阵地。其独特的“爆品方法论”正帮助无数中国品牌跨越文化鸿沟,实现从本土化摸索到全球化增长的华丽转身。近期,霞光社与沃尔玛全球电商深度联动,共同推出“沃尔玛全品类出海突围记”系列深度报道。聚焦五大品类、深度解析那些依托沃尔玛平台实现惊人增长、成功立足海外市场的中国品牌样本,旨在为更多出海企业照亮前路、提供可复制的出海思路,共同探索中国智造闪耀全球的成功密码。本篇是系列报道的第二篇,聚焦家清黄金赛道,为您揭秘新锐品牌万海顺拓的“破圈”之旅。 据IDC数据,今年一季度,全球智能吸尘器出货量509.6万台,又增长了近12个百分点。 吸尘器是最初代的家庭清洁用品之一,最早的地毯清洁器可以追溯到1860年,而百余年后的今天,全球消费者对吸尘器的需求仍在逐年上涨。过去10年间,吸尘器市场规模增长了165.3亿美元,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数据,这其中,全球市场75%左右的吸尘器都生产自中国。 纽约时报今年4月勾勒了一幅“美国家庭中的中国产品”系列图片,其中就包括吸尘器——聚焦在美国市场,吸尘器的渗透率高达96.6%[1],这一几乎人手一台的刚需产品,多来自中国制造[2]。 漂洋过海的中国吸尘器们,流进了全球不同市场的消费者家里。但有趣的是,虽然全球供应链的贸易逻辑相似,但各国消费者在地面清洁这一小场景中,却各有追求。 就拿中美市场差异来举例,通常来说,欧美家庭地毯占比较高,所以产品以吸尘为核心,更注重深层除尘和宠物毛发处理;而中国市场的地面清洁场景中,多是裸露的硬质地面,因此需要扫地机器人(45.7%)主打全屋智
一台吸尘器的北美之旅

中国制造的逆袭:从工贸企业到全球品牌

作者|刘景丰 7月的美国新泽西州,日平均气温最高30℃,正是人们一年中最好的户外玩水时节。 而说到玩水游戏,一款水弹枪玩具正在这里风靡。在当地的体验馆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年轻人来这里体验一款名为“Gel Blaster”的水弹枪。 今年上半年,就有60万玩家通过线下体验馆来体验这款Gel Blaster水弹枪。但绝大多数人不知道,Gel Blaster这个品牌背后,是一家中国企业在运营,这个产品也由中国企业制造生产,它就是位于河南焦作的中州机械公司。 四年前,林天强收购了风雨飘摇的老兵工厂中州机械,此后通过收购其代工的美国水弹枪品牌Gel Blaster ,并原创全新品牌CosmoX Toys,带领中州机械完成了一次华丽转型。林天强讲述了他的一个愿望:“十年后,当你看到全世界小孩都在玩 Gel Blaster、当你在国际机场看到CosmoX Toys的广告,请你记住——这不是来自美国、德国或日本,而是中国。” Gel Blaster是中国的工贸企业打造出全球品牌的缩影之一。在欧洲的瑞士,SIGG是这里的百年品牌。但是2016年中国保温杯巨头哈尔斯完成对其收购后,中国保温杯企业开始了一场跳跃——从过去“世界大牌背后的制造者”变成新的“世界品牌运营者”和“世界品牌的创造者”。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发展造就了数十万的工贸企业,这些企业共同将中国托举为“世界工厂”。但近年来,随着全球贸易的变化,传统订单贸易越发走向萎缩,新兴的跨境电商等贸易方式崛起,让这些过去以to B为生的外贸企业不得不面向C端、踏上打造世界品牌之路。 由此,一连串急迫的问题摆在这些企业面前:从工贸走向全球品牌转型,需要跨过哪些坎?过去转型成功的品牌能带来哪些启发和参考?霞光社通过访谈数家转型案例,来找到答案。 十年前,中国的工贸企业就已经开始萌生做品牌的意识。 保温杯行业流传着一句话,“全球每3只保温
中国制造的逆袭:从工贸企业到全球品牌

从0到40亿,Govee如何用八年时间创造出海奇迹?|出海实战实验室

如今,跨境电商早期市场红利正在慢慢消退,海外市场竞争激烈及产品同质化,让跨境卖家越来需要通过一种“正确的方法”走向品牌出海之路。 一个值得仔细研究的中国跨境品牌案例,就是Govee。 2017年,前安克创新创始人、CTO吴文龙在深圳成立智岩科技,创建Govee。Govee的特别之处在于,通过氛围灯切入智能照明赛道。 2018年,Govee入驻亚马逊,此后连续三年以超过300%的速度飞快增长,并连续三年霸榜亚马逊照明类目,其在亚马逊的单月销售额高达1200万美元。仅2024年上半年,Govee品牌独立站的总访问量就超过600万,明显超越其他智能灯具品牌。此外,Govee还开发Govee Home App等智能应用,截至2024年底App用户总数超过3000万,月活用户也达到377万。 通过扎实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多渠道布局策略,Govee迅速成长为智能家居领域知名品牌。2023年实现超30亿人民币的营收规模,2024年更是突破40亿元,今年正式启动上市辅导。 从小众装饰灯领域切入,仅用8年时间便成长为出海知名品牌,Govee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7月16日,DTC&UGC Center创始人William Cui和霞光社创始人Vivi一起,在《Go Global Lab|出海实战实验室》直播间,就Govee的出海打法进行了详细拆解,从市场定位、产品定义、核心用户,到品牌营销、渠道策略、社区运营等多维度分析其出海成功方法论。 以下,是本次品牌案例拆解的核心内容。 一句话介绍Govee:科技与光影融合的智能照明品牌。 1. 市场差异 国内灯具市场多以基础照明为主,而以欧美为代表的海外市场更注重场景化和氛围感(如节日装饰、娱乐空间、情绪消费)。 Govee的slogan是“光会说话”,就是把光和情绪结合在一起,直接给消费者上情绪价值。 功能型(基础照明) 场景型(电视观影、氛
从0到40亿,Govee如何用八年时间创造出海奇迹?|出海实战实验室

一年增长600%,硬件出海是如何打开“新世界”的?

作者|刘景丰 2024年,在全球扫地机器人市场开始进入增长瓶颈的时候,一家创业公司杀出,一年在韩国实现销售6倍增长。 这家企业就是云鲸智能。 而在邻国日本,这个曾是全球消费电子“霸主”的国家,一家中国企业靠着一款重量仅99克的哈浮飞行相机X1 Smart,众筹了2.12亿日元,打破了日本众筹的历史纪录。 这家企业是零零科技。 他们在全球市场的精彩亮相并不是偶然,而是一种趋势:中国AI科技的突围成功,正为硬件产品出海带来新机遇。 今年6月底,在霞光社与霞光智库联合主办的「品牌引力·重构增长——WAVE 2025 品牌全球化大会」上,曾发布「WAVE2025品牌领航者榜单」,其中云鲸智能与Anker、影石Insta360、乐其创新SmallRig等出海品牌一起入选「WAVE2025最具创新力出海品牌榜」,星巡智能旗下海马爸比国际品牌Ellie Baby、零零科技旗下哈浮HOVER、狼蛛AULA与盖世小鸡等一起荣获「WAVE2025国际新锐出海品牌」。 在全球AI软硬件迎来大爆发之际,中国的AI软件突围结合硬件制造优势,让中国硬件出海打开了新局面。 启明创投创始主管合伙人邝子平今年上半年曾做出一个论断:中国的科技走向全球,现在已经是时候了,“未来几年,我们各种各样的跟AI有关的这些科技也会进入到走向全球的潮流里面去。中国科技走向世界的趋势,现在仅仅是个开始。” 可以说,中国AI的突围,正深刻改变了出海企业的驱动力和竞争力,而中企参与全球化的核心竞争力也正在迈向技术价值高地。 2024年,中国硬件品牌的出海就已经在全球大放异彩。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高科技产品出口增幅显著,3D打印机、工业机器人等品类同比增长超30%,印证了中国科技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其中,2024年全球智能扫地机器人市场出货量为2060.3万台,同比增长11.2%;全年销售额达93.1亿美元,同比增长
一年增长600%,硬件出海是如何打开“新世界”的?

中亚电商热:147亿美元市场里的中国玩家

作者|李小天 “2018年,我们刚到乌兹别克斯坦的时候,好一点的翻译人员,月薪只有五六百美金,还需要附带完成一些行政类工作;而今年,优质翻译的月薪涨到了至少1800美金。” 某外贸企业常驻乌兹别克的负责人Olivia,在中亚驻扎七年之久,她告诉霞光社,随着出海中亚的中国创业者与日俱增,当地翻译、酒店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2018年,乌兹别克总共才三万多中国人,现在大概有二三十万。有一部分是央国企或者上市公司的外派员工;一部分是过来开工厂的企业主;一部分是干批发、做餐饮或者开酒店的创业者,现在乌兹别克有上百家中国人开的酒店,十多家KTV,至少有两三千中国人在做蔬菜水果大棚;还有上百家中国公司,在做汽车的平行进口。”Olivia介绍说。 如今,在中美地缘政治经济冲突加剧、美国对全球加征关税等形势之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出海人,开始将目光转向新兴市场。而随着印尼、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日趋饱和,正处于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中东与中亚,成为中国企业望去的方向。 而不同于以沙特为代表的中东国家,更欢迎盘踞在各个领域的头部企业,中亚地区的出海门槛相对较低,为更多中小型创业者提供了拓展契机。聚焦于电商领域,2024 年,哈萨克斯坦电商市场交易额突破 3.2 万亿坚戈(约合 60.13 亿美元),同比增长 33%;中亚第一人口大国乌兹别克斯坦,其电商市场则在 2021-2024 年间保持了 122% 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 40% 以上的高速增长。 对此,在中亚地区拥有多种业务的俄罗斯互联网巨头Yandex,旗下的Yandex Ads中亚区总监Madina Seisengaliyeva告诉霞光社:“中亚电商市场正在稳步增长,但各国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差异显著。其中无可争议的领头者是哈萨克斯坦,它是该地区最大的经济体,拥有超过 2000 万人口,基础设施完善,数字化水平较高,其数字广
中亚电商热:147亿美元市场里的中国玩家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