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短剧出海浪潮席卷全球:短剧类App的全球内购收入在2025年一季度达到近7亿美元,为2024年第一季度的近4倍。 根据“短剧自习室”的统计,在全球短剧应用内购收入排名前50的产品中,由中国企业开发的超过40款,其总收入贡献占比高达93%以上。而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短剧应用收入前10名基本全被中国企业霸屏。 海外短剧市场特点是用户触达趋于分散,但利润愈发向头部集中。相较于2024年第三季度,2025年第二季度,海外短剧Top10应用的下载份额下降约16个百分点,而收入份额反而提升近3个百分点,印证了头部平台强大的商业化能力与马太效应。 当前主要的中国参与者在多个细分市场均处于领先优势: ReelShort与DramaBox凭借深厚积淀稳居第一梯队 GoodShort等构成中坚力量 而DramaWave则以新兴市场闪电战跃居下载量前三,成为增长醒目的新势力 1. 用户画像鲜明集中: 女性占短剧观众的近85%,超65%的用户年龄在25-44岁之间。 2. 题材偏好因地而异: 北美偏爱都市大女主;东南亚热衷校园青春与家庭伦理,拉美则钟爱爱情、犯罪与复仇。 3. 本地化决定内容天花板: 通过本地化拍摄、引入本地演员与多语种版本,能有效提升留存与转化。据霞光社统计,海外拍摄+外国演员+本地化剧本的“本土剧”包揽2025年第一季度海外短剧热榜TOP7。 4. 三大渠道驱动海外短剧获客: 信息流广告是绝对主力,以Meta、Google和TikTok为核心矩阵; 应用商店推广聚焦欧美,主攻App Store; DSP投放尚在探索期。 而在投放模式上,平台自投、代理代投与KOL分销并行,其中,KOL分销尤其利于内容裂变,增长迅猛。 5. 海外短剧平台的社媒策略: 品牌驱动型平台(如头部玩家)依托优质内容,主打YouTube等渠道进行长期品牌建设; 效果驱动型平台则聚焦即时转化,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