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方歌 近五年,国货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有目共睹。 连带着,曾经那些国外奢侈品牌背后的沉默之地,一步步地走进大众的视野。 曾经只是大牌代工厂的沧州青县,如今有了自己的品牌,在拼多多卖到了拼多多销量第一。电商崛起后,曾经只能奔赴虎安赶工的丁集人,终于在家乡建立了自己的婚纱产业带。过去几年在连云港还属边缘产业的“指尖经济”,在消费需求转变和流量扶持的当下,变成了真正的百亿生意。 一大批中小国牌,正在拼多多创造着新故事。 而这背后,是一场有关“新质供给”的行业革命。 除了多年持续的“百亿补贴”,今年4月初,拼多多再次推出了“千亿扶持”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拟投入资金、流量等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资源,一边为商家提供资金、流量、资源的多元支持,一边为消费者提供减免、补贴、终极售后的服务,实现双向扶持。 一支化妆刷,养活一村人 20世纪90年代,得益于第一批沿海开放县、毗邻京津翼的地理优势,以及皮裘市场发达的市场优势,青县吸引了一大批韩资企业。 那时,青县成为了最具性价比的代工地,韩资制刷企业达到40家。女工们手里的刷子飘洋过海,带上其他大牌的logo,卖出几十倍甚至几百倍成本的价格。 但代工并不是长久之计。 此后随着电商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国货商家“登上舞台”。加上美妆博主的积极科普,“买化妆刷就认准沧州”终于逐渐成为了所有消费者的共识。 在青县的一隅,一个名为二十里屯、人口数仅一千多人的村子,就是拼多多销量第一的化妆刷“魅女郎”的生产地。 “魅女郎”工厂里的员工,也几乎都是村子里的人。 在这里,工资不按“计件”发放,每个人不用被“多干活多挣钱”卷着走,只想着“做好刷子”这一件事。 王姐在这里担任“墩毛”的工作,她每天的工作是将毛料剔除杂质、称重梳理、放入模具、整理毛料至每一根毛尖都尽量贴合模具。 “要的是质量。”在UP主@@小可追太阳 探访工厂时,她笑着对着镜头说道。 王姐是土生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