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AI的注意力争夺战,已经进入到白热化阶段。 7月10日,蔡浩宇亲自带队的项目Whispers from the Star在Steam上开启了小范围Demo试玩,测试目前仅限美区。 项目前脚开测,后脚就被马斯克于7月14日推出的Grok伙伴模式(companions)抢走注意力。尤其是其中一位名为Ani的虚拟角色由于金发双马尾二次元味儿太冲,直接引爆了二次元玩梗狂欢。 AI虚拟人的热度今年一直很高。有人开发大模型占领高地,有人关注应用层面想尽快变现。有CEO大谈99%的AI公司都是泡沫,但也阻止不了AI抢人大战有的“转会”身价已经堪比顶级球星。 加上AI应用背后还叠加一层硬件全球大战。黄仁勋就于7月14日今年第三次来到中国,兜售刚刚解禁的H20芯片,现场可算是把小米、**、腾讯等中国公司都夸了一个遍。但对中国公司来说,焦虑的不仅是算力,还有市场。 蔡浩宇的AI游戏,还在试水 蔡浩宇的AI项目在立项阶段就很受关注。毕竟米哈游是很早就开始探索将AI应用的公司之一。之前YoYo鹿鸣人工桌面项目就有过很多AI应用的探索。很多人也推测新项目的方向可能是当下最火的AI情感陪伴。 但从Whispers from the Star现在放出的章节内容来看。游戏的定位并非是开放式的自动生成叙事或是基于玩家需求的情感陪伴,而是有着明确故事发展方向的互动叙事探索。 游戏的故事背景设定为一艘太空飞船遇难,一位参与太空研究的少女Stella向玩家发来求助。玩家通过与Stella的语音互动帮助少女摆脱困境。 玩家可以与女孩自由对话,但要推动剧情就必须把话题回归到外星求生主题上来。Stella会介绍关于自己的很多信息,人设是预先定好的。她并不会像很多通用AI模型那样随着与玩家的互动而“改变”,也无法对玩家超脱于当下游戏内主题的对话作出脱离自己人设背景的回应。 与其说这是一个可自由对话的AI陪伴软件,不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