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外表里
表外表里认证媒体
老虎认证: 从财报故事,看价值投资。
IP属地:未知
0关注
583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表外表里
2022-08-10

降价,救不了小鹏被“三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表外表里(ID:excel-ers),作者:张冉冉 赫晋一,编辑:付晓玲,Reno焦虑、烦躁,可能是何小鹏近期的状态写照。这当然和小鹏汽车遇到的糟心事有关。G9发布在即,却被理想的L9先一步抢足了风头。郁闷之下,何小鹏“酸溜溜”发博道:“在激烈竞争的,全球市场,非快消品行业,2C非保护领域,有哪个好产品是靠精准定位,在中长期可以获得优势壁垒的?”运营层面,也是诸事不顺。近期小鹏调整了策略,对新车售卖「降价+送软件」,引发老用户大量不满。7月的造车新势力交付量显示,蔚小理集体被后起之秀反超,小鹏汽车销量环比下跌24.66%,三家里下跌最大。在资本市场上,更是频频遇冷。如下图,今年三月以来小鹏汽车相继被华尔街的机构降价调级。然而,大半年前,风向完全不是这样的。彼时,随着P5的大卖,订单早已排到春节后;P7作为旗舰标杆,被视为年轻一代最爱的科技酷炫的电动车,在相关调查里,受欢迎程度也超越Model 3。媒体则积极造势,铺天盖地盛捧,“中国需要一个能与特斯拉真正抗衡的造车新势力,如若小鹏汽车能够充分发挥长板效应,‘超车’并非没有可能。”小鹏生产链,也争气,肇庆工厂二期在11月交付投产,广州工厂也将进入状态。过去供不应求的局面,或将得到显著改善。甚至在21年最后一天,何小鹏对微博一幅抽象画猪卡索,感叹道:“探索不同的生命旅程”,志得意满写在脸上。那么,为何短短半年时间里,就乾坤倒转,两极反转呢?究竟是何小鹏心态变差,还是小鹏出了问题呢?一、“实用性价比”路线,承压大宗和加息周期众所周知,去年10月以来,小鹏的月销量,就稳定在了新势力第一。然而可以看到,其利润收窄情况,并不乐观。据小鹏2022Q1电话会议:第一季度的毛利率环比下降,主要由于原材料成本增加。确有此事,疫情反复下,占成本大头的电池部分,受大宗周期的影响,价格猛涨:动力电池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一路飙升;电池
降价,救不了小鹏被“三杀”
avatar表外表里
2022-05-18

拿什么拯救京东的盈利?

“一季度净亏损30亿元”,昨日京东$京东(JD)$ 2022Q1财报一出,市场一片唏嘘。从2021Q4亏损52亿,到这次的接连巨额亏损,让人仿佛回到京东深陷亏损泥沼的2018年。“赚钱”,再次成了京东过不去的坎。去年年底以来,收缩京喜等亏损业务、攻坚高毛利“时尚居家”品类,为了“赚钱”,京东似乎没有放松过。就连京东的管理层,也在今年3月份的电话会议中明确表示,要打响“盈利保卫战”:今年会在管理层KPI上提高盈利的权重。可惜,在疫情对当前消费环境的线上线下“双杀”打击下,其效果不佳。接下来,京东又打算如何实现这一“盈利”目标?其确定性如何?我们下文将分两部分进行分析。一、2022年“赚钱”的心,呼之欲出就2022年一季度各业务分部的利润情况看,很多高层的KPI可能都达不了标。利润拉胯最严重的是新业务板块——京喜、京东产发、海外业务及技术创新,2022Q1其亏损进一步扩大到近24亿;京东物流的盈利水平也不稳定,本季度利润率再次为负值;京东零售业务利润率虽然为正,但也仅有5%不到。就新业务来说,原本这块业务里聚焦下沉城市的京喜,被视为京东过去几年的重要方向之一,实际上京东也确实从下沉城市获得关键的新流量。如下图,2020Q3-2021Q1,京东的新用户持续大幅增长,获客成本也一直保持在300元左右的水平。但2021下半年开始,随着下沉市场竞争加剧,京东逐渐落了下风。比如,据36氪消息,2021Q4京喜拼拼的日单量约为800万,GMV在90亿左右。相对比下,多多买菜、美团优选和淘菜菜的GMV分别约达430亿、380亿、130亿。结果就是,业务数据上,2021Q3之后,新用户增长连续放缓、获客成本也一路走高,获客效应边际递减。财务反馈上,同期新业务的收入增速一路下滑,
拿什么拯救京东的盈利?
avatar表外表里
2022-03-11

贝壳没被“错杀”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表外表里(ID:excel-ers),作者:张冉冉 、赫晋一,编辑:付晓玲、慕沐昨天贝壳发布2021年年报,股价狂跌了23.9%。这显然不是基本面的变化,而是市场恐慌情绪的蔓延所导致的。因为,贝壳发布年报时,正赶上前一日的盘后交易,在那四个多小时里,不断上演着这样一幕:众多股民在“买入”还是“卖出”之间徘徊。想跑路的,似乎怕错过“要是贝壳能把装修,像房屋中介一样正规化,那绝对是核弹级成长”的机会。准备进场的,可能又对“2021Q4贝壳实现营收178亿,同比下降21.5%;净亏损为9.33亿”的业绩表现生怯。但之后,美国证监会依据《外国公司问责法》,认定百济神州、百胜中国、再鼎医药、盛美半导体、和黄医药等五家在美上市公司为有退市风险的“相关发行人”消息一出。市场恐惧之下,中概股遭到集体“血洗”。此时,已经没有人在意企业的基本面问题。但不巧的是,贝壳的跌幅,为当日“丐中丐”之最!这种外在“非常情况”总归是会过去的。踩过一地鸡毛、拉回理性后,能影响企业估值的,还是企业自身的确定性。下面,本文将就此展开分析。一、业绩不佳,但潜藏“高弹性复苏”故事事实上,市场对贝壳2021Q4业绩会不佳,早有预期。毕竟去年下半年楼市的惨烈,摆在那里。财务数据落地,确实如预期;但业务表现,却是另一番景象。如下图,该季度贝壳在存量房和新房交易业务的佣金率,无论同比,还是环比,均有提升。这样局势下,贝壳此举难免有“坐地起价”之嫌。(这一行为,很容易遭到铁拳之痛,房子都卖不出去了,还提佣。)数据显示,2021Q4贝壳的门店数量,虽然环比减少了近3000家,但同比仍增长了8.7%。而环比之所以减少,据2021Q4电话会议:是平台在减少新门店的加入、并且对部分门店进行合并以增强竞争力,从而提高平台的运营效率。这体现在数据上就是,2021Q4贝壳平台平均每个门店的GTV,止住了大幅下跌趋势,门
贝壳没被“错杀”
avatar表外表里
2022-08-07

腾讯逃不过的周期劫

关于企鹅的信仰,正在崩塌。一年多来,股价飞流直下,毫无抵抗性的,从747高度,坠落至288新低谷。重回五年前,那个「王者&荣耀」开始的地方。有散户血亏50%,洒泪离场,并表示,“七百多买入腾讯$腾讯控股(00700)$ ,虽然腰斩,但坚决清仓了。腾讯的问题,不在于暂时性‘变天’,而是自身成了一块盐碱地”。更多投资者,则对段股神(段永平)一腔幽怨,痛斥他多次唱多,8次操作腾讯,结果仓位不到1%,而自己仓位早就超过40%,妥妥地割韭菜行径。无独有偶,著名股票大V唐朝也在此之列,喷他是Excel炒股,恰烂饭。事实上,即便是乐观派,对当下监管、游戏问题、抖音冲击等,遭遇的困境也不可置否。对未来什么时候回暖,只是悻悻言道,“信任小马哥团队,相信时间的玫瑰”。当然,也有看戏不嫌事大的,戏谑嘲讽,“如果跌破250,我减仓茅台,南下驰援腾讯”。总之,关于《错付腾讯这五年》这事儿人声鼎沸,某种程度上,众生形成了默契。过气股王,沦为消遣谈资,任人肆意臧否,关于它的价值信仰,轰然倒塌。那么,腾讯(股价)真的没救了吗,还会「错付下一个五年」?当我们把格局打开,复盘腾讯上市的18年里,历次超额收益的形成原因,答案就豁然开朗了。备注:超额收益区间选取 1、2006.12-2007.10:最高收益率为352% ;2、2009.3-2010.2:最高收益率为300%(本段超额收益,是金融危机中断后的延续);3、2013.7-2014.6:最高收益率为161%;4、2017.1-2018.2:最高收益率为145%;5、2020.4-2021.2:最高收益率为113%。本质上说,每一次惊艳收益率背后,都是一次次产业演绎与变迁。具体来说,关于腾讯的超额收益,有以下三个周期特征:1、
腾讯逃不过的周期劫

腾讯音乐们,何以从“烂生意”到“十倍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表外表里 (ID:excel-ers),作者:谭鸠云 张玲 杨晓庆 ,编辑:曹宾玲 被视为“烂生意”的音乐流媒体,终于扬眉吐气了。 二季度,Spotify、腾讯音乐(TME)、网易云音乐集体迎来订阅用户增长,其中TME付费用户突破1.244亿人(同比增长6.3%),网易云订阅收入15.2%的涨幅也主要系“会员订阅规模拉动”。 曾经被贴上“伪命题”标签的听歌付费,如今狠狠打了质疑者的脸。 平台业绩随之起飞,TME最新一季营收同比增长17.9%,净利润拉升33%至26.4亿元;网易云上半年运营利润达9.05亿元,同比大增35%。 过去,碍于音乐版权被上游唱片公司拿捏,在线音乐平台始终没办法躺着赚大钱,如今随着一份份“暴利答卷”问世,摆脱“二道贩子”宿命、跻身“性感尤物”行列有了想象空间。 重估音乐流媒体的浪潮,由此席卷全球资本市场。 涨势凌厉的TME,上演近9倍股反转;网易云音乐略逊一筹,也有5倍股成色;用户范围更广、付费生态更成熟的Spotify,股价一度从底部冲到10倍巅峰。 短短两三年,“价值洼地”就成了人人争抢的香饽饽。而这背后,直指行业风云变幻——平台从混战走向合谋、行业内容话语权大转移。 一、从版权大战,到合谋掏取会员费 曾几何时,广大乐迷如同“版权难民”,被迫辗转于不同的平台间:爱听Taylor Swift、五月天等歌手的,一头扎进TME;想尝尝华晨宇等人的曲风,又得回到网易云怀抱。 但现在,这种无奈悄然终结。 那些曾经让平台砸下天价、拼命疯抢的顶流热歌,纷纷褪去“独家”光环,开启全网通吃模式,你在QQ音乐能刷到的,在网易云也不会缺席,只不过集体被锁进了VIP歌单里。 这意味着,平台们放缓了对“流量入口”的争夺,从版权混战走向了资源共享。而能让“死对头”化干戈为玉帛,往往只有一个原因——更大的利益诱惑。 为了方便理解平台间的博弈关系,我们假设有
腾讯音乐们,何以从“烂生意”到“十倍股”?
avatar表外表里
2022-05-25

为什么现在是重估小米的关键点

本文来自:秋源俊二,作者:周霄 张怡小米Q1财报显示,本季度小米总体手机销量同比去年,下降1090万部。受此影响,收入同比负增长。一部分投资者争相发表观点,看下来大抵都是一个论调:核心手机业务下滑,小米要不行了。他们担心,Q1手机卖得不好,接下来几个季度的小米是否也会同样困难?这样的疑问在我看来,是典型的线性外推的思考。实际上,整个市场对小米手机的风险,出现了过度定价。具体来说,首先从手机销量可以发现,Q1小米手机全球市场份额占比在提升:2021Q4-2022Q1,从12.4%环比增长到12.7%;而同期,苹果手机市场份额环比下滑5.4%。其次,小米这一季度业绩更多是短期结构性的芯片短缺影响了产能,而该约束条件正在发生明显变化;更重要的是,在需求下行的整体大环境之下,小米反而表现出更强的抗周期能力。先说结论,小米的手机销量低迷是暂时性。接下来本文将通过复盘还原,探究业绩兑现的确定性。一、“老大难”芯片问题,出现周期拐点就具体业务的表现看,小米手机卖不动的原因在于“有市无货”。比如,2022Q1财报电话沟通会中提到:小米150美元以下机型的芯片缺口,超过1000多万台。这正与财报中手机销量的同比下滑量吻合。而这种情况,不只出现在小米身上。手机行业持续受芯片短缺影响,面临的是共性问题。比如,行业公认最不缺芯片的苹果,都在2021Q2表示:预计 9 月季度的供应限制将比 6 月季度的情况更严重。这些限制将主要影响 iPhone 和 iPad。回到小米,资料显示,2021年8月,由于芯片短缺,Redmi Note 10 已经停产;同期,小米官方透露Redmi Note 10 Pro、Redmi Note 10S 或是 Redmi Note 10 等5G手机同样面临芯片供应问题。今年开年,小米中国区、国际部总裁卢伟冰曾在微博“抱怨”称:“今年芯片太缺了,不是缺,是极缺”。这在数据上也
为什么现在是重估小米的关键点
avatar表外表里
2024-01-30

淘宝京东该戒掉“工厂直供”PTSD了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表外表里 (ID:excel-ers),作者:周霄 谭鸠云,编辑:付晓玲 一向视产业带为后花园的拼多多,似乎警惕了起来。 最新的内部专家会上,谈及“供应链竞争局势”,拼多多管理层表示,“今年应该会更激烈,我们主站上给白牌商品和产业带低价商品的权重会更高。” 事实上,激烈的苗头已经显现。京东在互联网裁员背景下,发布采销召集令,呼吁已离职人员回归;抖音出台产业成长计划,招揽产业带商家;阿里的1688,持续在社交平台刷存在感。 一切都昭示着,国内零售行业已然将「低价」的重头,押注在了“工厂直连”上。 然而,复盘海外各类零售模式会发现,“剔除一切中间商”,并非降低加价率的唯一方式,只要匹配自己的商业模式,维持对应用户最低的加价率,就能达成最优解。 比如,ALDI(奥乐齐)主打“大牌同源”代工厂生产的自有品牌,靠挤出品牌溢价,成了“聪明消费者的首选地”。 类似打法的Target(塔吉特),拿着大牌设计师的产品,找代工厂贴牌生产“同款”,由此标榜“期待更多,花费更少”。 相比之下,“美国穷人店”沃尔玛的供应链就复杂了,涵盖了代工厂、经销商与品牌商等角色,直接从工厂采购的比例不足20%。 而追求“超低价”的Dollar店(一元店)、堂吉诃德,供应链更为繁琐,甚至强调一线员工自行决定商品采购。 也就是说,不必一味追求所谓加价率最低的“产业带直连”,像沃尔玛、Dollar店们那样,瞄准核心目标人群,在自己的供应链舒适区里成长,一样活得很好。 一、ALDI们“慷大牌之慨”,Dollar店们“四处出击” 一直以来,ALDI都靠着“一招鲜”吃遍天:通过“同品牌一样,却更便宜”的同源代工产品,和碰瓷大牌外包装的手法,以进击的克隆品牌在全球开花。 ALDI货架上的自有产品,通常由知名品牌制造商如德贝勒、百达、雀巢、联合利华等生产,且包装如同“孪生”。 对此,其目标用户也欣然接受,“
淘宝京东该戒掉“工厂直供”PTSD了
avatar表外表里
2024-11-18

炒过Labubu,再也忘不掉日入2万的滋味

本文来自:表外表里 (ID:excel-ers),作者:陈梓洁,编辑:曹宾玲 “家人们别灰心,茅台倒了,我们还可以干泡泡玛特!”同行在副业交流群发的这句话,迎来附和者无数。 李晖也在跟队形,作为一名黄牛,今年他的生意很不好做,前脚飞天茅台跌破2100大关,后脚苹果手机也价格倒挂,一轮**跌犹如泥沙俱下,让人目眦欲裂。 直到泡泡玛特一声炮响,给他们送来了“潮玩茅”——Labubu。 “价格翻倍,客人仍整端整端地买(一端=全系列一整盒)。”李晖第一次试水Labubu是马卡龙系列,100端盲盒短短3天就被抢售一空,血赚了6万多元。 他还只是业内不起眼的小角色,厉害的操盘手可以一定程度上操控市场的价格,月入几十上百万。 李晖的话毫不夸张,巅峰时期,Labubu搪胶系列新旧各款娃娃“一只难求”,部分联名款、限定款溢价高达10倍,甚至连“祖国版”(daoban)身价都炒到比正品原价还高。 在暴利的诱惑下,除了李晖等黄牛,路人牛、粉牛们也蜂拥而至,他们线上人手一个外挂、线下通宵排队,为了分到一杯羹,使出浑身解数。 然而,太想吃肉往往容易挨打,尤其在欲望膨胀的Labubu二手江湖里,一旦被贪欲蒙住了眼睛,代价将是惨痛的。 黄牛赚2倍,“国际牛”赚3倍 黎町捕捉到Labubu身上的商机是在今年4月,当时他发现自己加的演唱会群,突然被Labubu刷屏了。 这让他有些纳闷,作为泡泡玛特的老粉,他记得去年Labubu族群热度并不高,甚至一度因为丑萌的外表和高昂的价格,被摆到门店最里面。 以往每个系列都要集齐的自己,也只是出于好奇买了2个尝鲜,没有“端盒”。 图片 上网翻了翻资料,他才知道原来在泰国顶流明星Lisa带动下,Labubu已经是东南亚“当红炸子鸡”了,而自己摆在柜子里吃灰的娃娃,正好是Lisa同款。 图片 嗅到金钱的味道,黎町赶紧将娃娃拍照发群里,没多久果然收到了好几个人的询价消息,其中
炒过Labubu,再也忘不掉日入2万的滋味
avatar表外表里
2023-08-15

B站的野望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表外表里(ID:excel-ers),作者:张冉冉 黑银轲 周霄,编辑:付晓玲 Reno “未来的搜索形式会不断地发生变化,但是它的市场规模之大,恐怕远超很多人的想象。” 李彦宏4年前打出的子弹,时至今日,似乎击中了百度自己。 近期(七月底)B站投资者日上,管理层披露业务最新进展:“B站在搜索这块,有非常大的流量增长空间,今年Q2起,我们会增加搜索广告的尝试。” 而更早之前,3月初B站开始陆续出现搜索广告。比如搜索“游戏”,搜索结果中的第三个位置展示了游戏广告。 也就是说:B站给出商业化可能的答案,正是视频搜索。 实际上,这不是无源之水,也不是无本之末。行业趋势便是如此,目前视频平台的搜索趋势都愈加明显。抖快均在去年上线搜索广告,Tiktok也在今年3月放开搜索广告。 对于后面的发展,普遍信心十足。如快手2023Q1电话会议也说道:搜索流量快速增长,搜索广告转化效率更高。 巧合的是,这都是最新一个季度发生的转变。这显然离不开过去半年AIGC的大热——行业由TensorFlow时代,发展至Transformer时代。 当下,技术进步的催化,或许打开了视频搜索可能性。过去受制于视频搜索技术、时间效率、成本(人工、硬件)等难题,正在不同程度的一一发生变化。 这自然会打破过去视频行业的商业化天花板。 相比长视频(缺乏有用性)、短视频(纯粹奶头乐)的特征,B站独特的中视频、泛知识、通俗有趣等特征,匹配搜索行为的特定需求,会产生更好的化合效应。 在AIGC时代,视频搜索或将成就B站的“野望”,同时,引发百度的“危机”。 一、AI实现“看视频说话”,视频平台就能坐上金矿 很长的互联网发展周期里,视频搜索都被证明是一条很困难的赛道。 难就难在,视频搜索的整个搜索流程里(输入关键词→解析关键词→召回→结果呈现),召回和结果呈现环节,都存在很大挑战。 以召回环节来说,要实现
B站的野望
avatar表外表里
2022-07-20

芒格不吃比亚迪的“鱼尾”

本文来自:表外表里 ,作者:张冉冉 赫晋一,编辑:付晓玲 曹宾玲芒格对比亚迪的偏爱,没能经得住考验。港交所数据披露,比亚迪2.25亿股于7月11日被转让给花旗银行,数额刚好与伯克希尔2021年底重仓股中的比亚迪持股比例一致。几百亿的仓位,从保险柜里,挪到了菜市场路边摊,俨然一副“跑路”姿态。不过,市场似乎对这起事件背后的事主,是否是芒格存疑。毕竟,芒格一直以来对比亚迪的狂热,有目共睹。2008年,芒格给巴菲特打了认识51年来第3个建议投资的电话,投资标的就是比亚迪。切入投资后,芒格和巴菲特多次在现场、股东大会抑或是社交网络上,为比亚迪站台。比如,2018年芒格参加《每日期刊》(Daily Journal)年会时表示:“比亚迪很重要,现在是一家极其成功的公司。”而针对“会不会抛售比亚迪股票”的问题,他斩钉截铁表示:抛售比亚迪?我想这不是我的风格,比亚迪是芒格家族的一员,我想我会带着它进坟墓。这样一个“深情款款”的形象,说他会变心,多少让人“难以置信”。但商业世界里,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哪来什么白莲花啊。可以看到,从2008年以每股8港元买入至今,芒格持有比亚迪14年,回报已近36倍。不妨回归投资本身,看看比亚迪到底是否到了要抛的时候?一、挺过第一个风投退出高点,赌销量高兑现“当你对像比亚迪这样的企业下注时,不仅仅是在对比亚迪下注,而是在下注赌某样东西即将会被证实。”2010年年会上,芒格如此阐述投资比亚迪的逻辑道。他所说的“某样东西”,正是早期投资对项目的底层逻辑——赛道、马、骑手,因应到比亚迪身上,就是新能源赛道、比亚迪和王传福团队。换句话说,芒格投资比亚迪,初衷是一笔风险投资。芒格的老伙计巴菲特,在同一年的访谈中曾盛赞称:“比亚迪CEO王传福是一个不平凡的人,我很看好他们的管理层。”不过,眼光到底准不准,最终还是要以高回报说话。因此,风险投资的退出时机很重要。从Gartn
芒格不吃比亚迪的“鱼尾”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