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虎财经V
伯虎财经V
聚焦头部企业,以深度原创为特色,为你发掘精彩的商业价值。
IP属地:广东
1关注
384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伯虎财经V
2021-07-03

开盘即破发,奈雪的茶“早有预谋”?

(来源:网络)伯虎点睛:上市就割韭菜,奈雪的茶格局小了。6月30日,奈雪的茶赴港上市,此前其被散户疯狂追捧,获得431倍的超额认购。然而上市前有多火热,上市后就有多尴尬。上市首日,奈雪的茶开盘即破发,发行价19.8港元,开盘价18.86港元。截止收盘,股价下跌至16.9港元,市值不足300亿港元。顶着“新茶饮第一股”的名号,在对手喜茶刚刚完成新一轮融资,估值达到600亿元的高涨氛围烘托下,为什么奈雪的茶上市首日都无法支撑起它的市值?此前伯虎财经在两篇关于奈雪的长文(《3年亏损1.37亿元,奈雪的茶即将“流血上市”?》、《奈雪的茶流血上市,老板娘的野心有多大?》)中,曾提及彭心的创业背景和奈雪的商业模式、发展困境。这一次,伯虎财经倒是很想认真来探讨一下:1、奈雪的茶首日破发背后,是什么情况?2、奈雪的茶为什么被资本抛弃了?创始人身价百亿,散户却赔了一辈子奶茶钱资本不会担心某一家公司的命运,他们担心的是赚不到钱。奈雪的茶从成立开始,上市其实就是彭心和背后的投资机构(天图资本、永乐高国际、SCGC资本、红土创投、HLC等)为其安排的唯一出路。众所周知,一家企业想要盈利,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产品或服务赚取差价;二是通过向投资人或投资机构售卖股权;三是通过上市,到二级市场,售卖股票。很明显,成立6年来,连年亏损的奈雪,只有流血上市才能赚到钱。不过这一上市,却是以散户被套牢为代价的。今年1月,奈雪的茶完成上市前最后一轮融资,估值约为125亿港元。按照发行价计算,奈雪上市的市值为340亿港元。不到半年的时间,估值暴涨近3倍。如此高的溢价空间,可见在IPO的定价过程中,“肉”都被老股东拿走了。当奈雪以高溢价上市,它将收益风险留给了二级市场。像奈雪这样半年估值翻3倍的现象,可以被看作是早期投资人割韭菜的行为。奈雪上市当天,它最大的外部投资人天图资本发文章称,“时间是最好的称重器”。对天图而言
开盘即破发,奈雪的茶“早有预谋”?
avatar伯虎财经V
2021-11-29

叮咚买菜:亏损背后的危险

伯虎点睛:叮咚用大幅亏损换来的买菜体验,忠诚度又有几何?文 | 唐伯虎今年七八月,阿鱼在朋友圈广告中“入坑”了叮咚买菜,下单了两三回后,她发现“还挺好用”,逐渐成为了叮咚的常购用户。没过多久,楼下的很多超市、小吃店,成为了社区团购的自提点,每天下班都能看见超市篮筐里堆积着的包裹。出于好奇,阿鱼也下单了美团优选的水果。“价格比叮咚买菜上的更便宜,质量吃不出来有什么区别。”叮咚买菜的危险,就是这样来的。 叮咚买菜的烧钱魔咒三季度的财报里,叮咚买菜不出意外地继续亏损。三季度营收146.38亿元,亏损达53.33亿元。复盘叮咚买菜从2019年到这一季度的情况会发现,叮咚买菜已经亏损近104亿元。同处在前置仓赛道的每日优鲜,日子同样窘迫。从2019年到这一季度,每日优鲜亏损近76亿。不过,2019年亏损“领先”的每日优鲜,自2020年开始,净亏损就一直少于叮咚买菜。2020年,每日优鲜倾向于开辟新业务,叮咚买菜则继续扩大前置仓规模。亏损也好,两家的打法变化也罢,都离不开一个“烧钱魔咒”——前置仓模式。2021年6月25日,每日优鲜率先开盘,成为“生鲜电商第一股”。这个第一股带来的“惊喜”是——破发。发行价13美元,首日开盘价每股10.65美元,收盘价9.66美元,市值蒸发超四分之一。6月29日,叮咚买菜在每股上市交易,发行价每股23.50美元。当日开盘价28美元,收盘价23.52美元,很险地保住了发行价,没有破发。市场“敬畏”的,正是让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上市了依然在疯狂亏损的“前置仓模式”。依然深度亏损,这也就意味着,前置仓的盈利模式并没有跑通,当下的投入更像是一场赌注,赌赢了就是下一个“拼多多”,输了就是7月刚倒闭的“同程生活”。本身,生鲜就是一个高损耗率的品类。由于农作物流通的距离,哪怕可以做到在产地直接对接批发商进货,也要按照物流原本的时间距离提计
叮咚买菜:亏损背后的危险
avatar伯虎财经V
2022-07-24

智能化时代,车厂要学会造手机

 来源 |伯虎财经(bohuFN)作者 |陈平安去年3月份,当雷布斯哽咽喊出"压上所有的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的时候,他可能没想到,这股跨界风正在从智能手机行业飘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过去半年,车圈造手机的传闻频频,从马斯克招募手机人才到蔚来造手机传闻,再到刚刚收购魅族的吉利,"造手机"这件事正在被越来越多的车企所重视。但如今的手机市场已经是一片红海,不仅市场见顶,根据信通院数据,2022年1至3月国内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累计6934.6万部,同比下降29.2%。;而且市场基本被分割完毕,根据今年一季度数据显示,包括ov华米在内的前七家厂商吃下了96.2%的市场份额,吉利收购的魅族去年的市占率仅为0.01%。此刻进军手机市场,即便是吃下魅族整个手机团队的吉利,也有种飞蛾扑火的悲壮感。和手机市场不同的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则是一派朝气蓬勃的景象。据官方数据,上半年中国新能源车销售260万辆,同比增长120%,占新车销售比例达到21.7%。那么在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关键时期,车企们为什么还要分心做手机?新能源汽车的车机困境这事还要从车机系统说起。最近几年,随着智能化的逐渐加深,尽管三电技术仍然是基础,但核心竞争要素已转向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目前自动驾驶离L5级别还很远,许多自动驾驶企业比如文知远行、百度等纷纷降维,把目标放在了L2-L3这个级别。也就是说,单论自动驾驶,车企们的差异度没有那么明显。也因此,智能座舱愈发成为了车企们宣传的重点。智能座舱以座舱SoC与座舱域控制器等硬件为基底,灵魂是车机操作系统。国内大部分厂商的车机系统都是基于Android做定制化开发,车载Android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能够有效将硬件资源与应用打通,从而规避新能源车分布式架构可能带来的冗余。不过缺点也很明显。原生安卓系统非常简单,车厂们需要注重UI的**,遗憾的是并非所有的车企
智能化时代,车厂要学会造手机
avatar伯虎财经V
2022-03-19

裁员最多20%,阿里本地生活沦为“弃子”?

伯虎点睛:牵一发而动全身,阿里本地生活这回算是伤筋动骨。文 | 唐伯虎对阿里来说,最近有一个好消息,一个坏消息。好消息是,在A股经历集体大跌,阿里三天跌掉了1/4的市值后,就在前天(3月16日),中概股出现了反转,港股开始暴涨,美股盘前各中国概念股也出现了大涨,其中阿里巴巴涨20%。坏消息是,股市反弹后的第二天,36氪独家消息称,阿里确实正在裁员,但并非此前传闻的30%。生活服务板块是此次阿里裁员的重灾区,其中饿了么裁员比例高达20%。阿里本地生活,来到了一个节骨眼上。从去年底至今,阿里的部分事业群就在持续进行人员缩减。人员规模变动最大的是生活服务板块,包括饿了么和口碑等本地生活业务以及飞猪事业部。其次,盒马、淘菜菜也有一定比例的人员优化。从高管团队频繁调整,俞永福挂帅,到重组业务板块,阿里对本地生活市场的觊觎野心昭然若揭,但不难看出其正在经历阵痛。至少2次裁员“从阿里如今内外面临的挑战来看,不可能在短期内冒如此大风险裁掉这么多人。”一位接近阿里的消息人士称。虽然不是短期大裁员,但裁员却一直进行着。今年1月,就有消息放出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即将开启一轮大幅裁员,几乎涉及饿了么口碑所有业务线,地区分公司员工也不例外,但不涉及第三方骑手。这一动作让人有些许惊讶,即便在过去数次对抗中,饿了么都远远落后于美团,节节败退。但在2022年伊始,阿里就磨刀霍霍伸向一直重点扶持的本地生活业务,不免让人唏嘘。难道,阿里要放弃这块市场了?(图源:网络)不可能!自从2018年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成立以来,就一直担任一把手的王磊2021年改由俞永福挂帅后,就表明了阿里对其本地生活服务业务当前表现的不满,以及拿下这个市场的决心。从早期支付宝为口碑提供巨大流量入口,到后面将饿了么、口碑两大产品融合一起作为对抗美团的武器,阿里的野心正如王磊当年所言:“和美团平起平坐”。然而,愿望归愿望。
裁员最多20%,阿里本地生活沦为“弃子”?
avatar伯虎财经V
2024-08-15

九号公司,不愿沦为两轮电动车企业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梦得  近日,九号公司发布半年报。 财报显示,2024年上半年, 九号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66亿元,同比增长52.2%,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5.96亿元,同比增长167.82%,综合毛利率达到30.45%,同比增长2.8%。 表面看起来,这是一份相当不错的成绩单。 事实上,九号公司近几年的业绩都还可以。 2020-2023年,九号公司年营收分为别60.03亿元、91.46亿元、101.2亿元、102.22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41%。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分别为7347万元、4.11亿元、4.51亿元、5.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01.59%。 但靓眼的财务表现下,却被市场质疑转型后的九号公司能否把“科技”的人设立住。以其股价为例,九号公司股价在2021年初达到112元/股,市值一度接近770亿元。此后三年跌跌不休,今年上半年有所涨幅,但截至发稿前,股价为46.41元/股,其跌幅仍接近6成。 01 转型是无奈之举 2015年,在红杉资本、小米、顺为基金等资本助力下,通过收购全球平衡车始祖Segway(塞格威),九号公司将数百项专利技术纳入囊中,一举登上全球平衡车龙头宝座。此后平衡车+滑板车业务也成为公司的基本盘。 但这五年来,平衡车+滑板车营收占比持续下降。具体来看,‌滑板车方面,‌九号公司来自小米滑板车的销售收入从2021年到2023年大幅下降,‌从25.43亿元降至3.21亿元,‌整体下降近九成。 ‌尽管自营滑板车营收有所增长,‌但从18.65亿元增长至21.12亿元,‌增量不足3亿元,微乎其微。‌在平衡车业务方面,‌九号公司的平衡车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本不高,‌相关收入从2021年的10.92亿元腰斩到4.17亿元。 国内,早期九号公司同小米紧密合作,依托小米的渠道,为其生产平衡车
九号公司,不愿沦为两轮电动车企业
avatar伯虎财经V
2023-02-23

一斤70元,周黑鸭们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贰月大变局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东篱 前不久有这样一则新闻,四川警方破获了一起用鸭肉制售假牛肉的案件,查处假牛肉900余吨,涉案金额3500余万元。 (案发现场/网络)  无利不起早,不法分子之所以能借此牟利,正是因为鸭肉便宜。据了解,目前批发市场上一斤鲜牛肉的价格在40元上下,而一斤鸭肉的价格不到10元,价格相差4倍有余。 可同样是鸭,陈列在柜台内、镀上一层卤汁的周黑鸭们,却早已逆袭成为“鸭中贵族”,1斤鸭脖70元,身价远超牛肉。 只可惜辉煌十余年的“卤味三巨头”,如今也不得不勒紧裤腰带过活了。 几乎是在上述“打假新闻”发布的同一天,“周黑鸭业绩大降超90%”的消息冲上了微博热搜。据周黑鸭2月13日晚间发布的盈利预警,2022年其净利润不少于2000万元,而上年同期为3.42亿元。 绝味与煌上煌此前发布的2022年业绩预告,也均预计净利润将缩水70%以上。 “卤味三巨头”集体遭遇事业滑铁卢,是年轻人不爱吃鸭脖了吗?不,真相或许是年轻人不愿再被“爱马仕鸭脖”割韭菜了。 (图源:网络) 01 天下鸭脖一般“黑” 追溯历史,酱鸭脖最早在清朝时期就已出现,从洞庭湖流传至湖北、四川、江西等地,并逐渐发展出了风味不一的地域品牌,比如湖北的周黑鸭、湖南的绝味、江西的煌上煌、上海的久久丫。 而中国人对鸭脖的爱,或许也早已刻进了DNA,全国每周平均的鸭脖消耗量高达350000公斤,绕地球的圈数和香飘飘有的一拼。 如果说鸭子游过武汉都得缩着脖子,那更是没有一只鸭能活着游出“鸭都”南京。每年,全世界近七成、超过40亿只鸭子被制作成各式各样的鸭货,成为中国人盘中餐。 可实际上,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柴而无味的鸭肉并不讨喜,干硬难嚼的鸭脖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而卤汁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 (图源:网络)  在卤汁的调教下,原本难嚼的鸭肉韧劲尽显,干硬
一斤70元,周黑鸭们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贰月大变局
avatar伯虎财经V
2024-04-28

反击抖音,美团的新牌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 灵灵 4月18日,在美团CEO王兴发布的内部邮件中,宣布了新一轮架构调整:此前整合的美团平台、到店事业群、到家事业群和基础研发平台将合并成为“核心本地商业”板块,而出任核心本地商业CEO的就是王莆中。 同时,美团将不再设置到店事业群和到家事业群,两个事业群原下辖各部门调整为直属于“核心本地商业”。此外,美团还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大范围调任和轮岗,并成立多个子部门。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美团今年第四次架构调整,上一轮进行架构调整还是2017年。 业内认为,放在更长久的视野下考量,王莆中或许是自王慧文退隐以来,美团核心管理层长期调整的最终选择。 01 何以密集调整组织架构? 2020年,抖音正式成立本地生活团队。到了2022年,抖音生活GMV同比增长7倍,已经覆盖超过370座城市与200多万门店。据海通国际研报数据预计,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达2000亿元,约是美团的1/3,且绝大部分是由到店业务完成。 本地生活这场纷争,抖音是搅定了。 今年年初,时任美团到店事业群总裁的张川,在内部信中,将与抖音等平台在本地生活的竞争称为“一场残酷并且煎熬的堑壕战”。十天后,美团股价破发。 由抖音为代表的友商,掀起的竞争威力,的确威胁到美团了。 在过去几年的交战中,美团并没有占上风。其应对之策为见招拆招,在抖音引领的方向中进行较量。 比如,抖音补贴商家和消费者,美团也跟着加大力度。2023年美团营销费用比前一年增长189亿元,营销费用率提高3个百分点。大幅增长的营销投入,导致美团季度利润从2023年第二季度的约77亿元,逐渐下滑至第三季度的57亿元和第四季度的44亿元。 此外,2022年8月,美团开始测试短视频功能,2023年底又将短视频入口放在APP 首页底部Tab栏;今年3月则新添“剧场”频道,汇集各类短剧。颇有在美团里造一个“
反击抖音,美团的新牌
avatar伯虎财经V
2022-11-16

歌尔被“踢出果链”?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

  来源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东篱 近日,有传闻称歌尔股份被"踢出果链"、大幅裁员,连日来市值蒸发超150亿元。 事实上,自今年年初,歌尔股份就开始跌跌不休,至今累计跌幅超60%,市值蒸发近1300亿元,而背后原因也多与苹果等大客户有关。 作为"果链龙头"企业、曾经备受追捧的"苹果概念股",歌尔终于还是随着苹果一次次的"砍单"风波跌落谷底。这一次,歌尔还能爬起来吗? 01 薛定谔的"良率造假" 11月8日晚,歌尔股份在深交所发布了一则风险提示性公告,其中的"境外某大客户"、"一款智能声学整机产品"十分耐人寻味。 很快,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调查表示,确认歌尔停产的产品是AirPods Pro 2,并指出另一家供应商立讯精密已经获得了AirPods Pro 2的所有订单,成为该产品的独家组装商。 (图源:网络)  与此同时,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疯传的"歌尔潍坊工厂裁员好几万人"、"被歌尔裁员后直接拉到立讯"等内容也从侧面证实了歌尔与立讯精密存在业务上的"交接"关系。 (图源:网络)  关于苹果为何让歌尔停产AirPods Pro 2,有果链人士透露是因为歌尔产品良率问题。而且此前外界就有传闻称歌尔代工的AirPods Pro 2良率不高,并存在良率造假,被客户罚款。 对于上述传闻,歌尔回应称 :"'踢出果链'等传言明显是谣传,公司只是应需求暂停客户一款产品,其余的项目都在正常合作。包括罚款多少亿的传闻,都是不实信息,公司还在评估具体损失,会及时公告。" 不过,针对苹果此次"砍单"举动,不止一家市场分析机构认为:良率问题是代工厂的一个普遍问题。由于要完全达到苹果的高要求可能会亏钱,因此大家普遍擦着良率边缘出货。 而苹果对供应商容忍度并不高,尤其是涉及欺瞒。今年5月,面板供应商京东方被曝为了通过质量检测,擅自修改屏幕规格,就可能
歌尔被“踢出果链”?一场事先张扬的“谋杀”
avatar伯虎财经V
2022-07-23

被罚80.26亿,滴滴捡回一条命

 $滴滴(已退市)(DIDI)$ 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作者 | 灵灵昨日,滴滴被罚80.26亿,登上热搜。底下的网友一片哗然:都不认识亿这个单位了。从去年7月被下架以来,滴滴到底经历了什么?一波三折下,又将走向何方?滴滴被罚80.26亿,“已经是放他一马了”关于滴滴的相关审查终于迎来新的消息。7月21日,网信中国发文称,国家网信办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滴滴处80.26亿元罚款。此外,滴滴董事长兼CEO程维、总裁柳青也各被罚100万元。 早在之前,网信办对滴滴涉嫌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后经查实,滴滴违反了《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且“证据确凿、情节严重、性质恶劣”。根据通报,滴滴存在16项违法事实,其中包括违法收集用户手机相册中的截图信息;过度收集用户剪切板信息、应用列表信息;过度收集乘客人脸识别信息、年龄段信息、职业信息、亲情关系信息、“家”和“公司”打车地址信息;等等。其中,还有一项因“因涉及国家安全,依法不公开”。只是提到,“滴滴存在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以及拒不履行监管部门的明确要求,阳奉阴违、恶意逃避监管等其他违法违规问题。”个中严重性,品品就知道了。(公众号“网信中国”截图) 随后,滴滴出行官方微博回应:诚恳接受,坚决服从,严格按照处罚决定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全面深入自查,积极配合监管,认真完成整改。(滴滴出行微博截图) 对于滴滴被罚一事,一位自媒体创作者表示,“个人数据包括粘贴内容等等,其实这方面很多公司都这么干,多了去了。至于为啥滴滴这么严重,估计也就是通报里提到的那条因涉及危害国家,依法不能公开的数据情况。”在他看来,罚款80亿并不算多,“没有把滴滴送进去
被罚80.26亿,滴滴捡回一条命
avatar伯虎财经V
2022-02-17

小鹏奔赴欧洲,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伯虎点睛:小鹏出海。 文 | 唐伯虎 在连续5个月交付量破万后,2月11日,小鹏汽车在欧洲的首家直营体验店在瑞典正式开业。 这意味着小鹏汽车在出海这件事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按照官方的说法就是“出海2.0”,而首站是欧洲。 那在中国车企都想分一杯羹的欧洲市场,小鹏汽车最大的考验是什么?它自身又有那些问题? 何为出海2.0  2020年9月24日,100台小鹏G3集结广州新沙港。这是小鹏汽车在欧洲市场获得的第一批订单,目的地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挪威。 两年后,2月11日,小鹏汽车在欧洲的首家直营体验店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开业,不过不是挪威,而是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 (图源:网络) 随着瑞典直营体验店开业,荷兰、丹麦和挪威的直营体验店也会相继落成。小鹏的出海步伐正在加快。 不过,这里的关键不是小鹏汽车继挪威后,又开拓了新城,而是小鹏汽车所说的“出海2.0”。 两年前,负责100辆小鹏G3的是挪威的经销商Zero Emission Mobility AS(ZEM),负责小鹏在当地的销售和售后服务。 这次与小鹏汽车合作的是欧洲的经销商——荷兰的Emil Frey NV以及瑞典的Bilia,之所以称之为“出海2.0”,不仅是因为瑞典店的开业标志着小鹏在欧洲市场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还因为小鹏采取的是“直营+授权”的模式,该模式结合了线上平台与线**验,比较有新意。 这里需要补充的是,打开国外市场,一个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销售渠道。 据熟悉欧洲的业内人士总结,此前中国电动车品牌进入欧洲市场一般有三个渠道。一是与当地经销商合作,二是自建销售网络,三是与租车公司合作。 第三种,与租车公司合作,做的是B端。这个一般是新势力第二梯队的出海路径,比如威马汽车和爱驰汽车。 优步曾与威马合作,采购威马的EX5车型,投放在欧洲十多个国家;2020年5月,爱驰汽车曾投入50
小鹏奔赴欧洲,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avatar伯虎财经V
2022-03-03

600亿现金流,为何蔚来还这么着急上市?

伯虎点睛:蔚来回港,一次不挣钱的上市。 文 | 唐伯虎 蔚来回港,虽迟但到。 作为第一家赴美上市的造车新势力,如今成了回港的最后一个选手,这多少让人唏嘘。 让人惊掉下巴的是,费尽心机上市的蔚来,上市后竟说自己不差钱。紧接着,又在新加坡进行上市申请。 蔚来上市,究竟图什么? 姗姗来迟:“用户企业”的锅?  2月的最后一天,港交所官网通告显示,蔚来通过香港联交所聆讯,A类普通股预计将于2022年3月10日起流通买卖,股票代码为“9866”。 蔚来回港的计划很早,早在2021年3月,就有消息传出,蔚来选择瑞士信贷和摩根士丹利“通过秘密方式”在港提交了二次上市申请。 但是,去年7、8月份,小鹏和理想已经先后登陆港交所,而蔚来还在回答港交所的问题,上市的事情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这主要还是要归咎于蔚来CEO李斌的“用户企业”理念。 2019年1月,李斌成立了蔚来用户信托基金,在保留自己投票权的情况下,拿出自己所持有的蔚来股份的三分之一(共5000万股)投入到这个信托基金里面来,把收益处分权交给了用户。 这属于行业首创,也属于一个社会学人的想象力,不过这个想象力太超前,难免出现问题。 2021年8月,该用户信托基金因为一个31岁企业家林文钦的离世而得以浮现在大众视野之中。 据报道,当时受害人是因为使用蔚来的自动驾驶导致车祸身亡。之后,媒体开始报道蔚来自动驾驶诱导性的宣传。 为了缓解舆情,“蔚来车主”出了一个“500人声明”,否认蔚来在自动驾驶上宣传误导,随后引来质疑和声讨。此后,蔚来用户信托基金也被搬上桌面讨论,因为这个“500人声明”的牵头人就是这个信托基金的理事之一。 (蔚来车主500人声明及反馈 图源:网络) 而港交所担心的也正是这个用户信托基金。 一名香港资本市场人士分析道“用户信托持股,是否卖出,何时卖出,卖出多少,它对于李斌的投票权的影响又是什么
600亿现金流,为何蔚来还这么着急上市?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