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洞商业
蓝洞商业
严肃、原创、深度的新经济人物和商业事件报道
IP属地:未知
0关注
86粉丝
0主题
0勋章
avatar蓝洞商业
2023-07-07

「天才混蛋」乔布斯,「暗黑恶魔」马斯克

马斯克可以比肩乔布斯吗? 撰文|蓝洞商业 赵卫卫 「今年晚些时候,特斯拉可能会具备 L4 或 L5 级的完全自动驾驶能力; 也许在某个时刻,机器人数量将超过人类的数量,甚至远比后者多; AI+机器人是一个大趋势,但特斯拉的Optimus人型机器人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 这是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7月6日在WAIC2023抛出的新想法。对于ChatGPT掀起的新一轮人工智能竞赛,他特别提醒,注意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的负面影响。 而他的另一个身份「推特首席执行官」,自收购推特以来一直被裁员、限流等话题推上风口浪尖。虽然马斯克与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的「笼中决斗」还未成行,但两家公司的暗战已经打响。 就在7月6日,Meta旗下新应用Threads发布,对推特进行了像素级模仿。扎克伯格称,「Threads在发布7小时后下载量突破了千万」。 发布时间的选择也很巧妙,恰逢马斯克做出了一项有争议的决定:限制对推特服务的访问,只向付费用户开放。被拦在门外的用户,自然从推特流向了Threads。 关于马斯克的疑问还有很多,他的诸多创新还在路上。特斯拉的FSD(全自动驾驶系统)何时进入中国市场?推特未来会否毁在马斯克手中?显然还不是对马斯克作传总结的时候,但即将在9月面世的620页的《马斯克传》将是外界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一个注脚。 虽然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但《马斯克传》注定无法复制《史蒂夫·乔布斯传》的传奇。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耗时两年创作的《马斯克传》中,描绘了其工作、生活的细节故事,记录时间截止到今年5月,作者自认为是一本「诚实的书,史诗般的书」。艾萨克森试图回答一个问题:驱动马斯克的「恶魔模式」,也是推动创新和进步所必需的吗? 相比十多年前的《史蒂夫·乔布斯传》,艾萨克森显然更满意《马斯克传》。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书中的细节更多,为乔布斯作
「天才混蛋」乔布斯,「暗黑恶魔」马斯克
avatar蓝洞商业
2022-08-23

蒯佳祺辞任,达达「破局」

即时零售的标签,最终将贴在谁的身上,成了焦灼的赛点。撰文|蓝洞商业 郭朝飞 焦丽莎达达八年,一个轮回。8月23日,达达宣布,董事会已确认蒯佳祺荣休并辞任首席执行官和公司董事会主席,自2022年8月31日起生效。京东零售CEO辛利军将担任达达集团董事会主席,原达达集团副总裁何辉剑升任达达集团总裁,全面主持公司日常工作。2014年,蒯佳祺创立「即时物流平台」达达。两年后,达达与京东旗下的O2O业务京东到家合并,京东换取达达47.4%的股权,成为最大股东。「达达和京东到家获得了一个比较理想的上‘岸’窗口。」事后蒯佳祺曾复盘说。借此,达达打开新的赛道,不断拓展边界,达达集团成为本地即时零售+即时配送平台。2020年6月,达达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22年2月,京东集团增持达达,股权提升至52%。达达8月23日发布的2022财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其总营收为23亿元,同比增长55%;调整后净利润率同比优化20个百分点;京东到家直接利润率转正。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12个月内,京东到家平台GMV为546亿元,同比增长69%,年活跃消费者达7280万。据悉,目前达达集团仍为独立上市企业,CTO杨骏和CFO陈兆明等核心管理团队保持稳定,中层管理者、基层团队的梯队搭建完整,业务均正常推进中。截至目前,京东小时购、京东到家平台上,已入驻超15万家实体零售门店,覆盖超过1700个县区市,深度合作超200家品牌商,2022年618双平台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77%,京东小时购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过400%。可以确定的是,达达将与京东进一步融合与协同,合力在即时零售市场与阿里、美团等巨头同场竞技。1,时机已成熟「做一些投资,关注类似红杉种子基金等创业基金,做创业导师。」这是蒯佳祺对未来的初步规划。而对于辞任,蒯佳祺表示,「我们已经为接班计划进行了充分的准备,现在是最成熟的时机进行这些调整。」
蒯佳祺辞任,达达「破局」
avatar蓝洞商业
2023-08-14

阿里vs拼多多,「和解」了

与其说淘天和拼多多在互争一二,不如说未来的电商江湖,是群雄割据的时代。作为双边平台,零售电商领域强者恒强,短暂的平衡,随时可能被打破。 ​撰文|蓝洞商业 于玮琳 编辑|焦丽莎 如果你同时是淘宝和拼多多的重度用户,那么看了两家近期的财报,套用追星圈的一句话,那就是「双厨狂喜」。 电商江湖的疯狂内卷,似乎已经走过了「你死我活」的前半集,到了分庭抗礼的下半段。 日前,阿里巴巴发布2024财年第一季度(2023年4月1日-6月30日)业绩公告,淘天集团数据整体超出预期,稳中有升。 其中包括淘宝、天猫在内的中国零售商业业务实现了同比13%的收入增长,占大头的客户管理(CMR)收入提升10%,直营及其他业务提升21%。受益于此,淘天集团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9%。 业内把阿里这份组织架构调整之后第一份成绩单称之为「亮眼」,这样的评价也曾用在拼多多今年的一季度财报上,营收同比增长58.2%跑赢大盘,技惊四座。 淘天集团本季财报亮眼的基础,建立在此前的较低预期上,于淘系而言,更像是一次触底反弹;而对于连续七个季度实现盈利的拼多多而言,则是一次增长潜力的再探。 过去八年间,阿里和拼多多短兵相接,从下沉市场杀到品牌渠道。前者是壮年者激发活力的阻击,后者是青年人的持续狂奔的进攻。 要知道,淘宝和拼多多的C端用户数之和远超中国人口,两家的用户有着极大比重的重合,一直以来,拼多多都被认为最有可能抢占淘宝市场份额的突袭者,但结果是,从两家的财报来看,淘天守住了基本盘,拼多多也仍在增长,似乎实现了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 这样的平衡也曾发生在京东和淘宝身上,很长一段时间,两家在消费人群、营收类目上划江而治,甚至于马云曾表态「阿里的对手拿着望远镜都找不到」 。 但是,拼多多横空出世,在阿里和京东的平衡下撕开一个口子。八年之后,阿里和拼多多争夺用户的「阻击战」也就此熄火,而向存量要增长的「持久战」刚刚开始。
阿里vs拼多多,「和解」了
avatar蓝洞商业
2022-06-10

Kindle败走中国,张一鸣、王兴、雷军:爱过

「Google 退出中国并没有影响它全球科技巨头的地位,三星退出中国也没有影响其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占率第一的排名,如果有一天我喝不到可口可乐,我不会认为它错过了什么,而是会感觉我错过了什么。」撰文|蓝洞商业 赵卫卫​1有关张一鸣和Kindle 的故事出现在2015年,在他的第五台Kindle 电子书阅读器里,有《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基业长青》《乌合之众》等书。Kindle 是治愈张一鸣「重度信息需求症」的武器之一,在购书逻辑中享有远高于纸质出版的优先级。当有人在他朋友圈提议多建图书馆时,张一鸣表示反对:你还不如给学生发个Kindle,你想那个(图书馆)更新得多陈旧、速度多慢、也看不到书评。「张一鸣说,他正计划着过年时不再给亲友的孩子们发红包,而是每人一台Kindle,里面充上两千块钱,对他们的人生改变肯定很大。」或许是跟张一鸣所见略同的巧合,2015年,亚马逊中国真的开始给学生免费发了Kindle。时任Kindle 中国区总经理张文翊带着团队发起「书路计划」,给偏远和贫困地区的小学建起了Kindle 电子图书馆,这是一个公益扶贫项目,旨在用阅读消弭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教育鸿沟。于是,那些偏远小学里的留守儿童,可以用上学校里的几十台Kindle Paperwhite阅读器,享受一同捐赠来的500多本儿童电子书。孩子们还可以参加作文征集活动,作文有可能被选入作文选集《书路童行》,经过在亚马逊中国电子书店上义卖,他们有可能拿到人生的第一笔稿费。2015年建了10个Kindle 图书馆,2016年又捐了22所,两年间,Kindle 惠及了14000多名偏远贫困地区的孩子。在2019年中国扶贫基金会的两个季度统计中,四川马边县等24所学校,共收到1800台Kindle。Kindle 对偏远地区的孩子是充满魅力的,2019年,亚马逊中国带着记者去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做回访。澎湃的
Kindle败走中国,张一鸣、王兴、雷军:爱过
avatar蓝洞商业
2024-07-04

Lululemon被中产抛弃,都是「坏利润」惹的祸?

商品价格和股票价格双双打折的 lululemon 还能走多远?成了未知数。 撰文|蓝洞商业 雷予 6 月 27 日,三里屯 C 位的 H&M 摇身变成了lululemon。Lululemon 这个名字在三里屯,经历了从一间展厅、北京首店到华北最大门店的进化。 过去数年,lululemon 的股价一直像其明星产品瑜伽裤一样,从不打折。但进入 2024 年,其股价和瑜伽裤双双「打折」。 半年时间里,lululemon 的股价暴跌高达 40%。2024 年 Q1 财报显示,lululemon 销售额同比仅增长 7%,净利润增长了 11%。对比保持多年的两位数增长,lululemon 确实慢了下来。 其倚重的中国市场,也开始以「打折」换增长。今年 618 期间,lululemon 天猫旗舰店多款特价产品折扣率低至 5 折,以热卖的瑜伽裤为例,叠加多个折扣后到手价约 470 元,相当于 6 折。 「打折」只是 lululemon 当下困局的结果,竞争加剧,增长放缓,才是其核心原因。曾在2015 年离开 lululemon 的创始人奇普·威尔逊,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出质疑和批判。 最近的一次是今年 1 月接受《福布斯》独家专访时,他说,「他们正努力(把 lululemon 打造)成为Gap 那样的品牌,为所有人提供各种服装。但我认为,品牌的定义就是,你不是面向所有人的所有品类……你必须清楚,你不希望某些客户进来。」 威尔逊还对 lululemon 拓展男士衬衫品类表示怀疑,他认为这种扩张「令人震惊」,违背了该公司生产高质量运动服装的初衷。其结果就是我所说的坏利润。」 时间不长,威尔逊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进入2024 年之后股价连续下跌,据《华尔街日报》分析,是资本市场担心 lululemon 核心的美洲市场增长放缓,今年一季度,美国市场收入增速放缓到 3%。 而最近该公司首席产品官
Lululemon被中产抛弃,都是「坏利润」惹的祸?
avatar蓝洞商业
2022-08-22

流量「高温」,因谁而起?

红星美凯龙搭台,品牌商唱戏,消费者狂欢,这是一场多赢的家居行业盛宴。撰文|蓝洞商业 戚玥2022年初秋,持续40°的高温覆盖南北方。而中国家居行业也正在掀起一股「高温热潮」。时隔五个月,红星美凯龙又搞起了大动作。上半年,红星美凯龙「315FUN肆嗨购节」交出「同比增长118%」的成绩单;下半年的「818FUN肆嗨购节」正在上演激烈的榜单夺魁。作为季节性波动较大的行业,时点消费,无疑是整个家居行业的竞争焦点。谁能拿下「家居行业的双11」,谁就占据了行业制高点。红星美凯龙势在必得。对标传统电商的超级大促,红星美凯龙卡点「春装」和「秋装」两个装修的绝佳窗口期,让315大促和818大促已然成为家居行业的消费「双峰」。以全国200+城市、近500座线下家居商场统一收银数据为支撑,红星美凯龙在8月2日和8月15日先后发布两期「夺魁榜」,俨然是一幅「中国家居消费图鉴」。就在不久前,四部门联合印发的《推进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更是给了家居行业带来巨大的信心。方案提出,到2025年,家居产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高质量产品供给明显增加,初步形成供给创造需求、需求牵引供给的更高水平良性循环。而这与红星美凯龙基于时点消费「自造节」的理念不谋而合。在供给和需求之间,红星美凯龙扮演着关键角色。「我们打造这个活动,就不要用步枪打仗,步枪打仗是没有用的,瞄得再准,一枪也只能打一个;我们要导弹,力度越大、影响越大。」红星美凯龙董事长车建新曾这样说。顺着家居行业的东风,造一个自己的节,红星美凯龙是认真的。穿透数据背后的价值「大自然地板荣登榜首!」8月17日,大自然家居官方微博高调喊话,底气源自红星美凯龙818FUN肆嗨购节第二期夺魁榜的发布。时隔14天,两期榜单的成绩已经千差万别。以智能电器举例,前三甲已然变局,一期榜单的第四名西门子后来居上,跃居第二。而睡眠生活榜单上,舒达ICF稳稳占据第一的位置,身后
流量「高温」,因谁而起?
avatar蓝洞商业
2024-11-22

万物新生(爱回收):Q3营收40.5亿元,实现GAAP层面全面盈利

北京时间11月20日,国内领先的二手消费电子产品交易和服务平台万物新生(爱回收)集团(纽交所股票代码:RERE)发布了2024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财报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万物新生集团总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24.4%。集团non-GAAP经营利润突破1亿元(经调整,剔除员工股权激励费用、无形资产摊销及因收购产生的递延成本,下同),同比增长40.9%,连续九个季度盈利,并在GAAP层面实现全面盈利。 三季度营收40.5亿元 GAAP层面全面盈利 2024年三季度,万物新生营收保持稳健增长,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实现了GAAP层面全面盈利。 财报数据显示,从营收来看,本季度集团总收入40.5亿元,同比增长24.4%。从营收构成来看,1P(自营)产品收入达36.7亿元,同比增长25.6%,持续成为营收增长引擎。3P(平台)服务收入为3.8亿元,同比增长13.9%。 同时,万物新生的盈利能力全面优化。三季度,集团实现经营利润2489万元,净利润为1788万元,实现单季GAAP标准下的全面盈利。此外,本季度万物新生non-GAAP经营层面表现强劲。Non-GAAP经营利润超1亿元,同比增长40.9%,创下历史新高;non-GAAP经营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2.3%提升至2.6%,已经连续九个季度实现盈利。单季non-GAAP净利润为9006万元,同比大幅增长89.3%,non-GAAP净利润率由去年同期的1.5%提升至2.2%。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资金、短期投资及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余额总计23.5亿元,保障集团的稳定运营。 图为爱回收线下门店 万物新生首席财务官陈晨表示:“本季度,万物新生集团在利润层面进一步取得好成绩。我们的non-GAAP经营利润规模首次突破1亿元,并首次汇报GAAP经营利润,这些是我们同时改善运营费用效率和消化历史并购摊销的
万物新生(爱回收):Q3营收40.5亿元,实现GAAP层面全面盈利
avatar蓝洞商业
2022-05-28

【蓝洞商业】快手有远忧

短剧打架,「快品牌」难续写信任电商,盈利难题依然待解,快手的近虑也是远忧。撰文|蓝洞商业 赵卫卫207天时间,市值蒸发超过1500亿港元,卸任CEO后的宿华再次出现在了快手的2022年Q1财报电话会上。微妙的是,几分钟开场致辞之后,就把剩下的时间全部交给了快手CEO程一笑和其他管理者。此前一天,「快手董事长宿华疑因牵涉某案件被带走配合调查」的传言甚嚣尘上,快手选择的应对方式是向公安机关报警,而出现在电话会上的宿华没有回应此事,只是试图用这样一种方式再次证明「不信谣,不传谣」。而快手这一季的财报数字,可谓是喜忧参半。喜的是,在过去的2021年第一季度里,「老铁们」依然茁壮成长,快手一季度DAU同比增长17%达3.46亿,MAU同比增长15%达5.98亿,这两个数据均创下历史新高,距离程一笑提出的「4亿DAU」的目标也更近了。但忧的是,快手一季度中经调整净亏损37.2亿元,虽然同比收窄,但在宏观环境影响下,快手也无法独善其身,线上营销、直播和电商业务增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在电话会上,程一笑依然表现出了乐观,他认为短期内还是会受到疫情等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但他依然有信心快手能在中长期持续获得市场份额。得益于「冬奥会官方转播商」的身份,快手在一季度看似开了一个好头,但快手未来的盈利能力依然是一个远忧。毕竟盈利是快手如今面对的压力之一,在2021年四季度及全年业绩会上,快手明确提出对2022年内实现季度国内业务调整后净利润转正很有信心。问题是,这个「转正」的路径还有多远?短剧打架社交属性一直都是抖快所追逐的重点,一个更强黏性的生态是每一个短视频内容平台所希望的。当抖音不断强推「密友时刻」、「兴趣匹配」等社交功能,快手也在巩固自己的壁垒,比如快手一季度财报中就再次强调,用户中互关用户对数已经累计达到188亿对。「用户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且黏性越来越强」,快手财报里这样描述其当下的
【蓝洞商业】快手有远忧
avatar蓝洞商业
11-17 18:43

巴菲特「谢幕」,留下了「两把标尺」

3000 亿遗产,买不到一句「谢谢你相信我」。 撰文|蓝洞商业 沈岩 「我要安静辞职了。」巴菲特在 11 月 10 日发布的「谢幕信」中这样说。 信中,巴菲特谈到投资,他仍是那位乐于分享的 95 岁奥马哈老人。他提到伯克希尔偶尔股价会下跌 50%,但「别惊慌,伯克希尔会反弹」。 最让人动容的是,巴菲特相信,「伟大不是金钱、名气或权力,而是善行。善良无价。清洁工和董事长一样,都是人。」 这背后的命题是,如何判断金钱和幸福生活的关系?关键是两把尺子:内在标尺和外在标尺。 这个概念最著名的诠释者就是巴菲特: 内在标尺(Inner Scorecard):指你依据自己真正认同的价值、标准来衡量自己。你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为何而做,不主要看别人怎么看你。它是「你给自己打分的标尺」。 外在标尺(Outer Scorecard):指你以别人怎么看你、社会怎么看你、外部评价/声誉/比较标准来看自己。你活在别人的期待或评价中,而不是依据自我衡量。 巴菲特的核心观点是:若你能「满意于」你的内在标尺,那么你活得更加自由、更少被外界评价绑架。若你过度依赖外在标尺,就很可能「迷失」——你的行为标准变成迎合、表现、比较,而不是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 在畅销书作家摩根·豪泽尔的新书《金钱的艺术》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19 世纪初的美国石油商人保罗·盖蒂,是人类第一个身价超过 10 亿美元的富豪,有 20 年时间一直稳居美国首富。他在自己占地 2.83 平方千米、拥有 72 个房间的城堡里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像现代国王一样生活是什么感觉?盖蒂只是耸耸肩——即使拥有世上最多的财富,他也并非活力四射、喜笑颜开。最后,盖蒂被问到最嫉妒谁,他这样回答: 我嫉妒那些比我年轻、强壮、开朗的人,那些性格比我好的人…
巴菲特「谢幕」,留下了「两把标尺」
avatar蓝洞商业
2024-05-13

腾讯音乐Q1再超市场预期:「绩优中概股」背后的增长基因

​左手稳健现金流,右手高价值用户,这是 TME 本季财报中的最大亮点。 撰文|蓝洞商业 赵卫卫 编辑|焦丽莎 一个咬合的齿轮,虽然齿轮组从静止到转动很费力,但一旦转动起来,就是飞速。 经典的「飞轮效应」,正在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简称 TME )身上显现:业绩持续高质量增长、业绩指标多次超市场预期、近 6 个月股价涨幅累计高达近 80%……因稳中有进的亮眼业绩表现,TME 被资本市场和投资者津津乐道而被称为「绩优中概股」。 从最新的财报,我们可以一探这个标签到底是如何贴在 TME 身上的。 5 月 13 日,TME 发布的 2024 年 Q1 财报显示,本季度总收入 67.7 亿元,调整后净利润同比增长 23.9% 至 18.1 亿元。其中,在线音乐业务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在线音乐订阅收入 36.2 亿元,同比增长 39.2% 。 在本次财报发布同时,TME 也披露将首次派发年度股息,预计将向截至登记日在册的股东支付 2023 财年年度现金股息约 2.1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5.16 亿元)。 而且,因多项核心业绩指标均超出市场预期,美股股价近 6 个月的累计涨幅高达近 80% ,在众多中概股中表现亮眼,画出了一条可观的上扬曲线。 丰富内容生态,引领音乐消费潮流 除了业绩表现,更值得关注的是 TME 的另外一个核心指标: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 TME 第一季度数据显示,其在线音乐付费用户数持续增长至 1.135 亿,环比净增 680 万,创下迄今单季度最大净增长。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技术的快速革新,为互联网行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热点和「风口」,然而,风口转瞬即逝,大浪淘沙之后,真正驱动行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核心本质仍然不变。 于音乐行业而言,无论是唱片时代还是数字音乐时代,用户消费是产业前进的核心动力,而优质内容是用户消费的核心动力。 一方面,TME 基于对音乐内容流行趋势的精
腾讯音乐Q1再超市场预期:「绩优中概股」背后的增长基因
avatar蓝洞商业
2023-03-03

电商直播间的「李逵」和「李鬼」

当快递披上了盲盒的外衣,问题也就来了。这些快递从何而来?谁在擦边制造这个产业链? 撰文|蓝洞商业 贾紫璇 「恭喜大哥开出蓝牙耳机,这单回本了!」 主播刺耳的叫卖声中,抖音直播间的「快递盲盒」生意火爆,贴满手写的「国际快递盲盒,血赚」「稳赚不亏,按斤处理」「快递盲盒,199元10斤」等字样。主播身后摆放着大小不一、堆积如山的快递,论斤卖或者一物一拍,声称开出的物品「绝对能回本」。 屏幕里的主播,只需要重复一件事:对着镜头拆快递。当拆出如蓝牙耳机、手表等高价电子产品时,就会开始带节奏,「物超所值,这单赚了」「数量有限,物超所值,抓紧下单。」 进入直播间仿佛网络版「超级大乐透」,下单前,每个人都相信自己就是那个幸运儿。 但直播间之外的消费者并没有这般「幸运」,短视频下方评论区、社交平台上充斥着大量吐槽:「芝士饼干是挺好吃,就是过期了。」「买了几次没一件能用,被我妈当垃圾全扔了,血亏!」「你闭着眼睛买,他睁着眼睛放。」 「快递盲盒」这并不是一个新生意,起家于电商,如今被搬进了直播间。 早在两年前,「万物皆可盲盒」的营销手段就被用在了快递上,真假快递经过商家之手,摇身一变以「盲盒」的样子上架淘宝、拼多多等电商平台,随着监管日趋严格,快递盲盒也玩起了「猫鼠游戏」,监管难度高的抖音、快手直播间给了「快递盲盒」新的生长土壤。 从水面上看,这似乎是一个多赢的生意。 在强大的猎奇心理驱使下,短视频主播开箱「快递盲盒」赚到了粉丝和流量;直播电商主播用偶尔拆出的平板、手机等「大奖」,收割着想要以小搏大的消费者;上游的小商品供货商多了一个倾销库存的通道;抖音、快手等直播平台则收割了一大波流量。唯独屏幕之外的消费者,只签收了「一地鸡毛」。 当快递披上了盲盒的外衣,问题也就来了。这些快递从何而来?谁在擦边制造这个产业链? 直播间「双簧」 短视频平台搜索「快递盲盒」,就会进入一个未知的直播世界。 2月26
电商直播间的「李逵」和「李鬼」
avatar蓝洞商业
2022-04-07

倒爷扎堆「i茅台」

「i茅台」的抢购大军有着各自的小心思,消费者只想原价购买茅台,黄牛和经销商们只关心「囤积居奇」的日子还能过多久?撰文|蓝洞商业 贾紫璇编辑|焦丽莎「炒鞋套路被搬到白酒行业了。」知乎网友这样评价3月31日上线的「i茅台」APP。「i茅台」正式开售三天前,已经登上了苹果应用商店购物类APP排行榜第一位。根据七麦数据显示,3月31日当日,中国区下载量达到43万。每天9点到10点,「i茅台」开启直营预约申购,4月2日的数据是,当日开放868家门店,逾230万人、620万人次参加抢购。这还只是试营业,可以申购的茅台只有四种:贵州茅台酒(珍品)、贵州茅台酒(壬寅虎年瓶装)、3贵州茅台酒(壬寅虎年盒装)和茅台1935。贵州茅台酒(珍品)和贵州茅台酒(壬寅虎年盒装)的发售量最少,前者在北京只有6个区发售,后者则只有东城、朝阳和怀柔三个区发售,且每个区的提货点不超过两个,每个提货点的投放量只有4瓶。而常年被疯抢的飞天茅台,并没有出现在预约菜单里,而是只能「第三方预约」,APP会自动跳转到京东、天猫、酒仙网等平台。事实上,这不是茅台第一次「触网」,2014年茅台曾斥资1亿元成立「茅台电商公司」,建立自营电商体系,并于2017年9月推出「茅台云商」,但在两年后解散。「i茅台」上线短短三天,质疑声也已经此起彼伏,「人人都在抢茅台,人人都抢不到。」「几十万人抢几瓶,申购不可能成功。」「既然抢不到,为何要推出此平台?」甚至有知乎博主断言,i茅台就是黄牛囤货的又一新渠道:「看一圈基本上都是倒爷。」「黄牛团队表示很看好这个平台,准备大干一场。」当茅台早已不是简单的消费品,「i茅台」也被赋予了更多深层含义。其背后,是茅台增加直营销售比重,进而压缩经销商份额的态度。抢购大军则有着各自的小心思,消费者只想原价购买茅台,黄牛和经销商们只关心「囤积居奇」的日子还能过多久?再次触网茅台虽不愁卖,但也有了销量增速放缓的
倒爷扎堆「i茅台」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