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在各种各样的电子硬件泛滥的今天,AI眼镜怎么才能成为下一个“超级硬件”,而不是沦为新款“泡面神器”。 作者 | 娜娜 编辑 | 邢昀 今年这个十一长假,各大景区的游客里,不少人鼻梁上架着的不是墨镜,而是AI眼镜。 人挤人的长城脚下有的游客让AI眼镜拍下好不容易抢占位置欣赏到的风景;博物馆里有用户询问AI眼镜眼前展出的古币是哪个朝代的;东京街头有人让眼镜翻译眼前的菜单…… 解放双手的便捷体验,成为这批新型穿戴设备吸引早期用户的核心卖点。 今年,被称为“百镜之战”的一年,光是上半年包括META、**、百度、谷歌、Snap、Rokid、雷鸟创新等在内的近20家品牌相继推出了AI眼镜新品。 除了猎奇的科技爱好者、经常户外的健身爱好者,意想不到的视障用户也用AI眼镜帮助他们识别周围的路况和物品信息。 当各个大厂争先抢占这个产品生态位的时候,还有一个绕不开的终极问题等待回答:在各种各样的电子硬件泛滥的今天,AI眼镜怎么才能成为下一个“超级硬件”。 1、谁在买AI眼镜 今年,大厂们开始集体“戴上眼镜”。 小米、阿里、META、谷歌都开始下注,IDC预测,2025年中国智能眼镜出货量预计达到290.7万台,同比增长121.1%。 为什么AI眼镜这么火? 《豹变》和几位AI眼镜用户聊了聊,结果发现,拍照仍是AI眼镜目前最受欢迎的功能。莎莎是一位户外运动爱好者,买AI眼镜主要就是为了拍照,“对于户外拍照来说,AI眼镜非常友好,因为方便和迅速。” 莎莎总结道,户外拍照有时候就是想记录一瞬间的风景,可能就是骑行时候路过的晚霞,如果停在路边再掏出手机除了麻烦可能也会很扫兴,“AI眼镜完全满足我就想记录一个moment的心情,不追求拍得多好,就是能捕捉就可以了。” 语音交互和通话也非常受欢迎,“我现在用AI眼镜帮我减脂”,小宇每天都会让AI眼镜来解决自己“午餐选择困难症”的问题,“我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