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杭 出品:全球财说 5月中旬,市场突然传出硅料企业“减产挺价”的消息,消息指出,业内正计划由硅料行业排名前6的厂商来收购剩余所有硅料产能。 受此影响,5月13日,光伏板块短暂反弹,但次日仍回落。 自2024年四季度以来,几乎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减产消息传出,减产也几乎成为唯一能利好光伏板块的关键词,产能过剩是笼罩在全产业链头上不散的乌云。 相关企业2024年也大多不好过,粗略统计,2024年92家A股光伏全产业链上市公司中,亏损的达到36家,收入同比下降为61家。 近日,光伏组件龙头晶澳科技(002459. SZ)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拟于香港主板上市,中信证券、中金公司为联席保荐人。 年内,A股上市企业掀起赴港潮,其中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发行速度明显较快。或是看中这一点,晶澳科技选择赴港上市募资加码海外产能建设,并降低资产负债率等。 然而,在产业链各方尚未达成减产保价共识,行业周期尚未见底,晶澳科技自身业绩和股价也处于低谷期之时,究竟是福是祸? 股价大跌,机构持股比例下降 晶澳科技可算得上最“热爱”资本市场的光伏公司。 2005年成立,2007年2月即于纳斯达克上市,2018年7月私有化退市后,一周后即披露借壳上市计划,并于次年顺利登陆深市主板。 在此后数年时间里,晶澳科技的股价由最初不到6元,涨至2022年6月29日最高57.31元/股。 高位徘徊数月后,自光伏产能过剩开始备受关注,晶澳科技股价一路向下,截至5月23日收盘报9.67元/股,市值约320亿元,较巅峰时期下降超80%。 尽管有不少机构坚持不懈地给出晶澳科技“买入”评级,但机构持股尤其基金持股比例不断下降,则更能说明问题。 Wind数据显示,2022年四季度末至2025年一季度末,晶澳科技机构持股比例从81.45%下降至66.62%,其中基金持股比例由19.92%下降至9.67%。2024年四季度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