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轻笑声
权威的轻笑声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广东
92关注
1粉丝
1主题
0勋章
[财迷][财迷][财迷]
摩根大通喊出240港元!阿里的「AI飞轮」能撑起目标价吗? 国庆假期刚过,华尔街投行的一则消息就搅动了港股市场——摩根大通突然将阿里巴巴港股目标价从165港元大幅上调至240港元,上调幅度高达45%。这波激进看多并非孤例,瑞银、花旗、中金等机构也纷纷跟进上调目标价,一时间阿里成了投行眼中的「香饽饽」。240港元的目标价究竟是遥不可及的幻想,还是触手可及的未来?我们不妨拆解背后的逻辑。 首先得明确,摩根大通的看涨不是拍脑袋决策,核心源于估值逻辑的根本性转变。此前市场给阿里贴的标签是「中国电商份额流失者」,但现在投行更愿意将其视为「中国互联网一线核心资产」。这种定位变化的背后,是阿里「AI+云+电商」的协同效应逐渐显现,尤其是摩根大通提出的「Token→抽成率」AI飞轮,堪称这次估值上调的关键支点。 这个飞轮的运转逻辑其实很清晰:阿里云向商家提供AI内容生成、智能客服等工具,帮助商家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转化效率;商家盈利改善后,会自然增加在淘天平台的广告投放和服务采购,最终推高平台的广告收入和佣金率。简单说,就是把AI算力消耗实实在在转化成了电商收益,形成了自我强化的正向循环。而支撑这个飞轮转动的,是阿里云实打实的增长数据——收入增速已连续8个季度加快,2025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长达26%,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更是连续六个季度实现三位数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在AI领域的布局已形成「全端+开放」的独特优势。一边有大规模云基础设施和自研芯片打底,另一边通义大模型、Qwen2.5系列等模型持续领跑行业,仅Hugging Face上基于Qwen模型家族开发的衍生模型就超过90,000个。加上与英伟达在Physical AI软件上的合作,阿里在国内生成式AI浪潮中已占据有利位置,而投行普遍认为,生成式AI未来1-3年将从工具试用阶段转向代理自动化,全面渗透到营销、供应链等多个领域
太狠了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