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珞博智能宣布完成了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红杉中国独家领投,金沙江创投、零一创投等老股东继续加码。半年之内完成天使、天使+两轮融资,投资人阵容如此豪华,珞博智能及其所在的AI玩具赛道再度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关于再度加码的金沙江创投,有一个广为传播的插曲:四个月前,珞博智能创始人孙兆治带着名为“芙崽”的AI毛绒玩具找到金沙江创投的朱啸虎,仅用了短短十分钟,曾对机器人赛道“泼冷水”的朱啸虎就当场拍板,决定联合领投。 如今,“芙崽”月销超2万台,渠道预订单突破10万台,成为资本眼中“AI玩具元年”的爆款样本。 资本狂欢:AI风口遇上情绪消费 事实上,珞博智能的融资并非孤例。2025年1-8月,中国AI玩具领域投融资事件达17起,金额突破200亿元,较2024年全年2.49亿元,呈现指数级增长。96家投资机构密集布局,红杉、顺为、五源等VC巨头平均每家出手2.3次,字节跳动、京东、百度等科技大厂亲自下场,连特斯拉都推出了售价40美元的Tesla Bot玩具,上线24小时售罄,二手市场溢价至千美元。 丨珞博智能开发的AI玩具:芙崽 这场资本狂欢的底层逻辑,是对“情绪价值”商业化的押注。传统玩具行业毛利率徘徊在20%-30%,而AI玩具通过技术赋能实现价值升级:基础款毛利率50%-65%,中高端产品达70%-85%,日本LOVOT机器人等高端产品更是突破90%,远超泡泡玛特70.3%的水平。跃然创新创始人李勇曾公开表示,卖的不是硬件,是情绪寄托。其推出的AI挂件BubblePal一年卖出25万台,以389元单价实现近1亿元销售额。 技术降本则为这场盛宴添了把火。五年前,一套情感识别系统成本超200美元,如今轻量化模型将其压缩至50元,300元价位的AI玩具已能实现多轮对话。国产芯片厂商提供的高性价比解决方案,结合边缘计算优化实时交互体验,使AI玩具从高端实验品下沉为大众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