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消费巴士 作为在针织羊绒产业带浙江桐乡长大的厂二代,Dora看着家里做了20多年的针织企业。她从小泡在工厂里,非常熟悉怎么设计衣服、寻找原料,又怎么到把纱线拼织成最后的一件件成衣。 这几年里,Dora先是从在国外留学回国,又创立了自己的品牌“D to the D”,但伴随她长大的不少同县企业却接连倒闭了。那些消失的工厂擅长跑量,一件衣服最多会备几十万件货。但如今行业光景不好,要是遇上大量库存积压或者回款不畅,倒闭就是一下子的事。 加工厂只是服装行业困境的一个缩影。在线下,由于被消费者抱怨卖得贵又不知贵在哪儿,商场的服装店大多门可罗雀,以至于不少服装企业过去一年都经历了利润大幅下滑。在线上,越来越高的流量成本和退货率,成了压垮诸多商家的大山。 据联商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以来至少有40家女装网店宣布闭店或停止上新,其中不乏罗拉密码、少女凯拉等百万粉丝的店铺。甚至曾经的“淘宝女装第一人”张大奕,也在去年关闭了她经营十年的女装店。 一位曾经年销3000万的女鞋卖家发现,随着卷低价的同行变多,有段时间他单价在200块以上的鞋子都非常难卖。另一位17年就做到年销几百万的老电商人则感叹,想从平台获取流量越来越难,“用户不知道转向哪里去了”。 随着中美贸易摩擦加剧,服装人的阴影又多了一层:往海外走,是阴晴不定的关税战,留在国内市场,又会被内卷卷到窒息。 一波“新服装人”就在这时候回过了神来。他们发现,如果过去行业大流是以价换量、靠规模冲增长,他们必须用一种“非主流”的方式来对抗内卷。 01 女装之困,产能过剩 对服装从业者来说,产能过剩是行业野蛮发展几十年后留下的顽疾。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服装行业曾经是各地鼓励发展的重点领域,甚至一度投资过热。由于进入门槛低、投资相对少,国内很快涌现了大批中小服装企业,但它们多以低端生产加工为主,缺乏高端生产能。 激增的产能目前至少碰上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