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道财经666
老道财经666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北京
3关注
11粉丝
0主题
0勋章
长城怎么换logo了? 悄无声息的,长城竟然把logo换了。据长城多个官方自媒体显示,头像已经变成了新logo。以前长城汽车原 LOGO 整体采用银色质感设计,中间的 “烽火台” 呈现出较强的 3D 质感,下方配有 “长城汽车” 四个较为传统的字体,与椭圆形状相匹配。新 LOGO 取消了中文 “长城汽车”,取而代之的是 “GWM”。红色为主色调,视觉冲击感更强。中间是更加扁平化的 “烽火台”,更像长城的城墙,也像长城汽车英文缩写 “GWM” 的首字母 “W”。 联想到长城出海表现不错,所以长城汽车这是国内增长有限,转向海外市场发起全面进攻了吗? $长城汽车(02333)$

北汽集团年销171万辆,极狐冲击60万销量目标有戏吗?

近日北汽集团也发布了年度销量。2024年,北汽集团整车销量超171万辆,营收超4800亿元,在京产值突破3100亿元,同比增长6.7%。其中,自主乘用车板块,北汽极狐全年销售8.1万辆,同比劲增170%,荣膺纯电市场新势力top6。北汽极狐计划在未来三年内,将年销量提升至60万辆以上。 不过,极狐冲击60万销量目标或许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虽然极狐汽车在2024年实现了销量的大幅增长,但要在未来三年内将销量提升数倍,年复合增长率需达94.9%,这意味着未来三年销量需要年年翻倍,难度巨大。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众多品牌纷纷推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市场份额的争夺日益白热化,极狐要在这样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并实现高速增长并非易事。 作为北汽亲儿子的极狐也有一些优势。一方面,北汽集团计划在自主乘用车领域投入1000亿元,重点赋能极狐的技术升级和产品迭代,这将为极狐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持。另一方面,极狐汽车在产品矩阵、服务网络和充电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了用户体验,实施“双网战略”也将进一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此外,极狐连续三年实现销量翻番,增长速度迅猛,且已稳居“万辆俱乐部”,产品得到了一定市场认可,品牌影响力正在逐步提升。能否实现预期的超高增长,还是要看接下来的表现。 $北汽蓝谷(600733)$ $北京汽车(01958)$
北汽集团年销171万辆,极狐冲击60万销量目标有戏吗?

小鹏汽车宣布提速全球化进程,2027年剑指全球新能源出口前三

今天,小鹏汽车官博发布了加速全球化布局战略。据小鹏表示,计划 2025 年进入 60 个国家和地区,并建立超 300 个海外售后服务网点。同时,小鹏海外超快充网络将率先落地东南亚,开启全球能源体系布局。此外,小鹏汽车还定下了更为长远的目标:2027 年跻身全球新能源出口前三,2030 年实现半数销量来自海外。 近年来,小鹏汽车在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上成绩。2024 年,小鹏图灵芯片成功流片,这是全球首颗同时应用于 AI 汽车、AI 机器人和飞行汽车的 AI 芯片,为其智驾技术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即将于 2026 年启动全球适配的 “图灵 AI 智驾”,有望将小鹏汽车十年来积累的智驾经验推向全球市场。 在市场表现上,小鹏汽车今年 1 月交付新车 30,350 辆,同比增长 268%,其中小鹏 MONA M03 连续两个月交付超 15,000 辆。小鹏 P7 + 上市仅两个月,累计交付量便突破 20,000 辆。2 月 22 日,小鹏汽车还举行了第 255 批次海外发运仪式,首批 300 台小鹏 X9 右舵版正式发往泰国等东南亚市场,有望冲击 2025 年亚太高端纯电 MPV 销量冠军。 小鹏汽车的全球化战略,不仅是市场的扩张,更是技术与服务的输出。通过构建全球超快充网络与车机服务平台,为全球用户提供便捷、高效的新能源出行体验。随着小鹏汽车在全球市场的持续发力,其有望在国际舞台上展现 “中国智造” 的魅力,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 $小鹏汽车-W(09868)$ $小鹏汽车(XPEV)$
小鹏汽车宣布提速全球化进程,2027年剑指全球新能源出口前三
avatar老道财经666
2024-08-16

为何增程式在中美市场待遇截然不同?

01增程式在美国并不讨喜 美国为什么不喜欢增程式呢? 一个是政策原因,前有乔·拜登总统正想方设法对中国汽车征收100%的关税,后有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要采取更严厉的保护主义措施,以阻止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进入美国。 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监管机构和环保人士认为它不够“绿色”,塞拉俱乐部清洁交通主管Katherine Garcia表示:“增程式汽车可能是有害的,可能会阻碍向零排放汽车转型的势头。 实际上之前的市场也不认可,1900年,保时捷就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增程式电动车,但后来随着燃油汽车的发展,电动汽车终被淘汰。而通用汽车在14年前也推出过一款增程式车型——雪佛兰沃蓝达(Chevrolet Volt),但是当时的市场好像并不认可,亏损严重,2019年遗憾停产。 02从“落后”到“主流”,我国对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接受度不断提高 那为什么我们越来越看好增程式了呢? 第一个原因也和政策有关。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新能源汽车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密集出台了多项与新能源汽车及充换电设备设施相关的行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增程式汽车自然也在这个行列之中。未来增程式电动汽车甚至有望成为替代传统燃料汽车的主力产品,在双碳战略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原因就是消费者心理的转变了。但随着技术成熟,大家看到它的确能缓解补能焦虑,所以从之前大家嘲笑增程式是落后技术,到现在逐渐有成成为主流的趋势,不得不说市场情绪和需求正在逐渐发生转变。 市场也给了我们一个很正面的反馈:增程式汽车真的很赚钱。 盖世汽车研究院终端数据显示,今年 1-8 月,我国增程式乘用车销量达 31.4 万辆,同比增长 159.08%,远高于两位数增幅的纯电车。就拿增程式技术路线的代表车企理想来说,在新能源车企中,从造车到走向盈利,比亚迪用了近20年,特斯拉用了18年左右,而理想仅仅用了7年时间。理想的盈利,从某种意义上说,与增程式路线的低成本
为何增程式在中美市场待遇截然不同?
avatar老道财经666
2024-07-09
宁德时代VS蔚来:换电之路上谁走得更远? 近日,宁德时代携手北汽集团签署了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其中换电业务成为双方合作的亮点。   面对新能源汽车补能需求的快速增长,快充与换电成为两大主流解决方案。蔚来和宁德时代则深耕换电领域,从去年底以来,换电领域正在加速“跑马圈地”。 年初,宁德时代与江汽集团的战略合作中也包含了换电技术的引入,随后,先后与滴滴、广汽埃安、北汽集团在换电方面达成了合作,进一步拓展其换电业务版图,宁德时代的换电业务才驶上快车道,接下来,宁德时代还要再推进换电,应该是为了统一电池标准,继续扩大电池装机市占率。   相比之下,蔚来在换电领域的扩张步伐更为激进。 今年5月,蔚来连续宣布与中国一汽、广汽集团等重量级伙伴达成换电合作,其换电联盟成员已增至七家,涵盖长安、吉利等多家知名车企。蔚来董事长李斌更是透露,未来还将有更多品牌加入这一换电生态。五月底,蔚来获得武汉光创基金15亿战略投资,进一步扩大换电站建设规模。   关于蔚来与宁德时代之间的换电竞争,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换电分会副秘书长仝宗旗表示,两者目前并不构成直接的竞争关系。宁德时代的换电策略主要聚焦于B端市场,如网约车和出租车领域,而蔚来则同时布局了面向中高端用户的专属换电网络和面向大众市场的共享换电网络。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使得两者在换电领域能够并行发展,共同推动换电行业的标准化与规模化进程。   业内普遍认为,随着蔚来和宁德时代两大换电联盟的崛起,换电领域正逐步走向标准化与规模化。这不仅能够降低换电技术的开发和运营成本,还有助于构建可持续的换电生态。据国泰君安研报预测,换电设备市场到2030年将达到千亿级规模,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新能源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逐步退出的背景下,车电分离的换电模式有望帮助消费者减轻购车负担,推动换电市场在2025年后迎来显著增长。
avatar老道财经666
2024-08-23

智能汽车真的不安全吗?

智能汽车的安全性一直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今天我们来聊聊智能汽车的网络安全。 事实上,有关智能网联汽车相关的安全事件在国内外都时有发生。在国外,从2019年开始就有车企受到一些攻击,造成一些用户隐私数据方面的丢失。 而在一年前,德国计算机科学家发现,通过暂时降低行车电脑的电压可以生成一个漏洞,从而进入特斯拉的操作系统,解锁座椅加热等功能,并能访问车主的敏感数据。这些德国人与特斯拉分享了这个漏洞,特斯拉后来也修复了这个问题。 2023年,通过天狼星-XM广播公司的连接服务系统,一位计算机安全研究人员成功进入了多辆本田、日产、讴歌和英菲尼迪汽车的行车电脑。 以上的种种案例都在向我们抛出一个问题:智能汽车真的不安全吗? 01智能汽车的安全与隐私问题 和传统汽车不同的是,随着新能源车智能化的程度不断提升,软件与硬件之间的界限也日益模糊,智能汽车已经来到软件定义车辆的时代。加上智能汽车收集和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网络安全压力也越来越大。 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具备更加智能化的功能特点。但技术是把双刃剑,伴随这些技术而来的还有一些诸如恶意软件入侵、黑客攻击、通信劫持、身份伪造和数据窃取等隐藏危机 可以说,相比于传统汽车的驾乘安全以外,我们对于智能汽车的安全需求,还拓展到了智能驾驶安全、在线业务安全以及数据安全等多个新场景。 02高度重视:政策监管从未停歇 事实上,我国对于汽车的数据安全的监管从未停歇。 从一系列智能汽车数据被窃取的事件开始,国家在汽车行业方面数据安全领域方面监管的政策越来越趋向趋势从严,进入强监管的时代。 国家及部委陆续出台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法律及配套法规标准,用于规范汽车数据安全采集和使用,足以可见对汽车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的重视。 03正视风险:商业闭环还未形成 站在安全的角度,
智能汽车真的不安全吗?

大众加码中国市场,2026年上新11款车型!

3月17日,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中国一汽)在德国沃尔夫斯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宣布自2026年起,一汽-大众将为中国市场推出11款全新车型。 这些新车型将涵盖大众和捷达品牌,具体包括6款纯电动车型、2款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2款增程式车型以及1款燃油车型。 值得注意的是,捷达品牌将于2026年推出其首款入门级纯电动车型,进一步丰富其产品线。 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一汽的合作由来已久,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双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合作迈上新台阶。 这11款新车型将基于大众最新的电动平台和电子电气架构打造,旨在满足中国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中,大众品牌将推出9款新能源车型,覆盖多个细分市场;捷达品牌则将推出首款纯电动车型,强化在入门级电动汽车市场的竞争力。随着更多新车型的推出,消费者将有更多选择来满足他们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
大众加码中国市场,2026年上新11款车型!

宝马“大圆柱电池”将上车,有哪些不一样?

近日,宝马集团宣布,其大圆柱电池将搭载于 BMW 第六代 eDrive 电驱系统上车。这是宝马首次采用大圆柱电芯,该电池能量密度提升 20%、续航提升 30%,充电速度也提升 30%,能实现快充 10 分钟续航增加 300 公里。今年亮相的全球首款新世代车型及 2026 年起量产的国产新世代车型将率先应用。 新能源车产能攀升,汽车动力电池愈发受到重视。锂电池依封装方式分为圆柱、方形和软包,目前方形是主流。圆柱电池,能量密度上限高、设计灵活且适合大规模生产。2008 年,特斯拉采用松下 18650 小圆柱电池,后又合作开发 21700 电池,如今为降成本、提能量密度,升级至 46800 电池。 46800 电池底部直径 46 毫米、高 80 毫米,因比 18650 大两圈,被称为大圆柱电池,其通过改变外观提升能量密度。数据显示,4680 电池能量是 2170 小圆柱电池的 5 倍。 安全性与经济性上,方型三元电池含高镍易自燃,软包三元电池价格贵两三千元。大圆柱电池全生命周期结构稳定,46 系大圆柱电池在寿命周期内,不会因膨胀产生内应力,不会改变内部结构。 此前小圆柱电池虽能量密度有优势,但单体容量小,满足电动汽车大容量、高续航需求时,需大量单体组合,增加电池管理系统复杂性与成本。大圆柱电池弥补了这一短板。为适配汽车底盘设计,大圆柱电池底部直径统一,高度微调,如 4695 大圆柱电池高 95mm。宝马需求的 4695 与 46120 电池,直径 46 毫米,高度分别为 95 毫米与 120 毫米。相较 4680 电池,4695 与 46120 电池因高度增加,理论上能容纳更多活性材料,容量与能量密度或进一步提升。 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在2023年的市场应用中,国内圆柱构型的动力电池占据了6%的市场份额。在这些圆柱电池中,高达80%属于26系及以上大圆柱动力电池,其中又以34系、
宝马“大圆柱电池”将上车,有哪些不一样?

吉利银河星耀8来袭,混动界“新势力”登场

吉利银河又有大动作,工信部第392批《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里,吉利的全新星耀8已现身。 从申报图来看,星耀8的外观采用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设计风格,时尚与科技感完美融合,走在路上回头率绝对爆表。性能方面更是亮点满满,它搭载了大名鼎鼎的雷神EM-P超级电混技术,动力强劲,节能高效,重新定义混动出行体验。 新车的尺寸也相当可观,车长5018mm、宽1918mm、高1480mm,轴距长达2928mm,宽敞的内部空间为驾乘者提供了极致舒适的体验,无论是家庭出行还是商务接待,都尽显从容。在核心动力系统上,它配备了极光湾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BHE15 - BFZ型号1.5T发动机,与先进的雷神EM-P超级电混系统默契配合,再加上容量为18.4千瓦时的磷酸铁锂电池,纯电续航可达130公里,轻松满足日常通勤与短途出行需求,即使面对长途旅程,混动模式也能让你毫无顾虑。 从车型定位来看,星耀EM-P可看作是吉利银河E8的插电式混合动力版本,无疑将直接对标比亚迪汉。随着星耀8系列的加入,吉利银河品牌的产品线得到进一步丰富,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如果星耀EM-P在定价上足够亲民,极具吸引力,凭借其出色的产品力,极有可能在竞争白热化的新能源市场成为黑马。让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吉利银河星耀8来袭,混动界“新势力”登场
avatar老道财经666
2024-10-08

特斯拉版“萝卜快跑”揭幕!马斯克憋了个大的?

历经多次跳票,马斯克筹谋多年的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Robotaix终于要亮相了。 近日特斯拉 $特斯拉(TSLA)$ 官宣,将于10月10日揭幕自动驾驶出租车业务Robotaix,同时推出专为自动驾驶设计的新车型,马斯克将其暂时命名为“Cybercab”,并表示特斯拉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单次乘车费用将与公交车票价相近。据猜测,该车型没有配备方向盘和踏板,预计2024年量产。 马斯克称这是特斯拉自Model 3以来最重要的时刻,预示着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重大进展。种种迹象显示,特斯拉可能在Robotaix憋了个大招。 作为海外电动汽车的标杆,特斯拉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的雄心壮志引来诸多机构看好,也带动股价飘红。 不过,对标国内, $百度(BIDU)$ 百度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萝卜快跑”最新的第六代无人车已经上路测试,自动驾驶龙头文远知行 $文远知行(WRD)$ 也将在10月15日宣布新一代Robotaxi。此时切入自动驾驶的特斯拉能否更胜一筹?还需拭目以待。
特斯拉版“萝卜快跑”揭幕!马斯克憋了个大的?
avatar老道财经666
2024-11-27

瑞银预判车企价格战将再现,极氪不跟进

知名投行瑞银的汽车行业研究主管在媒体会上,分享了对国内汽车行业的预测观点,他认为,由于刺激消费的补贴政策提前透支了明年初的需求,在今年底补贴退出后,消费者会想等待更好的价位,因此价格竞争很难避免,再加上春节提前,下一轮车企的价格战,将在2025年1月提前打响。掐指一算,已经不到2个月,也就是2025年春节来临前。 上一轮“2024汽车价格战”发生在2024年2月底春节前后,由比亚迪抛出“电比油低”的口号率先发起,新能源车系中长安、五菱、吉利等纷纷跟进,期间战况连续升级,多家品牌上市即官降,持续4个多月后最终是以BBA率先退出而告终。 不过,临近年尾,近期车企也已经在纷纷推出优惠政策。比如特斯拉中国宣布,今年年内下订Model Y并完成交付可尾款立减1万元,调整后的起售价已低至23.99万元。极氪副总裁则表示,极氪主力产品和购车权益的提前布局带来销量持续向好,当前车型价格和权益也不会调整。 作为消费者,车企降价当然是好事。不过,新能源车行业的快速成长中,大多数车企尚未盈利也是现实,想实现健康发展,不能赔本赚吆喝,恶意价格战,而应当建立在规模化和产业链优势有效控本的基础上。
瑞银预判车企价格战将再现,极氪不跟进
avatar老道财经666
2024-10-10

“双星”出海,极氪又去“卷”南美洲了?

10月伊始,吉利控股集团旗下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极氪,宣布正式进入南美洲的哥伦比亚市场,首批引进的车型包括“豪华双星”车型极氪001和极氪X,此次在哥伦比亚将重点投资于充电设施和技术开发领域,旨在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体验。 与此同时,极氪也正式在挪威市场登陆,极氪001与极氪X作为首批车型本月开启预定,预计2024年底开始向挪威用户交付首批车辆,意味着欧洲布局也在稳步推进。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极氪的海外扩张步伐稳健,除了挪威外,在国内制造的极氪X和极氪001已经成功出口至澳大利亚、阿联酋、瑞典、挪威和德国等全球市场。此外,极氪汽车还计划在2024年第四季度在全球部分市场推出7X车型,并与特斯拉Model Y展开竞争。 自去年以来,以极氪为代表的中国高端新能源车品牌开始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极氪汽车已经在欧洲、中亚、中东和美洲等地区建立了20多个境外销售网络,在中亚,已是同保时捷、奥迪、英菲尼迪、雷克萨斯等归类豪华品牌类别。此外,还计划2025年进入日本市场。 尽管中欧之间的电动汽车关税博弈仍在继续,可能意味着中国车企在欧洲的投资回报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显现,但从长远来看,目前的关税谈判并非旨在断绝联系。相反,中国车企在欧洲的建厂布局仍然是大概率事件。而对于全球市场来说,自主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海外成长前景依然广阔,相信目前出海的战略推进,也是为自主高端新能源品牌在未来的全球市占率奠定基础与积蓄力量。
“双星”出海,极氪又去“卷”南美洲了?
avatar老道财经666
2024-08-02

极氪携手Mobileye加速在华技术本地化进程

8月1日,极氪智能科技(简称“极氪”)携手Mobileye宣布深化合作,加速技术本地化进程,将Mobileye尖端技术深度融入极氪下一代车型,并在国内外市场推进高级驾驶辅助及自动驾驶技术的广泛应用。 这是一个双赢的局面,一方面,2023年Mobileye在失掉众多国内客户后,终于开始重视本土研发以及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开始强化在中国的研发能力,建立本土数据中心并壮大Mobileye中国团队,为快速增长的中国区业务提供支持,与极氪的合作使其保持了越来越开开放的态度;而另一方面,极氪汽车也受益于北美和欧洲市场对其驾驶技术的强劲需求,Mobileye二季度业绩表现超出预期,双方的合作可谓是给彼此都带来了很多好处。 而这次的加速在华技术本地化,能够进一步优化自动驾驶风格和用户体验,极氪将能够在其所有相关车型上应用Mobileye强大的路网智能技术,双方的合作经验还将加快Mobileye为其在中国的其他客户部署全套自动驾驶解决方案的进度。极氪CEO安聪慧强调道,与Mobileye的深化合作将为用户带来更佳的智能出行体验。 $极氪(ZK)$
极氪携手Mobileye加速在华技术本地化进程
avatar老道财经666
2024-10-31

极氪勇闯开罗,出海非洲又下一城

近日,极氪正式官宣与埃及国际汽车公司(EIM)签署合作,共同开拓埃及市场,首家门店将在今年年底落地开罗,率先推出的车型仍然是极氪001和极氪X两款豪华旗舰,看来在海外走豪华电动汽车的路子也是十分坚定。 这是极氪今年的又一块出海版图。仅短短的10月里,极氪已经连续官宣进入或登陆了南美洲的哥伦比亚,拉丁美洲的巴西、欧洲挪威等国。很明显,极氪的全球扩张速度正在不断加快。 这种快速稳健的出海离不开“亲爹”吉利集团的出海战略,毕竟吉利可是出海战绩可查,携麾下一众品牌已在哥斯达黎加、巴拿马、摩尔多瓦等多个国家的汽车销量榜单中占据中国品牌第一,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卡塔尔、菲律宾等14国跻身中国品牌前三,属于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品牌出海“第一梯队”。而极氪在俄罗斯,力压特斯拉拿下销冠,不知道在非洲市场能否复刻传奇?
极氪勇闯开罗,出海非洲又下一城

千亿并购失败因技术主权?本田、日产谈判内幕曝光

不久前,日本两大汽车巨头本田与日产的合计划失败。近日,有媒体报道,谈判失败原因不仅是本田试图收购日产,使后者成为子公司。还曾要求日产放弃e-power串联式混合动力技术,转而采用本田的混合动力技术,这也令日产难以接受。 现在从消息来看,谈判不成也在情理之中。一方面是两方技术迥异,市场重叠度又高,在本田希望将对方“子公司化”,日产却要对等合并的原则下,双方在合作定位有战略认知的不对等。如今又传出技术路线整合争议。毕竟对许多车企来说,技术是灵魂。就拿日产来说,自主研发的e-power串联式混合动力技术,据说投入已经超20亿美元,并完成了三代的迭代升级,此时要放弃,沉没成本巨大。 原本本田日产的联合,有望为日系车企在全球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一丝希望。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愈发强大的时刻,日产为了坚守技术主权而放弃合并谈判,不知道算不算日产的一种气节?
千亿并购失败因技术主权?本田、日产谈判内幕曝光
avatar老道财经666
2024-11-05

理想要和蔚来去中东拉美市场抢地盘了?

“蔚小理”的竞争终于还是走出了国门。 近日有媒体报道,理想汽车 $理想汽车(LI)$ 已成立专门的出海一级部门,由华为前高管王进领导。王进曾负责华为在智利的业务,对拉美市场有着丰富的经验。这一举措或许表明,理想将重点拓展拉美市场,进一步扩大其全球业务版图。 就在前两天,蔚来 $蔚来(NIO)$ 也再次对全球业务做了组织和人事调整,显示出要从欧洲转移重心,发力中东市场的意图。可见,海外市场对造车新势力们是越来越重要了。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XPEV)$ $小鹏汽车-W(09868)$ 则在近期宣布,其已成为欧洲地区今年前9个月中国高端纯电动汽车销量的冠军。在10月的巴黎车展上,小鹏汽车公布了其“出海2.0”战略,计划到2025年底进入全球超过60个国家和地区,并力争在未来十年内使海外销量占公司总销量的一半。尽管小鹏目前在欧洲市场占据优势,但其未来的战略规划中是否包括进一步拓展中东和拉美市场,与蔚来和理想继续争夺市场份额,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全球市场的不断扩张,新势力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相信“蔚小理”的全球布局战略,不仅将影响各自品牌的未来发展,也将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
理想要和蔚来去中东拉美市场抢地盘了?

蔚来与吉利加速出海布局

4月22日,蔚来汽车CEO李斌在公开发言中表示,蔚来在欧洲的拓展进度低于预期,公司低估了销售和服务网络扩展的挑战。为了加速在欧洲市场的发展,蔚来计划与当地合作伙伴进行战略合作,并将在近期签署一些合作协议。 与此类似,吉利汽车在出海扩展过程中也采取了类似的策略。吉利一直坚持“本地化”的原则,尤其是在进入欧洲和其他国际市场时,吉利注重与当地企业的深度合作,包括与沃尔沃、智能硬件厂商、技术公司等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欧洲市场,吉利不仅依靠其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本土化生产,还注重通过合资和技术合作等方式,迅速占领市场份额。 在全球化的竞争中,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尤其是在欧洲等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合作与本地化策略是成功的关键。
蔚来与吉利加速出海布局

吉利星愿十万台下线,今日股价创新高

就在
昨天,吉利汽车宣布旗下纯电小车吉利星愿第10万台整车下线。这标志着该车型自2024年10月上市以来仅用四个月即达成产能里程碑,刷新A0级纯电市场纪录​。与此同时,吉利港股股价同步攀升至历史高位,盘中涨幅超8%,成交额突破12亿港元​,在产能及二级市场达成双线突破。 这可以说是吉利新能源战略转型成效的集中释放。从
星愿来说,市场认可主要得益于精准定位与越级配置。在定价策略上,6.98万-9.88万元的限时售价直接对标比亚迪海鸥、五菱缤果,叠加以旧换新补贴后进一步下探至5万元级市场​​。技术上,星愿则实现了降维打击,在全系标配宁德时代电芯、多连杆后悬架、FlymeAuto智能座舱(支持三端互联),顶配车型搭载L2级智驾系统,将中高端配置引入入门市场​。空间与续航方面,则在4135mm车长下实现85%得房率,CLTC续航310-410km,配合1.66C超快充技术,10分钟补能120km,解决用户里程焦虑​。 星愿上市后迅速成为现象级车型,产能与销量双突破,重构市场格局。交付速度上,上市首月销量即突破2.8万辆,超越特斯拉Model Y登顶全品牌纯电销冠​。产能上,湘潭基地通过“多平台并行”生产模式,2024年总产销超32万台,出口增长25%,新能源电池项目填补湖南产业链空白​。 吉利新能源渗透率已超50%,银河系列贡献显著​。机构预测其2025年新能源销量将达132万辆,占总销量55%​。近期与阶跃星辰合作开源多模态大模型,进一步强化智能化布局,助推股价年内累计涨幅超80%​。可见,资本市场对吉利新能源转型成效颇为认可。 星愿的成功印证了吉利“技术平权”战略的有效性,未来随着GEA架构车型矩阵完善及海外市场拓展,吉利有望在估值与盈利双升通道中巩固新能源头部地位。
吉利星愿十万台下线,今日股价创新高

特斯拉“FSD功能”悄然入华

特斯拉备受关注的 FSD 功能已悄然在国内上线。2 月 25 日,特斯拉分批次为客户推送 2024.45.32.12 软件更新,核心升级为 “城市道路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优化了 NOA 自动辅助导航驾驶功能,能在路口依信号灯转向,还可按速度和路线自动变道,不设导航时也能选最优道路行驶。 特斯拉将 FSD 中文表述为 “智能辅助驾驶功能”。马斯克近日在社媒回应评测时称,特斯拉用互联网公开的中国道路和交通标志视频,在模拟环境中训练 FSD。此次 FSD 功能推送仅限搭载 HW4.0 硬件的车型,用户需支付 6.4 万元买断。其核心能力仍为 L2 级辅助驾驶,与美国 “全场景” 版本有代际差距。为应对中国数据跨境限制,特斯拉采用公开道路视频模拟训练算法,并派美国工程师团队来华优化本地场景,如外卖车 “鬼探头”、公交车道等问题,但这使得训练数据质量不如本土企业。 FSD 进入中国给国内智驾赛道带来冲击。华为、小鹏等企业迅速回应,强调本土化优势,华为 ADS 2.0 依靠激光雷达与高精地图,称复杂路况处理能力更强;小鹏 XNGP 深度适配中国特色场景,直击特斯拉纯视觉方案弱点。比亚迪等车企则以 “智驾平权” 策略,将高速 NOA 功能下放至 10 万元级车型,形成性价比优势。 特斯拉虽将 FSD 更名 “智能辅助驾驶” 以淡化激进宣传,但其高价订阅模式和受限功能仍面临市场考验。国内消费者对 6.4 万元买断费较为敏感,本土企业低价或免费智驾方案也会冲击其市场,削弱 FSD 先发优势。更关键的是,中国复杂交通生态需长期数据积累与算法迭代,特斯拉受地缘因素制约,难以实现技术闭环。若 2025 年无法深度适配,随着华为、小鹏 L3 级智驾商用加速,特斯拉恐难在国内复制全球市场的领先地位。 FSD 入华是特斯拉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也是国内智驾行业的转折点。这场技术突围与本
特斯拉“FSD功能”悄然入华
扩招+鼓励生娃,小鹏太有底气了 小鹏最近还真是风生水起。小鹏汽车开年会,董事长、CEO何小鹏说,2025年将扩招6000人,并鼓励员工“多生娃”,还推出“小鹏新生计划”,将新生二胎或一胎双胞胎的员工发1万元奖金,三胎员工发3万元奖金;还表示在员工待遇上“该花的钱绝不省”。企业社会责任和雇主形象都高大了起来,这样的公司着实令不少打工人艳羡。 小鹏又是扩招又是鼓励二胎,新总部也即将启用,即使不打开财报,也能看出是发展正旺,十分不差钱。不过看到小鹏理想轮流问鼎1月新势力周销量冠军,可能是销量及发展势头给了底气吧,希望说到做到。 $小鹏汽车(XPEV)$ $小鹏汽车-W(09868)$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