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美股挨了一记闷棍,道指一天跌了近900点。表面上看,是特朗普又开始放狠话,威胁要提高对中国的关税。可实质上,这一刀砍在了市场情绪上——过去几个月,大家已经默认“中美摩擦的事儿差不多过去了”,现在风声又起,投资者的神经立刻绷紧。有人说这只是“谈判前的套路”,也有人担心这可能是新一轮不确定性的开始。市场往往怕的不是坏消息,而是“不知道接下来会怎样”。尤其是在财报季前夜,这样的突发波动,最容易打乱机构的节奏。银行财报打头阵:能不能扛起市场?下周起,美股财报季正式拉开帷幕。按照惯例,大银行是第一波—— $摩根大通(JPM)$ 、 $高盛(GS)$ 、 $花旗(C)$ 、 $美国银行(BAC)$ 、 $富国银行(WFC)$ 、 $摩根士丹利(MS)$ 都会在周二、周三集中公布业绩。今年银行的故事挺有意思:利率开始往下走,但交易和投行业务却明显复苏。根据FactSet数据,金融板块三季度的利润增速预计达到12.9%,仅次于科技、公用事业和材料行业。如果这些银行能交出不错的答卷,市场短线的信心有望修复。在这个阶段,资金最怕的是“无锚”——经济数据因政府停摆而延迟发布,通胀、就业这些核心指标都要等到10月24日才能更新。市场现在就像在黑夜里开车,连仪表盘都关了灯。银行财报反而成了唯一的“真实信号”,能让人判断资金流向和企业信心。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