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的文摘
道法自然的文摘
暂无个人介绍
IP属地:未知
6关注
121粉丝
0主题
0勋章

美国人割韭菜的逻辑

加息,税改,放松管制,扩大就业,吸引资金投资美国,国债收益率走高,吸引外国资金投资 导致其他国家资金外流,本币贬值,股市大跌,一些企业破产,其他国家加息跟随美国的话,如果本国经济不太ready, 那么就会进入两难的阶段,加息,打击国内的经济(企业债务负担比较重),不加息,息差推动资金流出本国,外汇储备减少 一旦加息预期在各个国家起到反映,各个国家本国股市大跌,外国资金持币等待 抄底,买入低估的核心资产。 而外国资金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国货币,获得了低估值的资产+汇率上的便宜和实惠 这双重的好处,就是割韭菜的逻辑。 美国对中国加关税,中国不保汇率,保外储,不干预离岸汇率市场。空头就比较容易打击人民币汇率,企业需要更多的钱归还美元计价的债务,需要更多的钱购买美元计价的原材料和高科技零件,东西还贵了。人民币贬值抵消了一部分关税的影响。对出口类型的企业略利好,对冲一部分影响。 人民币贬值虽然保护了一部分出口企业,但是却在全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甚至于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暗暗的恐慌。 外资进来,是来赚钱的。MSCI不例外。外部资金希望股市跌。 国家银根收紧,利率提高了,钱紧张了,不乱放贷款了,不补贴了,加剧了一些公司泡沫的破灭。 一些资金从股市离开,加剧了股市的流动性,很多资金都想通过减持来套现离场。一个地方的资金告急,会引起另外一个地方的资金抽离。 股市没钱主要是这么发生的。 普通居民的钱存了银行,大量取出来做了房贷。资金被冻结在楼市里面。富余的闲钱不多,自然无法增加对股票市场的买入投资。 股市缺乏增量的资金。 发行CDR,或者吸引更多的大企业上市,都需要有人出钱,都希望老百姓出钱,问题在于老百姓手里的钱不够了,不多了。 缺少资金+对国家信心不足 会击垮股市。 等美元加息周期完成,各个国家的股市楼市跌差不多了,外资又回来继续抄底,完成这一步割韭菜。 对于这个周期的理解很重要,需要继续观
美国人割韭菜的逻辑

1123 小米集团q3点评

对小米的一些观察$(01810)$ 1 小米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品牌。不同于华为仅仅在手机领域,小米进入了家电和it行业,并且同时进入了黑电,小家电,白电领域。而且小米在智能家居方面给人印象深刻,渗透入了格力,美的原有的一些地盘。 小米在国际上的表现也是相当惊人的。甚至超过了海尔,美的,格力在全球的消费者的心目中地位,印度,印尼,欧洲市场,小米已经开始崛起。 小米品牌相对比较年轻。华为手机尽快很受欢迎,但是华为始终不是一个消费者品牌。至少目前还无法判断。苹果公司也不会干等着华为,小米越来越蚕食自己的地盘的。 2 当前消费乏力,强调性价比的小米是完全有可能保持高速增长的。特别是小米对家电,IT领域的蚕食将会很快。 3 某种意义上,我以为,小米应该被列入家电股。因为在现如今,家电这个概念可能应该改改了,手机难道不是家电么,电脑,笔记本,pad, 插头等这些本质上又和家电有啥区别。 家电,消费电子,手机,日益融合。所以假设一笔基金同时投资格力,美的和小米,似乎没有太大的必要。 4 尽管小米收入飞速增长,但是利润的增长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手机的激烈竞争似乎还在延续。作为小米一个很年轻的品牌,能不能持久,这个事情还需要多看看。 另外,小米的用户粘性还没有那么大。 财报披露有接近200万人同时拥有5个小米设备在自己家里。 这种用户的数量还很少。 因为这些设备的用户都还是比较容易被转换的。 而这些用户的设备却是小米截取利润(互联网增值服务)的主要的源泉。 5 小米目前交易在14.4元港币左右,按照市值估算,大概是2018年29倍市盈率,1.4倍PS, 2019年19倍PE,2019年1.1倍PS 。 考虑到小米的生态系统的逐步发展,很难说这个估值高估了。尽管从财务数据上,小米Q3的报告还有不少的瑕疵。 6 未来小米的几个观察点, 6-1 5g的发展情况。5g会推动智能设备和手机更新换机潮,但
1123 小米集团q3点评

思考 - 给腾讯控股再做一次估值

先说我分析的结果。以后有空再说为什么我这么思考。 腾讯目前面临几个利空,还是比较实在的利空,$(00700)$ 1 游戏这一块国家要控制总量。包括领导说要保护视力。家长不断在社交网络有怨言,还有流言蜚语说是国防部征兵发现很多年轻人近视眼的。也有说法是阿里巴巴和腾讯之间的博弈,腾讯建议电子商务立法,阿里巴巴建议控制游戏。翻开历史,其实很多国家都对游戏做过限制。这一块我觉得限制之外,很大的可能性是增税。增税才是真正的利空。如果国家真的出台一个什么游戏的额外增值税之外。 那么腾讯控股肯定是大利空了。 2 腾讯的支付这一块,本来拿了很多很多的钱沉淀在自己的户头上可以赚一些钱。 现在央行眼红,国家收紧了这一块备付金的比例,最终可能是100%拿走。 所以这一块是有实实在在的损失的。 我个人倾向于这块会被腾讯的保险,基金等其他金融服务所抵消。这块发展巨大。 3 经济又有下行的巨大压力。腾讯有很大收入来自广告。广告自然会跟随广告主公司的经济压力而缩减。这一块不一定,因为广告投放的渠道很多,应该是减少了其他渠道,但是微信,腾讯视频是不会缩小的。除非那个广告主是个傻子。 但是总量少了,竞争会激烈。尤其是和阿里巴巴集团的广告竞争。 4 资本市场不好,腾讯投资了很多公司。这些公司的估值下跌了不少。不少是上市公司。那么无论是一级市场还是二级市场,估值都会削减。这一块会影响腾讯投资部分的损益和变动,进一步影响腾讯控股的利润和non GAAP 利润。 例如京东,特斯拉,最近的很多负面信息和股价下跌,理论上对腾讯都有印象的。 我粗略分析了腾讯控股的投资部分的资产,大概在3400亿左右的投资。包括上市的,没上市的。腾讯家大业大。很多投资是按照净资产计算的,这一块的收益,有点类似中国平安的保单保证金,一点一点,慢慢的会释放利润。 这一块我毛姑姑价值大概41元港币。 目前腾讯控股的股价在312元港币。 腾讯截止
思考 - 给腾讯控股再做一次估值

对Facebook 的一点儿思考

Facebook$(FB)$跌到158美元的时候,我买了一点。我觉得这家公司貌似不会就此消亡。 我大概梳理一下我的一些想法,欢迎有兴趣的朋友讨论。 Facebook 95%以上收入来自广告。全球46%的数字广告的收入都给了谷歌和Facebook. 这一趋势会不会立刻改变呢? 假设会,那么Facebook的主要营业收入会改变,会影响利润,那么Facebook 的下跌也就是瞬间的事情了。 不过从网络上看到的一些肤浅的资料折射的是,有大概8%-10%的人会删除掉Facebook的账户,不过目前都是一些推测。 但是广告主呢? 还暂时没有听说哪家广告公司会停止在Facebook上的广告费用预算。 暂时没有听说。 以下是一些事实, 收入406亿美元,研发开支 77亿美元,占比17.9% 营业利润202亿美元,税后净利润 159.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000亿美元。 EPS 5.49 股本 29.05亿股 这是扎克伯格在听证会过程的图片。其中扎克伯格背后面容严肃的男子就是Facebook公关政策副总裁乔·卡普兰(Joel Kaplan),也是Facebook目前在华盛顿的公共政策团队负责人。他曾经是小布什总统的白宫副幕僚长(办公厅副主任)。而他右边的金发女士则是Facebook公共政策总监玛瑞安·乔丹(Myriah Jordan),她也在小布什政府和美国参议院担任过多年的助手工作。   目前美国共和党在参众两院都占据着优势席位,或许这也是扎克伯格挑选卡普兰和乔丹陪同自己出席听证会的重要原因。在听证会过程中,参议员们在向扎克伯格质问的时候,看到的就是他们曾经的两位白宫“老朋友”。Facebook针对美国参众两院、驴象两党都有专门的游说负责人士,乔丹目前负责的是参议院共和党人的游说工作。 Facebook 目前市值大概在4760亿美元,折合静态市盈率大概在29.9倍左右。 30倍。 (***
对Facebook 的一点儿思考

0926 对目前A股市场的判断

简要总结一下我对截止到目前A股的思考,$(00001.SH)$ 1 从经济情况来看,长期经济下行的压力并没有缓解,美国加关税之后,各个企业的盈利情况还不明朗,可能要等到19年第一季度,甚至上半年才能看出一个比较清晰准确的判断。这段时间的不确定性还是比较强的。 2 由于中美激烈对抗,在台湾,伊朗问题上两国激烈对抗,目前形势很迷茫。可以说,甚至有发生战争冲突的可能性。包括最近美国批准台湾一些军队的单子。包括美国要制裁中国军队。包括美国可能达成日本,欧洲和美国的贸易0关税协定,包括美国要放弃世贸。包括美国,日本,台湾鼓励一些企业把供应链转移到大陆之外的地方等等。目前看不到,也看不清楚这场对抗的发展会走到哪里去。 3 中期来看,市场资金是不缺少的。而且目前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因素,例如msci , 某些国外的私募基金,证监会推动外国人来中国投资开户,很多国外的资金进来等等。资金不是问题。社保基金估计也已经建仓。 4 中期来看,投资者的信心是核心因素。虽然目前证券账户有1亿多个,但是真实在交易的账户可能只有3000-4000万个,那么这些股票账户都是什么人的呢? 这些投资者都是谁? 毫无疑问,城市的中产阶层。那么目前最近市场上发生了那些打击他们的事情呢? a - p2p 爆 b - 有一些行业被削减了补贴和工作机会 c - 游戏和软件行业裁员。过去这批人属于工资比较高的 d - 很多城市居民的钱沉淀在房子里面了,每月的现金流只好用来归还贷款。消费紧张。 e - 民营企业从1月1日开始补缴社保,开始社保由税务局征收(现在虽然提出了要控制总量税负,但是具体执行层面的问题我还看不清楚,是不是真的会减少税负) g - 征40%税(影视行业) h - VC 行业 (增值税调整) i - 人社部关于职工参与管理的谈话等行动 j - 马云宣布退休对于民营企业家的心里影响 k - fbb 事件的不透明性
0926 对目前A股市场的判断

0916 债务危机下的选择

我一直以为,我们其实就已经在债务危机了,而不是在等待这个债务危机的到来,08年金融海啸,现在是18年,又是一个10年, 一个人借了钱去做投资,如果赚到的钱不足以偿付利息,那就完蛋了,这个道理蛮简单的。放到一个企业,一个经济体都有类似的地方。 如果借了钱去消费,拿就更不用说了。于个人而言,消费好比是你买了好车好房子享受,或者出国旅游,几万几十万的花掉,自然这些钱如果有一天要你全部偿还,是很痛苦的。于企业来说,消费就好比是买个足球俱乐部,装修豪华的办公室,给老板奢侈的享受,例如私人飞机等,于政府而言,豪华的办公大楼,过度的基础设施,给其他政府无偿的援助,这些都是一些过度的消费。不会赚钱的。 眼下我们正处在这样的局面,前面很多的债务要偿还,甚至连利息都还不上了,当下日常开支还不能减少太多。自然处在一个窘迫的境地。好像一个大户人家,还要维持基本体面的生活,老人还要供养,小孩还要培育,家里处处要开支,外面还有不少穷亲戚等着你接济,但是能够赚钱的地方不多,自然难过日子。 看过复仇者联盟电影,现在想一想,灭霸还真的是蛮有自己的道理,资源太少,人太多。消灭一半,剩下的那一半就能过上更好的日子。 家庭负担这一块,目前不少家庭主要压力在房贷。如果有工作,有现金流,还好。万一工作失去了,或者被降薪,压力就会更大。 企业负担来说,国企的债务压力最大。通过供给侧改革,环保,不少国企(拥有生产要素,原材料)的,已经得到了缓解。不过中小的民营企业就比较悲催,有不少已经做不下去了。税务局开始征收社保之后,可能还有不少民营企业准备收摊子。这一块又会刺激社会整体失业的压力。目前数据失业率在5%,不过中国有很多的人群在农村,还有接近30%的是老人(2.5亿60岁以上,1.5亿65岁以上)和小孩子(上学的可能有2.3亿人口),真正的适龄劳动力中的失业人群到底比例多少,还没有数字。所以真正的劳动力人口可能只有7-8
0916 债务危机下的选择

理解一下抛售美债的影响

美债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市场,那么抛售美债会导致, 1 美债的交易价格下跌(例如100面值的美债,原来假设101交易,现在可能是跌倒98,97,96,设置更低) 2 美债的收益率上升。 对于新的投资者,可以用90多买到面值100的美债,考虑到利息,综合的持有到期收益率上升。例如原来大概在2.5%, 现在有可能变成3% 对于老的投资者,则是承受账面的损失,而且可能会有冲动,卖掉距离到期日比较远的,收益率不高的债,转而去买更便宜的。或者等着美国人发新的债券。因为手里持有的可能是收益率1.5%,如果买新的,可能是收益率2.2%的。 3 美债是全球一切主流资产的风险定价标准(锚)。 因为美债直到目前还被认为是最安全的资产,那么美债收益率就通常用来和各种资产比较(黄金,股票,企业债券,其他国家的国债,垃圾债券等等),从而引发了其他各种资产的价格波动(因为他们的价格波动会影响他们潜在的投资回报率) 例如: 美债是2%, 股票市场如果市盈率在30倍,那么股票市场潜在回报率就是3.3%左右。3.3大于2, 股票更加有吸引力。企业债要比较国债风险大,发行的时候利率肯定要大于2%。 但是如果美债收益率到3%, 那么企业债就至少3%以上,或者4%,甚至5,6 才能够成功发行。 当美债3%, 企业债5%,股票市场的回报率就会波动,投资人的钱(资金)就会从股票流向企业债,美债。而股票市场的市盈率就会下行。(PE 是回报率的倒数) 黄金等同于一个零息的债券。美债收益率上升,黄金相对于美债没有优势可言,黄金的价格就会下跌。 3 对于发行美债的美联储和美国政府来说,美债的收益率不能过高。因为收益率过高,就会影响他们新发行的美国国债,尤其是目前特朗普政府面临的是一年亏损6000-8000亿美元的赤字的国家。美国政府需要借钱来维持运营,否则就会关门。 例如: 美国政府关门(US government shut
理解一下抛售美债的影响

债券和股票1 - 利率是一切资产的锚定标准

第一, 利率是一切资产的锚定标准 想象一下,我们在今天的世界,有非常多的投资人,有非常多的基金,养老基金,企业年金,投资的钱,在这个金钱世界里面, 大家靠什么作为依据来投资呢? 无非是投资回报率。 我投一笔钱,一年左右能够收回5%,10%,20% ? 这就是决定我投资还是不投资最大的依据了。 所有的这些钱,都在PK 自己的回报率。 那么他们投资去不同的资产(房子,股票,现金存款,债券,艺术品,小生意,大买卖,酒店,餐厅, 创业公司等等)都是为了博取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回报率。 投资回报率在投资世界的锚定标准是什么? 利率 假设无风险的你投资100万,一年能够搞回来10万,那投资回报率就是10%了。对于99.99%的人来说,已经非常满意了。为什么呢。 在北京,如果你投资一套房子,门槛可能在1000万起步,年租金回报率只有多少呢 ? 1.5% 如果你存银行,一年的定期存款利率大概不到2%,可能在1.6%左右。 如果你投资股票,可能能分红3%,但是又可能几天就跌去10%的股价。呵呵。 如果你买国债,需要封闭几年,每年能够拿回几个点的利率。 这个投资回报率,影响了资金的流动。 影响了亿万人的选择。他们每天的买入和卖出,影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股市,债市是其中最大的几个。 而在全世界来说,截止目前,美国的国债又是公认的最稳当的资产了。所以美国的国债收益率经常被认为是全球资产的定价之锚。 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国债收益率,决定了中国的资产无风险收益率。 而美国的国债收益率,则是全世界的无风险收益率之标准。 那为什么美国国债这么牛逼呢? 因为美国的信用牛逼。应该付利率的时候一定按时支付,从来不出错。而且全球交易,流动性非常好。 美国的10年期国债就是全球定价之锚。 未完待续... 注明: 文章只是本人笔记,可能有很多错漏之处。 部分数据来源自网络,可能有很多错误的地方,请多多包涵 。 $(TA
债券和股票1 - 利率是一切资产的锚定标准

白云机场的估值预测

白云机场$(600004)$公告说,收入要减少8.5亿左右(因为民航建设费用国家不给了) 我来估算一下,白云机场的估值波动, 1 白云机场2017年的收入为 : 67.62亿。 2017年机场建设费用的返回是8.37亿,扣除这一笔的收入是: 59.25亿。 2 根据历史数据,假设白云机场今年(2018)收入增长10%,考虑到他的效率改进等。 那么收入可能在 59.25*1.1 = 65.17亿。 3 根据历史数据,白云机场的历史净利润率大概在23-25 % 左右,我们取一个 25%左右。假设白云机场管理越来越好。 4 那么 18年的净利润大概在 65.17*25% =16.29 亿左右。 5 假设18年白云机场的估值在15倍到20倍市盈率波动,那么总市值应该在: 16.29*15=244亿, 大概股价是 : 11.79 元 16.29*20= 325亿,大概股价是: 15.7 元
白云机场的估值预测

如何做空

$百度(BIDU)$ 菜鸟请教如何做空,具体操作,感谢
如何做空

400元港币的腾讯控股估值到底在什么位置?

我尝试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400元港币的腾讯控股,相当于321元人民币。市值相当于30507亿人民币。 腾讯控股2017年利润为715亿,折合静态市盈率大概在43倍PE左右。 腾讯控股的营运净现金流大概在1000亿人民币左右。目前市价如果按照营运现金流折算,大概在30倍PE左右。 值得注意的几点, 1 腾讯控股$(00700)$ 强调合作,聚焦生态,数字助手 按腾讯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在「中国IT领袖峰会」的说法:「腾讯不做零售,只做底层,把机会给所有合作伙伴。」而腾讯将从用户与流量、工具的连接、数据与技术三个层面,与零售行业结合,以此,帮助它们「更贴近消费者」,「升级数字化水平」。 究其本质,腾讯就是要将支付、腾讯云、社交广告、小程序等落地实体零售,在「人、场」两端下足功夫,把用户引流、场景优化等核心环节做得更有心、更有用,进而带动「货」的销售。「换句话说,就是为百货公司、购物中心、便利店、专卖店、品牌直营店等提供数字化生存的‘水电煤’、‘工具箱’。」负责「智慧零售」的腾讯公司副总裁林璟骅解释道。 2 腾讯控股对游戏收入的依赖在逐年减少。和Facebook 不同的地方在于,腾讯广告收入只占据其收入的16%左右。而Facebook 这一数字是 98% 3 垄断了中国的社交网络(QQ, 企业微信,微信) 并且投资了大量的中国人常用的app ( 包括快手,京东,滴滴,美团等) 4 中国的监管环境和美国不同。腾讯,阿里在中国的情况似乎远远超过了fb, 谷歌,亚马逊的情况,得到的监管相对比较少,垄断程度更大。 拼多多: 腾讯就是互联网,互联网就是腾讯,腾讯就是互联网的基础,有没有这样的感觉? 至于腾讯控股其他的价值,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不用我多说 附录: 从2017年开始不仅步子迈的更大了,而且逻辑也越来越清晰,简单来说,就是把腾讯金融的业务一个个的装进微信当中。 在移动支付
400元港币的腾讯控股估值到底在什么位置?

剔除中国中车等企业出股票池和思考(0611)

中国中车 ( 剔除股票池)$(01766)$$(601766)$ 高铁带上了政治色彩,国与国之间的交易不那么纯粹。马来西亚取消高铁交易。这种情况以后也会有。而国内政府严控费用,基建开支应该会缩小。收入增速下滑. 负债率61%, 净利润率才4.66%, 扣非(补贴)利润占比高达20%。 从经营角度,很难有大的起色。尽管高铁是我国拥有核心技术能力的一条产品线。 类似的我们可以想到未来的打飞机也会是这样,这些产品由于金额太大,总是会被一些政治色彩笼罩。 比亚迪的云轨也是如此,想卖给其他国家? 不太容易。这比销售几辆大巴还是难很多的。 海能达的专有网络系统想卖给美国军队? 非洲的机场? 如果这些地方和中国的外交关系不好,都没有戏,而且今天友好的,明天和你翻脸的比比皆是。 生意分为 2C, 2B, 2G (G 表示 Government) 太依赖 G 的公司都风险很大。 联合光电 (剔除股票池)$(300691)$ 联合光电的光电镜头据说有国际领先优势。 但是目前无论是收入增速还是利润增速都配不上股价的估值。 未来的路还很漫长。 宁沪高速 (剔除股票池)$(600377)$$(01377)$ 分红不够有吸引力,2018年预期分红4%。 不如国债。公司收入无明显增长。 京东方A (剔除股票池)$(000725)$ 京东方的管理团队持股数量太少。4元左右的股价,每个人10多万到20万股,折合人民币才100多万,不到200万人民币。其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无法很好的结合。而京东方又是一直标榜自己是出色的管理和经营。 核心的担忧是本身这样的业务模式,还是要面临全球产能过剩的威胁和大量的债务。 京东方第一季度负债率59%。收入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重资产行业,包括京东方,蓝思科技,都有类似的问题。都是现金流比较充沛,但是净利润收到折旧和摊销,财务费用的折磨。 产能充沛的时候产品跌价,偶尔
剔除中国中车等企业出股票池和思考(0611)
$第一太阳能(FSLR)$ 哪位指点一下,可以抄底不

中了一签迈瑞医疗

中了一签迈瑞医疗。 简单说一下这个公司, 1 中国最大,世界知名的有分量的医疗器械公司。可以说是重量级的。值得长期投资。 2 产品系列很多很全, 3 也是医院不可或缺的。不仅仅是一家中国公司。 出口业务40%,其中美国占比16%左右。 老板一个新加坡国籍,2个香港护照持有。 公司发行价48.8,假设发行后12.16亿股的话,结合17年收入,利润和18h1的情况,我估计这家公司的合理价格大概在80-100-130元左右。目前发行价格是48.8, 相当于是2017年静态市盈率 23倍左右。 中一签有可能翻一倍。 如果因为市场低迷导致破发,那真的是捡便宜的机会。
中了一签迈瑞医疗

万华化学的成本

万华化学$(600309)$的产品有这么几个: A- MDI B- 化工品 LPG C- 一些新型原料 那么成本是什么呢? 2017年万华化学的年报中这样描述自己的成本和采购模式: 采购模式: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料纯苯、煤炭、LPG等为大宗原料,公司通过积极开拓国内外供应渠道,与战略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综合采用固定价、浮动价、合同价等多种采购模式,实现了原料的稳定供应及低成本采购。 LPG 可以理解为天然气,煤炭,天然气和煤炭基本都是燃料。煤炭我们国家是过剩的,这大家都知道。天然气国家鼓励多使用,大趋势价格应该会保持现在的水平,涉及到民生,价格被管控。 万华的成本结构中, 原材料成本(纯苯,LPG)占比73%,能源成本10% (煤炭) 万华自己对成本做了描述, LPG 的价格应该和石油走势类似,理论上现在是高位震荡时期。 太复杂的我也不懂。我的理解就是 纯苯 需要采用石油提炼。 目前大概在6000多一吨。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石油-》纯苯 (6300) > MDI( 7400) -> MDI (1.65w ) 市场价格 我是这么估测的, 2017年年报说, MDI 收入 298亿,180万吨 = 平均出售价格大概在 1.65万 毛利润率 55%, 成本在45%, 每吨的成本在: 1.65*45% = 0.74万 从实物量的销售来看,或许能够更加好的判断万华的销售未来增速。这个实物量大概在25%左右。 2018年4月,网络上有一份资料这样宣称: 而作为石化基础原料——纯苯来说,目前国内供应量仍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对外来货源仍有依存度。自2015年起中国赶超美国成为全球纯苯最大消耗区域,因此也较大吸引了各地区对中国的出口热情,其中进口货物主要来源仍集中在东北亚,东南亚地区。 国内纯苯供应占比来说,国产货仍占据80%的江山,但是随着下游新增消耗的持续增加,国内纯苯
万华化学的成本

去老虎APP查看更多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