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夫以其悲观的市场预测而闻名,他曾准确预测了2008年金融危机。席夫相信,迟早有一天,美联储的货币政策会让美元彻底崩盘,失掉自己的储备货币地位。
周三,黄金依然延续着近期的强劲涨势,冲破了每盎司1950美元关口,再度刷出新高,2000美元已经在望。那么,这涨势还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吗?著名财经评论家、投资人(Peter Schiff)席夫的回答是肯定的。席夫以其悲观的市场预测而闻名,他曾准确预测了2008年金融危机。
真正让金价形成近来猛烈涨势的,其实并不是绵延的疫情和其造成的各种重大损害,而是美国政府和央行面对疫情所做出的回应——举债、支出和印钞。从这个角度来说,问题的核心其实并不是在于黄金本身,而是在于作为黄金价格计量单位的美元。
席夫相信,迟早有一天,联储的货币政策会让美元彻底崩盘,失掉自己的储备货币地位。席夫解释说,联储当然不会甘心看到这一幕的发生,因此他们一直在采取各种敷衍和拖延的手段,只是这一次,他们再也拖不下去了。
事实上,这位因准确预言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而声名鹊起的市场观察家坚定看空美元已经颇有些年头了。他承认,自己虽然看到了大趋势,但是在时间节点的判断上犯了错误。他本以为美元崩塌的速度要比现在快得多,只是这一次,他相信,末日审判是真的要来了。
“现在的麻烦比起十年前还要大得多,因此,我认为,我们已经没有那个能力再拖下去了。诚然,我过去曾经低估了这份能力,但是这一次,它已经真的不可能做到了。我也根本看不到美国政府和联储还有任何方法能够阻止金价上涨。”
回望历史,金价的第一波重大涨势是发生在1970年代,从每盎司大约35美元窜升到了超过800美元。当时的美国联储主席沃克尔(Paul Volker)展现出了极为旺盛的斗志,不顾一切地大力加息,生生扼杀了金价走高的趋势,开启了二十年黄金熊市的序幕。“联储达到了他们预定的目标。”席夫评价道,“他们做得非常正确。”
第二波重大涨势开始于本世纪初,即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一直到2011年,金价达到了1900美元以上,创下了现在已经被突破的最高纪录。那么,当时又是谁阻止了涨势,让金价跌回1900美元之下的呢?
“联储还是有能力让人信服。当时,全世界都担心量化宽松最终将演变成一场灾难,零利率政策最终将失败收场,但是联储成功说服了所有人,让大家相信他们的计划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也将是暂时性的,达到目的后就会结束。到那时,联储就会开始让利率正常化,并缩减资产负债表的规模,使其回到2008年危机前的水平。不管怎样,市场居然相信了。”
这也就意味着,联储这一次是兵不血刃——他们并没有真正加息,而是靠着说服世界相信自己会加息,就结束了黄金的涨势。
当然,众所周知,联储后来并没有真正重归正常化,因为他们事实上已经没有那个能力了。美国央行确实曾经一度尝试逐渐加息,但是2018年,股市当即因此而陷入混乱。于是,加息进程上演“鲍威尔暂停”,随后到2019年更是连续三度降息,并且发起了一轮联储死活都不肯承认是量化宽松的量化宽松。
美元能够持续坚挺的另外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全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也都在进行降息和量化宽松的操作。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的货币政策看上去就没有那么糟糕了。用席夫的话说:“我们成了脏衣筐里最干净的那一件。”
时光一路来到了现在。金价从2015年略高于1000美元时开始,又进入了新的牛市。席夫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联储想要再度终结黄金涨势,还能从自己的大礼帽中变出怎样的 兔子来?
“我认为,他们的大礼帽已经空了,里面一只兔子都没有。”
席夫指出,联储现在根本不可能像1980年代那样加息,因为美国经济现在已经受不住那样的打击了。和当年相比,目前的债务水平要高得多,储蓄水平却要低得多。同样,联储也无法再指望像2008年那样单纯依靠嘴炮达到目的,因为现在已经没有人会相信他们了。
“那么,他们还剩下些什么选项?答案是,什么都没剩下。他们没有任何手段。是不是还有什么是我漏算了的?也许会有吧。因此,我也没有押上全部的赌注。不过,我们原本也不必押上全部赌注的,因为在其他领域也有不少机会,比如海外市场、新兴市场等,所以只要配置一定比例的黄金和黄金企业股票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