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华商韬略 Noora
7月16日,经过29天“闪电”通关的中芯国际,在万众瞩目之下,正式登陆科创板。
中芯国际发行价为27.46元/股,初始发行16.86亿股,拟募资462.87亿元,也是A股近十年来融资规模最大的IPO。
开盘伊始,中芯国际的股价暴涨到95元,涨幅245.96%,仅仅90分钟就有超360亿元资金成交,成科创板名副其实的“吸金王”!
午后,开盘价有所回落,截至收盘,中芯国际报收82.92元,涨幅高达201.97%,总市值6137.57亿元。

图源:雪球
在中芯国际股票战略配售名单中,共有29家机构参与,其中不乏有“国家队”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股份有限公司的身影,还有新加坡政府投资有限公司(GIC),认购金额分别为35.18亿元、33.17亿元,总计战略配售金额达到242.61亿元。
而中芯国际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底气,是来自于它的实力。
作为国产芯片领域的航母,成立于2000年的中芯国际,是全球领先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目前国内最大、制程最先进、配套服务最完善、跨国经营的专业晶圆代工企业,为全球客户提供0.35微米到14纳米多种技术节点、不同工艺平台的集成电路晶圆代工及配套服务。华为也是中芯国际的大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14 纳米制程是当下市场的中坚力量,被广泛应用在工业、汽车、物联网等中高端芯片的制造,也是英特尔、台积电等代工企业的主要营收来源。
根据拓墣产业研究院最新发布的 2020 年第二季全球前十大晶圆代工厂营收排名显示,中芯国际排名全球第五,占总市场份额的4.8%,前四名分别是台积电、三星、格芯与联电。

在美国宣布制裁华为之后,台积电存在无法为海思代工制造芯片的风险。因此,麒麟710A这款芯片将交由中芯国际代工,采用中芯14纳米FinFET工艺,这被视为“国产化零的突破”,也是国产半导体技术的破冰之举。
中芯国际称:“中国的创新与设计能力正以高速赶上世界领先水平。为充分利用中国市场的增长潜力,本集团计划继续深化与中国客户的合作。
但备受瞩目的中芯国际其实并不怎么赚钱,甚至长期处于亏损状态。
自2002年首次实现0.18微米制程技术量产后,中芯国际便开始披露财报数据。历史数据显示,2002年中芯国际总营收5030万美元,净亏1.026亿美元。此后十年几乎都是亏损状态,直到2010年,公司总营收15.55亿美元,净利润1300万美元。
2015年中芯国际成功量产28nm芯片,但5年过去,该产品毛利率仍然是负的状态。2019年成功量产的14nm芯片,也没能实现盈利。
不过芯片行业本就是一个高投入低回报的产业,中芯国际的亏损也是因为其高额的研发投入。
为追赶先进技术制程,中芯国际近三年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其他晶圆代工厂研发费用占营收不到 10% 的情况下,中芯国际的研发费用比率从 2017 年的 17% 提升至 2019 年的 22%,达47.44亿元。

不过疯狂烧钱的中芯国际,并没有打退资本市场的热情,反而对其寄以厚望。
中信证券研报认为,“中芯国际作为国内芯片制造端核心企业,未来承载国内产业链自主的重任,其受惠于政策、资金支持将有利于带动上下游公司共同成长。”